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与分析

2017-07-03李忠僖肖红彬陈安周蒋月姜

当代医学 2017年18期
关键词:股骨出血量切口

李忠僖,肖红彬,陈安周,蒋月姜

(江西省泰和县人民医院骨科,江西吉安343700)

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与分析

李忠僖,肖红彬,陈安周,蒋月姜

(江西省泰和县人民医院骨科,江西吉安343700)

目的分析并评价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中以2015年5月~2016年7月为观察时间段,收集该时间段内本院住院部的确诊股骨粗隆间骨折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24例。将病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动力髋螺钉术式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PFNA内固定术式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情况以及临床疗效方面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为(50.1±6.3)min,术中出血量为(135.1±5.9)mL,住院时间为(11.5±1.3)d,术后愈合时间为(9.0±0.5)周,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总优良率为91.66%(11/12),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住院时间、术后骨折愈合时间短,且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效果佳,有临床推广价值。

股骨粗隆间骨折;老年患者;PFNA内固定;临床疗效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老年人常见髋关节骨折类型,随着手术治疗方法的多样化发展,多数患者均可通过手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1]。但对于老年患者而言,由于缺乏手术耐受性,因此如何优先选择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佳的治疗方式已成为临床研究人员高度重视的课题之一[2]。为分析并评价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本研究以2015年5月~2016年7月为观察时间段,收集该时间段内本院住院部的确诊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24例。经随机分组后对比不同治疗方法下的临床疗效差异,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本研究中以2015年5月~2016年7月为观察时间段,收集该时间段内本院住院部的确诊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24例。将病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2例。对照组中女7例,男5例,年龄45~83岁,平均年龄(65.1±2.5)岁,12例患者均为闭合性骨折,10例患者为摔伤,2例患者为车祸伤;3例患者合并高血压,4例患者合并慢性支气管炎,1例患者合并心电图异常。观察组中女8例,男4例,年龄50~85岁,平均年龄(66.3±1.6)岁,12例患者均为闭合性骨折,9例患者为摔伤,3例患者为车祸伤;3例患者合并高血压,3例患者合并慢性支气管炎,2例患者合并心电图异常。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动力髋螺钉术式治疗。牵引复位后取仰卧体位实施手术,自大粗隆顶点向下做纵向切口,长度为15.0 cm,在C型臂X线机透视状态下于大粗隆下2.0 cm钻入导针,导针达到满意位置后拧入动力髋螺钉,用DHS钢板将螺钉妥善固定于股骨干位置上,然后对切口进行逐层闭合处理。

1.2.2 观察组观察组患者采用PFNA内固定术式治疗。患者取仰卧体位,实施连续硬膜外麻醉或者腰硬联合麻醉或者全麻;置于骨科牵引床上,健侧肢体外展,患侧内收10~15°;牵引复位,必要时器械辅助复位或者切开复位,透视确认位置;在大粗隆顶点上部3.0~5.0 cm处作5.0 cm手术切口,于大粗隆上方作长度4.0 cm纵向手术切口,在C型臂X线机透视状态下于大粗隆顶点附近位置置入2.5 mm导针,沿导针方向对股骨近端髓腔进行扩髓处理,借助于瞄准器强主钉顺行置入腔内,选择相应螺旋刀片瞄准患者股骨颈中下部1/ 3位置,将导针准确置入股骨颈内,然后置入螺旋刀片并锁定。根据瞄准器操作拧入远端固定螺钉,拍片显示骨折复位达到满意状态后对切口进行逐层闭合处理。

1.3 观察指标[3]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情况以及临床疗效方面差异。手术情况观察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愈合时间。临床疗效应用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进行评价(功能维度47分,疼痛维度44分,关节活动维度5分,畸形维度4分),总评分0~100区间。以评分<70分为疗效差,以评分70~79分为疗效可,以评分80~89分为疗效良,以评分≥90分为疗效优。总有效率=(优+良)/总例数。

1.4 统计学方法数据统计分析通过SPSS13.0软件进行,用“x±s”表示计量资料,选择成组设计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选择χ2检验计数资料。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比较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为(55.1±6.3)min,术中出血量为(135.1±5.9)mL,住院时间为(11.5±1.3)d,术后愈合时间为(9.0±0.5)周,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比较(x±s)

2.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患者临床总优良率为91.66%(11/12),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3 讨论

目前临床可用于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手术方式较多,但如何选择适应于老年患者的手术术式一直以来是临床研究人员高度重视的课题之一。DHS动力髋螺钉术式是以往临床实践中治疗本病的常用手段之一。但近来有大量报道中指出[4]:应用动力髋螺钉术式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尚存在一定局限性,如钢板与骨骼间接触紧密,手术区剥离骨膜面积广泛,切口长(本研究中手术切口在15.0 cm左右),因此会导致骨折部位出血量较大。除此以外由于DHS术中缺乏内板支撑,因此抗扭转能力差,骨折愈合时间较差,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效果有限。

为弥补这一局限性,本研究中尝试应用PFNA内固定术式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进行治疗,数据显示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为(55.1±6.3)min,术中出血量为(135.1±5.9)mL,住院时间为(11.5±1.3)d,术后愈合时间为(9.0±0.5)周,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总优良率为91.66%(11/12),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PFNA内固定术式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有更加确切的治疗效果。其优势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PFNA内固定属于微创固定系统,螺旋刀片对骨膜的剥离范围小,因此可有效保护股骨周边环境,对降低手术风险,促进骨折早期愈合有重要意义;第二,利用PFNA螺旋刀片击入老年患者股骨颈内,可通过骨挤压的方式提高内置物铆合力,提高稳定性,对老年患者有良好的适应性[5-6]。

综上所述,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手术时间短、术中创伤小、出血量少、住院时间短,术后骨折愈合快,且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效果佳,有临床推广价值。

[1]薛金伟,戴富强,姜源涛,等.人工股骨头置换与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高龄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比较[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6,36(2):401-403.

[2]苗永刚,王宇冬,周群,等.PFNA与Gamma钉内固定治疗中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比较[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20):5179-5181.

[3]周跃江,包洪卫,王海红,等.小切口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6,16(4):344-346.

[4]屈波,伍红桦,邓少林,等.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手术治疗:应用DHS与PFNA的疗效比较[J].军事医学,2014(1):67-69.

[5]马栋.闭合复位Gamma钉与PFNA内固定治疗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对比研究[J].当代医学,2016,22(15):61-62.

[6]胡培高,马士祥,王福兵,等.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体会[J].当代医学,2016,22(7):95-96.

10.3969/j.issn.1009-4393.2017.18.080

猜你喜欢

股骨出血量切口
股骨近端纤维结构不良的研究进展
分析对生产巨大儿的剖宫产产妇联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和缩宫素减少其出血量的效果
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与PFNA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比较
立法小切口破解停车大难题
不同分娩方式在产后出血量估计上的差异
初中历史“小切口”的教学实践
自制小切口拉钩在腹腔镜手术戳孔切口缝合中的应用
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PFNA和倒置股骨髁LISS钛板治疗的临床观察
DHS与ALP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比较研究
产后出血量的评估及产后出血相关因素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