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脱霉剂的临床使用效果评价

2017-08-16郭涛

中国猪业 2017年6期
关键词:免疫抑制霉菌毒素

郭涛

(湖南加农正和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湖南长沙410329)

脱霉剂的临床使用效果评价

郭涛

(湖南加农正和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湖南长沙410329)

霉菌毒素普遍存在、不可避免。解决霉菌毒素问题除了控制原料,严格饲喂管理外,使用脱霉剂是最为常用的办法。本文介绍了以体外吸附、体内临床效果,包括采食量和日增重、疑似病例发病率、抗氧化指标、器官修复指标等多个指标去衡量脱霉剂的使用效果,来判断一种脱霉剂是否优质,希望为临床合理选择脱霉剂提供参考。

脱霉剂;体外吸附;抗氧化;器官修复;评价

有人说霉菌毒素是养殖业的隐形杀手,尤其最近几年,霉菌毒素的危害变得越来越明显。霉菌毒素分布广泛,危害巨大,防控霉菌毒素重要的一项措施就是使用脱霉剂。但目前脱霉剂产品还没有行业标准,市场上的脱霉剂产品良莠不齐,再加上不容易直观评价效果,给用户的选择造成了很大不便,给畜牧业生产带来了不良影响。本文对脱霉剂应具备的功能和效果评价应考虑的指标进行了介绍。

1 脱霉剂应具备的功能

1.1 预防霉变

霉菌在作物生长、收割、饲料原料存储运输过程中均可以滋生。养殖企业除了对原料储存和饲喂程序进行管理控制以减缓霉菌生长外,还可以使用防霉剂控制霉菌。优质的脱霉剂应具有防霉功能,添加防霉剂能降低饲料中霉菌的数量、控制霉菌的代谢和生长、抑制霉菌毒素的产生,预防饲料贮存期营养成分的损失,延长贮存时间[1]。

1.2 高效脱毒

做好了预防管理措施,霉菌毒素依然不可避免。脱霉剂需要有清除饲料中已经产生霉菌毒素的能力。“理想的霉菌毒素吸附剂”的定义如下:在饲料中的用量小且有效、能吸附不同种类的霉菌毒素、具有较好的稳定性、排出体外后可被生物降解[2]。

目前市面上霉菌毒素吸附剂产品主要的类型及其特点如表1所示。

表1 市面上脱霉剂主要脱毒方式及特点

从表1可以看出,吸附也有局限性,单一的脱毒剂很难把所有毒素全部脱掉,脱霉剂如何选择和组合吸附成分是需要考虑的重点[3]。

1.3 解毒修复

脱霉剂不可能把毒素全部清除掉。它的使用只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霉菌毒素进入机体的比例,减小了对机体的危害,但是霉菌毒素仍然不可避免地存在,通过蓄积作用,最终对机体产生危害。霉菌毒素对机体造成的损伤可分为三类:氧化应激、免疫抑制、器官损伤。一种优质的脱霉剂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全面地进行解毒修复[4]。①抗氧化:霉菌毒素对机体的氧化损伤是它的一个重要毒性作用机制。大多数霉菌毒素,如黄曲霉毒素B1(AFB1)、T-2毒素会直接引起机体内氧自由基的形成,造成氧化应激,脱霉剂中添加天然或合成的抗氧化剂对降低霉菌毒素的毒性有一定的作用。②解除免疫抑制:微量的霉菌毒素有时不会造成明显的中毒症状,但几乎所有的霉菌毒素都会引起机体产生免疫抑制[5]。其作用机理包括影响肠道上皮细胞的正常更新,影响免疫细胞(如肺泡巨噬细胞)的产生,影响肠道健康及肠道免疫功能。免疫抑制产生后会影响机体的抗病能力,造成免疫失败。因此脱霉剂中如果含有调节免疫功能、能解除免疫抑制的化合物,就能抵抗霉菌毒素给动物机体带来的损伤。③修复器官损伤:肝脏、肾脏和免疫器官是霉菌毒素损伤的主要部位,这些系统功能的紊乱损伤直接导致动物机体生产性能的下降,给养殖场造成直接的经济损失[6]。

2 效果评价

2.1 体外吸附能力评价

体外吸附法评价是衡量脱霉剂脱毒效果非常有效的方法。如果一种脱霉剂不能很好地在体外结合霉菌毒素,那么体内吸附脱毒的效果基本可以忽略不计。

常用体外评价有单一浓度分析和模拟胃肠道分析两种方法。前者是指在特定的水环境中,定量的吸附剂和霉菌毒素作用,待体系充分反应后,检测体系中剩余的毒素量来计算脱霉剂的吸附效果,这种方法较简单,可以作初步快速的判断。后者是模拟动物体内环境的一种分析方法。这种方法将胃液与小肠液作为反应介质,模拟动物体内各种复杂酶活性、各种营养成份、内环境pH值等消化道环境,其实验结果较接近动物体内的真实情况。如果通过模拟胃肠道分析,一种吸附剂对毒素有吸附效果,那么在实际生产中降低霉菌毒素毒性的可能性就比较大。相反,一些吸附剂可能在水环境中吸附霉菌毒素,但在胃肠液环境中,其吸附性能得到抑制,则其在实际生产中也是没有效果的。

2.2 体内临床效果评价

体内评价即进行动物实验,分为动物急性毒性试验及动物饲养试验。动物急性毒性试验是选择对毒素敏感的动物,进行攻毒后再使用脱霉剂观察症状的缓解情况;动物饲养试验是指在饲料中长期添加脱霉剂后,观察其对动物生产性能的影响。体内临床试验具体的观测指标如下。

2.2.1 采食和增重、疑似病例发病率

T2毒素、呕吐毒素等霉菌毒素可造成动物拒食、呕吐,出现消瘦、增重慢、出栏延迟和料肉比高。观察使用脱霉剂后,动物是否有采食量明显增加、增重加快的现象,从而判定脱霉剂的效果[7]。具体可以使用平均日采食量(Average Daily Feed Intake,ADFI)和平均日增重(Average Daily Gain,ADG)为衡量指标。从试验开始时,记录动物每天群体采食量和动物数量,计算出ADFI值。每隔一段时间测定一次动物的空腹总体重,并做好记录,直到停止试验,然后计算ADG。将脱霉剂使用前后的这两个指标数据进行对比,可部分判断脱霉剂的效果。同时霉菌毒素蓄积造成机体损伤后会出现各种临床症状,如表2所示。通过观测这些疑似临床症状的减缓也可在一定程度上判定脱霉剂的效果。

2.2.2 抗氧化指标

霉菌毒素的重要作用机制之一是作用于细胞膜,引起细胞氧化反应的加剧,产生大量的氧自由基,危害机体。对此我们可以检测动物体内脂质过氧化反应的终极产物——丙二醛和参与氧化反应的酶来衡量脱霉剂对氧化损伤的减轻作用。具体检测指标有丙二醛(MDA,一般正常猪体内MDA值约为2.29)、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8]。这些指标越高,证明霉菌毒素的侵害越严重。

表2 几类霉菌毒素中毒的具体临床症状

2.2.3 器官修复指标

肝脏、肾脏是霉菌毒素损伤的主要靶器官,其中最典型的就是黄曲霉毒素和青霉酸,可引起肝功能障碍,严重的导致肝肿大、肝坏死。脱霉剂使得霉菌毒素减少,自然降低对肝肾组织的损伤,同时如果其中添加修复肝肾功能的一些植物提取物,那么解毒效果会更佳[9]。我们可以用肝肾外观和相应的肝功能指标来衡量脱霉剂脱霉、器官修复的功效。检测指标:病理组织学观测,肝、肾、心等组织器官的外观、肝重系数、病理组织切片等观察;肝功能指标: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白蛋白(ALB)、总蛋白(TP)、血清尿素氮(BUN)、血糖(GLU)、胆红素的含量。通过器官的外观和组织学的观察、肝功能指标的检测,可以定性判断脱霉剂对肝肾的修复功能。

2.2.4 解除免疫抑制指标

霉菌毒素的免疫抑制反应表现在造成胸腺等淋巴器官萎缩,T淋巴细胞和白细胞减少,白蛋白和球蛋白含量降低,抗体效价下降,血清抗体浓度降低,大量使用疫苗后抗体仍达不到应有滴度[10]等。所以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指标来衡量脱霉剂对免疫抑制的解除作用:a)外观指标:眼角泪痕、泪斑的严重程度,胸腺、脾脏、淋巴结等免疫器官的大小形状,被毛粗乱程度,皮肤出血点。b)血液生化学指标:血液中的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水平,免疫因子(白细胞介素、干扰素),接种疫苗后的抗体水平。

3 总结

霉菌毒素危害巨大,特别是和其他几种免疫抑制病引起的免疫抑制是造成养猪业疫病变得复杂的主要原因,而且霉菌毒素还危及到与人类息息相关的食品安全问题。处理饲料中霉菌及其毒素的问题,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我们除了需要对作物的生产、粮食的储存、饲料的加工进行严格的把关外,更需要选择高效、优质的脱霉剂。因此如何判断一种脱霉剂是否优质,如何量化使用脱霉剂后的效果显得尤为重要,希望本文可以给同行带来一些借鉴。

[1]王金勇.2011年全球霉菌毒素调查报告[J].中国畜牧杂志, 2012,48(14):49-52.

[2]Eriksen GS,Pettersson H.Toxicologica levaluation of trichothecenes in anima l feed[J].Animal Feed Science& Technology,2004,114(4):205-239.

[3]郑晓琳,张杰,方庆.料槽中霉菌毒素污染和富集案例分析处理[J].中国猪业,2016,11(1):54-55.

[4]苏良科,舒畅.烟曲霉毒素——一个影响猪健康和生产性能的重要因素[J].国外畜牧学-猪与禽,2009,29(6):46-48.

[5]卢永红.饲料霉菌毒素脱毒剂的应用技术研究[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06.

[6]袁真芝.“百安明”脱霉剂对猪繁殖性能的影响[D].长沙:湖南农业大学,2010.

[7]杨彦琼.新型复合吸附剂对黄曲霉素B1的吸附脱毒研究[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12.

[8]甘宗辉,张亚琴,田会,等.中草药混合添加剂对生猪经济性状的影响[J].中国猪业,2015(8):84-85.

[9]云会卿,陈巨清,张晓将.如何正确选择与应用脱霉剂[J].兽医导刊,2012(7):31-32.

[10]何健.自然霉变玉米对肉鸭生产性能和免疫功能的影响及机制研究[D].雅安:四川农业大学,2011.

S816.79

B

1673-4645(2017)06-0051-03

2017-03-09

郭涛(1989-),男,汉族,硕士,研究方向为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及霉菌毒素防控,E-m ail:536203486@qq.com

猜你喜欢

免疫抑制霉菌毒素
免疫抑制儿童感染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变异株病毒清除时间的回顾性队列研究
揭示水霉菌繁殖和侵染过程
复合免疫亲和柱净化-UPLC-MS/MS测定饲料中黄曲霉毒素B1、玉米赤霉烯酮和T-2毒素
厚壳贻贝低分子质量肽对免疫抑制小鼠免疫调节作用
桂附地黄丸对环磷酰胺致免疫抑制小鼠血常规和血清生化指标影响
不同灸法对免疫抑制兔脾脏、胸腺影响的组织学研究
What Makes You Tired
LC-MS在真菌毒素检测中的研究进展
为什么许多艳丽的蘑菇会有毒?
早期霉变纸币霉菌分离与鉴定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