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学校管理视角谈农村留守初中生教育问题

2017-08-14陈忠长

新课程·教师 2017年7期
关键词:教育问题学校管理农村

陈忠长

摘 要: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农村地区大量劳动力便向城市转移,他们为城市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在外的这些务工人员中很大一部分已结婚生子,因各种因素,他们只能将孩子留在家乡,这样就造成农村留守儿童的出现,留守儿童作为我国发展历程中的一个特殊现象,已经逐渐被人们所重视。针对这些留守儿童开展的教育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关系到社会发展与稳定。基于学校管理视角探讨了留守初中生所面临的一些教育问题。

关键词:学校管理;农村;留守初中生;教育问题

一、农村留守初中生教育问题成因

大多数农村留守儿童都非常渴望拥有一个温暖的家庭,但因现实原因,他们与父母交流的时间很少,非常思念远在他乡的父母,对现在的生活处境不满意;他们的生活、学习以及心理状况不容乐观,同时农村初中教师在日常生活与教学中对留守儿童不够重视、不够关爱,学校针对这些初中生的管理不完善;学生对学校生活不满意,这些都属于当前农村留守初中生的教育问题。主要成因有以下几方面。

(一)家庭教育缺失

对儿童来说,家庭是他们接受社会化的第一场所,父母就是他们的第一任老师,他们的性格、心理特征以及价值观的形成大都是从家庭中获取的。随着我国社会进程的不断发展,农村地区家庭结构出现很大变化,人们不再局限家中的几亩地,为改善经济条件,多数农村人口外出务工,在全国各大中城市寻求生活和发展,而他们子女大都留守家乡学习和生活,原本完整的家庭因父母外出务工造成家庭教育缺失、父母地位缺失。这给农村留守初中生的身心健康发展造成了很大影响。

(二)教育内容远离生活

当前我国义务教育发展中,学校所有教育动机基本上是围绕升学来开展,学校教育内容、考评制度以及管理制度等仍然离不开学生的分数及平均分、及格率、升学率,教育的基本任务还停留在为上一级的教育机构输送人才,往往忽视了为当地经济发展培养人才。在众多的农村留守学生中,也仅有小部分的人能够进入高一级学校进行学习,而更多的初中生或提早走向社会(辍学)或是在毕业后面临就业或待业的命运。落榜学生在校学习的都是书本理论知识,没有将其转化为自身技能,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技能培养并未得到发展与提高。这样离开学校,会让他们感觉茫然与不知所措。

(三)学校发展落后

目前我国大力发展农村教育,极力推进教育均衡发展,但是城乡、校际教育的配置失衡情况仍然大面积存在,农村地区的教育事业发展相对落后,特别是那些偏远地区,其中包括发达地区的边角学校。多数农村初中师资力量薄弱,体音美技能科教师严重缺乏,办学条件较差,校舍环境差,教学设施陈旧,这些因素都严重制约着农村教育的发展,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所需的“资源”都得不到有效保障。留守初中生的身心发展应以学校发展为基础,他们心理情绪不稳定,成绩一般都较差,而且自制力也不够强,想要正确、合理引导留守初中生的发展,只有通过发展学校来全面发展学生。学校落后发展,学生的发展便是空谈。

(四)教师问题显著

教师作为学校的主体,其水平直接影响学校发展,从而影响学生的发展。目前阶段的农村教师数量虽满足学校发展所需的规模,可在一些相对偏远的地区,当地对教师的需求量还是非常大的,然而,教师最大的问题还是体现于水平上。一方面农村的多数教师知识结构不完善,而且整体素质也有待提高,一些教师长期扎根农村,接受新知识的机会偏少,更不用谈高层次的培训,他们具有的本科学历大都是在职函授得来的,含金量偏低;另一方面受职称评聘的影响,有了消极工作倦怠情绪,无心在学校教育,有条件的地区校外兼职现象比较严重,学校教育的敬业感严重缺失。同时因教育资源的不平衡配置与教师待遇福利存在较大差别,农村学校的教师流动性很大,有实力的教师通常都往更好的学校走,导致农村学校教师结构不合理,在当前教育大背景下,学校的一切活动都是围绕课业考试来开展,教师工作的时间长、教学压力也非常大,然而精力有限,对于那些留守学生只要他们能够好好听话,不违纪,不影响其他同学生活、学习,教师一般是放任自流。

二、加强农村留守初中生教育管理建议

绝大部分未成年人都是通过学校接受教育、获取知识、了解世界和掌握技能的。家庭更是他们社会化的首站,所以,学校与家庭便是留守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在留守初中生身心发展历程中,因父母外出务工,家庭的职能被大大削弱,这便让学校的责任变得更加重大,所以学校应该给予留守初中生更多的关注,制定有效举措,加强管理。

(一)建立家庭、学校的合作制度

一个家庭对孩子起到的作用不是学校能够轻易替代的,家庭、学校和社会是孩子接受教育得到全面发展的支柱,家庭的职能削弱便只能依靠社会与学习来弥补,要求孩子父母放弃外出务工显然不太现实。所以学校可以试着联合家庭,开展合作,加强对学生的教育与管理。

1.建立学生档案

学校可在节假日主动与学生进行联系,与学生交流外出务工的父母近况,如果父母近期回家探亲或是农忙,教师可召集他们面对面交流,组建交流平台。期间可让家长提供联系方式,回家频率等,同时也要将学生所在班级、教师情况和管理人的联系方式和他们交换,并制成册,方便交流。

2.开展家庭、学校合作活动

通常留守初中生的父母长期在外务工,很少有时间陪伴孩子,同时因年龄差距、各自生活环境存在差异,孩子和父母之间的交流存在障碍。学校可以在其中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增进他们的感情。例如在校内举办“携手向前,共促了解”的活动,引导学生明白父母外出务工的无奈与用心,具体内容可以围绕父母外出务工的见闻和留守初中生生活情形、成长困扰等,促进孩子与父母之间的情感交流。

(二)完善农村学校管理制度

1.思想重视

农村初中虽然生存艱难,各方面因素都严重制约着学校的发展,对农村留守儿童这个“弱势群体”的关注也仅限于应付领导检查,对留守学生的管理通常也是流于形式。因此,作为学校的领导,应从思想上改变传统的观念,认识到农村留守学生教育问题的重要性、普遍性和迫切性。在制定本校发展规划时,应给予留守初中生更多的关注,切实保障他们的健康发展。

2.加强对留守学生的管理力度

教师作为农村留守学生最直接的教育者,对学生的关注与态度能让他们亲身感受到。因此,教师应本着平等对待的态度对待学生,开展教育工作,加强对学生的管理与教育。在面对不同个性与学习能力的初中生时,对他们的管理与教育都要有其侧重点,注意引导语言和教育方式。学校可建立科学的评估机制,对教师教育活动进行奖惩。

(三)完善寄宿制度

寄宿是一种有效解决留守学生管理问题的途径,农村学生在校生活、学习,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消除外出务工父母的后顾之忧,同时也便于学校对留守学生开展集中管理。因此,学校应重视学校住宿环境的完善,健全住宿管理制度,为留守学生创造一个舒适安心的生活和学习环境。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外出务工人员逐渐增加,农村留守学生必然增多。所以,在构建和谐社会、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程中,给予农村教育事业更多的关注,以教育责任感和人文关怀之心讨论与研究留守初中生教育问题,并提出行之有效的举措,从而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全面发展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东方.“留守学生”的教育管理方法探索[J].青春岁月,2012(8):290.

[2]朱学群.农村“留守学生”的教育现状分析与对策思考[J].学周刊,2012(12):66.

猜你喜欢

教育问题学校管理农村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民族器乐合奏课与综合大学素质教育问题研究
流动儿童的教育问题文献综述
诚朴决策管理学校的探索研究
情感管理是最高效的管理
“中国梦”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问题
GIS在教育管理中的应用探析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新农村 新一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