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浙江省青褶伞属一个新记录种的鉴定

2017-06-19赵玉莲吴邦仁顾新伟

食药用菌 2017年3期
关键词:鳞片乳头状实体

赵玉莲 吴邦仁 刘 昆 顾新伟*



浙江省青褶伞属一个新记录种的鉴定

赵玉莲1吴邦仁2刘 昆3顾新伟2*

(1. 丽水市莲都区联城农业技术服务站,浙江丽水 323000;2. 丽水市农作物站,浙江丽水 323000 3. 丽水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浙江丽水 323000)

记录到的青褶伞属中疑似存在2种不同种,分别对2个样本进行生态学观察,依据形态学特征鉴定,结合Rdna-ITS分析,确认浙江省青褶伞属大型真菌中存在拟乳头状青褶伞和大青褶伞2个种。此前,浙江省域没有拟乳头状青褶伞的报道,其一直被误认为与大青褶伞同种。

青褶伞;拟乳头状青褶伞;鉴定

根据文献数据库检索,大青褶伞((G. Mey.) Massee)是浙江省大型真菌资源研究中唯一被记录的青褶伞属物种。该种属毒蕈,常年在秋季或初夏发生,与高大环柄菇、脱皮环柄菇等食用菌发生期基本一致,宏观形态也有些相似,不易区分,而常被误食,引起野生菌中毒事故。

大青褶伞含有引发胃肠炎型、肝肾损害型和溶血型中毒的多种毒素[1],误食后除出现腹痛、恶心、呕吐等胃肠炎症状外,还会引起肝脏伤害、血相异常等情况。从一些中毒病人和医务人员处得知,食用大青褶伞属中毒,仅出现胃肠炎型症状的病人,采取摧吐、洗胃、补液等措施可以治愈。而同一种毒蕈中毒出现两种截然不同的中毒症状,则存在大青褶伞近似种的可能性[2~4]。经野生环境调查和形态学鉴定,结合核酸序列分析,确认近似种为拟乳头状青褶伞((Hongo) Vellinga)。

1 材料与方法

1.1 标本采集地与生境观察

分别选择丽水市莲都区联城街道瑶畈村和莲都区碧湖镇下梁村2个青褶伞发生点,采集不同发育阶段子实体标本,观察两地土壤、肥力、地表植被等主要生境。

1.2 子实体形态学鉴定

对采集的标本形态、大小及各组织结构进行观测记录,重点观察标本间宏观特征及其差异。

1.3 rDNA-ITS分析

将形态存在显著差异的2个标本交由上海生工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进行测序,将测得的序列与GenBank核酸序列数据库进行比对,通过BLASTn检索具有最大相似性的物种[3]。

2 结果与分析

2.1 青褶伞发生点主要生境

联城街道瑶畈村附近山垄地,之前被附近河流洪水倒灌淹没,土壤为砂壤土,施有较大量的羊粪和沼渣。标本A采集于路边地块,作物为生姜,作物周边长有7个青褶菌,子实体呈散生状。标本B采集于距标本A 15 m左右一空地,空地收获玉米不久,长有成片子实体,约数千个,呈群生至丛生状。

标本C采集于碧湖镇下梁村村边农地,土壤为壤土,在收获茄子后的空地上堆放沼渣,沼渣堆及周边地上长有百余个子实体,呈近丛生状。在该村附近,当地称“对门淤”的淤地,四周环水,土壤为砂土。淤地高处有一养猪场,附近有堆放猪栏肥,杂草丛生。标本D采集于肥堆周边地上,共长子实体5个,呈散生状。

2.2 标本A、D主要形态特征

子实体表皮裂成鳞片,裸露的菌肉白色,伤变红色,菌褶初期白色,老熟后或采摘后1 h内转青绿色,菌环厚。标本A和D子实体整体较大,鳞片大且易脱落。标本B和C子实体整体较小,鳞片不易脱落。根据表观形态及生境特征,初步判定标本A和D同种,标本B和C同种。

(1)标本A、D主要形态特征。子实体大,伤处变暗红色、红色,干时气香。菌盖直径5~25 cm,初时近球形至半球形,后为扁半球形至平展,中间平缓凸起或平展,幼时表皮淡褐色,逐渐裂成鳞片。鳞片卷曲,干后深褐色,易脱落,顶部表皮较厚、成龟裂状,鳞片脱落部分表面粗糙。菌肉白色或带浅粉红色,松软。菌褶初期污白色,后期呈浅绿至青褐色,离生,宽,不等长,褶缘有粉粒。菌柄长10~28 cm,直径1~2.5 cm,圆柱形,污白色至浅灰褐色,纤维质,表面光滑,基部稍膨大,内部空心。菌环肉质,稍厚呈环形,生于菌柄上部,可移动,色白,下面呈紫色或褐色斑纹。孢子印带青黄褐色,后呈浅土黄色。孢子大小8~12×6~8(μm),光滑,具明显芽孔,宽卵圆形至宽椭圆形(图1a)。

(2)标本B、C主要形态学差异。子实体一般中等大,株高只有标本A、D的50%左右,大小比较一致,但最大个体菌盖直径达17 cm,比标本A、D中较小的个体大。菌盖老熟后呈扁平,边缘略上翘,中部有明显凸起,部分凸起成乳头状。凸起部分表皮色深,紧贴,不成鳞片。鳞片淡黄褐色,较薄,色较浅,一般成龟裂状,不脱落,但在气候干燥或晴天时会卷曲脱落。菌皮脱落后裸露的菌肉往往形成新的纤毛状鳞片,在阴暗处呈白色至乳白色,阳光照射后呈浅黄白色至炒米黄色。菌褶初时乳白色或粉黄色,在十分老熟后或采摘后才逐步呈青绿色(图1b、图1c)。菌环下面未见紫色斑纹。孢子比标本A、D小1~2 μm。

a:标本D

b:标本B(晴天)

c:标本C(雨后)

2.3 rDNA-ITS分析结果

子实体基因组DNA的ITS区域PCR扩增产物,经测序及修正分析后,标本A、D得到一条732 bp的有效碱基序列,标本B、C得到一条716 bp的有效碱基序列(图2)。序列经核酸序列数据库比对的结果,标本A、D与大青褶伞()同源性最高;而标本B、C则与拟乳头状青褶伞()同源性最高。

图2 标本C实体ITS区域碱基序

3 讨 论

拟乳头状青褶伞与拟乳头状大环柄菇()为同物异名关系[4],此前笔者在相关专著中曾以拟乳头状大环柄菇之名发布。但受鉴定能力与手段的局限,之前鉴定已证明是个错误,此文做一个订正[5]。

结合近几年野生菌采集情况看,2种青褶伞多发于9月下旬至11月上旬,持续时间约3周,初夏季节也有少量发生。大青褶伞大多长在有机质丰富的砂性土壤,在同一地块的发生量往往不大,生长习性为单生或散生。而拟乳头状青褶伞则多发生在肥堆或有机肥非常多的土壤上,对土壤类型要求不高。在同一地块的发生量往往很大,生长习性多为群生至近丛生,生境与生长习性的差异或许是两者重要的区分点。

两种青褶菌都有伤变红色、菌褶老熟后或采摘后变青绿色的情况,这是青褶菌属的共同特性。由于野生状态大型真菌的形态受环境条件影响会有较大的变化,使得种类鉴别易出现偏差。大青褶伞与拟乳头状青褶伞二者表观形态,在不同的气候、土壤基质条件下都会出现较大的差异,它们的鉴别关键点可集中在菌盖中心凸起部位及其菌皮、鳞片形态,以及子实体整体大小等方面。

[1] 龚庆芳, 张玉梅, 谭宁华, 等. 三种毒菌的化学成分研究龚庆芳[J].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2010(22): 185-188.

[2] 图力古尔, 包海鹰, 李玉. 中国毒蘑菇名录[J]. 菌物学报, 2014, 33(3): 517-548.

[3] 宋小亚, 刘德云, 李阳, 等. 野生赭鳞蘑菇及其分离菌株的鉴定[J]. 食用菌学报, 2012, 19(1): 27-35.

[4] 卯晓岚. 中国毒菌物种多样性及其毒素[J]. 菌物学报, 25(3): 345-363.

[5] 顾新伟, 何伯伟. 浙南山区大型真菌[M]. 杭州: 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2.

S646

A

2095-0934(2017)03-178-03

浙江省现代种业发展工程项目“浙南山区药用真菌种质鉴定与评价”(浙财农[2014]232号)

*通讯作者:顾新伟(1961—),男,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近十余年主要从事大型真菌资源调查研究工作。E-mail:894397403@qq.com

猜你喜欢

鳞片乳头状实体
金钱龙
没有脚也能走路的蛇
前海自贸区:金融服务实体
实体的可感部分与实体——兼论亚里士多德分析实体的两种模式
两会进行时:紧扣实体经济“钉钉子”
振兴实体经济地方如何“钉钉子”
甲状腺乳头状癌中Survivin、VEGF、EGFR的表达及临床意义分析
SUMO4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聚偏氟乙烯/鳞片石墨/碳纤维高导热复合材料的制备
乳头状汗管囊腺癌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