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第二语言词汇习得的认知心理路径
——评《词汇加工与第二语言习得》

2017-04-12郭高攀王宗英

关键词:第二语言二语双语

郭高攀, 王宗英

(东华理工大学 外国语学院,江西 南昌 330013)

第二语言词汇习得的认知心理路径
——评《词汇加工与第二语言习得》

郭高攀, 王宗英

(东华理工大学 外国语学院,江西 南昌 330013)

《词汇加工与第二语言习得》是从认知心理语言学与二语习得交叉视角研究双语词汇的学习、提取、加工过程的重要专著。作者运用独特的视角,交叉整合认知科学,心理语言学和二语习得研究成果,全面而深入地梳理和分析了目前最新的各种加工与学习模型,探讨了影响双语词汇加工的各种重要因素,使读者了解不同环境中双语学习者在二语词汇的学习、提取、加工、存储、表征等方面的问题。

认知科学;词汇加工;二语习得

交叉学科的研究视角越来越受到语言学者们的重视和青睐。认知神经科学与二语习得的融合就是其中的代表。基于认知心理语言学视角研究二语词汇习得与词汇加工,研究者易于提取大量令人信服的理据,加深对双语或多语相互影响工作机制的理解。其中,2015年Natasha Tokowicz《词汇加工与第二语言习得》一书的出版,为研究者厘清该领域发展现状,掌握全面的最新研究动态,拓展词汇的认知加工、二语习得和双语翻译的交叉研究提供了绝好的视窗[1]。Tokowicz为美国匹兹堡大学学习研发中心副教授,主要从事心理学、语言学等科学研究,拥有自己独立的研究团队,研究成果丰富。

1 内容简介

全书共分为八章,第一章为导言,其他七章构成三大板块,包括语言与心智相互模式、语言加工模式、语言表征模式、学习者特点对词汇加工影响、词汇与双语转换特点对加工影响、认知神经科学在词汇加工中应用、结论与研究展望等。导言部分对该书的创作背景、整体框架、研究范围和主要核心问题进行了简要概述。作者指出,“词汇知识是所有语言学习的基础”,因此,掌握“二语词汇学习和加工过程的运作机制有助于人们深入了解整个语言系统工作原理”。无庸讳言,许多研究甚少涉及学习者思维深处,并且研究样本主要以英语为对象,不一定适合其他语系(如汉语)。Cremer新近出版的《词义的提取》虽然对词汇的语义加工有一定见地,但研究的中心是词汇知识的相关性,且研究对象为儿童[2]。作为首部关注成人二语词汇习得与词汇认知心理交叉研究的理论和实践专著,《词汇加工与第二语言习得》涵盖包括汉语在内的多个语系研究样本,整合多学科研究数据,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二语词汇加工研究的难点在于词汇触发的信息维度广,并且相互关联,但是认知心理学采用成熟的实验技术,刺激源所产生的脑图像和血氧含量比等最新手段观测相应的信息维度并分析加工过程,为二语词汇学习和产出提供新的视角和科学理据,也为有效的二语教学提供了参考数据。

在第一和第二板块中,作者运用以上研究视角,分别对二语词汇学习和加工过程的模型、特点、应用进行了详细探讨。

第一板块由第二、三、四章构成,系统综述双语词汇的结构和加工模式。第二章探讨了词汇加工研究的核心问题,即双语或二语学习者心智的本质,“每种语言系统在其大脑中是独立存在,且有切换模式进行相互协调,或是只有一种语言系统操作多语生成机制”,为了充分解释该问题的最新研究成果,作者深入阐述了两种双语加工模式,并用学习者内外因素佐证了双语学习者启动机制。其中,语言模块假设重点分析影响两种语言启动机制的相互作用因素,如言语地道性、话题背景知识、双语交替使用意愿、话题等自上而下的话语篇章因素;以及单词识别等自下而上的微观层面信息。但是“很少有相关研究尝试用同一种研究方法对不同变量进行考证”。另外,“抑制控制模式”较好阐述了二语学习者是如何控制多语言系统启动并完成既定任务。作者采用语句中词块的界限切分、母语与二语词汇的互译过程深度分析了人们大脑中的语言抑制调配功能。

第三章题为“语言加工模式”,主要介绍了词汇识别和词汇产出模型,解释了双语系统阀门的闭合、启动和存储机制,进而分析影响双语词汇加工的各种参数。从识别、加工到产出过程,作者清晰呈现了各种模型间的异同。“话语理解的双语互动网络模型”和“双语词汇提取互动模型”都关注话语的词汇识别,但前者主要分析语际间的词汇启动过程,如English-Spanish和Spanish-English双向启动;后者则聚焦在语内相互启动模式,该模式认为双语词汇系统在大脑中是分开存储,但彼此相互关联,所以在言语交流过程中,选择性启动机制和语阀抑制起到关键性作用。另外,“双语双向启动模型”和“双语双向启动修正模型”则关注文本中词汇识别过程。在此过程中,学习者的双语词汇启动不再是选择性的,而是被同时激活。但短板也很明显,语言节点不可能同时对多种语言起作用。于是,修正模型中增加了任务控制系统,区别于词汇识别系统,以消除非语言信息的影响。但研究者也面临问题:词汇产出过程也存在词汇双向激活、选择启动等未决困惑。正如Kroll et al.指出,没有任何一种模型可以完全解释双语系统运作过程中出现的语言使用者因素、词汇特点、语言任务等动态性和复杂性[3]。

第四章探讨了五个双语词汇记忆表征模型,用于解释词形与词义之间相互关系。虽然双语词汇表征系统相互关联,但词形和词义是分开存储,具有相对独立性。因此,该章节所描述的记忆表征模型具有一定层级特点。“词汇关联模型”呈现了母语词汇与词汇意义一一对应关系,而二语词汇意义的提取则要通过与母语相关联的词汇进行。然而,“概念协调模型”则强调二语词汇应与母语一样,能直接提取概念表征。难能可贵的是,作者还列举了以汉语为母语的学习者样本的最新研究进展,较好举证了该模型的合理之处。不过,由于该模型不能充分说明由于二语学习者的语言水平差异带来的记忆表征差异,“层级修正模型”将不同水平的双语学习者进行分类,并将实验过程中的刺激源(如词汇双向翻译和图像概念的命名)分为“有序组织”和“随机组织”,该模型尽管较好分析了词汇概念间的相互转换关系,但对于词汇的语义如何影响翻译和命名过程稍显不足。因此,“特征与表征分配模型”和“语义模型”则更多关注词义的表征特点以及词义特征对表征提取的影响。同时,作者也指出,它们对一些现象也不能给出合理的解释,如语义是通过什么方式在母语和二语间进行转移的。值得注意的是,二语学习过程多数情况下都是在学校教学环境中完成,Jiang的“词汇习得三阶段模型”可以较好解释二语教学环境中词汇表征发展方式[4]。

第二板块则包括第五、六两章。该板块主要关注语言使用者及所加工的词汇特点对整个认知加工过程的影响。第五章题为“学习者特征与其对二语词汇加工的影响”,阐述了学习者学习外语的语境、外语水平、认知能力等对二语词汇表征和加工过程的影响进行了详细分析。词汇在语言系统中的组织形式会随着学习者的学习环境而发生变化。双语的学习语境主要分为复合语境、并列语境和从属语境。令人赞叹的是,本书再次引用以汉语为研究对象的样本,增强了所述研究数据的普适性。中英双语学习者语境变化的研究表明,同时学习两种语言(复合语境)时,双语的语音和语义表征在计算机模拟图像中均有明显的分离现象。而在早期先后学习(并列语境)和后期先后学习(从属语境)中,这种双语表征分离现象逐渐减弱。另外,作者回顾了发展性假设对词汇加工过程的解释力,指出随着学习者外语水平的提高,二语词汇加工则由聚焦形式向聚焦意义转变。随后,作者重点阐述了学习者的认知能力,尤其是工作记忆能力对二语词汇加工的影响。通过运用阅读广度任务、运算词汇记忆任务、翻译产出等研究方法,对目标变量进行分析,梳理了二语词汇学习和加工受不同程度工作记忆能力的影响。同时,作者落墨较多是自己研究团队关于“二语沉浸学习经历和工作记忆”两个变量对二语词汇记忆加工的影响。她们的研究方法和验证数据丰富,但与先前研究结果较为相近,即具有二语沉浸学习经历或强工作记忆能力学习者在二语词汇加工能力方面表现突出。

第六章题为“词汇与翻译词汇的特点及其对二语词汇加工的影响”。除了学习者、学习语境等因素的干扰外,语言所承载的文化和语言自身特征也对二语词汇加工过程产生重要影响。作者选取同源词翻译、实体词与抽象词、词汇翻译的模糊性等词汇特征进行分析。在回顾同源词的定义和分类基础上,各种研究迹象表明,同源词在加工过程的速度和准确度较之非同源词或拟词异义有明显的优势。这是因为同源词表征在心智上是相互重叠的,形式和意义表征更容易被激活。作者所列举的实验数据均来自对同语源词汇的研究,这无形中排除了其他语系(如汉语)的样本研究,其研究结论也因此缺少说服力。然而,心理语言学对同源词的定义迥异于以上分析,它更强调同源词在心智体验上的相似性,该相似性能有效触发客观世界所拥有的相似文化、范畴、概念等。这也从另一层面解释实体词在认知加工和学习过程中明显优于抽象词。另外,词汇翻译的模糊性也是学习者最关心的话题之一,其实“翻译的模糊性源于语内模糊特征”[5],该现象有近义词,如“couch”和“sofa”;一词多义,如“head”(可以指人身体的“头”,或某个组织的“头”);同音异义词,如“bark”(可以指“犬叫”或“树皮”)。翻译模糊性特征造成一个词触发多个翻译表征供选择,词汇加工难度增大,究其原因,并非译词的多选择性,而是词项与语义间非直接映射造成。为了降低其对学习者带来的难度,作者推崇“一个词汇对应的多个翻译词汇进行同时学习,该加工和记忆方式的保持效果明显优于单独学习”[6]。

第三板块由第七、八两章构成,主要概述并展望了认知科学技术对二语习得及词汇加工未来的研究与应用方向。第七章阐述了认知神经科学最前沿技术手段在二语词汇加工研究中的应用。由于脑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逐渐将最新成果应用于语言研究。虽然方法众多,但应用较广的有“事件相关脑电位”(event-related brain potentials, ERPs)、“基于体素的形态分析”(Voxel based morphometry, VBM)和“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fMRI)。ERPs根据事件(如“呈现一个单词”)所触发的脑电波变化过程可以监测特定大脑认知加工过程。虽然它不能监测到所有的脑活动状况,但在对时间及时性要求较高的语言转换任务,词汇识别能力,词汇产出过程中词义的选择、义形关联启动等研究中,该技术的应用非常广泛。VBM则通过观测二语学习者学习前、学习后大脑中灰质体积值的增减,解释二语学习水平的变化。在相关最新研究中,我们总能发现fMRI方法的身影,该技术根据神经元必须消耗血液中的氧以维持正常活动的原理,利用身体中血氧含量比的变化评估大脑活动情况。它的优势在于,研究者可以让学习者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而不过多受限于设备和仪器。

在最后一章,作者简要回顾了各类学习和加工模式所解决的核心问题和存在的不足之处,并指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面对双语词汇的启动方式、表征的提取、工作记忆中表征的相互关系等诸多问题,作者强调了构建理论模型的重要性,合理的模型甚至可以恰当预测实验数据走向,而不一定通过实验数据推动模型的发展。另一个研究方向是语义理解,双语间语义的动态转换模式研究。同时,作者进一步指出,最新研究动态显示,学者们更多关注语言的早期学习,并且结合认知科学方法和强调自然语料的使用。

2 简评

作为一部系统、全面、前沿的词汇加工与二语习得研究专著,本书对我国词汇认知心理探索和二语词汇教学有重要启示。

2.1 研究特点

纵观全书,我们认为《词汇加工与第二语言习得》具有以下重要特点。

第一,取样广泛,普适性强。在国际上外语研究一直以西方话语为主导,样本的选取主要以英语为主,有关中文研究的学术话语严重缺失。然而,本书在全面论述各种词汇加工和表征模型、分析学习者和词汇特点的同时,多次选取中文作为研究样本,涵盖四个主要章节。虽然着墨不多,但这也表明汉语在国际学术话语中越来越受到关注,开启了多声部的外语研究时代。广泛的取样有效地论证了认知心理语言学视角对于双语词汇加工的解读,认为双语词汇触发的心智体验具有相似性,这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不同语源的词汇多样性带来的困扰。

第二,视角新颖,论述严谨。语言的学习和加工过程是个动态的复杂系统,作者选取词汇入手,为更高级的语言加工研究奠定了理论和实践基础。另外一大亮点,在于作者整合认知科学的实验室技术,心理语言学的测试方法和二语习得的观测数据,交叉研究二语词汇的学习、识别、提取、表征、加工、概念转换、学习者和语境等核心问题,获得了该领域前沿的成果。尽管研究所涉及到的模型和数据较多,但作者梳理文献的方法非常值得借鉴,她没有一味地罗列各个模型和研究特点,而是由研究所涉及的核心问题引出某个特定模型,再由模型分析转到解释特定研究数据,接着阐述大量的相关研究论证以上研究数据和模型间的矛盾关系,从而引出进一步的新模型和新研究。这对读者扩大视野、梳理文献和进行严密的论证起着重要参考价值。

2.2 不足之处

尽管该书有诸多值得称道的地方,但需要指出的是,《词汇加工与第二语言习得》还存在某些不足。

第一,论证所引用的数据来源有其缺陷。作者所带领的美国匹兹堡大学学习研发中心的研究团队成果丰富,但在论证以往加工模型或学习者特点时,过多地引用了自己或自己实验室团队成员的研究数据,如在词汇加工过程中面对的翻译模糊性、沉浸式学习论述。而著名的美国密歇根大学认知心理研究专家Nick Ellis教授、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认知与习得研究专家J. H. Hulstijn教授等相关研究成果却一字未提,这不免有一家之言之嫌。

第二,研究重心是理论重于实践。尽管作者声称采用词汇加工的认知心理层面和二语习得应用相结合的视角进行研究,但她过多地注重了前者,而不是后者。全书第一、二板块主要的研究数据均来自于实验室设计的特定场景,很少关注实际教学和自然语言环境下的论述。对此,作者也是心知肚明,并在书中表明这将是自己今后研究的方向之一。

另外,词块作为典型的词汇习得方式也没有得到有效论证。大量的实证研究以及实验工具也佐证了这种加工模式的独特优势,如反应时任务;自定间隔式阅读;监控式复述;眼动跟踪;脑电记录。整体储存与加工的论断最直接的数据支撑来源于以上研究中词块与非词块的对比结果[7]。

综上所述,该专著在目前双语词汇研究中具有不可比拟的特色。作者运用独特的视角,交叉整合认知科学,心理语言学和二语习得研究成果,全面而深入地梳理和分析了目前最新的各种加工与学习模型,探讨了影响双语词汇加工的各种重要因素,使读者了解不同环境中双语学习者在二语词汇的学习、提取、加工、存储、表征等方面的问题。此外,作者对认知科学常用实验方法的操作和运用进行了细致的对比和介绍,可有效消除部分读者对认知神经科学的畏惧心理。该书的不足之处也比较明显,但是对于我们称之为“Black Box”的语言研究不应过于苛求。作为认知科学和二语习得交叉研究的首部词汇加工研究专著,必将激发后来者对语言系统进行更全面和深入的研究。可以预见,此著定能推动二语词汇的心理认知与相关教学研究。

[1] Cremer M. Accessing Word Meaning[M]. Netherlands: LOT, 2013.

[2] Jiang N. Lexical Representation and Development in a Second Language[J]. Applied Linguistics, 2000, 21(1): 47-77.

[3] Kroll J. F., Bobb S. C., Misra M. & Guo T. Language Selection in Bilingual Speech: Evidence for Inhibitory Processes[J]. Acta Psychologica, 2008 (128): 416-430.

[4] Tokowicz N., Kroll J. F., de Groot A. M. B. & van Hell J. G. Number-of- translation Norms for Dutch-English Translation Pairs: A New Tool for Examining Language Production[J]. Behavior Research Methods, Instruments & Computers, 2002(34): 435-451.

[5] Tokowicz N. Translation Ambiguity Affects Language Processing, Learning and Representation. In R. T. Miller et al., (Eds), Selected Proceedings of the 2012 Second Language Research Forum: Building Bridges Between Disciplines[M]. Somerville, MA: Cascadilla Press, 2014.

[6] Tokowicz N. Lexical Processing and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 New York and London: Routledge, 2015.

[7] 郭高攀.词块的语义信息加工与认识心理研究[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47-52.

TheCognitivePsychologicalResearchoftheSecondLanguageVocabularyAcquisition——Review: Lexical Processing and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GUO Gao-pan, WANG Zong-ying

(SchoolofForeignLanguages,EastChinaUniversityofTechnology,Nanchang330013,China)

Lexical Processing and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is an influential book in researching the acquisition, accessing, and processing of second language vocabulary based on the links between cognitive science and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Combining the coverage of cognitive science, psycholinguistics and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the writer has comprehensively reviewed and analyzed the various latest processing and acquisition models, and discussed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second language lexical processing. This book sheds lights on and gives us a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n the issues related to second language lexical acquisition, accessing, processing, storage and representation.

cognitive science; lexical processing;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H31

A

1674-3512(2017)03-0254-05

2017-01-20

2015年江西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项目(YY1501);2015年江西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15WX307);2015年江西省高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JXJG-15-6-1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郭高攀(1981—),男,湖北天门人,讲师,主要从事认知语言学、翻译实践研究。

郭高攀,王宗英.第二语言词汇习得的认知心理路径——评《词汇加工与第二语言习得》[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6(3):254-258.

Guo Gao-pan, Wang Zong-ying.The cognitive psychological research of the second language vocabulary acquisition——Review: lexical processing and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J].Journal of East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2017,36(3):254-258.

猜你喜欢

第二语言二语双语
第二语言语音习得中的误读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需求研究述评
“透视”第二语言习得心理过程*——关于二语加工的一次学术访谈
当代二语习得研究中介语对比分析方法理论与实践
多种现代技术支持的第二语言学习
《第二语言句子加工》述评
《教学二语习得简介》述评
二语习得中母语正迁移的作用分析
快乐双语
快乐双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