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仔猪水肿病的流行、诊断和防控措施

2017-04-05韩洪波

饲料博览 2017年6期
关键词:肠毒素产酸水肿病

韩洪波

(黑龙江省伊春市友好区畜牧兽医局,黑龙江伊春 153031)

仔猪水肿病的流行、诊断和防控措施

韩洪波

(黑龙江省伊春市友好区畜牧兽医局,黑龙江伊春 153031)

猪水肿病是小猪的一种肠毒血症,其病原是大肠杆菌。主要表现为8~12周龄的仔猪突然发病,呈现头部及全身水肿,共济失调,惊厥,局部或全身麻痹,经过短促,常导致死亡。发病率虽不是很高,但病死率却很高,给后备猪的培育造成损失。

1 病原

大肠杆菌为肠杆菌科埃希氏菌属的成员。革兰氏染色阴性、无芽胞,一般不形成荚膜的短杆菌,大多数菌株有周身鞭毛,能运动。菌体长2~3 μm,直径0.6 μm。在普通培养基上易于生长,于37℃24 h形成透明浅灰色的湿润菌落(某些菌株在血液琼脂培养基上能溶血),能分解多种糖类,产酸产气,其中绝大多数能迅速分解乳糖产酸产气,是该菌与其他肠道病原菌相区别的要点之一。在麦康凯培养基上,菌落较大,且因发酵乳糖产酸而使菌落变成红色,而其他肠道致病菌,如沙门氏菌则不发酵乳糖而产酸。该菌对外界因素的抵抗力中等,50℃加热30 min、60℃15 min即可死亡。普通浓度的一般消毒剂均能迅速杀死本菌。

根据大肠杆菌对人和动物的致病性不同,可分为以下3种:产肠毒素大肠杆菌(ETEC),可借助于菌毛的附着因子,粘附于小肠黏膜表面生长繁殖,产生耐热和不耐热两种肠毒素,引起肠炎,出现腹泻;肠致病性大肠杆菌(EPEC),是引起婴儿腹泻的病原体,不产生肠毒素,病原菌粘附在小肠黏膜上皮细胞表面引起腹泻;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其主型为O157∶H7,EHEC不产生肠毒素,但可产生志贺氏毒素样细胞毒素,能侵袭人类肠黏膜上皮细胞,引起炎症和溃疡,发生腹泻和血便。

猪大肠杆菌在我国发生最多的有3种,即生后3~5 d内发生的仔猪黄痢;2~3周龄发生的仔猪白痢;断乳前后(1~2月龄)发生的仔猪水肿病。在自繁自养的猪场内,由某种疾病分离的菌株,常为一定的血清型。猪水肿病以O139∶K82、O2∶K88、O8、O138和O141等血清型为常见,大多数菌株能溶解绵羊红细胞,在鲜血琼脂上出现β-型溶血环是其特征。

2 流行规律

该病多发于1~2.5月龄的断奶小猪,偶发于小至数日龄的哺乳仔猪、大至4月龄的肥猪。我们在临床上曾见过多例仔猪黄痢同时伴有猪水肿的病例。传染源主要为带菌母猪和发病的小猪,由粪便排出大肠杆菌,污染饲料、水和环境,通过消化道感染。该病以4~6月份和9~10月份较为多见,特别是气候突变和阴雨后多发,呈地方性流行,常限于某些猪群,不广泛传播。多发于体格健壮、生长发育较快的猪只,猪群的发病率差异很大,一般低于20%,而病死率很高,常可达80%~100%。

3 临床症状

由健康母猪正常分娩的的仔猪,在1周龄时表现正常,但到8~12周龄时突然发病,精神沉郁,食欲减少或废绝,体温稍高或正常,心跳疾速(一般在150次·min-1以上),呼吸初快而浅,后深而慢。常便秘,但发病前一两天常有轻度腹泻。大部分病猪常突然出现兴奋不安,反应过敏,触动时发出呻吟声或嘶哑鸣叫声。站立时背部拱起,发抖,行走时四肢无力,共济失调步态不稳,盲目前进或作圆圈运动。前肢发生麻痹不能站立,后躯麻痹时则卧地不起,不时抽搐,四肢划动作游泳状。水肿是该病的典型症状,常见于脸部、眼睑、齿龈,有时波及颈部和腹部的皮下。最后四肢无力,共济运动失调,常卧地不起,在昏迷中死亡。有些病猪的水肿变化不明显。病程长短不一,短的仅数小时,一般为1~2 d,缓者可达1周以上,病死率约为90%以上,耐过的极少。

4 病理变化

主要病变是面部、额部、眼睑及下颌部水肿,切开皮肤,可见皮下呈灰白色凉粉样水肿。胃大弯和贲门部水肿,切开后可见黏膜和肌层之间有胶冻样水肿;结肠系膜及其淋巴结水肿,切开时呈凉粉样,并有多量液体流出;.肠黏膜红肿,有肠炎变化。肺水肿,心包腔、胸腔、腹腔积满极浅的淡黄色液体,暴露空气中很快凝成胶冻状。大脑也间有水肿,可能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机能紊乱的原因。组织学变化为全身淤血和皮下血管形成纤维蛋白血栓、水肿部嗜酸性细胞浸润。

5 鉴别诊断

本病多为8~12周龄幼猪突然发病,根据该病的流行规律、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一般可作出明确诊断。但在水肿变化不明显时,应与猪瘟和猪丹毒相区别。水肿病多发于断奶后的小猪,体温一般不升高,临床多表现头部水肿(胖头);而猪瘟可侵害不同年龄的猪只,丹毒多见于架子猪,并且两者的体温均显著升高。如发生在接种过猪瘟和猪丹毒疫苗的猪群中,则水肿病的可能性更大。

6 防控措施

对此病的治疗方法和药物不少,但疗效一般。临床上一般多采取综合疗法。发现有临床症状的病猪后,在饲料中加入盐类泻剂(硫酸钠、硫酸镁或人工盐等),以排出肠道内病菌及其产物。按每千克体重用土霉素盐酸40 mg或诺氟沙星10 mg混于饲料中喂给或灌服,每天1次,连续5 d,可取得较好效果。对重症病例应配合应用葡萄糖、氯化钙、甘露醇等静脉注射,安钠咖肌肉注射,以提高疗效。预防该病可用猪水肿病多价灭活疫苗给易感猪只注射。与此同时,日常对猪群应加强各项综合措施以预防此病的发生。

S828

B

1001-0084(2017)06-0063-01

2017-04-15

韩洪波(1972-),男,黑龙江青岗人,兽医师,主要从事畜牧兽医工作。

猜你喜欢

肠毒素产酸水肿病
产肠毒素大肠杆菌病商用疫苗的研究进展
薄荷复方煎液对龋病及牙周病常见致病菌生理活性的抑制作用
产酸沼渣再利用稻秸两级联合产酸工艺研究
某市致病性弧菌及肠毒素的检测分析
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研究进展
芍药总多糖抑龋作用的体外研究
仔猪水肿病的防治
重组轮状病毒肠毒素NSP4肽段aa112-175的免疫佐剂活性研究
仔猪水肿病的诊治
仔猪水肿病的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