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我效能感”在中考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2017-08-10李春花

运动 2017年9期
关键词:自我效能感激励性效能

李春花,郑 平

(1.西双版纳职业技术学院,云南 西双版纳 666100;2.广南县第一中学,云南 文山 663300)

“自我效能感”在中考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李春花1,郑 平2

(1.西双版纳职业技术学院,云南 西双版纳 666100;2.广南县第一中学,云南 文山 663300)

本文采用教学实践事例分析法,通过对中考体育项目训练方法与“自我效能感”提升的关系进行分析,得出了“自我效能感”的提升能够促进中考体育教学训练的结论。

自我效能感;体育;教学;运用

自我效能理论是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自提出以来被运用到医学、教育、管理等许多领域。在体育教学实践中,体育教师常常使用一些激励性的语言、手势和游戏方法来鼓励学生,让学生在练习动作时充满自信心,这就是自我效能感理论的运用。体育中考是学生一生中第一个重要的体育科目考试,面对自己的理想、家长的期望和同学之间的竞争等多方面的因素,给学生带来了很大的心理压力,成绩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今后的学习态度、自信程度。以及在处理许多事情的决策和果断的意志品质,无论是学校领导、班主任、科任教师和家长总是积极主动的配合体育教师进行教学训练,学生通过自身努力实现了一个自己预定的目标,这个过程就是学生对自己努力学习的能力、信心程度不断增强的过程,由此带来的自我效能感会使后续学习事半功倍。

1 “自我效能感”的概念描述

1.1 “自我效能感”的概念

教育家班杜拉在概括自我效能信念对个体行为的作用时说,“自我效能感”是个人对自己从事某项工作所具备的能力和可能达成的一种主观判断或信心。它会“影响人们的选择执行进程,影响在指定的活动中投入多大的努力,影响在面对阻碍和失败时能坚持多久,影响他们从逆境中恢复的能力,影响他们的思维方式是自我阻碍还是自我帮助的,影响他们在面对高负荷的环境要求时体验到多大的压力和抑郁,以及影响他们所能实现的成就水平”。

1.2 决定自我效能感的因素

1.2.1 直接经验即学习者亲历的成败经验,为学习者自己的能力提供反馈。

1.2.2 替代经验即提供有关他人成就的比较性信息,或他人的榜样示范效应。

1.2.3 言语劝说即给学习者提供别人相信能做的信息,包括说服性的建议、劝告、解释等。

1.2.4 情绪和生理状态即生理唤醒程度,如平静、积极、喜悦的情绪状态能够提升个体的自我效能感,焦虑、愤怒、抑郁等消极情绪则会削弱自我效能感。

2 利用分层教学获得成功体验

在体育中考教学中我们应该为学生创设层次不同的情景练习,让他们能够自主选择自己认为能完成的挑战并向更高的目标努力,让每个学生都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提升自我效能。例如,初中学生在学习中考项目排球传垫球练习时,如果要求学生一开始就进行传垫球练习,对于刚接触排球的学生而言,难以完成。教师可以按照学生水平来分层练习,把学生分为A组和B组,A组是有一定基础和悟性较高的学生,可以直接进行连续传垫球练习,目标是通过练习获得满分;B组是没有基础和悟性较低的学生,只进行单独的自抛自传球或自抛自垫球练习,目标是通过练习使技术水平提高后进入A组练习。这样分组后,由于学生的技术水平很接近学习目标,很容易实现目标而获得成功体验,避免了学生在接触任务开始就体验失败,进而降低自我效能感。而是一步一步地体验成功,自我效能感也一步一步地提高,最终掌握技术动作。

3 利用合作学习获得替代经验

自我效能理论认为,通过观察和模仿学习,个体能够获得成功的替代经验,进而提高自我效能,并且榜样与自身的相似度越高,对自我效能的影响越大。合作学习是指课堂教学以小组学习为主要组成形式,根据一定的程序和方法促进在异质学习小组中相互学习,利用合作性人际交往促成学习认知、情感的教学策略。初中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学习能力还不是很强,直观模仿学习仍然占优势,我们可以用合作学习的方式来让他们获得替代经验,从而取得这一学习效果。合作学习的宗旨是:“相互学习,实现共赢。”在进行中考体育项目——跳绳的教学时,可以通过测试的方式把全班学生按照不同层次分成若干组,并把协调性好、速度快、花样多的学生适当搭配,各组要配备个别体育骨干,体育骨干可以让其他组员获得更多的替代经验。全体组员也可以通过合作、交流、沟通、分享,不断地学习他人优点,实现共赢的学习目的,同样也可以相互获得替代经验。

4 利用激励性语言让学生获得自信

激励性的语言评价能够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相反,教师消极性的评价则会削弱学生的自我效能。中考来临之际,有的体育教师对学生的缺点比较敏感,容易急于求成,常常是批评多于鼓励,甚至使用一些刺激性语言,目的是希望提出学生的缺点来唤醒学生,殊不知,这样做却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以下是激励性语言评价运用的基本环节。

4.1 教师角色的转变

有的教师一看到学生犯错误就气急败坏,就对学生使用打击、讽刺、挖苦等伤害学生自尊心的语言,这种方式影响学生自我效能感培养。现代的教师首先要具备无私的爱心,从改变心理状态入手,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对生命力充满热爱和探索生活,提升、激活学生内在的学习主动性,形成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提升自我效能感。教师要从一个权威的评判者变为平等的鼓励者,从单纯的打击者变为热情的劝学者,从“大权独揽”的“独唱者”变为参与其中的“合唱者”,从评价的“一锤定音者”变为学生发展的引导者。

4.2 激励性的评价要求教师要先发现学生的优点

对学生激励性的评价方式一般是先表扬和认可学生的优点,然后再巧妙点拨缺点。所以,要利用激励性评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首先教师要对学生进行细致全面的观察,以便于收集学生优点,发现学生的缺点。对以下学生可以这样进行评价:A学生立定跳远展伸不到位的评价:“你的起跳角度、摆臂幅度和收腹落地都做得很好,如果再加大顶髋和展身幅度就完美了。”B学生的跳绳虽然没有达到满分的水平,但是至始至终练习一直很认真。教师可这样评价他:“B同学,你通过练习一直在进步,凭你积极的态度和勤奋的精神一定能获得满分。”C学生在1000m跑中不幸跌倒,但又爬起来继续坚持跑完了全程。教师可这样评价:“C学生虽然没有跑出好成绩,但这种勇敢顽强的精神值得大家学习。”D学生引体向上虽然得了满分,但是平时练习不积极,教师可这样评价:“D同学引体向上取得了满分,是一个很有体育天赋的优秀学生,如果平时训练再积极认真一些就更好了。”体育教师应保持赏识的心态,适时抓住教育时机来进行激励教育。(表1)

表1 语言激励教学中学生自我效能提升过程

表2 不同性格的语言激励评价

表3 不同内容的教材加工和游戏性教学设计

4.3 结合学生性格来进行激励

不同性格的学生采用的评价激励方式也不一样。特别是初中阶段的学生,心理发育还不成熟,抗挫折能力也还一般,评价一定要因人而异,稍不合理的评价就会产生逆反心理。如表2所示,胆怯多疑型的学生,非常在乎教师和他人对自己的看法,荣誉感较强。激励评价时最好是客观实际,语言谨慎,不做任何夸张和渲染,稍微运用不妥就会被他误认为是讽刺;任性型的学生,希望出人头地,进取心较强。激励评价时不能刻意夸大,认可他的成绩就行,可适当强调他的缺点,让他有一定的压力感,避免造成他对自己认识不足而产生自满自傲的心态;意志力薄弱型的学生,缺乏吃苦耐劳,依赖思想较为严重,激励评价时多肯定他的进步幅度,多进行过程性评价和反思性评价\启发和引导性评价,让他树立通过努力是可以达到目标的信心;自卑型的学生也有荣誉感、上进心和闪光点。这类学生的内心比较脆弱,激励评价时应多用表扬鼓励的语言,放大他的闪光点,对于他的缺点应该点到为止,轻描淡写,这样才能让他增强自信。

5 利用游戏比赛让学生获得最佳唤醒状态

教师要提高教学效率,把学生的学习状态调动到良好的程度,可以把教材内容通过加工,形成游戏性的内容,再用游戏比赛的方式组织学生进行学习,这样可以让学生获得最佳唤醒状态,自我效能得到提升,教学效果也得到提高。如表3所示,立定跳远的练习可以设置5~10根50cm高的橡皮筋前后排列,把学生分成4~6组,进行连续跳过橡皮筋往返接力比赛;学生的耐久跑练习可以设计成校园定向越野跑的形式来让学生练习;排球的传垫球练习可以设计成累计小组成员传垫次数的比赛方式来进行;跳绳可以设计成行进间跳绳接力跑分组比赛的方式来让学生进行;引体向上可以2人1组互相增加助力来进行完成,但是两脚不能借助蹬踩来完成,并且利用累计个人次数的方法来进行分组比赛。这样的练习方式会让学生获得积极唤醒状态,获得最佳的自我效能,从而提升了训练效率。

6 建 议

6.1 决定学生成就水平的因素很多,除了通过教学训练获得直接经验、替代经验、情绪和生理状态,生理唤醒程度使自我效能提高了,其中还包括学生个人的基础和潜力、外援的帮助、训练的场地器材和自然环境条件等因素。

6.2 通过教师的教学设计,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很高时,学生仍然突破不了成绩,这时教师要注意观察,改变一些外界因素的干扰,学生自然就会取得突破。

6.3 在体育教学中运用自我效能感理论时,教师切记按部就班,公式套用。而是要综观全局、综合思虑,应该结合当地学生的民族特色,地域特点、身体差异来进行教学。

[ 1 ] 邱谦,蔡时延.自我效能理论在体育教学中运用的注意点[ J ].中国学校体育,2006 (3).

[ 2 ] 李宁宁.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激发学生的学练兴趣[ J ].中国学校体育,2006 (3).

[ 3 ] 陈李贵.运用自我效能理论激发学生运动参与[ J ].中国学校体育,2006(3).

G807.2

:A

:1674-151X(2017)05-103-03

10.3969/j.issn.1674-151x.2017.09.051

投稿日期:2017-02-23

李春花(1973—),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体育教育、社会体育。

猜你喜欢

自我效能感激励性效能
立足优化设计提高作业效能
提升水域救援装备应用效能的思考
集体教育活动中教师激励性语言运用的调查研究
基于排队论的信息系统装备维修保障效能分析
建立和实施企业激励性年金制度探讨
激励性评价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化学课堂教学中激励性评价的运用与思考
探究自我效能感理论下的高职英语自主学习策略
自我效能感对高校大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影响
高校教师归因方式、自我效能感与工作绩效的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