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共体育课程对大学新生心理健康干预效果的研究

2017-08-10

运动 2017年9期
关键词:新生因子心理健康

周 璐

(1.湖北大学体育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2;2.湖北休闲体育发展研究中心,湖北 武汉 430062)

实验与调查

公共体育课程对大学新生心理健康干预效果的研究

周 璐1,2

(1.湖北大学体育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2;2.湖北休闲体育发展研究中心,湖北 武汉 430062)

本研究通过对参加公共体育课程的大学新生实验前后的心理状况进行调查,探讨不同项目对心理健康的干预效果,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及在公共体育课程中开展对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公共体育课程;心理;干预

近年来,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并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据中国疾病控制中心、精神卫生中心研究统计,目前大学生中有16%~25%的人有心理障碍,主要特征是焦虑不安、精神恍惚、恐惧、强迫症及抑郁症。2001年初教育部颁发了《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了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和迫切性。2002年8月教育部颁发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将心理健康纳入了体育课程的学习领域。

本研究通过对参加公共体育课程的2011年入校新生在实验前及试验后分别进行心理状况调查问卷测试,以探讨不同运动项目内容及安排对心理健康的干预效果,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及在公共体育课程中开展对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公共体育课程对大学新生心理健康干预的效果。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检索与本研究相关的关键词,查阅了近百篇文献,阅读了心理健康干预方面的书籍,为本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1.2.2 问卷调查法 调查对象以湖北大学参加健美操、羽毛球、排球公共体育课程的大学新生,共计 381人,男生184人,女生 197 人。其中,参加健美操197人,排球93人,羽毛球91 人为调查对象。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 和艾森克EPQ2种心理测试量表。研究对象在课程前先进行SCL-90和EPQ量表检测,16周的公共体育课程教学干预后再次检测SCL-90量表。

1.2.3 教学实验法 学生在体育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为期16周的体育课程健康干预实验。专项体育教师制定专项体育项目的具体教学计划,每周进行2个学时的班级授课,并在课上布置一周的体育课外活动内容,运动强度控制在中等水平(相当于最大心率×65%~80%,每次班级授课时间为90m in。具体教学计划见表1。

1.2.4 数理统计法 采用SPSS 11.5软件进行t检验、聚类分析、Pearson相关分析等统计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大学新生SCL-90各因子与EPQ 测试结果分析

实验共发放问卷400份,有效问卷381份,有效率为 95.2%。经 Pearson 相关分析后得出SCL-90的9项因子分与n分具有显著相关性(P<0.01)。从表2可以看出,与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与人格特征中的神经质分具有密切的关系。

2.2 公共体育课程对不同神经质类型大学新生心理状况干预前后的实验结果分析

通过聚类分析法,将不同项目的大学新生以 N 分的高分值(NH) 和低分值(NL)分为2类(表3)。NH者参加健美操的学生实验前后在躯体化、人际敏感、抑郁、焦虑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敌对因子差异明显(P<0.01);参加排球的学生实验前后在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恐怖因子上有差异,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参加羽毛球的学生实验前后分别在强迫、抑郁、焦虑和恐怖4项因子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实验结果表明,公共体育课程对NH者在抑郁、焦虑等心理症状上有明显的改善效果(表 4)。

NL者参加健美操课程实验前后在人际敏感、焦虑因子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L者在排球课程前后分别在抑郁、偏执因子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参加羽毛球的学生在实验前后焦虑因子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得出NL者与NH者在进行公共体育课程心理学症状改善效果的比较数据中相对不明显(表5)。

表1 16周公共体育课程教学计划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 论

3.1.1 公共体育课程对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的干预效果 实验结果表明,中等强度的大学公共体育课程训练后,大学新生心理症状上均有明显的改善,SCL-90问卷中多项因子在实验的前后有显著性差异。因此,中等强度的体育课程能有效的对大学新生心理健康进行干预。

3.1.2 不同的体育项目类型对大学新生心理健康干预的作用 通过对数据的比较分析可以得出,健美操、羽毛球、排球都具有缓解焦虑、抑郁、调节情绪的积极作用,但不同的体育项目对于提高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水平干预效果又有着各自的优势。健美操融体操、舞蹈、音乐为一体,以有氧练习为基础,能获得情感的宣泄,调动学生的热情和活力,忘却烦恼,使抑郁、焦虑的情绪得到改善。排球是集体竞争项目,能培养学生勇于拼搏的竞争意识和团结协助的集体主意精神。学生通过排球训练培养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意志与同伴的合作中增加信任感,从而改善人际关系。羽毛球运动要求练习者在短时间的瞬息万变中做出判断,果断地进行反击,它能提高人体神经系统的灵敏性和协调性,培养果断独立的处事能力和顽强的毅力,对于缓解强迫、恐怖症状有明显作用。

表4 NH 者参加不同项目实验前后SCL-90比较 X±SD

表5 NL者参加 不同项目前后SCL-90各因子分比较 X±SD

3.1.3 大学新生人格特征中的神经质分值高低与心理健康干预效果的关系 实验表明,人格特征中的神经质分值NH者与NL者在心理健康干预效果上有差异,NH者心理健康干预效果好于NL者,在实验前后多项因子得到明显的改善,因此NH者参加体育活动对于改善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意义较大;NL者人格特征表现为性情温和、善于自我控制,在参加运动前后SCL-90因子指标改善不明显,因此体育活动对于其心理健康干预意义不显著。

3.2 建 议

3.2.1 将公共体育课程作为一种心理干预疗法广泛应用 大学生是心理状态较脆弱、心理冲突和情绪行为问题的高发群体。国内外的研究表明,体育活动不仅能提高身体健康,而且还能培养人的性格和能力、改善人际关系、促进智力发展及推动个体的社会化的心理效益。开展阳光体育活动,促进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其意义不仅是在健身也是在健心。国外的有一项研究表明(Hannaford,Harrell&Cox,1988),越是存在情绪问题的学生,其心境状态的改变的程度越明显,表明体育锻炼可能对心理疾病的患者具有更明显的效果,是消除心理疾病的一种有效方法。在竞争激烈的今天,体育课程作为一种心理干预手段和方法应当被广泛推广和应用。

3.2.2 有针对性地指导大学新生选择适合自己的体育活动项目 当前,大学公共体育课程“三自主”还是停留在身体健康和发展兴趣爱好上面,忽略了不同体育项目具有的心理健康干预作用。教育部在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目标中提出:“通过体育活动改善心理状况、克服心理障碍,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运用适宜的方法调节自己的情绪。”如果能有针对性地指导大学新生从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多角度去选择适合自己的体育项目,则对于改善大学新生心理健康具有一定的意义与价值。

3.2.3 深入研究项目、强度及锻炼的方式对心理健康干预十分必要 体育锻炼能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不同的项目、强度及锻炼的方式对不同的学生产生的效果也各异。如何更科学地指导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更好地进行体育课程项目设置和组织教学的设计,对于科学指导学生开展体育活动,发挥体育锻炼的最佳心理效益,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 1 ] 上海心理健康热线网.大学生心理障碍调 查[EB/OL]. [2004-02-13].[2008-01-12]. h ttp://sina.com.cn.

[ 2 ] 余强基.当代青少年学生心理障碍与教育[ 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 3 ] 卢志英.21世纪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指导[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 4 ] 王立馥.体育是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有效途径[ J ].体育学刊,1999(6).

[ 5 ] 张勇,宋旭,李彦.体育教学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J ].四川体育科学,2005(1).

[ 6 ] 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 M ].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

[ 7 ] 杨雪花,戴梅竞.大学生个性特征及其与心理健康状况关系的研究[ J ].中国校医,2001,15(1).

[ 8 ] 张兰君,李娜,王颖.大学生强迫症状的体育运动干预实验[ J ].中国心理卫生,2002,16(7).

[ 9 ] 董玉福,李云清,杨颖飞,等.不同选项体育课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J ].中国健康教育,2005,21(3).

[ 10 ] 闻扬,杜力萍.体育社团在课外体育活动中的作用[ J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5(2).

G807.4

:A

:1674-151X(2017)05-052-03

10.3969/j.issn.1674-151x.2017.09.025

投稿日期:2017-03-10

周璐,博士。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

猜你喜欢

新生因子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重获新生 庇佑
枯蓬新生
山药被称“长寿因子”
直径不超过2的无爪图的2—因子
巧解难题二则
坚守,让百年非遗焕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