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卅载沧桑路 梦想谱华章
——记中国合唱协会成立三十周年研讨会与音乐会

2017-05-17

歌唱艺术 2017年2期
关键词:合唱团协会老师

2016年10月12日,庆祝中国合唱协会成立三十周年研讨会与音乐会在北京音乐厅隆重举行。作为中国合唱协会成立三十周年的重要庆祝活动之一,众多从事合唱工作、关心合唱事业的人济济一堂,他们中既有耕耘于合唱指挥教学领域的

教育家、倾情合唱舞台表演的指挥家,又有默默支持合唱事业的作曲家,此外还有一批热爱合唱事业、支持音乐教育的社会各界人士,大家一起回忆往昔的峥嵘岁月,抒发满腔的合唱情怀,总结合唱事业的发展经验,展望中国合唱的未来。

峥嵘岁月 信仰在胸

三十年,对于漫漫的历史长河来说,只是沧海一粟,但对于“年轻”的中国合唱协会、对于中国合唱人来说却是一段不平凡的历程。改革开放的大潮促进了中国合唱事业的发展,但面对百废待兴的局面,就如同中国合唱协会理事长李培智说的那样,“大家都特别想使劲儿,但是缺少一个‘抓手’”。依托这样的时代背景,1986年6月5日,在周巍峙、李凌、李焕之、孙慎等艺术家与领导的支持、指导下,中国合唱协会的前身——中国音乐家协会教育委员会北京合唱指挥学会宣告成立。1993年,经过严良堃、秋里、孟昭林、司徒汉、郑小瑛等诸位艺术家的不懈努力,“北京合唱指挥学会”正式更名为“中国合唱协会”,成为民政部正式注册并隶属于文化部社文司管理的国家一级社团。

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张宇先生说,中国合唱人是我们这个领域“最可爱的人”,中国合唱发展的道路上充满欢欣与鼓舞,但很多前辈也是备尝艰辛。这正如李培智老师说的那样,我们的前辈在开拓这项事业的时候筚路蓝缕,特别是受当时的文化环境和观念意识所限,在全社会对合唱的接受度并不高的情况下,中国合唱协会的很多前辈都做了大量普及、宣传工作,并培养了众多合唱人才,现在中国合唱界的中坚力量中有一大批都是严良堃、秋里、聂中明、唐江、胡德风、司徒汉等前辈们的门生。更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前辈一开始便走了一条专业与群众相结合的正确道路,在群众合唱还不是很发达的环境中,他们带领中国的专业合唱团到处演出、宣传、举办合唱训练班,把合唱的种子洒向全国,为今天中国合唱欣欣向荣的局面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也正如中国合唱协会童声合唱委员会主任孟大鹏说的那样,“今天的我们之所以是我们,跟协会、跟前辈有巨大的关系”。毛泽东同志曾经评价“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套用这句话来评价中国合唱协会这三十年做的工作,想来也十分贴切!

今天,开启中国合唱“长征”之路的很多前辈已经远去,但支撑他们前行的精神还依然存在。研讨会上,中国合唱的领军人物、中国合唱协会的奠基人之一严良堃先生虽因身体原因没有到场,但却托人献上他为中国合唱协会成立三十周年书写的亲笔题词“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以表达他对中国合唱的深情寄望。作为中国合唱协会的奠基人之一,八十五岁的冯婉珍老师不仅前期为本次纪念活动提供了大量珍贵的资料,而且不顾家人对其身体的担忧,坚持亲临现场。在中国合唱协会的酝酿阶段,冯老师跟着几位老指挥在艰苦的环境中开展工作,合唱协会章程的拟就、协会会刊的出版都是由冯老师全权负责。作为中国合唱事业发展的见证者,她还对中国合唱协会的特点进行了总结——“和谐奋斗建协会,唱响创新最强音”。在她看来,中国合唱协会从其创建就是史无前例的,尔后开展的一系列工作在全国甚至在全世界都是首创,这得益于中国合唱人有一股克服一切困难的精神。中国合唱协会群众合唱委员会副主任、原中央乐团女中音歌唱家李克,将自己多年来收集的中央乐团的各类演唱录音自费制成十几张光盘,献给了中国合唱协会。这的确是一份厚重的礼物,其中不乏很多珍贵的录音,如1981年中央乐团首演莫扎特《安魂曲》的录音,由严老提供的在世界各地演出《黄河大合唱》的录音,以及中央乐团在20世纪80年代录制的一些CD,等等。

在谈到对中国合唱人的感受时,人民音乐出版社社长莫蕴慧女士的一席话说出了大家的心声:“通过参加一系列的合唱节和合唱赛事,接触到很多合唱领域的人,我发现一个特殊的现象,我觉得他们并不是把合唱当作一份事业,也不是当作一项爱好,而是把合唱变成了一种‘信仰’。这群人的整体精神面貌不太一样,但他们对合唱的敬仰和热爱是不容非议的,我也深受他们的感染。刚才翻阅中国合唱协会为成立三十周年专门制作的画册,看到历届主席团成员的照片,无论是什么拍摄角度,也无论是什么色彩都反映了这样一种面貌,反射出一种发自内心的艺术光辉,非常动人。这不禁让我想起了电视剧《编辑部的故事》片头曲的一句歌词‘人类的面孔就是爱的表情’,透过这些面孔让我们回忆起中国合唱协会成立三十年来他们为之所做的贡献。”

三十年,中国合唱协会和中国合唱人正是秉持着对合唱的信仰,承前启后,不懈追求,从而开创了中国合唱的新风气、新面貌。

合唱新风 众人谱就

经过这三十年,今天我们再来看中国合唱蓬勃发展的面貌,会发现老一辈合唱指挥家的理想蓝图已初见成效。无论从展演、比赛的角度来说,还是从培训班、大师班、普及班的角度来谈,都早已不可同日而语,中国的合唱事业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现如今,中国合唱协会参与创办、协办的各类合唱活动早已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反响。中国国际合唱节、中国少年儿童合唱节、中国老年合唱节等都是中国乃至世界合唱界具有导向性、示范性的赛事。中小学合唱团、大中专院校合唱团已然展现出了很好的发展势头。特别是大学生合唱团,如华中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田晓宝带领的天空合唱团、浙江音乐学院阎宝林带领的八秒之声合唱团、天津大学任宝平带领的北洋合唱团,其演唱水平不仅在国内屈指可数,在国际合唱界也已占有一席之地。为进一步促进中国合唱整体水平的提高,中国合唱协会近年来还开办了各种合唱指挥培训班、合唱作品编创班,在全国各地建立合唱基地,举办各类指挥大赛,并积极参与全国及国际间的学术交流与研讨。为了国民素质的提高,中国合唱协会还开展了如“北京高校、社会力量单位参与小学体育美育发展工作”这样的项目,吴灵芬、孟大鹏、张以达、邵晓勇、黄鸿等深入偏远地区为孩子们传播美育、普及合唱知识。

对于这种进步,我们从孟大鹏老师对中国童声合唱这三十年变化的总结中可见一斑。根据孟老师的介绍,三十年前,我们的童声合唱能够唱两个声部的《让我们荡起双桨》《快乐的节日》已经很了不起,如果能够将张以达老师的《猜调》唱下来,那就是件不得了的事情了!而今,中国童声合唱的进步都是我们有目共睹的。为此,他特以三个证据展现这种变化:第一,童声合唱的重点地区发生了变化,从三十年前我们所熟知的北京和上海的那几个团逐渐辐射到广东、福建、浙江等沿海地区,有的团体甚至已经走向国际。第二,中国优秀合唱团的合唱意识、合唱作品、合唱表演在国际合唱界已占有一席之地,很多外国专家都称赞中国的一些童声合唱团体已具有世界水平。第三,得益于中国校园童声合唱的发展与推进,教育主管部门正在逐渐改变音乐学科的基础教育理念(比如以前推崇简谱教学,而现在却推崇五线谱教学)。

童声合唱的发展是中国合唱事业发展的一个缩影,它从一个侧面代表了中国合唱的这种进步。而且在中国合唱协会的大力支持与帮助下,各地方合唱协会也极具活力,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很多合唱同人的热情与中国合唱繁荣的景象。

与此同时,其他一些社会力量也在为中国合唱事业添砖加瓦。座谈会上,北京三十五中校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北京协会的副主席朱建民老师向与会嘉宾介绍了他的很多想法和做法。他强调:“中国提出要在2020年实现小康,实现小康不光是一个物质指标,更重要的是精神指标……假如一所学校缺少艺术教育,那么它的教育将是不完整的;假如一个人在一生当中没有接受过艺术教育,那么他的一生将是苍白无力的,艺术给人以创造力,我们要用艺术滋养人生……三十五中要抓两头,一头抓青少年,在青少年合唱普及方面做一些工作;另外一头抓教师队伍建设,面向全国,特别是为西部贫困地区培养教师。”由该校艺术中心牵头的音乐扶贫项目已经在陆续开展,很多西部的音乐教师已经受益于该项目的运作。朱建民校长还计划在三十五中创办一个国际性的青少年合唱节,从而推动合唱事业的发展,传播中国文化,促进世界和平。此外,三十五中还设立了吴灵芬合唱工作室,使得“Harmonia和谐之声合唱团”得以展开日常的排练工作。据了解,现在杨鸿年老师也开始进驻三十五中。而且据中国合唱协会副理事长李小祥介绍:“三十五中的素质教育和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是全北京最高的,是有目共睹的,这与朱校长的办学理念,与郭志平老师的付出是分不开的。”

值得注意的是,研讨会现场还有来自海外华人的代表——澳门合唱艺术协会理事长郭立明女士、美国国际合唱协会主席李慧琼女士也发出了她们的合唱心声。郭立明女士2007年在美国成立了中美交流基金会,投入大量资金发展歌剧、合唱;2010年出资成立了亚太青年合唱团,连续五年为亚太地区培养合唱指挥人才,他们当中的很多人已经成为当地合唱届的骨干;近期她还带领国际合唱联盟主席到了中国很多偏远的地区,鼓动国际合唱联盟和一部分企业家共同做了一个“幸福乡村,快乐合唱”的项目,让世界各国一百位优秀的合唱指挥家到乡村去给孩子们带去合唱的快乐。李慧琼女士与郭立明女士一样,在经商成功后也致力于推动文化事业的发展。1993年她举办了“全新的震撼”中国音乐家音乐会;1997年香港回归之时,她又在中国驻洛杉矶大使的邀请下组建了两百人的合唱团演唱《黄河大合唱》,并将这个团保留至今,并且一直在推动洛杉矶的合唱发展。她经常与团员们分享中国合唱发展的新动向,也愿意做中美之间合唱交流的桥梁。

由此可以看出,中国合唱的内涵与外延已经承载着丰富的内容,而且已然添加了更为多元的注脚。

强国之梦 任重道远

2016年10月12日晚,庆祝中国合唱协会成立三十周年合唱音乐会在北京音乐厅举行。这场音乐会就像是当前中国合唱事业繁荣发展的缩影,充分展现了中国合唱目前的发展态势和水平。中国交响乐团合唱团是中国专业合唱团体的代表,它继承了中央乐团的衣钵,既承载着也体现着很多老一辈合唱指挥家的理想。中国交响乐团附属少年及女子合唱团和中央少年广播合唱团是中国少年儿童合唱中的佼佼者。北京三十五中志成合唱团是中国中小学合唱团的代表。金融爱乐合唱团的团员来自社会各界,是“中国非职业合唱团的一面旗帜”。“Harmonia和谐之声合唱团”创建于2012年的新队伍,约七成团员都是中小学音乐教师,是一支日渐成熟的教师合唱队伍。天津大学北洋合唱团是目前中国最著名的高校合唱团之一,体现着中国高校合唱团的高水准。

从一个个响亮的名字,就可以想象这场合唱音乐会的盛况了。一首首精选的作品将观众带入一个个精彩的世界,也带领观众来了一次奇幻的合唱之旅。吴灵芬、孟大鹏、杨力等著名指挥家亲自上台指挥,更是将音乐会推上了一次次高潮。但最让笔者感动的还是中央少年广播合唱团演唱的《猜调》《让世界充满爱》。孟大鹏老师在研讨会上曾特别说明了选择这两首作品的用意:“《猜调》是张以达老师1982年专门为我们团去参加1983年在菲律宾举行的国际合唱节创作的,后来流传广泛,我们合唱团再次唱响这首作品是为了向为中国合唱奉献三十年甚至超过三十年的老艺术家们致敬。《让世界充满爱》是中国流行音乐的开山之作,三十年前我们的合唱团见证了这件大事,它虽不是一首合唱作品,但在唱响它之后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中国合唱协会(前身)成立了。”“我们同欢乐,我们同忍受,我们怀着同样的期待;我们共风雨,我们共追求,我们珍存同一样的爱”,孟大鹏老师和他的合唱团的孩子们用歌声表达了中国合唱人共同的心声。这场音乐会早已不只是一次展现中国合唱水准的汇报,它更代表了中国合唱人的一种情怀,一种开拓创新、积极进取的精神。

然而,在接受掌声与荣誉之后,中国合唱人从来没有忘记脚下的“长征”之路,中国合唱人还有很多领域需要去开拓,还有很多困难需要去面对。所以在研讨会上,与会的很多专家也对中国合唱协会、中国合唱界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很多颇有见地的看法。首先是师资问题。李培智老师介绍说:“去到美国、俄罗斯大家会发现,他们的基础音乐教育做得非常扎实。美国的‘ACDA’有两万多名注册会员,全部都是音乐院校、艺术院校或师范院校毕业的有文凭的指挥,此外还有五万多名没有注册的。这样比起来我们就会发现差距太大。莫斯科音乐学院学合唱指挥的在校生有六七十人,而学交响乐指挥的却寥寥无几,反观我们呢?除了吴灵芬老师在中国音乐学院竖起的合唱的大旗外,其他像中央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等专门学合唱指挥的学生数量仍然十分有限,比起现在中国合唱蓬勃发展的大好形势,我们的指挥还不够。所以我们现在做的指挥培训班、普及班、大师班,都是在为我们现行的专业合唱教育做补充,协会这些年做的一些工作是尽量在弥补这个短板。”中国合唱协会副理事长、广东省合唱协会会长陈光辉老师也同样表达了对这一问题的担忧。其次是作品问题。随着对外交流、比赛和展演的增多,很多合唱新作品得以诞生,但作品还是制约中国合唱发展的一个瓶颈性问题。对此,中国合唱界近几年一直在探讨和关注。如果我们的版权意识与制度能够更完善的话,或许能更多地调动作曲家地积极性,投入到合唱作品创作中来。我们现在经常说,中国已经是一个合唱大国了,正在向合唱强国迈进。“我们是一个合唱大国,国外也这样评价我们,我们参加国外的比赛一次可以有一百多个团,但是跟我们的人口总量比,能算是合唱大国吗?我觉得还是很惭愧的,还是需要做很多工作。”李培智老师一语中的,道破了我们认识上的些许误区。

这样看来,中国合唱人要走得路还很长很长,还需要与时俱进地做很多工作。比如吴灵芬老师就在筹划与中国合唱协会一起举办“青年指挥沙龙”,不同于培训活动,她希望将年轻指挥组织起来加入到合唱协会的宏略中来,让年轻的指挥一起走合唱发展的“长征之路”。色·恩克巴雅尔老师则呼吁大家思考怎样将音乐的可持续发展做得更好,怎样将我们的民族音乐与国际接轨……

小 结

中国合唱协会走过的三十年的辉煌历程,是无数献身于合唱事业的同人共同努力的结果。而且,摆在中国合唱同人面前的路还很长,更重要的是,中国要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强国,光有物质层面的丰富大概是不够的,这似乎已经成为中国人的一种共识。张宇先生感慨:“中国自古以来对人类的突出贡献都不只是物质层面的,而是精神层面的,但恰恰近代以来我们在这个层面做得很少,所以我们要成为世界大国、强国,实现我们伟大民族的复兴,这个短板我们一定要补上的。我希望在这个进程中,我们从领导到人民、再到社会各界,都能够把合唱当作国家的事业、当作民族的事业、当作千秋万代的伟大事业来看待,这是提高国民素质、提高国民修养、塑造中国形象最好的方法,而且它价廉物美,投入少却产生出巨大的效益,所以我希望我们都能为这个事业继续努力。”因此,中国的合唱人要团结起来,为了提高合唱的水平,为了提高我们国家在世界文化之林的地位,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我们的贡献!

猜你喜欢

合唱团协会老师
娄底市翻译协会简介
合唱团
青蛙合唱团
难忘的合唱团
老师,节日快乐!
老师的见面礼
协会 通联站
协会 通联站
协会 通联站
六·一放假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