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天人合一”的智慧

2017-03-24

中华民居 2017年1期
关键词:大旗天人合一祠堂

“天人合一”的智慧

镬耳屋既有视野内便可直接捕捉的『厅』『园』合一,又有抽象概念上的『装饰自然』,使得居舍建筑在达到实用性能之后,还获得了自然天道的首肯。这大大附从了当地的气候以及乡民心灵上的本真体验,可说是『天人合一』 理念的真实重塑。

资政大夫祠古建筑群,建于清朝同治年间,是广州地区目前发现的建筑规模最大的祠堂。

镬耳屋是旧的,比人的记忆还要旧,像放在古董店里的某块怀表,里面走着的是父亲留给儿子的时间。作为岭南一地的遗迹代表,镬耳屋的每一处心思,尽根植于祖先的文化土壤之中,并在里面发芽、生长,直至枝繁叶茂。

古老的中华文化始终绵延着“天人合一”的偈语。受囿于此,在镬耳屋的过往中,总是留着一方天井。在天井里,无论是建假山、筑鱼池、养绿植,都顺遂着自然的心性,释放着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善意。而在匠人的诠释下,这种观念扩展到整个宅院,既有视野内便可直接捕捉的“厅”“园”合一,又有抽象概念上的“装饰自然”,使得居舍建筑在达到实用性能之后,还获得了自然天道的首肯。这大大附从了当地的气候以及乡民心灵上的本真体验,可说是 “ 天人合一”理念的真实重塑。

在骡马驼行的年代,礼教等级亦是岭南古建筑设计的核心思想。在整体布局上,镬耳屋数百年来,始终遵循着中轴对称、方正工整以及融合协调的特质。村落布局亦受到地理认知、宗教风水,还有观念意识等的影响。其中,风水和观念的作用犹在地理之上。

兴建镬耳屋的村落,大多以祠堂为中心,循着南北主轴、左右对称的原则配置各类建筑。村前往往会有一个清濯的池塘弯曲环绕,村后也多有一片山林或突出的丘地来衬托。祠堂在周遭的层层拱卫中,形成以庭院为内核、被巷道合围的格局。这种“山管人丁水管财”的风水追求在几百年间竟是从未终止,还以一种类似宗教般的笃诚,扎实地履行着沉默的契约。

至于地理认知,岭南的大旗头村可算是一则明例。相传,当地的郑姓第六代世孙郑绍忠擅长武学,曾经官拜清朝的广东水师提督。他并不识字,但非常崇儒尚文,期望后辈能多读书,入仕做官。于是,他在村口兴建象征科举入第的文塔以作“笔”,又在村前修筑鱼塘取意“墨”,在祠堂前修建平清若纸的麻石广场来作“纸”,而与之遥遥相望的晒坪取名为墨砚墩,正是比作“砚”。如此,便组成文房四宝“笔、墨、纸、砚”的布局,寓意人文昌盛,人才辈出。

岭南村落囿于珠江三角洲的气候,在兴建之始,便将排水的设置视为要务。池塘作为一种重要的排水系统,护佑着当地的民宅。每逢雨季,从云端跌落的雨水便如命运般被收集在池塘的一隅,一方面是为了免于水患的染指,另一方面又是为防火提供了充足的水源。

大旗头村的小巷横竖交错,竟如棋盘一样规整严密,最后在村尾处封闭合围,形成梳子样式的格局。巷子的青石板街边,每隔着数米便有凿空成铜钱样子的孔洞,之下是暗渠。这些暗渠通向村中的每一户人家。他们家中的污水顺遂地势通过暗渠流入村前的水塘中。村中的老者介绍,百年而过的大旗村虽然总是天降暴雨,但未曾出现过水漫街巷的事情,堪称奇迹。

几百年里,镬耳屋不断穿行,裹挟着当地一代代后人进入务实、包容、创新、开放的精神高地,在传统的中华哲学中叩问、寻找、承袭,形成与江南建筑诗意灵动、北方建筑雄浑严肃的风格尽皆不同的吟唱。

曲调婉转回肠间,镬耳屋将建筑与人居的博弈,归于“整体和合”的命格。

猜你喜欢

大旗天人合一祠堂
梁家祠堂史话
王任:兴黄芪产业 扛脱贫大旗
履职尽责扛大旗 扶贫攻坚展风采
吃花蜜
道家思想对当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祠堂,华夏山水间的独特风景
谢客宴
沈家祠堂
祠堂,祠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