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音乐艺术形态诠释齐齐哈尔城市文化的实践探索

2017-03-11

理论观察 2017年10期
关键词:齐齐哈尔创作音乐

赵 云

(齐齐哈尔大学音乐与舞蹈学院,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6)

用音乐艺术形态诠释齐齐哈尔城市文化的实践探索

赵 云

(齐齐哈尔大学音乐与舞蹈学院,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6)

用音乐艺术形态表现齐齐哈尔独特的少数民族文化、反侵略文化、老工业基地文化等城市文化,既可以丰富中国音乐创作的艺术宝库,又可以进一步发展、提升齐齐哈尔的城市魅力,为外界提供了一个了解齐齐哈尔更为感性的视角。同时对于增强人们对家乡的归属感,激励他们为家乡实现振兴发展而奋力拼搏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意义和现实意义。 本文将对音乐艺术形态诠释齐齐哈尔城市文化的实践应用方面进行分析与研究。

音乐艺术;齐齐哈尔;城市文化

1.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和 《中共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都深刻指出,社会主义文艺工作者肩负着繁荣中华文化并依此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神圣职责,社会主义文艺创作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中国精神为灵魂,积极创作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讴歌真善美,传递正能量,这是当代中国文艺的历史重任和时代命题。城市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是一个城市长期以来形成的历史传统、精神气质、人文底蕴,是彰显城市形象的重要载体和引领城市发展的巨大精神力量。据此,用音乐艺术形态对齐齐哈尔独特的少数民族文化、反侵略文化、老工业基地文化等城市文化进行表现、传承、艺术升华与传播,进一步发展、提升齐齐哈尔的城市魅力和凝聚力,激励人们更加热爱祖国、热爱家乡,并为家乡实现振兴发展凝心聚力、贡献力量。

音乐艺术是一种具有丰富艺术表现力和强大感染力的艺术形态。古往今来,国内外已涌现出大量形式多样的以音乐形态展现地域文化特色的优秀作品。就我国而言,最早以音乐形态表现地域文化的作品可追溯到春秋时期的诗歌总集 《诗经》,其中《秦风》、《豳风》中的诗歌就源自当时宝鸡西府地区传唱的民歌。其他国内作品还有口笛作品《苗岭的早晨》,二胡协奏曲《豫北叙事曲》,柳琴作品《春到沂河》,扬琴作品《丝路掠影》,钢琴作品《山东风俗组曲》,陕北民歌《兰花花》,声乐作品《我爱你,塞北的雪》等,可谓不胜枚举。国外作品如捷克音乐家斯美塔那的代表作交响诗套曲《我的祖国》,其中《伏尔塔瓦河》、《波西米亚的森林与草原》和《布朗尼克山》等乐章通过对山川、河流、森林、草原的描素,展示了捷克民族永不停息的民族精神。今天,在世界最具影响力的“布拉格之春”音乐节上,每年都会以演奏《我的祖国》拉开序幕。匈牙利作曲家、钢琴家李斯特的钢琴套曲《旅游岁月》中的很多乐章也生动演绎了瑞士、意大利等地的异域风情与历史文化。在与齐齐哈尔城市文化相关的创作方面,也有很多优秀的声乐创作作品,如《嫩江之恋》(葛福民词,李需民曲)、《爱唱乌钦的阿爸》(李晓达词,崔臻和曲)、《库木勒》(葛福民词,包明德曲)、《扎龙湖》(李晓达词,姜云龙曲)等。特别是大型达斡尔族风情音画《达斡尔人》,以音乐、舞蹈等多种艺术形式展现了达斡尔族的历史文化和民族风情,曾荣膺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表演金奖等11个奖项,成为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个特色品牌。但就目前相关研究现状来看,以器乐艺术形式对齐齐哈尔城市文化进行诠释表现的作品尚不多见。

2.用音乐艺术形态诠释齐齐哈尔城市文化的理论思考

2.1 明确创作所需的“源”文化

用音乐形式诠释齐齐哈尔城市文化,首先需要明确有价值有意义的主体地域文化。齐齐哈尔城市文化种类丰富且独特,如少数民族文化(这一区域集聚着蒙、满、达斡尔、朝鲜等35个民族,各民族情感交融,文化辉映。);反侵略文化(该区域的寿山将军祠堂、江桥抗战遗址、和平广场等历史遗迹和景观记录着不屈、艰辛、顽强的反侵略历史);老工业基地文化(该区域的工业文化是共和国工业文化的“长子”。一重集团、华安兵器、“马恒昌精神”等书写着老工业基地文化的过往);绿色农业文化(兴十四村、飞鹤乳业等是绿色农业文化的主要承载地),此外还有冰雪文化、湿地文化、鹤文化、流人文化、宗教文化、清代驻防八旗文化等。需要运用田野调查法深度了解这些城市文化,确定创作所需的“源”文化切入点,依此进行创作建构。

2.2 明确创作的指导思想

创作实践的指导思想是根据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确立的,包括以下五个方面:一是以中国精神为基,传递纯洁、真诚、美好、向上正能量,尤其注重对反侵略文化等爱国主义精神的深入挖掘和表现。二是以民族气韵为魂,注重中华民族“源”文化的传承。通过对节奏、力度和音色等要素的掌握,展现民族风情之味与雅致高远之境。三是以人民为本,创作内容在注重对齐齐哈尔历史文化的宏大叙事的同时,以反映人民生活、人民精神文化为主,力求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让群众喜闻乐见。四是以反映鲜明社会主义精神的地域文化为“源”表现点。五是守“源”求“新”,探求音乐创作体裁、表现形式、创作技法、创作内容的新表现。

2.3 明确创作实践实施法则

通过文献搜集可以看到,在创作技法方面,现有创作多表现为对民族音乐旋律、节奏的模仿与改编,而从时间角度上融合现代音乐创作技法的创作蝉蜕,空间角度上中国音乐元素与世界音乐元素的碰撞则需要进一步探索。从创作内容看,表现对某一地方的描绘、赞美、抒情是常见的创作内容,而将城市文化与创作主体意识理性结合,深入体现该文化具体的价值内涵则是亟待表现的创作内容。在创作理念上,应在创作体裁、表现形式、创作技法、创作内容等方面推陈出新,创作有质量有灵魂有生命力有文化传承力的作品。

3.用音乐艺术形式诠释齐齐哈尔城市文化的实践探索

钢琴组曲《卜奎印象》是用钢琴音乐形式表现齐齐哈尔城市文化的首部实践探索之作。这部套曲由五首乐思不断、形象鲜明的音乐小品组成,这五首作品名分别是 《逸趣》、《龙沙碧影》、《风中苇草》、《中国的“中”》以及《鹤舞九天》。

3.1 怡然自得的人文文化——《逸趣》

“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诗意地栖居几乎是我们每个人共同的向往和追求。在齐齐哈尔人的生活中,既有大工业、大农业、大商贸的喧嚣忙碌,又有着“一江秋色无人管,柔橹风前语夜深”悠闲恬静的诗意,这是其怡然恬静的人文文化的体现。齐齐哈尔有着悠闲恬静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节奏。这是其怡然恬静的人文文化的体现。《逸趣》用简纯的乐思、等分和固定长短的节奏型、五声调式的中国传统音乐风格以及对民族乐器的模仿来塑造这一人文文化。引子部分以松散的节奏描绘朝阳与鸟语花香、幽静恬淡的安逸境界。《逸趣》采用长短节奏组合和等音值组合,长节奏表现稳定感,短节奏表现动力感,等音值组合表现安谧的情绪,配合中速,使心理感官产生自然安逸的体验。同时,作品中采用了装饰音、低音泛音等音乐表现形式来完成对中国传统音乐中的清浊、虚实与明暗动静等音乐特征的模仿。通过运用五声调式和声和线性旋律,模仿传统民族乐器音色来进行对这座城市的人文意境构建。五声调式里的C宫调式明达通彻;如恬淡人生。“五度、四度叠置”的和弦音型传达着古老的传统音乐气息。在左手的伴奏织体中,跳音的根音通过踏板的音色渲染如古琴的散音,通过中音区如刮奏般的分解音型和踏板的余音共鸣表现虚实相间浓淡辉映的意境。流动分解音型的伴奏织体加上经过音及调式中的自然音,构成了优美的旋律。

3.2 生态园林城市文化——《龙沙碧影》

劳动湖畔一百多年的龙沙公园是齐齐哈尔打造生态园林城市文化的重要基础。园内参天古榆,葱绿草坪,作品通过对自然的描绘,用起承转合的旋律展现赞叹吟唱之情;用对水波、鸟鸣、游鱼的声像模仿来表现龙沙公园的碧影美景。作品在伴奏音型上运用了了多连音,这些五连音、十连音、十二连音使节奏呈现出非均衡感,使音乐表现出自然的流动性与丰富的情感变化。

明朗清新的作品旋律既有对比性又富有抒情性。不仅运用了起承转合的四句体旋律建构,也采用了模进、弱起等创作技法。A段高音区的旋律主题安排在高音区展现,以增加激动富有感染力的情绪形象;伴奏方面选择灵动的多连音与和弦式根音相互组合衍生;句型安排上采用起承转合的句型结构;钢琴语汇上运用形象化的钢琴语汇模仿塑造水波、鸟鸣、游鱼等音乐形象。这首作品有非常鲜明的形象塑造,包括波光粼粼的湖面、倒映在湖面的绿树、悠远清灵的鸟鸣、活泼灵动的锦鱼。由装饰音配合二音连线塑造而成的“游鱼”动机,增进了节奏动感,以装饰音常规组合的鸟鸣音型作为核心音调,音乐形象深入人心。

3.3 湿地文化——《风中苇草》

齐齐哈尔有着世界最大的芦苇湿地,登上扎龙湿地的望鹤楼可见随风荡漾的绿色波涛向天际涌去,作品则以标题暗示朦胧的意境,运用装饰音与分解和弦表现摇曳动感的湿地画面,结合旋律呈现的蓬松草冠、摇曳舞姿、起伏跌宕的形态画面效果共同实现了这一内容的表达。作品通过象征、暗喻的手法以标题向人们暗示表达一种氛围,力求传达题目所蕴含的画面感。“风中苇草”这一标题表达着作品朦胧缥缈的意境,展示音响中苇草摇曳之“美感”。作品A段分解和弦如苇草摇曳的舞姿,灵动的装饰音如苇草的蓬松草冠。左手三连音音型中隐藏的四分音符如苇草摇曳却坚定稳固的根部,各声部交错如错落有致、起伏跌宕的画面。

3.4 勇敢不屈的反侵略文化——《中国的“中”》

齐齐哈尔在战争中饱经苦难与变迁,取材于齐齐哈尔火车站老楼“中”的故事是每一位齐齐哈尔人都知晓的。齐齐哈尔火车站老楼的设计师顶着日方的巨大压力,以强烈的爱国情怀塑造了这座当时中国最大的火车站站楼。从各个角度看,站楼都如“中”字,如中华民族不屈精神的丰碑。《中国的“中”》这首作品以《义勇军进行曲》、《歌唱祖国》、《保卫黄河》为创作材料基础,弘扬斗争精神与爱国情怀。

在《中国的“中”》这首作品里,主要包含了三个乐思。第一乐思出现在沉重的引子部分,如同面对苦难生活的哽咽倾诉。主题是由c小调的主和弦构成,分解后的主和弦在音响表现上与“中”字形成通感表现。之后的行板频频采用颤音的表现手法,推进悲痛的情绪,伴奏声部缓慢沉重的柱式和弦让人感到窒息与压抑。104小节后,不谐和和弦越来越多的涌现,106小节处c小调上的义勇军进行曲音乐元素及日本风格的旋律交融呈现,让人感到愈加明显的紧张激烈,终于伴着110小节的钟声,敲碎了扭曲的压迫,敲醒了抗争的意识,情绪高亢的C大调义勇军进行曲主题再次出现。由左手级进下行构成的固定伴奏音型以及以义勇军进行曲节奏变形组成的旋律,有如呐喊与号召,让人联想到硝烟弥漫的战斗场面。随着不断升高的情绪与伴奏三连音音型的推进,激动的情感在152小节转化成动人心扉的 “歌唱祖国”旋律元素,音乐走向高潮,表现了中国人顽强的不屈精神和高涨的爱国热情。

3.5 蓬勃奋起的文化鹤城——《鹤舞九天》

齐齐哈尔因拥有占世界五分之一数量的丹顶鹤而因此得名“鹤城”。作品以“鹤”喻“城”,将城之发展与鹤之起舞两个音乐形象交错融合,用高昂的律动感表现这座城市在新时期的奋起发展。作品第一主题以有力地进行节奏在C大调主音上重复,暗示工业现代化发展中的鹤城,这一主题动机之后在右手C大调Ⅴ级上重复进行,双手对话呼应,大调明朗的色彩激发出高昂的热情,经过系列转调后将情感扩充,引入“鹤”之第二主题。第二主题以反向音型表现高空中圣洁翱翔的仙鹤。随着主题的相互交叠,音乐将奔涌的情感一直推进,在激昂的情绪中收尾。

4.结语

用音乐艺术形态表现齐齐哈尔城市文化,借钢琴这一西洋乐器来表达中国乐思,既可以丰富中国音乐创作的艺术宝库,又可以让世界上更多的人认识、了解中国音乐风格,中国文化以及这座中国最北方的城市,这更有利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将中国精神带出去,增强中国文艺的吸引力感召力。笔者希望能通过这种创作思路,为中国音乐创作提供一个视角,一种铺垫使中国音乐创作的艺术宝库更有活力,同时也为齐齐哈尔这些久经历史沉淀的珍贵城市文化提供一种传承和保护的新形式,以音乐的吸引力和感召力,为外界提供了一个了解齐齐哈尔更为感性的窗口。

〔1〕赵云.卜奎印象:城市音乐文化视角下的音乐创作表征〔J〕.作家,2015,(12).

〔2〕闻玉智.黑龙江省地域音乐的构成与传播走势〔J〕.剧作家,2008,(07).

〔3〕彭川,毛海英,苗笛.改革开放三十年黑龙江音乐创作的发展研究〔J〕.北方音乐,2011,(10).

〔4〕王欣昕.黑龙江传统民间音乐现代创作模式探索〔J〕.艺术教育,2016,(02).

〔5〕宋蓓,郁正民,佟玉英.音乐文化认同:黑龙江流域非物质音乐文化遗产传承的教育对策研究〔J〕.北方音乐,2014,(02).

〔6〕刘桂腾.以“流域”为视角的跨界族群萨满音乐研究〔J〕.音乐探索,2012,(06).

G127

A

1009— 2234(2017)10— 0165— 03

2017— 10— 06

本文系齐齐哈尔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齐齐哈尔城市文化的音乐形态诠释与传播研究》之研究成果,项目编号:QSX2016-32YB。

赵云(1982—),女,黑龙江齐齐哈尔人,副教授,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钢琴艺术。

〔责任编辑:谭 蕊〕

猜你喜欢

齐齐哈尔创作音乐
齐齐哈尔老年大学校歌
齐齐哈尔地区一例鹅圆环病毒的PCR诊断
The benefits and drawbacks of AI
A Study of Blended-teaching Model in Medical English
《一墙之隔》创作谈
音乐
创作随笔
创作心得
音乐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