APP下载

腹膜前间隙无张力修补治疗疝气的临床效果比较

2017-09-03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21期
关键词:疝气修补术腹膜

董 燕

(昆明市红云医院,云南 昆明 650202)

腹膜前间隙无张力修补治疗疝气的临床效果比较

董 燕

(昆明市红云医院,云南 昆明 650202)

目的观察腹膜前间隙无张力修补治疗疝气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1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60例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手术治疗,另60例为研究组给予腹膜前间隙无张力修补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等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上治疗疝气选择腹膜前间隙无张力修补术,疗效确切,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腹膜;无张力修补术;疝气;疗效

疝气作为临床常见病,多发于老年群体,其具体分为两种,一种为直疝,另一种为斜疝,相关报道显示,斜疝所占比重相对较高。此疾病严重影响着患者的正常生活,严重情况下甚至会威胁其生命安全。目前,临床上主要以手术治疗为主,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无张力疝修补术随之出现,临床上主要采用的术式有常规无张力疝修补术、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术。为了明确无张力疝修补术的临床价值,本文以我院收治的1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给予了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术,疗效显著,报道如下。

表1 研究组和对照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比较

表1 研究组和对照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比较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组别(n=60)手术时间(min)术中出血量(mL)下床活动时间(h)住院时间(d)研究组35.8±5.8*22.6±6.9*2.7±1.1*5.2±1.3*对照组41.6±9.745.9±10.86.7±4.78.5±2.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我院收治了120例疝气患者,男68例,女52例,最小34岁、最大78岁,平均(51.4±4.6)岁,病程:最短1年、最长5年,平均(3.4±1.2)年;疾病类型:直疝40例、斜疝80例。纳入标准:①均符合疝气诊断标准;②均签署知情同意书;③均无严重器质性疾病。随机划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采用硬膜外麻醉,做腹股沟斜切口,长度为7 cm左右,游离疝囊、精索后,在疝囊颈部结扎,将其内翻并塞回腹腔、置入网塞、缝合内环边缘;置入补片、缝合周围组织;对腹外斜肌腱膜进行缝合,重建皮下环,逐层缝合切口。

研究组给予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采用硬膜外麻醉,做腹股沟标准切口,长度为6 cm左右,分离皮下组织、腹外斜肌腱膜,游离髂腹下神经与腹股沟神经;寻找疝囊,将其与疝囊颈部充分游离,打开腹横筋膜,钝性分离腹膜前间隙,如果疝囊相对较小,则可在游离后,塞回腹腔,如果疝囊相对较大,则要进行横断,在远侧断端止血后,再放置在原处,近端则需缝扎封闭,此后再塞回疝环口;分开精索、平铺固定补片、关闭腹膜,缝合相关组织。

术后,在患者麻醉清醒后,拔除导管,送入病房,密切关注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并于术后1 d后开始进食。

1.3 观察指标:观察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1]。

1.4 统计学处理:数据资料以SPSS18.0软件进行处理,其中计量资料表示为(x-±s),并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表示为[n(%)],并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研究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等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并发症发生率:研究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研究组和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3 讨 论

腹股沟疝又称疝气,其属于腹部外科疾病,具有常见性与多发性,通常情况下,它分为腹股沟直疝与斜疝两种。根据临床实践可知,疝气患者主要采用手术治疗,但相关研究报道显示,传统疝修补术疗效欠佳,主要是由于手术过于复杂、采用高位缝合与缝扎,其张力相对较大,在此情况下,不仅直接损害了患者身体,还降低了其生存质量。国内学者王氏报道中还指出,传统疝修补术具有较高的并发症发生率,如疼痛、发热、切口感染等,预后较差[2]。

疝气高危人群为老年人,此类患者身体功能较差,手术耐受性较低,经创伤性手术治疗后,进一步增加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3]。为了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国内外学者积极探索新型的手术治疗方式。在先进技术支持下,无张力疝修补术得到了学者、医师及患者的广泛关注,通过临床实践可知,此手术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为常规无张力疝修补术,另一种为改良无张力疝修补术,其中后者主要是指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术,与前者相比,其优点明显,如:简便性、适用性及有效性等[4]。

国内学者研究了常规无张力疝修补术,其选用人工复合材料,降低了腹股沟压力,满足了生物力学需求,防止了疝气复发,同时,此类材料拥有良好的相容性与不可吸收性[5]。国内学者研究也指出,此术式具有操作简便、术后复发率较低等优点[6],但相关学者也指出,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高,如:术后疼痛[7]。为了满足患者的手术治疗需求,并促进其生存质量的提高,国内外学者及临床医师积极探寻新型舒适的手术方式,经过多年研究与实践,提出了改良术式。

国内学者对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术进行了研究,其结果显示,此术式操作简便,对患者机体损害较少,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利于患者早日康复[8]。但目前关于两种术式的比较研究报道较少。本文以我院收治的1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给予了两种术式治疗,其结果为研究组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此结果表明,与常规术式相比,改良术式缩短了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同时术中出血两较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它不仅保证了治疗效果,还改善了患者生存质量,因此,在临床上应积极推广。

在临床实践中,为了充分发挥改良术式的作用,并保证手术治疗效果,要求临床医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通过培训教育,掌握新型术式的操作流程、手术适应证、禁忌证等,并且要主动学习与交流,与其他医师探讨手术经验与心得,再者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素养,在术前、术中与术后均要严格落实无菌操作,并且要保持高度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保证各项操作的规范性与合理性,进而为高质量的手术提供可靠的保障。在手术时,应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手术方案,经针对性治疗与处理,以此保证手术的成功率。

综上所述,在治疗疝气患者过程中应用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术,疗效确切,并且具有一定的简便性、安全性与可靠性。

[1] 崔磊,谢嵘,张清,等.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术在治疗腹股沟疝中的临床价值分析[J].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2014,29(S2):4.

[2] 韩佳.腹膜前间隙无张力修补治疗疝气的临床效果比较[J].中外医疗,2014,33(23):114-115.

[3] 立全晰.腹膜前间隙无张力修补术治疗疝气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5,22(14):41-42.

[4] 项凯.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法治疗疝气的临床效果观察[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5,15(10):76+91.

[5] 郭润田.腹膜前间隙无张力修补术治疗疝气的临床疗效探讨[J].转化医学电子杂志,2015,2(10):100-101.

[6] 于华杰.三种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的比较[D].合肥:安徽医科大学,2014.

[7] 周斌.经腹腔镜腹膜前修补术与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比较[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6,9(2):112-113.

[8] 贾振杰.腹膜前间隙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应用效果[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6,29(3):435-436.

R656.2

:B

:1671-8194(2017)21-0066-02

猜你喜欢

疝气修补术腹膜
于腹股沟斜疝患者中分别应用有张力修补术、无张力修补术实施治疗效果对比
改良阴道前后壁修补术56例临床疗效分析
18F-FDG PET/CT联合CA125、HE4在诊断复发性卵巢癌及其腹膜转移预后评估的价值
疝气并不可怕,关键在于正确治疗
活血化瘀药对腹膜透析腹膜高转运患者结局的影响
山莨菪碱在腹膜透析治疗中的应用
高频电刀对疝气手术切口愈合影响的效果观察
疝手术后注意事项
耳内镜下鼓膜修补术36例临床分析
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后肩关节化脓性感染的诊治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