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用VR技术设计英语近义词学习软件

2017-04-12颜小英

关键词:近义词辨析图式

颜小英

(东华理工大学 长江学院,江西 抚州 344000)

利用VR技术设计英语近义词学习软件

颜小英

(东华理工大学 长江学院,江西 抚州 344000)

英语词汇学习软件,对英语词汇理解和记忆有一定的帮助,但对英语近义词收效甚微,多数软件甚至没有专门针对近义词学习设置模块。然而,英语近义词在英语词汇中占比较大,是英语学习的重点和难点。采用VR技术,将英语近义词含义用虚拟其词义要素的方法表现出来,通过学习者与虚拟要素互动,产生正确的意象图式,能帮助学习者准确、清晰地把握近义词含义。

近义词;学习软件;VR技术;意象图式

来昂斯认为,同义词是指相同意义的词,而近义词指意义上相近但不完全相同的词。同义词可以分为两种类型:绝对同义词和相对同义词(近义词),绝对同义词称为等义词,指意义上完全对等,在任何语境中都可以互换的词。相对同义词又称近义词,指意义上相近或相同,但在程度、使用范围等方面有所区别。对意义等同的等义词无需辨析,所以同义词的辨析问题主要是针对近义词而言,即同义词辨析就是近义词辨析[1]。

传统的近义词词义辨析方法是把所有近义词意义列举出来放在一起比较,并加以区分。

然而,近义词在意义方面的差异是极其细微,有时是无法通过意义比较来区分近义词或者区分不明显,仍然会导致近义词的误用和滥用。为了改变这种状况,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研究人员开始设计英语词汇学习软件,帮助学生区分词义,提高词汇学习效果。目前市场上的英语词汇学习软件品类繁多,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类型。

第一类,单词型。此类软件是针对学生背诵单词而开发的,其特点是配有大量图片。通过图片来展示实物或再现情景,借此来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单词,如拓词、扇贝和百词斩。第二类,综合型。此类软件既能用来背诵单词,也可用来练习口语,满足多种英语学习的需求,如沪江英语。第三类,复读机型。此类软件具有音频和视频功能,是一种将视、听、说集一体的练习软件。第四类,游戏型。主要是以在线游戏的方式学习英语,交互性较强[2]。

从效果来看,这些软件对词汇理解和记忆、口语练习和听力理解都有一定的帮助,但对近义词学习助益甚微。然而,近义词在英语语言中数量较多,是英语学习的一大难点。因此,设计一款英语近义词学习软件,帮助英语学习者辨析近义词词义,理解并准确运用近义词是有必要的。

因此,本文将在上述英语学习软件的基础上,探讨英语近义词学习软件设计的理论依据、设计思路、软件技术、设计内容,为下一步软件设计做好铺垫。

1 理论依据

上述英语学习软件在设计时都运用了语言学理论,如情景理论、图式理论、语境理论、交互理论、联想记忆理论等。采用了大量的图片、场景和实物,从视觉和听觉感知上帮助学习者学习英语词汇,如百词斩、拓词和扇贝。沪江英语录制了音频和视频,模拟真实语境,促使学习者练习口语,帮助他们理解和使用语言。游戏型学习软件要求学生与学习内容进行互动,互动成功才能进入下一个环节继续学习,此款软件突出了交互理论的应用。这些语言学理论在指导单个词汇理解和记忆的软件设计时起着一定的作用,它通过图片或场景给学习者呈现视觉效果,进而触发学习者对该图片或场景在大脑中产生概念化的过程,并形成独特的概念意义存储在学习者的大脑里,完成对该单个词汇的认知、理解和记忆的过程。而近义词词义的理解在学习者大脑中产生的认知过程则不相同。对近义词词义的理解,在学习者大脑中会产生两个认知过程和一个比较过程,要解释它们的认知过程这就要用到认知语言学的另一个理论——意象图式理论。

“意象图式”概念是由认知语义学学者莱考夫和约翰逊在1987年提出。他们认为,体验经验在概念系统内产生意象图式。意象图式来自人们与世界互动获得的感知经验[3]。莱考夫称其为 “动觉意象图式”, 简称“意象图式”[4]。约翰逊认为:意象图式是人们在与周围环境互动中产生的动态的、反复出现的组织模式,因此能经常在人们的基本感觉运动经验中表现出来。它包括所有类型的感知经验而不是局限视觉感知,是产生于重复的体验经验的抽象概念模式而不是概念本身。他们认为“意象图式”一词界定为宽泛的心理意象的宽泛神经认知意义,而不是单纯指视觉意象,也不是纯粹的抽象知识结构,它具有抽象性、信息性和结构性的特点[5]。

意象图式规模庞大,层次繁多,错综复杂。根据不同的标准,意象图式可以分为很多类别。艾凡斯等学者将意象图式分为八个主要类别:空间、容器、运动、平衡、力、同一/多样性、一致性、存在[6]。

2 设计思路

基于上述意象图式的特点和分类,我们可以将它用来指导英语近义词学习软件的设计。

在学习英语近义词时,意象图式是大脑认知过程中的主要表现形式。在软件设计时要考虑到意象图式的“一致性”,即匹配和叠加,这在理解近义词时尤为重要。意象图式叠加部分是近义词意义的“核心部分”,是两个或多个近义词词义相同的、较易理解而不需要认知者很努力地加以区分的部分。除此之外,意象图式还有它们的“比较部分”,它代表近义词词义不同之处,是区分近义词词义的关键所在。因此,要正确理解近义词的含义就应该研究近义词意象图式的“比较部分”,加以辨别,才可以清晰地获得近义词的全部含义。这就要求我们在设计软件时充分利用图片、场景和语境等语义要素将意象图式的“比较部分” 突显出来。例如,近义词:address、speech、lecture、oration、report 和talk,这些近义词都包含了“一个人在说话”的意思。“一个人在说话”是上述六个近义词中的“核心部分”,属于意象图式重叠,是词义的“核心部分”,该部分不需要认知者费力就可以很容易获得意义。关键在意象图式重叠之外的“比较部分”,上述六个近义词之所以词义不同就表现在“比较部分”。需要我们加以区别。因此,要辨析近义词词义需要研究它们的意象图式结构中的“比较部分”,才可以清晰地理解它们的含义。接下来我们从上述六个近义词的意象图式出发,研究它们的“比较部分”。为了更加直观,先来看看它们的语义结构(见图1)。

从上图中可以看出,这六个近义词的语义结构有一个共同的部分——“一个人在说话”,即它们的“核心部分”,在语义结构上是重叠的。在近义词辨析时,这个部分不需要费力区分。除此之外,其他部分则是“比较部分”,是区别近义词词义的关键。

学习者在区别上述六个近义词时,在大脑中形成的意象图式与语义结构基本是一样的。只不过意象图式显示的是以模糊的人物和场景代替文字来表达各自的语义关系。意象图式表达的语义关系是不可量化的,是“核心部分”、“比较部分”和周围环境的总和,比较抽象,但又局限在一个范畴之内。鉴于意象图式这个特点,很难用图形和文字表现出来。但意象图式是一切认知活动的主要表现形式,学习者在进行近义词辨析时是以意象图式来识解的,这一点已经被神经学家来捷证明[7]。因此,在进行近义词辨析的认知活动中,如何使学习者产生正确的意象图式,需要借助一些先进的技术手段来完成。

3 软件技术

吉布斯认为,意象图式是人们从事认知活动如理解语言时产生的,是对所进行的活动的一种模拟,是同步思维过程中使用的体验模拟的一部分,是人类自身组织系统在认知活动中不断反复体验、自然产生的特性。它们离不开身体,但是也不是事先组织好存储于长期记忆中的[8]。据此,本文将采用VR技术来指导设计,它在帮助学习者解决近义词词义辨析的问题上具有明显的优势。

VR(Virtual Reality,即虚拟现实),又称临境技术。具体而言是指用立体眼睛和传感手套等一系列传感辅助设施来实现的一种三维现实,人们通过这些设施以自然的方式(如头的转动,手的运动等)向计算机送入各种动作信息,并且通过视觉、听觉以及触觉设施使人们得到三维的视觉、听觉及触觉等感觉世界。

设计者先将能够表达或传递近义词词义的图片、场景通过VR技术做成三维的虚拟环境,学习者通过视觉、听觉和触觉设施进行人机互动,将自己置身于虚拟环境中,与其进行各种知觉互动,并在大脑里记录其感知信息,逐步形成了该近义词的意象图式。比较各近义词意象图式,学习者就可以区分近义词的含义。

使用VR技术在教学上有其明显的优势:一是它可以根据条件模拟各种虚拟环境,使体验者身临其境,获取的知识是感性的、动态的、不可量化的,比较容易理解。二是VR技术教学视觉的认知信息占比较大,这些信息往往要比传统课堂听觉信息记得更牢固、更持久。三是VR技术的互动性可以给学生更多动手实践的可能。通过计算机设计,可以人为改变虚拟世界的某些条件,使其有利于学习和实践。例如,在运用VR进行商务谈判时,可以制造谈判僵局,让学生设法去打破僵局,推动谈判的进程,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提升自己各种解决问题的能力。

4 设计内容

虚拟内容的设计要求突出意象图式的“比较部分”,体现近义词的区别性。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设计者应该选择正确的内容来实现其效果,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来选取虚拟的要素。

(1)实物。通过视觉认知可以明显区分的近义词,例如:car、bus、truck、lorry、jeep、carriage、wagon等近义词可以用虚拟实物来展示。学习者通过观看虚拟实物很容易看出这些近义词的区别。

(2)场景。对于有些近义词需要虚拟场景来帮助学习者进行词义辨析。虚拟场景可以是静态的,如:bloom、blossom、flower等,也可以是动态的,如:storm、windstorm、tempest等。

(3)动作。有关动作的近义词在英语词汇里较多,设计者需要用精准的动作来表现它们的词义差别。例如:push、drive、promote等,设计时要考虑到这些近义词运动轨迹,包括动力、起点、路径、目标等。其中“动力”是这些近义词的共有的“核心部分”,起点、路径、目标等各自的不同则是它们的“比较部分”。

(4)状态。表现状态的近义词,如:blaze、flare、glow、glare、flash、glitter、twinkle、light 等可以用常见的、生动的画面表示出来,学习者不难分辨它们的含义。

(5)属性。有关属性的近义词,如:bright、clever、wise、brilliant、intelligent、ingenious、smart、shrewd等在表现上就有点困难。这种情况需要运用多种方法来表现它们的词义差异。例如,通过设置解决某个问题的场景,从使用的方法来表现它们的语义区别;另外,还可以通过上述近义词产生的意象图式来加以区别。

(6)情感。表达情感的近义词,如:anger、indignation、fury、rage、wrath等可以通过模拟个人的“愤怒”程度来表现;但像afraid、fearful、awful、dreadful、frightful、terrible、horrible、appalling等在表示“害怕、可怕”的近义词时,它们的词义差别比较细微,主要表现在“可怕”的程度方面。在设计表达上具有一定的困难。可以尝试设置各种符合上述各近义词含义的“害怕、可怕”的场景,通过感知各种场景来领略不同的“害怕、可怕”的差别意义。

(7)感知。表达感知的近义词,如:cool、cold、chilly、frosty、freezing、icy等可以通过展示不同程度的“冷”的画面表现出来;但表示意识感知的近义词,如:acknowledge、admit、confess、recognize、concede等近义词却较难通过画面来展示它们的词义差异。这种情况下可以尝试运用场景互动来解决认知差异的问题。

以上简述了VR技术虚拟内容的七个方面,其中还有一些内容没有涉及,如“时间”、“存在”和“关系”等。未涉及内容的相关近义词比较容易辨析,不是本文关注的重点。在内容设计时,要根据近义词本身的含义,充分利用意象图式的特点和类型来指导虚拟内容的选择和设置,尽可能准确、清楚地呈现近义词的差异,使学习者能够轻松地理解、辨别它们的含义。

5 结语

英语学习软件可以借助VR技术来提升其功能。虽然VR技术在软件设计上有着其明显的优势,但要想在教育教学领域普及还有其局限性:首先,VR技术在表现力方面还不尽人意。在涉及到人类情感方面或比较抽象的近义词时,例如:agony、anguish、torment、torture、grief、misery、distress、sorrow等细微区别很难表现出来。其次,VR技术要求比较专业。大多数教育者不具备这种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难以推广应用;再次,VR技术教学设备先进,价格较贵,难以普及使用;最后,VR技术如何“对接”教育教学领域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1] 陈芳.以认知语言学理论辨析英语近义词[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0(6):167-170.

[2] 宋莉娜.英语口语APP软件评估实践[J]. 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5 (3):170-174.

[3] 刘丽华,李明君.意象图式理论研究的进展与前沿[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8(4):110-116.

[4] LAKOFF G. Women, Fire, and Dangerous Things:What Categories reveal about the mind[M].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7.

[5] JOHNSON M. The Body in the Mind: The Bodily Basis of Meaning. Imagination and Reason[M].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7: Preface.

[6] EVANSV GREENM. Cognitive Linguistics: An Introduction[M]. Edinburgh: Edinburgh University Press, 2006:190.

[7] REGIER Ta. Model of the Human Capacity for Categorizing Spatial Relations[J]. Cognitive Linguistics, 1995(6): 63-88.

[8] GBBSR W. The Psychological Status of Image Schemas[M]//HAMPE B. From perception to Meaning: Image Schema in Cognitive Linguistics. Berlin: MOUION de GRUYTER, 2005:113-134.

DesigningAPPforEnglishSynonymsLearningbyVRTechnology

YAN Xiao-ying

(YangtzeRiverCollegeofEastChinaUniversityofTechnology,Fuzhou344000,China)

A plenty of APP for English vocabulary learning have come into use, they have certain help in more understanding and memory of English vocabulary, but little effect in learning English synonyms, most of them even without setting for synonyms learning module. However, English synonyms in English vocabulary is large that is the emphasis and difficulty in learning English. To improve the situation, VR technology is adopted in this paper to distinguish the meaning of English synonyms, using the method of virtualizing their semantic elements, by interacting with virtual elements, learner can produce the correct image schema, which accurately and clearly grasp the synonymous meaning.

synonyms; APP; VR technology; image schema

G434

A

1674-3512(2017)03-0250-04

2017-02-28

江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外语教学方式改革的研究”(JXJG-15-37-3)。

颜小英(1968—),女,江西东乡人,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认知语言学、教学法研究。

颜小英.利用VR技术设计英语近义词学习软件[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6(3):250-253.

Yan Xiao-ying.Designing APP for English synonyms learning by VR technology[J].Journal of East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2017,36(3):250-253.

猜你喜欢

近义词辨析图式
怎一个“乱”字了得!
——辨析“凌乱、混乱、胡乱、忙乱”
怎样辨析近义词
山东汉画像石铺首衔环鱼组合图式研究
“论证说理”与“沟通说服”:高考论述类与实用类写作之异同辨析
找找近义词
图式思维在现代室内装饰设计中的应用
从驱动-路径图式看“V+上/下”的对称与不对称
“征、伐、侵、袭、讨、攻”辨析
“assess”和“evaluate”辨析与翻译
审美心理图式与文学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