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李怀民简谱(上)

2017-03-29徐礼节

巢湖学院学报 2017年1期
关键词:诗云乾隆

徐礼节

(巢湖学院,安徽 巢湖 238000)

李怀民简谱(上)

徐礼节

(巢湖学院,安徽 巢湖 238000)

李怀民(1738—1793),山东高密人,清“高密诗派”领袖。出身名门望族。少年时代随父母寓居晋中6年多;回乡后习业应举,然屡试不中。中年奉母侨居广西岑溪县近5年。晚年闲居家乡。平生交游广泛,唱和频繁,诗歌创作与诗学理论影响深远。

李怀民;年谱;高密诗派

李怀民(1738—1793),著名诗人、书画家,高密诗派领袖。名宪噩,以字行,号石桐、十桐、敬仲。见 《清史列传·李怀民》(卷七二)[1]、《高密县志·人物·李宪噩》(卷一四上)[2]、王熙甫《石桐先生墓志铭》[3]等。著有《重订中晚唐诗主客图》《二客吟》(与弟宪乔合著)、《石桐先生诗钞》《紫荆书屋诗话》等。

祖父华国(1653—1725)。字端甫。康熙二十三年(1684)举人,官至直隶阜城知县。见《家谱·端甫府君》(卷二)[4]、李克敬《端甫君墓表》[5]等。父元直(1686-1758)。字象先,号愚村。康熙五十二年(1713)进士,官至御史,以“直声”闻名。见《清史稿·李元直》(卷三○六)[6]、《家谱·象先府君》(卷二)[4]、袁枚《元直墓志铭》[7]等。母宋氏(1706—1787)。胶州人。见韩梦周《宋太君墓志铭》[8]等。叔元正。字含贞,号雪花。雍正元年(1723)恩科举人,官河南汝阳知县。见《家谱·含贞府君》(卷二)[4]等。兄李高(1702—1754)。字志山,号荆南。雍正八年(1730)进士,官至潞安府同知。见李宪暠《李高家传》[9]、多纶《李高墓表》[10]等。 弟宪暠(1739—1782)。字叔白,因爱周敦颐《爱莲说》而号“莲塘”。高密诗派代表人物。见《高密县志·人物·李宪暠》(卷一四上)[2]、韩梦周《宪暠墓志铭》[11]等。弟宪乔(1747—1799)。字子乔,号少鹤。高密诗派代表人物。见《清史列传·李怀民(附宪乔)》(卷七二)[1]、《高密县志·人物·李宪乔》(卷一四上)[2]等。妻高氏,继室傅氏。子三,长诒璠,次诒玙,季诒琳;女一。见《家谱·南七股三支谱图》(卷一)[4]等。妹适王颖叔。见怀民《春日寄王颖叔》诗序①本谱所引李怀民、李宪暠、李宪乔诗赋分别出自清光绪十二年西安郡斋刻本《石桐先生诗钞》《定性斋集 莲塘遗集》《少鹤先生诗钞》,后文不再一一附注。。颖叔,王克纯。字颖叔。胶州(治今胶州市)人。高密诗派“王氏五子”之一。姊或妹李云翘,适潍县贡生郭同禧。见 《潍县志稿·才女·李云翘》(卷三五)[12]。姊或妹某适单氏,甥单可玉。单可惠《〈容安斋诗钞〉叙》:“少从其舅父李石桐、少鹤两先生学诗法。 ”[13]

乾隆 三年 戊午 1738 1岁

六月十四日,生于山东高密县(治今高密市)城南四十里待鸿村。见王熙甫《怀民墓志铭》[14]。怀民《钟铭》:“高密县南四十里待鸿村有三官庙。”[15]

十一月十三日,兄李高季子诒瓒生。见怀民《侄诒瓒圹志》[16]。

乾隆 四年 己未 1739 2岁

五月三十日,弟宪暠生。见韩梦周《宪暠墓志铭》[11]。

是年,单烺赐进士出身。见窦光鼐《单烺墓志铭》[17]。单烺(1708—1776),高密“通德诗社”重要成员。字曜灵,号青侅、大昆嵛山人。官至广平、铜仁知府。对怀民兄弟的诗学思想与创作影响很大。

乾隆 六年 辛酉 1741 4岁

族兄李绪曾中举。见 《家谱·南七股长支谱图》(卷一)[4]。 绪曾(1722—1795),字兰圃,号思永。师中子,曾任直隶新安知县。怀民乾隆三十八年作有《赠新安令》。

乾隆 八年 癸亥 1743 6岁

“通德诗社”成立,因活动地为盟主李长疄南园,又名“南园诗社”。见单烺《高密十四先生咏·李南园先生》诗序[18]。李长疄,字根田,世称“南园先生”。高密人,雍正七年(1729)举人,著有《其田居诗稿》。

约是年,莱州友人林廷鹤生。怀民乾隆四十七年所作《哭林鸣九二首》其一:“识君方总角,春宴咏榆钱。一别七千里,相知三十年。”林廷鹤(1743?—1782),字鸣九,号云表。莱州掖县人,著有《青田集》。

乾隆 十二年 丁卯 1747 10岁

父元直与单烺、单宗元等加盟“通德诗社”。见单可基《〈大昆嵛山人稿〉引》[19]。

弟宪乔生。《清史列传·李怀民(附宪乔)》(卷七二):“宪乔……乾隆三十年(1765),拔贡生。”[1]单鉊《李少鹤诗集序》:“年十九以选贡。”[20]

乾隆 十三年 戊辰 1748 11岁

兄李高在山西直隶绛州(治今新绛县)知州任。初秋,与两弟随父母经由孤山(位于今山东昌乐县与潍县交界处)、潞安府(治今山西长治市)至绛州就养。怀民《单嫂家传》:“祖母终,兄迎养父母至绛。于是,噩生十年矣,乃始见兄嫂。”[21]《侄诒瓒圹志》:“余年十一,从父母,偕叔白、子乔,省兄晋中。 ”[16]《孤山忆昔行》:“忆昔总角初成童,严亲携我游晋中。”《与叔白子乔话上党旧游》:“禾稼盈秋陇,中田饶夏水。”

友李秉礼生。《国朝诗人征略初编·李秉礼》引张维屏《松轩随笔》:“丙戌(1826)鉴儿往桂林就婚,君年七十九……庚寅(1830)冬,先生归道山。”[22]李秉礼(1748—1830),字松圃。诗崇韦应物而号韦庐。江西临川县温圳(今属进贤县)人,寄籍广西桂林。与刘大观共同刊刻《重订中晚唐诗主客图》。著有《韦庐集》。

乾隆 十五年 庚午 1750 13岁

与两弟随父母居绛州。

秋,族兄李文龄举副贡。见《家谱·南七股长支谱图》(卷一)[4]。李文龄(1707—1774),字梦锡。李诒经(字五星)之父。与怀民交往密切。

乾隆 十六年 辛未 1751 14岁

春末,兄李高迁潞安府同知,怀民随父母至潞城(今山西长治市),与两弟、诸侄读书署中。多纶《李高墓表》:“辛未,荐异等,除四川顺庆府司马,以侍御公年古稀,请于朝,改补山西之潞安。爰迎养亲于官署。 ”[10]怀民《单嫂家传》:“又数年,兄官于潞,父母复就养,余及两弟、诸侄读书署中。 ”[21]又,怀民《与叔白子乔话上党旧游》:“自我居潞城,方暄已徂寒。”潞城,潞安府城。《玉篇·日部》:“暄,春晚也。 ”

夏,兄高复摄绛州。李宪暠《李高家传》:“迁潞安府同知。未踰月,部议:‘旧例,直隶州升同知殊不合,其自令直隶州径迁知府。’兄益用悒悒,旋摄绛事,遂得疾。”[9]怀民与父母、弟侄当随至绛。

是年,兄高得消渴疾。多纶《李高墓表》:“公之再任绛也……戴星出入,虽溽暑不辞,遂得消渴疾。 ”[10]

乾隆 十七年 壬申 1752 15岁

与父母、弟侄随兄李高居绛州。

春,与林廷鹤相识,在宴会上同咏榆钱。详见乾隆八年。

族叔李师中“一岁三典试”。春主福建乡试;秋为会试同考,擢翁方纲;十月复提督山西学政。见《家谱·蝶园府君》(卷二)[4]、沈津《翁方纲年谱·乾隆十七年》[23]等。李师中(1689—1754),字正甫,号蝶园。乾隆元年进士,官至山西、贵州督学。“通德诗社”重要成员。

乾隆 十八年 癸酉 1753 16岁

兄李高先后理长子、榆社二县 (今属山西),怀民与父母、弟侄随至二地。见多纶《李高墓表》[10]。怀民《单嫂家传》:“时兄已卧疾,余晨夕问谒,或及经史文艺,兄辄喜,与论析,忘所苦。”[21]

族叔李师中迁贵州督学,过长子县,怀民与兄高拜谒。见怀民《祭督学叔蜨园先生文》[24]。

友人单鉊生。怀民《侄诒瓒圹志》:“瓒与余同年生……廉夫, 余友, 少瓒十五岁。 ”[16]单鉊(1753—?),字廉夫,号菱浦。高密人。监生。善诗,著有《薖庐文集》。

乾隆 十九年 甲戌 1754 17岁

八月二十四日,兄李高病卒于榆社县官舍,享年53岁。见多纶《李高墓表》[10]。

十二月初一日,族叔李师中拜谒孔庙,端坐卒于贵州督学廨署。见《家谱·蝶园府君》(卷二)[4]。

乾隆 二十年 乙亥 1755 18岁

三月,侄诒璁等请山西布政使多纶为其父李高撰写墓表;不久,怀民与弟侄等由榆社扶李高灵柩归高密,安葬于县西祖茔。多纶《李高墓表》:“乙亥三月,诒璁等奉其棺,卜葬于先人之阡,而求余为表其墓。”[10]怀民《单嫂家传》:“甲戌,吾兄卒于官。 踰年,兄柩归。 ”[21]

约是年,怀民兄弟与单襄棨相识。怀民《单子起诗集原序》:“自怀民与之交,凡二十年如是……甲午(1774)腊后十日李怀民笔。”[25]单襄棨(1718?—1775),字子起。高密人。从怀民兄弟学诗,为高密诗派重要诗人。著有《梦筑堂诗》。

乾隆 二十二年 丁丑 1757 20岁

是年,朝廷改定乡试、会试之法,废表、判,增五言八韵律诗。见 《清史稿·选举制三》(卷一○八)[6]。高密士子遂聚单宗元门下习声韵。见李宪暠《单绍伯先生传》[26]。

乾隆 二十三年 戊寅 1758 21岁

是年,父元直卒于待鸿村。《台湾通志·政绩》:“李元直……雍正八年以御史巡视台湾。”[27]胡万年《书御史李公(元直)事》:“会巡视台湾御史缺人,特命公往。至则厘剔时弊奏议十余条……部议当左迁。公还至京,久之不得陛见,遂归。盖家居二十七年以卒。”[28]寻,母宋氏于后屋古槐树下辟读书堂(“乐荆堂”),延李元烿为师,怀民兄弟及侄诒瓒等遂从之受业十余年。见怀民《先宜人宋太君遗事》[29]、《侄诒瓒圹志》[16]。李元烿(1724—1768),字无怀。怀民族叔。

怀民当于是年始入科场,“以文受知学使者,与两弟同补弟子员,一时‘三李’之名噪甚”[3]。怀民《喜王生见过赠以诗》:“尔来二十有一载,名场大小三十战。”此诗作于乾隆四十四年(1779),前推21年,知怀民应举始于本年。所谓“大小三十战”,当包括每年一度的岁考。

乾隆 二十四年 己卯 1759 22岁

约是年,母宋氏口述父元直居官居家事迹,怀民等撰写父亲行状。见怀民《先宜人宋太君遗事》[29]。

三月,堂姐丈单煃任福建汀州府武平县(今属龙岩市)知县。秦国经《清代官员履历档案全编·履历折·单煃》(卷18):“臣单煃,山东莱州府高密县贡生,年叁拾贰岁。……今掣得福建汀州府武平县知县缺。……乾隆贰拾肆年叁月叁拾日。”[30]单煃(1728—?),字奎灵,号云溪。高密人,贡生。怀民幼时伙伴,堂姐丈。官至湖南辰州府与直隶永平、天津府知府。

乾隆 二十六年 辛巳 1761 24岁

怀民兄弟始游单宗元门下,接受其诗学影响。见怀民《刻绍伯先生诗弁言》[31]。单宗元(?—1772或1773),字绍伯,号愚溪。高密人。诗人,书画家。怀民奉为高密“诗学嚆矢”。怀民作《赠单绍伯先生》。诗云:“一家背溪水,郭外有柴关。……愿得捧琴杖,逐君泉石间。”当是初见时所作语。

秋或冬,与弟宪暠作同题诗 《夜坐闻远水声》。徐按:《李石洞先生诗钞》乃按创作时间编次,王熙甫《刻桐鹤两先生诗钞跋》即云“桐诗原自定十六卷,编年不分体,今仍其旧”[32],此为本谱诗歌系年的重要依据,后不再附注。

乾隆 二十七年 壬午 1762 25岁

春,作《寄赠卢山人》。诗云“客留春夜坐”。诗题《二客吟》作“寄卢山人王龙翰”,知卢山人即王龙翰。龙翰名建,李宪乔《赠王龙翰山人》题注“建”。生平不详。

秋,与弟宪暠赴济南首次参加乡试,此后凡六试皆未中式。清乡试逢子、卯、午、酉每隔三年举行一次。怀民《祭督学叔蜨园先生文》:“民出入文场二十载,历主司七人,独不见赏。”[24]怀民末次应乡试为乾隆四十五年(1780),距本年22年,正所谓“二十载”(取成数)。所谓“历主司七人”指六次参加乡试、一次参加遗才试(乾隆四十四年)。又,包云志《袁枚、刘墉、周永年、吴大澄未刊信札四通考释》所载周永年致李宪暠书:“‘三李’之名闻于阳扶、汝安、纫庵者非一日,壬午之会则不甚记忆矣。”[33]所谓“壬午之会”即指本年乡试。友人方昂、匡文炅中举。分别见纪昀《江苏布政使司方公昂墓志铭》[34]、张同声等 《胶州志·表十·选举》(卷一一)[35]。方昂(1740—1800),字叔驹、讱庵,号坳堂。历城人。乾隆三十六年(1771)进士,官至贵州按察使、江苏布政使。匡文炅(1733—?),字淑辰,号橘亭。胶州人。乾隆三十一年进士,官历湖北保康、襄阳、天门知县。与弟宪暠当于本年应试期间初识方昂、周永年等。参见前引周永年致李宪暠书。永年所谓 “纫庵”即 “讱庵”。周永年(1730—1791),字书昌,号林汲山人。历城人。乾隆三十六年进士,召修四库全书,授编修。赵玉文当同落第,怀民作《送赵玉文东归》。诗云:“落叶满山径,秋风孤客归。”“知是无人问,空洲理钓矶。”赵玉文,生平不详。据怀民《寄子起》所谓“于今海内称高手,记耴昌阳赵玉文”可知,为莱阳县(古昌阳)人。善诗,与怀民往来密切。

乾隆 二十八年 癸未 1763 26岁

春,作《东溪送客》。诗云“春云乱远空”。

五月,游莱州大基山道士谷,作《游道士谷二首》。归途作《远归》。诗云“田园新麦熟”。“麦熟”在五月。

六月,游古城,作《古城晚眺兼送晛南表兄颖叔妹丈归南山》。诗云“索索远秋急”,当为夏末。古城,所在不详。

乾隆 二十九年 甲申 1764 27岁

春,作《对月忆海东旧游》。诗云“春风几回别”。

夏,乐荆堂前现五色露,宪暠作《五色露》赋。见该赋之引。首句宪暠自注“乐荆堂乃某兄弟读书处”。

晚秋,雨后往高密城,作《雨后入城晚复归南村道中》。其一云“策蹇下寒渡”,其二云“萧然禾黍风”。游寓济南,作《历下感秋》。诗云“旅病觉寒早”“那更闻新雁”。

约冬,作《览镜》。

乾隆 三十年 乙酉 1765 28岁

清明前后,作《挽歌》(《草堂集》终)。诗云“又是清明寒食天”。稍后,作《东园眺望书怀》《园居三首》《过无怀先生故居今为单方伯第》。后诗云“莺花别作春”。单方伯,单鉊之父。又作《题七舅新居》。

四月,作《四月八日忆少年城中旧游》《烟际钟和韦苏州同叔白子乔》《瘦骡》。后诗云“步月亦怜春”。

约五、六月,作《将作书与张啸广鱼禾》。 张啸广鱼禾,张鹤。怀民挚友。字阳扶,即墨县人,乾隆三十五年(1770)举人,官至福建省某县知县,著有《大劳山房遗集》。据周永年致李宪暠书(见乾隆二十七年)推测,二人初识当在“壬午之会”即乾隆二十七年(1762)乡试期间,盖阳扶亦应举。

七月,作《赠梦锡移居》。诗云“谷风秋树远”。梦锡,李文龄。

八月,第二次参加乡试,未中式。匡文炅在济南,作《趵突泉观诸子会奕赠匡淑辰进士》。王万里中举。王万里(?—1787),字希江。高密人。高密诗派“王氏五子”之一。

弟宪乔与乔怀祖拔贡。见《清史列传·李怀民(附宪乔)》(卷七二)[1]、王炜《〈清实录〉科举史料汇编·乾隆三十一年·四月戊申》[36]。乾隆七年后逢酉年选贡。乔怀祖(1740—?),字令思,号宁甫。滋阳县人,官历山东禹城县训导,四川开县、广西天河与崇善,以及广东开平等县知县。

九月,弟宪乔入京参加廷试,兼谒东阁大学士兼工部尚书陈宏谋,为父乞墓表。李宪暠《代子乔作谒故相国陈文恭公墓诗》序:“子乔选贡入都,廷试为相公所取士,应以县令铨用,同掌试事者以年少抑之。”陈宏谋《元直墓表》:“山左侍御公既没之九年,其孤以予知公深,丐表其墓。”[37]怀民 《送子乔赴都谒陈相公为先侍御乞墓表》:“携手岁云暮,高树起秋声。”陈宏谋(1696—1771),政治家。字汝咨,卒谥文恭。广西临桂县人,雍正元年(1723)进士。官历布政使、巡抚、总督、东阁大学士兼工部尚书。怀民作《送子乔赴都谒陈相公为先侍御乞墓表》《子乔赴都二日作》,宪暠作《上陈榕门相公(为先子乞墓表)》。

乾隆 三十一年 丙戌 1766 29岁

约春,弟宪乔拜谒陈宏谋,宏谋作《元直墓表》[37]。 详见上年。

四月,宪乔参加廷试。陈宏谋为考官,拟“以县令铨用”,乾隆见其幼,罢之。详见上年所引宪暠《代子乔作谒故相国陈文恭公墓诗》序。又,单鉊《李少鹤诗集序》:“少鹤生有异才,年十九以选贡,高第,当除令,天子见其幼,罢之。”[20]清制,生员拔贡后一般在次年四月参加廷试。

乾隆 三十二年 丁亥 1767 30岁

本年或上年,八、九月间,作《秋日杂兴五首》,表达屡试不第的惆怅与彷徨。

乾隆 三十三年 戊子 1768 31岁

八月,绝意科举而罢乡试。王熙甫《怀民墓志铭》:“先生自戊子罢解,不为制举文者五六年。”[14]弟宪暠赴济南应举,因病未入闱;怀民寄诗,宪暠作《闱中雁》。宪暠诗序:“戊子之秋,吾以病不入闱。今来家兄复以事阻,自家寄诗。”诗云:“八月乘秋雁,徘徊照锁闱。”又作《中秋宴集示叔白子乔》。天旱,作《祷雨》。

九月,遇甘霖,作《喜雨》。游胶州,作《与颖叔登楼》。

冬,闲居,作《送山人》《冬居》《冬日溪上迟少荀》。少荀,王清。高密人,善诗。游胶州,作《南山寻张道士晚宿柳家村》(《秋箧集》终)。张道士,所指不详。

是年,业师无怀先生卒,享年45岁。

乾隆 三十四年 己丑 1769 32岁

早春,作《早春病中》《早春闲游》。

三月,作《春霁田原赠颖叔》。诗云“绿野涵清辉”。又作《与叔白子乔话上党旧游》《春日怀旧》《雨后东园艺菊寄紫起》《溪上即事寄柳叟》《溪上寄子受兄弟》。柳叟,所指不详。子受兄弟,指单勉中、单勉基。高密人。李怀民兄弟的追随者。又作《古挽歌》《约南溪看桃花未得往花事已阑寄诸弟城中》《对雨和韦苏州》。后诗云:“沾濡花上重,潇洒树间密。”

夏,往高密县城,途中作《初夏城南道中即事》。居家, 作 《夏日园林端居即事》(《种瓠集》终)。妻高氏卒,作《伤逝》。诗云“始觉夏日长”。王熙甫 《怀民墓志铭》:“先生初娶胶州高氏,继傅氏。”[14]送葬,作《送终》。寻,作《夜经墓下》《感燕》,伤怀亡妻。

初秋,作《感秋六首》其一、其三。徐按:其二、其四佚。仲秋,作《感秋六首》其五。晚秋,作《感秋六首》其六;出游潍上,作《潍上阻雨》;寻,作《端居感怀》《落叶》。

除夕,思念高氏作《除夕》(《后轩集》终)。

乾隆 三十五年 庚寅 1770 33岁

正月上旬,嫂单氏卒。见怀民《单嫂家传》[21]。寻,怀民作《诰封宜人单氏太君家传》。

七、八月间,游潍县(治今潍坊市)玉清宫,作《北宫》。诗云“断碣埋秋草”。游昌邑县(治今昌邑市),作《访于君惠先生幽居》。 诗云“秋色照轩除”。于君惠,于始瞻。昌邑县人,康熙五十九年(1720)举人。著有《蟭螟吟》。

九月,游诸城县(治今诸城市),作《与友人登琅邪台》。诗云“是时秋正深”。北游莱州(治今莱州市),访林廷鹤。明年再游莱州途中所作《积雨平度道中先寄鸣九》:“况与素心期,故人隔年别。”作《夜登海山亭望月》。海山亭,在莱州府城东北。

十月初一,在高密县城,作《十月一日夜宿单子起宅》。

隆冬,弟宪乔于高密城中识单楷,知楷贫困以食木叶;归告怀民,怀民与宪乔分别作《子乔自县中来言书田单先生贫状至食木叶并邀各赋一首为赠》(《观海集上》终)、《赠单丈书田(楷)》。怀民诗云“即今三日雪,坚卧又谁知”。单楷(1703—?),字书田,号更生。高密人。贡生,诗人,书法家。性孤介。著有《太平堂诗稿》。

乾隆 三十六年 辛卯 1771 34岁

初春,与宪乔携诗造访单楷,分别作《赠单书田先生》《再赠书田翁》。宪乔诗云“檐际未消雪”。

二月,作《雨后与际上人步溪堧遂登南冈相地结亭》。诗云“春华带长松”。际上人,所指不详。与诗友郊游宴集,作《春郊燕集示子升》。诗云:“忻念春候早,二月花尽开。”子升,任鹏举。高密人,“任氏七子”之一。乾隆四十二年(1777)拔贡。善书法。怀民兄弟诗友。

三月,作《饮酒示子乔》。诗云:“红芳虽暂歇,绿树延华滋。”又作《春晚与子乔闲步寄叔白城中》。单烺过访,作 《单青侅太守见过即事酬短句》。又作 《酬子起梦予赠砚见寄》《晨起西斋闻莺》。游胶州,作《石门寺西山宴集》。诗云“野酌席芳草”。石门寺,位于胶州大珠山麓。离别作《赠别王蜀子》。王蜀子,王夏。字蜀子,号大村。贡生,胶州人。怀民妹丈王颖叔之侄。高密诗派“王氏五子”之一。

初夏,居家,作《雨霁与近邻小游》。诗云“新华满禾黍”。又作《寄子受三首》。其三云“登高观夏云”。

五月,往莱州,途中作《积雨平度道中先寄鸣九》。诗云“未改午风热”。游海南寺,作《海南寺感旧》。返途作《山店》《归南村》。前诗云:“石径早桃熟,山田新麦收。”后诗云:“原上有新瓜”“应开栀子花”。

六月,王颖叔自大珠山赠茉莉与小松,作《谢颖叔赠茉莉小松》。又作《答客〈劝止吟〉诗》《立秋前一夜感梦》。

初秋,居家。作《子受求余盆桂意不可拂临遣凝竚诗以送之》。逢山西潞安府商人,作《逢潞安人实先荆南先生官其郡》。荆南,兄李高,曾官潞安府同知,详见乾隆十六年。

约八月,赴济南第三次参加乡试。初识永言,招周云圃同泛舟大明湖,作《始晤永言招同云圃周丈明湖泛舟》。诗云“复此秋雨霁”。永言,生平不详。周云圃,周炳麟。字少南,号云圃(一说字云浦)。胶州人。乾隆年间恩贡,选授馆陶县教谕,后归乡以教授生徒为业。落第,作《咏下第寄王蜀子》。

九月,游大珠山,作《山中与颖叔闲步》《山中寻王蜀子晚归东村》。后诗云“秋尽暮天高”。

冬,作《题莱阳仲生所赠王石谷〈早春小雪〉画卷》。仲生,所指不详。岁末,作《岁暮寄南山王蜀子城北单子起》《酬子起长至日雪见寄》;又作《冬暮村居杂咏寄叔白七首》,宪乔同作《冬暮村居杂咏同石桐作五首》。

乾隆 三十七年 壬辰 1772 35岁

孟春,居家。作《送远道人归九仙山》《题远道人省故乡诗后》《送流人》(宪乔同唱 《送流人》。《观海集中》终)、《酬王蜀子》《和新亭蜀子访远道人时游九仙山未归之作并寄远道人》。《送远道人归九仙山》云“师去及春辉”。《和新亭……寄远道人》云“春风动遥念”“天寒早雁稀”。远道人,张远晖。字遂初,苏州人。新亭,王克绍。字新亭,别号闲云,胶州大珠山人。高密诗派“王氏五子”之一。

二月,作《南山早行》。

三月,作《落花》。又作《子乔招游石溪与诸生会诗听远道人弹琴即事遣闷示子乔》,宪乔酬《家石桐叔白携远道人来游石溪石桐有诗见示即事为答》。

冬,作《雪后晚望寄子起》。

乾隆 三十八年 癸巳 1773 36岁

春或上年冬,单宗元卒,委诗稿于怀民。见怀民《刻绍伯先生诗弁言》[31]。怀民作《哭绍伯先生三首》。

二月,单烺受命任贵州铜仁府(治今铜仁市)知府离京,宪乔在京城作 《送单青侅太守赴铜仁》。《清代官员履历档案全编·履历单·单烺》(卷3):“乾隆三十八年二月内用贵州铜仁府知府。”[30]宪乔诗云:“别当燕雪霁,吟过楚江清。”作《寄任大文温州》。诗云“春树越江斜”。任大文,字星子,号东亭。高密人。“任氏七子”之一。宪乔游容城县(今属河北省),作《寄子乔容城》。诗云:“关马雪中役,淀人冰上行。”寻,作《春日寄王颖叔》、《酬李孟亭》。后诗云:“看长砌旁草,闻开溪里冰。”李孟亭,生平不详。单烺离高密赴铜仁,作《送单青侅之任铜仁》,子起同赋《奉送族叔青侅守铜仁》。子起于高密城隅筑新斋,作《子起城下新斋》。王克绍赠诗,作 《酬新亭 〈重经海曲见怀〉》。宪乔游天津,作《子乔东亭所栽竹已抽新笋因感去年予在海上今子乔游津门成此诗》。

三月,作《送人往杭州》《单使君说巴力风土》《单菱浦寄示〈雨夜悼亡诗〉却酬此篇》。《送人往杭州》云“复是晚春天”。单使君,单烺。单菱浦,单鉊。族兄李绪曾在直隶新安县(今属河北)知县任,作《赠新安令》。诗云“春阴县斋冷”。

晚秋,王夏病归故里,作《寄怀王蜀子病还故山》。诗云“归客病兼秋”“闭户多黄叶”。又作《送周松干游辽东》《咏贫士赠林鸣九》《送林二偕刘明府之任河南》。后诗云“落叶满行路,送君秋已残”。周松干,生平不详。林二、刘明府,所指皆不详。

是年,张鹤携全家游寓济南;母卒,归葬故乡即墨。怀民乾隆四十年所作《送张阳扶佐庄使君幕校士河南》:“前年游稷下,将母住齐州。母卒始归葬,暂一省林邱。”

乾隆 三十九年 甲午 1774 37岁

春,张鹤自济南来访,作《张阳扶自济南过宿别》。诗云“夜凉春雨赊”。游胶州大珠山,作《石门寺晓起礼佛遂步至南涧》《与颖叔宿山庙》。后诗云“空廊春草深”。返归前,作《游麻衣洞将归因雨复留赠王颖叔兄弟》。诗云“春雨应无限”。

六月,完成《重订中晚唐诗主客图》,作《订〈中晚唐诗人主客图〉既成怅然有感题卷末二首》。《重订中晚唐诗主客图说》款识:“乾隆甲午长夏高密李怀民识。”[38]造访宋氏表兄,作《题宋氏表兄村居》。

七月,与弟宪暠往济南第四次参加乡试。游泺口,作《泺口山寺》。游华不注山,作《登华不住阁读吕仙诗》。诗云“客行悲早秋”。游岱山,作《登岱过灵岩寺雨后作》《与叔白登太山绝顶怀子乔燕中》。怀民《赴岑日记》“(十二月)十七日”眉批:“甲午科与叔白游岱。”[39]游蟠龙山洞,作《赠蟠龙山洞道者》。

八月,返济南,闻族兄李文龄卒,作《济南闻族兄梦锡没》。

九月,落第归乡。友人中举后复还济南,作《送友人秋捷后复还济南》,感慨“门户渐衰微”。游胶州,作《阻雨地藏庵》《甲午秋日同王新亭颖叔再游大珠山》《宿山家》。《阻雨地藏庵》云:“临海草庵小,云中三两间。”

冬,与友人会于西庄,作《冬日会西庄示弟》。寻,作《寄新亭蜀子》。又作《冬日杂诗二首》。其二:“侧闻西南夷,恃险肆顽凶。去岁上将死,蛮路遂不通。”所谓“上将死”当指去年夏定边将军温福平定四川大小金川叛乱而战死于木果木(今金川县西北)。事见《清史稿·高宗本纪》及同书《温福传》(卷三二六)。

是年,与宪乔合作完成《二客吟》。《二客吟》所收诗作中,已知创作时间最迟的为《送友人秋捷后复还济南》。协同单子起删定其诗稿,编成四卷,计六百四十六首,并请刊刻,子起不愿。腊月,为子起诗集作序。见怀民 《单子起诗集原序》[25]《〈梦筑堂诗初集〉序》[40]。

乾隆 四十年 乙未 1775 38岁

初春,张鹤赴河南佐庄方耕提督学政,作《送张阳扶佐庄使君幕校士河南》,宪乔同赋《送张阳扶赴庄侍郎河南幕》。怀民诗云“出门瞰春光”,宪乔诗云“朝使迎看雪”。庄方耕(1719—1788),经学家。名存与,字方耕,号养恬,江南武进人。乾隆三十九年提督河南省学政。游诸城县(治今诸城市)卢山,作《游卢山西涧亭》。返乡,夜集东亭赋诗,作《东亭月夜宴集分韵得“宵”字》,宪乔同赋《春夜东亭燕集分韵得“佳”字》。盆梅初开,作《盆梅和叔白诗》(《观海集下》终)。诗云:“漫疑春信早,不受晓霜欺。”

九月,单子起卒,作《哭单子起二首》。其二:“秋霖初歇处,庭菊尽开时。”宪乔同赋《哭子起》。登山探奇石,作《西石》。诗云“群壑竞秋爽”。

是年,王熙甫从宪暠学诗。见王熙甫《莲塘先生哀辞并序》[41]。王熙甫,名宁煊阜,号直庵。高密人,乾隆五十四年(1789)进士,官至御史。怀民表侄,高密诗派“后四灵”之一。与刘大观商定,最早整理并勘刻李怀民《中晚唐诗主客图》。

[1]王钟翰点校,清史列传[M].北京:中华书局,1987:5933.

[2]余友林,等.高密县志[M].台北:成文出版社,1968:856、837、759.

[3]王熙甫.石桐先生墓志铭[M]//李怀民.石桐先生诗钞.光绪十二年西安郡斋刻本.

[4]李锡符,等.高密李氏家谱(简称《家谱》)[M].同治十年石印本.

[5]李克敬.皇清敕授文林郎直隶阜城县知县加一级例赠翰林院编修端甫李君墓表(简称《端甫君墓表》)[M]//李锡符,等.高密李氏家谱.同治十年石印本:卷4.

[6]清史稿[M].北京:中华书局,1977:10530、3151.

[7]袁枚.巡视台湾监察御史李公墓志铭(简称《元直墓志铭》)[M]//李锡符,等.高密李氏家谱.同治十年石印本:卷4.

[8]韩梦周.皇清诰封宜人李母宋太君墓志铭(简称《宋太君墓志铭》)[M]//李锡符,等.高密李氏家谱.同治十年石印本:卷4.

[9]李宪暠.潞安司马李君家传(简称《李高家传》)[M]//李锡符,等.高密李氏家谱.同治十年石印本:卷4.

[10]多纶.皇清诰授奉政大夫山西潞安清军粮监总捕同知荆南李公墓表(简称《李高墓表》)[M]//李锡符,等.高密李氏家谱.同治十年石印本:卷4.

[11]韩梦周.皇清文学李君墓志铭(简称《宪暠墓志铭》)[M]//李锡符,等.高密李氏家谱.同治十年石印本:卷4.

[12]常之英,等.潍县志稿(第二册)[M].南京:凤凰出版社,2004:99.

[13]单可惠.《容安斋诗钞》叙[M]//单可玉.容安斋诗钞.上海:高密单氏石印本,1927.

[14]王熙甫.皇清文学李君墓志铭(简称《怀民墓志铭》)[M]//李锡符,等.高密李氏家谱.同治十年石印本:卷4.

[15]李怀民.钟铭[M]//余友林,等.高密县志.台北:成文出版社,1968:1448.

[16]李怀民.侄诒瓒圹志[M]//李锡符,等.高密李氏家谱.同治十年石印本:卷4.

[17]窦光鼐.朝议大夫贵州铜仁府知府护理粮驿道单君烺墓志铭(简称《单烺墓志铭》)[G]//钱仪吉.碑传集.台北:明文书局,1985:卷105.

[18]单烺.大昆嵛山人稿别集[M].上海:高密单氏石印本,1927.

[19]单可基.《大昆嵛山人稿》引[M]//单烺.大昆嵛山人稿.上海:高密单氏石印本,1927.

[20]单鉊.李少鹤诗集序[M]//李宪乔.少鹤先生诗钞.清光绪十二年李楹西安郡斋刻本.

[21]李怀民.诰封宜人单氏太君家传(简称《单嫂家传》)[M]//李锡符,等.高密李氏家谱.同治十年石印本:卷4.

[22]张维屏.国朝诗人征略初编[M].台北:明文书局,1985:卷56.

[23]沈津.翁方纲年谱[M].台北:中央研究院文哲研究所,2002:14.

[24]李怀民.祭督学叔蜨园先生文[M]//李锡符,等.高密李氏家谱.同治十年石印本:卷4.

[25]李怀民.单子起诗集原序[M]//单襄棨.梦筑堂诗初集.上海:高密单氏石印本,1927.

[26]李宪暠.单绍伯先生传[M]//余友林,等.高密县志.台北:成文出版社,1968:1233.

[27]唐景崧,等.台湾通志[G]//孔昭明主编.台湾文献史料丛刊(第一辑).台北:大通书局,1984:481.

[28]胡万年.书御史李公(元直)事[M]//李锡符,等.高密李氏家谱.同治十年石印本:卷4.

[29]李怀民.先宜人宋太君遗事[M]//李锡符,等.高密李氏家谱.同治十年石印本:卷4.

[30]秦国经.清代官员履历档案全编[G].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205、11.

[31]李怀民.刻绍伯先生诗弁言[M]//单宗元.愚溪集.上海:高密单氏石印本,1927.

[32]王熙甫.刻桐鹤两先生诗钞跋[M]//李宪乔.少鹤先生诗钞.清光绪十二年李楹西安郡斋刻本.

[33]包云志.袁枚、刘墉、周永年、吴大澄未刊信札四通考释[J].中国文化与典籍,2005,(2):74-78.

[34]纪昀.江苏布政使司方公昂墓志铭[G]//钱仪吉.碑传集.台北:明文书局,1985:卷87.

[35]张同声,等.胶州志[M].台北:成文出版社,1976:421.

[36]王炜.《清实录》科举史料汇编[G].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409.

[37]陈宏谋.皇清诰封奉政大夫巡视福建台湾等处地方兼提督学政四川道协理山西道监察御史前翰林院编修李公墓表(简称《元直墓表》)[M]//李锡符,等.高密李氏家谱.同治十年石印本:卷4.

[38]李怀民.重订中晚唐诗主客图[M].咸丰四年新化邓瑶敬校跋本.

[39]李怀民.李石桐先生赴岑溪日记(简称《赴岑日记》)[M].山东省博物馆藏稿本.

[40]李怀民.《梦筑堂诗初集》序[M]//单襄棨.梦筑堂诗初集.上海:高密单氏石印本,1927.

[41]王熙甫.莲塘先生哀辞并序[M]//李宪暠.定性斋集.光绪十二年李楹西安郡斋刻本.

A BRIEF CHRONICLE OF LI HUAIMIN’S LIFE(Ⅰ)

XU Li-jie
(Chaohu College,Chaohu Anhui 238000)

Li Huaimin(1738-1793),who was born in a distinguished family in Gaomi,Shandong Province,was the leader of“Gaomi Poetry” in Qing dynasty.He lived in the middle area of Shanxi Province with his parents in his childhood,and then studied for Imperial Examination at his hometown but failed many times. He looked after his mother in Cenxi of Guangxi Province for 5 years in his middle age,and then spent his later years in Shandong Province.He made a lot of friends and created many poems in his life.His poetry and theories had a profound effect.

Li Huaimin;Life chronicle;school of Gaomi poetry

K825.6

:A

:1672-2868(2017)01-0088-08

责任编辑:杨松水

2016-08-15

2012年度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项目编号:12BZW070)

徐礼节(1965-),男,安徽潜山人。巢湖学院文学传媒与教育科学学院教授,文学博士。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文献学。

猜你喜欢

诗云乾隆
难忘的中秋节
Thinking on the Treatment of Lung Cancer by Regulating Lung-Intestinal Axis Microecology by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On Edith Wharton’s Feminine Consciousness through the Images in The Age of Innocence
乾隆眼中的木鱼石
乾隆:瑰丽多姿
乾隆:来尬诗吗
浣花笺上月下柳
——徐诗云素描
乾隆为何对香妃一往情深
诗云,一个混乱的另类女人——读莫男的《那情那欲那上帝》
乾隆时期的清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