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翻译观指导下的《宿州民间文学》英译方法

2017-03-29吴烨

巢湖学院学报 2017年1期
关键词:宿州民间文学意译

吴烨

(宿州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宿州 234101)

文化翻译观指导下的《宿州民间文学》英译方法

吴烨

(宿州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宿州 234101)

文学是组成文化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民间文学又是文学中一条重要分支,因此民间文学的英译是国际间文化交流的一种有效方式,对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文化起着及其重要的作用,有利于各族人民更全面透彻地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在翻译《宿州民间文学》的过程中,译者以文化翻译观为理论指导,参考了相关平行文本,采用了直译、意译、音译等翻译方法,既最大限度地保留了源语词的文化信息,又增加了译文的可读性,以期为其他译者在进行此类文本翻译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文化翻译观;《宿州民间文学》;直译;意译;音译

1 引言

皖北文化大市宿州的地域文化名片——书画、奇石、戏曲、马戏、民俗等在“宿州文化”系列丛书中光荣绽放,展现于世人面前。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宿州民间文学》是丛书之一。笔者在读研期间将此书中的第一篇章 “远古记忆 乡野神曲”译成英语并据此完成了毕业论文实践报告。在西方学者巴斯奈特的文化翻译观的理论指导下,分别参阅了霍克斯和杨益宪夫妇的《红楼梦》译本,笔者综合采用了直译法、意译法和音译法将源文本译成英文,解决了民间文化翻译中的一些具体难题,将宿州当地远古的民俗和传说尽可能原汁原味地呈现给读者。此篇文章由此而来。

2 源文本特点

“民间文学是劳动人民的口头创作,它在广大人民群众中流传,主要反映人民大众的生活和思想感情,表现他们的审美观念和艺术情趣,具有自己的艺术特色”[1]。从形式上看,民间文学包括神话故事和民间歌谣、民间传说、以及谚语谜语等文学形式。民间文学与其他文学形式的最大区别在于民间文学的口头语言第一性。而宿州民间文学,同国内其他地方的民间文学一样,都具有口头性、地域性、民族性、传承性等特点。同时,它又拥有自身携带的方言、地域特征,很难被其他区域的民间文学样式所替代,是一种具有自己独特风格的民间文化样式源文本由多个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组成,选自皖北地区——宿州的民间故事,主要是上古时期的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因为这些故事来自最基层民众,历经千百年口口相传,口头性便是其主要特点。比如,“俺”意思是“I”,即是普通话中的“我”,有时也有“我们”的意思;“咱”意思是“我们”等。当然,作为宿州民间文学的一部分,源文本包涵许多带有皖北地区文化特色的词汇。 “牛梭头”是皖北萧县一带的方言,意思是 “a kind of curved wood hooping around the cattles’ neck when they are farming or transporting in order to avoid their escaping”;“梨农”的意思是“靠种梨树卖梨子谋生的农民”。众所周知,宿州市的砀山县是全国出名的产梨之地,“梨农”是其特有的一种职业称呼。针对这些难点,译者在翻译之前,特意查阅了相关资料,阅读了相关平行文本,从中得到了一些启发。比如“水母娘娘”在有的神话故事里是一种温柔贤惠慈悲为怀的女神仙,但是在这个民间故事里却是一种用水来祸害老百姓的水怪,所以翻译时应深度熟悉这些词汇背后所隐含的文化含义。

3 文化翻译观

“翻译就是文化内部与文化之间的交流”[2]。英译中国民间文学就应该以推进中西方文化交流为目的,并且要最大限度地传播中国优良文化。为此,译者在英译《宿州民间文学》时主要以文化翻译观为理论依据。

文化翻译观的基本观点包括:The unit of translation should be culture instead of traditional vocabularies,sentences,paragraphs and discourses; Translation is not only bilingual communication, but also cross-cultural exchange; Translation should not been limited in the principle of“semantic equivalence”,it also achieves“cultural equivalence”; The essence of translation is crosscultural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and a kind of cultural activity in which the translator reproduces the original text;Besides,the principles and norms of translation are changed constantly in order to meet different translation requirements[3]. 意思是说,翻译的单位应该是文化而非传统意义上的词、句、段落和语篇;翻译不仅仅是一种双语交流,也是一种跨文化交际;翻译不应该被限制在“语义对等”的原则,它亦应该实现文化上的对等;翻译的实质是跨文化信息的传递和译者对源文本再创的文化活动;除此之外,翻译的原则和标准也是随着不同的翻译要求而不停变化的。

换句话说,原文本和译作都是文化交流和互动的产物。文化翻译观既充分考虑到了历史、社会等文化背景,又注重了词语之间在表达上的细微差别。在此翻译理论的指导之下,译者既要注重文化深层的精髓,又要了解语言表层含义的异同之处。

4 《宿州民间文学》的英译方法

4.1 直译法

直译法 “即在符合译文语言规范的前提下,既保持原文的内容,同时又不改变其修辞或措辞特点(如形象、比喻、民族或地方特色等)的译文为直译”[4]。

例1 土地爷送走了梨农,又来了个船夫。

Translation: A boatman came in after the Earth God had seen the pear grower off.

众所周知,宿州市的砀山县以盛产酥梨闻名遐迩。当地许多的老百姓以种梨树卖梨子为生,就是人们常说的“梨农”,就跟靠种菜买菜为生的菜农一样。然而,“菜农”这个词很普遍,英语里也很容易找到“vegetable grower”与之相对应,但是无论在百度还是各种汉英字典里却找不到 “梨农”这个词的英语表达。那么,译者只好根据其文化内涵,借用“菜农”对应单词“vegetable grower”而将其译为“pear grower”虽然英文字典里找不到这个词汇,但是相信目标读者并不会觉得这个词汇会有多么难以理解,从而并不会影响到这句话信息的传递。

例2 老天爷

Translation:Old Heaven Man

“老天爷”一词源于中国古代的神话故事。在中国古代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中,“老天爷”是生活在天上的最重要的神仙。他掌控着三界十方四生的万事万物及其六度轮回。除此之外,他还决定着世间万物的兴衰成败。因此,“老天爷”被赋予了许多人类的特征,比如能力和智慧,甚至年龄和性别。若采用直译的方法将“老天爷”翻译成“Old Heaven Man”,它的文化内涵就得到了最大限度的保留和传递了。另外,杨宪益和戴乃迭翻译的《红楼梦》英译本A Dream of Red Mansions中就将 “老天爷”译成 “Old Heaven Man”[5];而Hawkes David在其《红楼梦》英译本中却将“老天爷”译成“Heavenly Lord”[6]。由此可以得出结论,译者的翻译目的有时可以决定他的翻译方法,尤其是关于文化翻译的层面。从以上几位译者的翻译作品中,我们也能够看到杨氏夫妇遵循的是“文化对等”原则,他们的主要翻译目的是“让读者靠近作者”,即尽可能地保留原作文化信息。从一定程度上说,他同文化翻译观的本质一致。魏建刚和吕自先曾在其文章《从文化翻译看中国民间文学的英译》中指出:译者在具体的翻译实践中就应以努力在译文中重现原汁原味的中国文化为目标,最大限度地采用异化翻译的策略。实际操作时,译者应该尽力以再现源语文化作为目标[2]。

例3 鹊桥的传说

Translation:Legend of Magpie Bridge

在不同的国家或者不同的文化环境下,不同的生活习惯和生产方式会产生不同的文化联想。在一种文化里最普遍的文化内涵有可能在另外一种文化里完全不存在,即使相同的事物也有可能会产生完全相反的联想。在中国文化里,“喜鹊”被当做一种吉祥的动物,正如谚语“喜鹊叫,喜事到”。然而,在英语里,“magpie”却有“饶舌的、爱讲别人是非的”的含义。因此,对于目标读者而言,这个词很难与源语言读者一样产生相同的联想。尽管如此,译者还是将其译成了“Legend of Magpie Bridge”。因为文化翻译观认为:当译者进行涉及文化因素的翻译时,文化是最重要的。正如王东风所说:“所有的文化都应该是平等的,因此文化传递也应该是平等的。”[7]“平等”意味着“尊重”,译者不仅要尊重原作,还应该尊重原文化。对于译者而言,盲目地迎合目标读者的接受能力是一种不尊重原文化的行为,因为文化交流和文化传递是一个丰富目标文化的过程。随着国际交流和文化传递越来越频繁,相信人们的文化接受力会变得越来越强。

4.2 意译法

什么是意译呢?简单地说,“即保持原文的内容,但不能同时兼顺其修辞特点,不得不改变说法的译文为意译”[4]。由于地理、风俗、历史等差异,对同一事物,各民族的语言都有其独特的表达方式。直译有时佶屈聱牙,有时晦涩难懂,有时拖沓累赘,有时引起歧义,有时则不能充分表达原文的神韵,凡此种种,译者往往会采用意译。意译并不等于随心所欲地偏离原文,只是用不同的译文形式,表达与原文相同的内容。

例4 水母心想,我桶里盛的是五湖四海的水,一头小驴又能喝多少呢?

Translation:The Demoness Shuimu thought:the water in my buckets was almost from all corners of the land,how much could a little donkey drink?

此句中,“五湖四海”指的是遍布全国,用来描述地域的广度而非真正的“五个湖”和“四个海”。若将其直译成 “five lakes and four seas”,目标读者就会好奇哪“五湖”和“四海”,为什么是这“五湖”和“四海”呢?因此对于生活在异域文化中的读者而言,这种文化传递的方式势必是死板和晦涩难懂的。鉴于此,译者采用意译的方法将其译成“all corners of the land”,使译文简单易懂的同时也保留了其夸张的修辞手法。

例5 “禀告玉皇,今天下午午时三刻,水母要在泗州城发水加害凡人,请玉皇火速派兵捉拿。”

Translation:“Your Majesty, the demoness Shuimu will flood Si扎hou County at noon, please dispatch troops to catch her at top speed.”

“午时三刻”是中国古代的计时法,换算成现在的时间大概是中午的十一点四十五分。但是在这句话中,原作者想要传达的并非是这个确切的时间,而是一种文化讯息。也就是说,“午时三刻”是一个泛化的数字概念。在一些中国古代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里,有一种说法叫 “午时三刻开斩”。意思是这个时间是对那些臭名昭著的罪人砍头行刑的最佳时刻,因为此时人间阳气最盛,而杀人砍头是充斥着阴气的,所以这个时候阴阳相互作用从而能够达到一种平衡和谐的状态。若把其译成精准的时间数字则会弱化甚至略去了其文化内涵。

4.3 音译法

音译法简单易操作而且能向目标读者传递原语的音调特征,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文化传递的翻译方法。通常情况下,当目标语中不存在相对应的词汇而目标读者对此又有一定的了解,音译法是比较适合的一种方法。例如 “张果老”——“Chang kuo-lao”,相信经过这么多年的文化交流,有些耳熟能详的中国民间神话故事在西方学者当中也广被熟知,比如“女娲造人”“牛郎织女”“八仙过海”的故事。“张果老”作为八仙之一,其英译名“Chang kuo-lao”也已经约定俗成了,因而可以直接音译。然而,音译法并非适用于任何情况。如果目标读者完全不能理解和接受,译者需采用加注或修饰的方法以增强他们的接受力。

4.3.1 音译加注法

例6 丈、亩、里、寸、斤、尺

Translation:Zhang (a unit of length, one Zhang approximately equals to 3.33meters)

Mu(a unit of area,one Mu approximately equals to 666.6666667 square meters)

Li(a unit of distance,one Li approximately equals to 500 meters)

Cun(a unit of length,one Cun approximately equals to 0.0333333 meter)

Jin(a unit of weight,one Jin approximately equals to 500 grams)

Chi(a unit of length,one Chi approximately equals to 3.33333 meters)

相信对于绝大多数原语读者而言,理解这些计量单位是小菜一碟。但是对于目标语读者来说,要想彻底搞清楚这些表示长度、距离、面积和重量的单位还是非常困难的,尤其是有些中国古代的计量单位。因而译者采用了音译加注的翻译方法,不仅忠实于原作还能增强译文的可接受性。

4.3.2 修饰语加音译

例7 水母娘娘沉泗州

译:The Demoness Shuimu flooded the Si扎hou County

“水母娘娘”在有的神话故事里是一位温柔贤惠慈悲为怀的女神仙,但是在这个民间故事里却是一种用水来祸害老百姓的水怪。“Water Monster”会让目标读者以为这个怪物是生活在水里的,与原文的描述不符;杭州雷峰塔下的宣传栏里将“白娘子”译为“the White Lady”,因此译者也试图将“水母娘娘”译为“the Jellyfish Lady”,但是因为此篇文章里水母娘娘是个女魔头,反面人物,与民间传说中的“白娘子”不能相提并论,所以不适合“lady”一词;若根据“王母娘娘”的传统译法“Goddess the Queen Mother”将其译为“Goddess the Water Mother”则会让读者不知所云,毕竟“水母娘娘”并不如“王母娘娘”那样在读者之间广为流传。最终,译者采用了修饰词加音译的方法,既表明了此处“水母娘娘”的身份,是一个“Demoness”,又说明了所谓的“水母”并非生长在大海里的水母,而只是一个人名而已。如此译法,不仅表达了原作的文字层面的信息,也充分传达了其文字深处的文化内涵,符合文化翻译观所说的“翻译的实质是跨文化信息的传递和译者对源文本再创的文化活动”。

5 结语

结合巴斯奈特的文化翻译理论和翻译实践经验,笔者灵活运用不同的翻译方法将《宿州民间文学》传播出去,译文内容通俗易懂,语言流畅优美,同时又最大程度地保留了宿州民间文化独有的风韵和内涵。虽然许多中国的文学典籍已经受到国内外众多学者的重视并屡次将其翻译成外文使其走出国门,但是中国的民间文学长久以来一直处于弱势地位,并未得到广大学者的重视和宣扬。笔者怀着浓浓的赤子之心继续前进,把更多优秀的中国民间文化推向世界,广为宣传。

[1]刘守华.民间文学概论十讲[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85:1.

[2]魏建刚,吕自先.从文化翻译看中国民间文学的英译[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07,(1):127-128.

[3]BASSNETT S,LEFEVERE A.Translation,history and culture[M].London and NewYork:Printer Publishers.1990:3.

[4]刘季春.实用翻译教程[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7:134、135.

[5]CAO X Q,GAO E.A dream of red mansions[M].YANG X Y,YANG G,trans.Beijing:Foreign Language Press,2007.

[6]CAO X Q,GAO E.The story of the stone[M].HAWKES D,trans.London:Penguin Books,1973-1980.

[7]王东风.中国译学研究:世纪末的思考[J].中国翻译,1999,(1-2):7.

C-E TRANSLATION METHODS ON SUZHOU FOLK LITERATURE UNDER THE GUIDANCE OF CULTURAL TRANSLATION THEORY

WU Ye
(Su扎hou Vocational Technical College,Su扎hou Anhui 234101)

Literature is one of the indispensable parts in culture,and folk literature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parts in literature.Therefore,C-E translation of folk literature is a kind of effective way to international cultural exchanges.It can carry forward Chinese excellent culture so that every nation can understand China’s traditional culture much better and more completely.While translating Su扎hou Folk Literature,translators are supposed to consult related parallel texts and adopt the translation methods:literal translation,free translation and transliteration under the guidance of cultural translation theory.Thus,the translation could preserve the original cultural information as much as possible as well as increase the acceptability of translation.It hopes that this paper could be helpful for those translators who want to do the translation of similar texts.

Cultural translation theory;Su扎hou folk literature;Literal translation;Free translation;Transliteration

H315.9

:A

:1672-2868(2017)01-0130-04

责任编辑:李 晓

2016-10-24

吴烨(1980-),女,安徽宿州人。宿州职业技术学院,助教。研究方向:英语笔译。

猜你喜欢

宿州民间文学意译
安徽宿州灵璧县:多措并举发展特色产业
“民间文学研究”征稿启事
“民间文学研究”征稿启事
我觉得我很勇敢
宿州学院
宿州绿地城基坑防洪安全设计
对联与高校民间文学实践教学
浅谈英汉翻译中的直译与意译
大陆与港台译制片对英文电影片名的直译与意译取向研究
Shock Initi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Explosives at Near-ambient Temperatu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