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质资源开发带动山区矿业城市转型发展

2017-05-30杨洪谌洪星

工业经济论坛 2017年2期
关键词:旅游资源六盘水

杨洪 谌洪星

摘 要:贵州六盘水乌蒙山国家地质公园地质遗迹种类丰富多样、典型,地理环境与人文资源独特,区位条件优越。本文阐述了乌蒙山国家地质公园的旅游景区(点)资源,运用层次分析和模糊数学相结合的方法,选取5个方面21个指标建立了公园旅游资源定量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标准分为世界级、国家级、省级、地市级、县区级共计5个等级;采用熵值法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构建了由专家、游客和当地居民共同参与评价的公园旅游资源定量评价模型。结果显示,六盘水乌蒙山国家地质公园资源等级属于国家级旅游资源;此外还提出了健全组织机构,多方引资规划,加大地学资源宣传,引进培养专业人才等公园开发建议,为山区矿业城市的转型发展进行了理论上的探索。

关键词:国家地质公园;旅游资源;定量评价;六盘水

中图分类号: F291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7866 (2017) 02-099-006工业经济论坛 URL: http//www.iereview.com.cn DOI: 10.11970/j.issn.2095-7866.2017.02.011

引言

六盘水乌蒙山国家地质公园位于我国贵州西部六盘水市,地处少数民族聚居的“滇、黔、川、桂”四省结合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04°18′—105°43′,北纬25°19′—26°55′(如图1)。

六盘水乌蒙山地质公园位于扬子地台的西南部,经海西、“印支”燕山和喜马拉雅运动等多次构造运动,发育了水城一紫云北西向斜列式构造断裂带,发耳构造断裂带,郎岱三角形构造断裂带和盘县三角洲构造断裂带。出露了泥盆系、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二叠系、三叠系等地层[1,2]。在中三叠统关岭组上段赋存有著名的盘县动物群,以海生爬行类化石最为丰富[3]。由于掀斜式抬升的新构造运动,加之大面积的碳酸岩,在后期自然及人文的作用下,形成独多种具特色的喀斯特地貌景观。

显著的山地季风湿润气候,丰富典型的地质遗迹,优美的自然风光,独特的民族风情文化,扎实的基础建设,为打造国际标准休闲旅游目的地城市奠定了基础。根据地质遗迹的分布特点,公园地质遗迹分为北盘江峡谷园区、碧云洞溶洞群园区和特色园区三个园区和十五个景区(如表1)[4]。

一、地质公园资源评价

(一)评价体系构建

1. 评价体系组成

按照指标选择的科学性、易操作性和主导性原则,参考前人研究成果[5-11]和实地考察的基础上,采用层次分析(AHP)和模糊数学(Fuzzy)相结合的评价方法,结合六盘水乌蒙山国家地质公园的实际,通过筛选,选取了地质遗迹资源、辅助类景观、地理环境、客源与社会经济5个方面的21个评价指标进行资源定量评价。

2. 指标权重确定

通过查阅2009-2013年统计年鉴,环境公报等相关文献获取六盘水乌蒙山国家地质公园资源评价的指标数据,运用熵值法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

(1)原始数据无量纲化处理,公式如下:

式中:Xij为乌蒙山国家地质公园第i个方面第j项评价指标标准化后的数据,Xij表示第i 个方面第j项指标上的统计数据,Ximax表示统计数据在第j项指标上的最大值,Ximin表示统计数据在第j项指标上的最小值。

(2)各指标的信息熵值 的计算:

式中:Xij为某一地区乌蒙山国家地质公园第i个方面第j项指标标准化后的数据,M为评价指标的个数。

(3)各指标权重的Wj和信息效用值dj的计算:

式中:Wj为乌蒙山地质公园综合定量评价中某j项指标的权重,dj为第j项指标的信息有效用值,其中

3. 评价标准

本研究涉及到的评价指标主要通过查询国外有关标准、国内文献等相关研究以及国家标准,按照《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管理办法》的分级,每个评价指标标准分为5级,每级标准对应一个标准化分值區间,指标得分根据其数值的大小在区间内给分(如表2)。

4. 评价等级划分

按照模糊数学百分制记分法(满分为10分),对每一因素按一定分级给予定记分标准,其中地质遗迹资源4.5分,辅助类景观质量2.0分,地理环境条件1.5分,客源条件1.0分,社会经济条件1.0分。参照国家标准《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拟定的旅游资源等级划分标准,根据综合得分,分为五个等级:9.0分以上为世界级旅游资源(五级旅游资源),8.0-8.9分以上为国家级旅游资源(四级旅游资源),7.0-7.9分为省级旅游资源(三级旅游资源),6.0-6.9分为地市级资源(二级旅游资源),5.9分以下为县区级资源(一级旅游资源)。

5. 评价模型的建立

为进一步体现地质公园的市场吸引力,促进地质公园的滚动发展,经过参考前人研究以及六盘水乌蒙山国家地质公园的实际情况,对菲什拜因-罗森佰格模型(Fishbein-Rosenberg Model)给予改进,见(4)(5)。

(4)菲什拜因-罗森佰格模型(Fishbein-Rosenberg Model)

式中:E为综合性评价结果,Ai为第 项评价指标的权重,Bi为第i项评价指标的评价值,n为评价指标的个数。

(5)改进后模型由专家、游客和当地居民共同参与对地质公园进行评价,以提高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准确性。评价模型为:

式中:S为专家评价权重,取值0.4;T为旅客评价权重,取值0.3;R为当地居民评价权重,取值0.3;Ai为第i项评价指标的权重, Si为专家对第i项评价指标的打分;Ti为旅客对第i项评价指标的打分;Ri为当地居民对第i 项评价指标的打分,n为评价指标的个数。

二、评价结果与分析

通过邀请专家、游客和当地居民打分,根据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和模型,对六盘水乌蒙山国家地质公园进行综合评价(表3),其综合评价结果为8.71,按照综合得分分级属于国家级旅游资源(四级旅游资源)。

从各指标打分上看,六盘水乌蒙山国家地质公园因拥有第三纪典型古喀斯特—韭菜坪,世界最高的公路天生桥—金盆天生桥、世界第一深洞—白雨竖井、界级的溶斗—花嘎漏斗等共6大类14小类资源[13],所以得分自然较高;而辅助类景观中水体景观得分最低,主要原因是六盘水是“三线”建设而发展起来城市,工矿企业废水污染严重;地理环境条件中舒适性指标得分最高,其原因是六盘水全年平均气温 13℃-14℃,月平均气温19.8℃,在全国大中城市绝无仅有,被誉为“中国凉都”,堪称中国避暑胜地;客源区域条件中与邻近旅游地关系指标得分较低,主要原因是六盘水对旅游资源的宣传力度不够,也没有结合周边地区旅游资源特点打造出精品旅游线路;在社会经济条件中交通设施条件指标得分较高,原因是近年来政府意识到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首要是大力发展交通,尤其是2013年8月召开的贵州省第八届旅游发展大会极大促进了交通条件的改善。

三、地质公园开发的意见和建议

(一)贯彻法律法规,健全管理组织机构

六盘水乌蒙山国家地质公园面积388km,地质遗迹种类较多,资源分布相对分散,管理过程中存在许多不便。这需进一步贯彻执行国家省市地质遗迹和自然保护法规,在现有专门机构外设立如六盘水市旅游公司,按照市场规律,充分发挥公司协调管理职能,保障开发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科学制订开发方案,充分利用社会资源

六盘水乌蒙山国家地质公园面积大、资源种类丰富,当前开发程度不深,要充分利用国家和省市支持矿业型城市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契机,科学制定开发方案,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如公园遗迹保护、生态环境建设、酒店、餐饮等方面多种形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实现地质公园的跳跃式发展。

(三)加大地学旅游资源的宣传力度,扩大市场影响

作为西部矿业城市,长期以来,仅重视矿产资源开发,却忽视旅游业的发展。六盘水至今未创建旅游资源分布网络,也没有开展地质公园旅游形象及地学特色的宣传。应该充分大数据的发展,通过电视、广播、报刊、新兴媒体微信、飞信和微博等工具,打造品牌,扩大社会影响力。同时建立旅游线路信息系统、标识系统等是当前亟待解决问题。

(四)培养引进专业人才,增强市场竞争力

六盘水乌蒙山国家地质公园旅游专业人才缺口较大,旅游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市内仅有的一所本科院校六盘水师范学院2014年才开设旅游管理与服务教育专业。地质公园的开发必须与地方院校、科研机构开展合作,如在科研、管理、旅游和环保等方面可以大有前景,同时积极引进培训专业人才,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素质,从而真正体现地质公园的科学价值,增强市场竞争力。

四、结语

贵州西部矿业城市六盘水的转型发展刻不容缓,在转型发展中可用地质公园来促进城市产业结构调整,活跃地方经济、提高公民素质、促进文化交流,最终彻底摆脱对矿产资源的依赖,实现国际标准休闲旅游城市和全国环境保护模范城市之目的。

基金项目:

项目:六盘水师范学院2011协同创新中心:乌蒙山旅游产业协同创新中心(LPSSYXTZX201402),六盘水师范学院产学研合作项目(LPSSYCXY201506)。

参考文献

贵州地质矿产局.贵州省区域地质志[M].北京:地质出版社,1987,1-638.

鲍森.贵州六盘水地区晚二叠世龙潭组煤系地层中瓦斯富集规律的研究[D]. 贵阳:贵州大学,2007:1-68.

赫维城,孙元林,江大勇,等. 盘县动物群研究进展[J].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42(6):817—823

六盘水乌蒙山国家地质公园导游手册——美哉六盘水乌蒙山国家地质公园[EB/OL].http://www.gzlps.gov.cn/art/2008/10/21/art_20448_435022.html

郑奇蕊,武法东. 地质公园开发带动资源型城市转型途径初探——以本溪国家地质公园为例[J]. 资源与产业,2006,8(6):11-14.

郭婧,田明中,刘斯文. 古生物类地质公园地质遗迹资源定量分析——以内蒙古宁城国家地质公园为例[J]. 资源与产业,2011,13(6):51-56.

薛滨瑞,彭永祥,张立文. 陕西延川黄河蛇曲国家地质公园地质遗迹特征与旅游开发价值[J]. 地球学报,2011,2:220-221.

薛滨瑞,吴成基. 陕西柞水溶洞国家地质公园地质遗迹景觀资源与评价[J]. 资源开发与市场,2014,1:35-39.

肖景义,侯光良,唐仲霞,等. 青海省贵德国家地质公园地质遗迹及综合评价[J]. 地球学报,2013,34(1):111-120.

王艳红,武法东. 综合定量评价方法在内蒙古巴彦淖尔地质公园地质遗迹资源评价中的运用[J].中国农学通报,2013,29(4):210-215.

郝俊卿,徐雪,吴成基. 陕西省汉中黎坪省级地质公园地质遗迹特性评价[J].陕西地质,2011,29(1):72-76.

代稳,谌洪星,仝双梅. 水资源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 节水灌溉,2012,38(3):40-43.

杨洪,张美竹. 贵州六盘水乌蒙山国家地质公园地质遗迹特征[J]. 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24:64-65.

猜你喜欢

旅游资源六盘水
诗书画苑
寻味贵州——六盘水
六盘水二题
基于SWOT分析下的十堰市旅游资源整合探究
关于安徽寿县旅游投资的SWOT分析
经济型苏州古城旅游产品策划初探
辽宁锦州旅游资源评价及旅游品牌定位
艺术风味-我的人生
Effective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is of Vital Importance to the Achievement of Organizational Strategic Goals
风情·六盘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