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大学生党员党性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2017-03-11党生焕

理论观察 2017年10期
关键词:党性入党党组织

党生焕

(中北大学软件学院,太原 030051)

新时期大学生党员党性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党生焕

(中北大学软件学院,太原 030051)

大学生党性的提高是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要求,也是当前时代赋予的使命。本文通过开展大学生党员队伍建设情况的调研,了解大学生党性状况,指出大学生党性现状中的问题,如对于党的理论知识学习不够,组织归属感不强,模范带头作用不明显,据此提出加强大学生党性教育的对策,如营造积极健康的社会论氛围,加强学校对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方式的创新,发挥好基层党组织的直接教育作用等。

大学生;党员;党性;党性教育

新党章在总纲中开宗明义的确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1〕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中说到:“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2〕大学生党员是新时期党的青年一代的新生力量,是党的队伍的骨干和中坚力量。据中组部相关数据显示,近五年来,在新发展党员中,大学生党员已经占据全国新发展党员总量的1/3以上。截至2016年12月31日,全国在校大学生党员总数为267.2万人。大学生具有较好的知识构成,普遍素质比较高。作为青年一代,大学生极具成长性。因此,大学生党性的提高是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要求,也是当前时代赋予的使命。通过开展大学生党员队伍建设情况的调研,能够掌握大学生党员队伍思想状况,了解大学生党员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学习的主动性,把握大学生党员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学习需求,更好增强大学生党员队伍思想防御力,不断提高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质量与实效。

一、调查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的主要对象为在校大学生党员,采用了发放问卷调查、召开座谈会、个别访谈相结合方式,力图通过多种渠道了解大学生党员思想理论学习状况。本次调查分两次发放调查问卷537份,涉及中北大学、山西大学等10所高校,收回有效问卷500份。另外,召开大学生党员座谈会3次,访谈5次。调研兼顾了调查对象的代表性和广泛性,比较全面的反映了高校大学生党员思想理论教育需求的基本情况,确保了调研的真实性和客观性。

二、大学生党员党性现状分析

1.大学生党员的理论学习

问及“入党之后看过几遍党章”,70%的学生都在两遍、三遍及以上。当被问及对党的基本知识是否了解,仅有7%的大学生党员选择不了解。问及是否关注党的动态,仅有5%的学生表示不关注。当前的全党开展的反腐败斗争、三严三实活动等,不予关注的学生均在10%以下,学生均表示了极大的关注度。整体来看,大学生党员对于党的基本知识和理论了解较好,对于党的动态和党的活动情况都有所关注。但是也存在着部分同学主动学习能力不足,对于党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学习不够、对于党的动态关注度不够的现象。作为党员,从来都没有读过党章,对于党章的有关规定也知之甚少,很大程度上反映出大学生党员党性意识不强,党性教育欠缺。还有一些党员,对于党的热点事件,例如党员代表大会的召开等都不关注,2016年2月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全体党员中开展“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方案》及通知要求在全体党员中开展 “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活动,〔3〕然而,在调查中,很多学生并不知道这一活动,意识不到自己是党员,反映出大学生党员对党的知识和理论的学习程度不够。

2.大学生党员的信仰

当被问及您的信仰是什么时,仅有42%的学生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其他则集中在无信仰、命运、宗教等选项。马克思主义是党的基本理论,是党员的基本信仰,但是在大学生党员中,对于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则不足一半,这说明大学生党员对于马克思主义的整体信仰较低。相应的,对于共产主义事业的信心也明显不足。除此之外,大学生党员对于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不强,还表现在入党动机上。一些大学生党员之所以申请入党,并不是因为信仰马克思主义,而是存在着一些功利化的思想。一些党员的入党动机不纯,加入党组织并不是出于对党的热爱和对党组织的认可,而是带有一些功利化的色彩,更为看中成为党员所能为自己带来的好处与利益。在被问起个人的入党动机时,选择追求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为221人,占45%。追求个人的能力和素质的提升为73人,占15%。寻求政治荣誉感72人,占14%。方便求职和变迁为25人,占5%。周围入党的人比较多,随大流的为32人,占6%。家长要求的为41人,占8%。其他为36人,占7%。从统计数据来看,入党动机为追求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的占被调查人数的不到二分之一,显示大学生党员存在着入党动机不纯,有一定的功利化倾向。

3.大学生党员的归属意识

党组织是党员的家,大学生党员总体上对党组织有着明确的归属感,但是部分党员存在认知偏差。问及所在党组织是否让自己有归属感,51%的大学生党员表示经常有,32%的大学生党员表示偶尔有,17%的大学生党员表示从来没有。问及什么时候能够意识到自己是党员,39%的大学生党员表示,时刻以党员的身份来要求自己,27%的大学生党员参加政治活动或支部活动的时候,21%的大学生党员表示交党费的时候才能意识到自己是党员,13%的大学生党员从来都意识不到自己是党员。这个数字无疑让人惊讶,作为一名大学生党员,竟然有那么多的学生意识不到自己是党员,这说明大学生党员的党性意识存在着严重的缺失。

4.大学生党员的奉献精神和表率作用

对于党组织交代的任务,77%的学生表示爽快接受。问及到艰苦地区的工作,71%的学生表示爽快接受。以上调查结果反映,大学生党员对个人道德品行优劣的判断和人生追求具有利他性,大多数的大学生党员能够自觉将自身发展与学校发展、社会发展相结合,但部分大学生党员的理想信念树立任重道远。这说明大学生党员人生价值观总体具有利他性,部分党员党性意识稍显不足。鉴于思想和行动并非总是一致,所以这一数字存在着一定的水分,实际情况可能更加堪忧。部分党员在面对个人得失的时候,凡事以己为先,存在着计较心理,不能够做到奉献为先,不愿意牺牲自己的利益。目前,大学生党员在学生中的表率带动作用并不明显,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对于学校组织的重要活动不能带动参与,表率作用不足。在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中,一些党员并没有发挥带动作用,积极参加,有些还没有普通群众积极。二是面对困难没有冲在前面的意识,模范作用不强。对于一些困难、危险或者需要做出个人牺牲的事情,大学生党员并不能做到身先士卒,冲锋一线,缺乏奉献的主动性。三是对于群众的帮扶作用不明显。大学生党员要为群众做出表率,要帮助群众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但是部分大学生党员对于群众并不关心,不能帮助群众共同进步。四是大学生党员入党前后的变化并不明显,很多大学生党员入党仅仅是完成了一个形式,对于自身所存在的问题,并没有在组织的帮助下进行改正。自身问题尚不能解决,更谈不上发挥表率作用。

三、增强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的路径思考

2013年7月2日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共教育部党组 《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和教育管理服务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 “要充分认识做好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和教育管理服务工作的重要意义;严格坚持标准,提高发展学生党员质量;加强教育培养,提高学生党员思想政治素质;健全管理机制,增强学生党员队伍活力;完善服务机制,促进学生党员健康成长。”〔4〕根据调查情况,结合加强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实际需求,应该从社会、学校、党支部各个方面形成合理,切实加强大学生党员教育。一是需要营造社会教育的整体氛围,二是要强化学校党性教育的力度,三是要发挥党支部的直接教育作用。

1.营造健康积极的社会舆论氛围

加强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需要社会各界提供强有力的帮助和支持。只有全社会都行动起来,才能营造出良好的社会氛围,才能将党性教育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大学生党员的群体中,其中最关键的就是互联网舆论的力量。据调查,大学生党员平均每天花费5个小时在网络上。网络的发展,让大学生党员拥有更多信息获取源,但一些不良信息也容易迷惑大学生党员,使其对很多事物产生怀疑和否定。因此,一定要充分重视互联网对大学生党员的影响,利用互联网开展舆论引导,向大学生党员传播正能量,加强对于其奉献精神和利他精神的引导,为大学生党员思想意识的形成传输正能量。比如2015年反法西斯胜利70周年的大阅兵,一些党支部通过网络课堂向大学生党员进行播放。再比如,一些党支部开展网上学习,将好的文章共享到微信群、QQ群等。这些都是很好的宣传手段,能够增强大学生党员的荣誉感、自豪感和归属感。此外,还要加强大学生党员的网络道德教育,引导大学生党员正确看待网络信息,不信谣、不传谣,打造一个绿色的网络空间。

2.强化学校党性教育的力度

大学生党员教育十分重要,作为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的基地,高校一定要提高对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的重视程度,从思想上高度关注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把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放到中心位置,加强大学生党员的党性意识培养。在目前的高校教育实践中,很多教育者都认为大学生党员教育十分重要,但是在具体工作的开展中,却存在着忽视和淡化的现象。要真正的把大学生党员的党性教育与知识理论的教育和学生能力的教育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把大学生党员的党性教育落到实处。调查显示,大学生党员更愿意在轻松多样的组织生活平台中加强交流,相互勉励,督促学习。因此,高校要进一步加强对大学生党性教育方式的创新。可以建立“学习沙龙”,让学生在交流中更加深刻的理解和掌握党的理论知识,理论学习沙龙每年要结合当前理论环境的新变化,有序安排热点问题,并可结合演讲、辩论等多种形式,促进青年努力破解当年的思想热点和理论难题。要经常组织大学生党员外出参观或者调研,通过社会实践活动,采用走出去的方式进一步加强其党性教育。比如,可以为大学生党员提供参观学习的机会,让大学生党员去爱国教育基地参观学习等。同时,还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和多媒体的形式,通过宣传片、教育片等网络课程,来进一步加强对于大学生党员的党性教育力度。

3.发挥大学生基层党支部直接教育作用

严格入党选拔机制,提高发展党员质量。建立完善“入党积极分子教育培养选拔机制”,在科学调研的基础上,根据其思想特点、年龄特点,将党员管理工作分层,把入党积极分子的学习成绩、综合表现以及同学评价结合起来,进行科学评价,建立完善的选拔培养机制,将培养成熟的入党积极分子发展成为党员,对于仍然需要培养的积极分子要不着急发展,继续加强培养教育,确保大学生党员的政治素质和思想素质。

重视党员的日常教育管理,构建党性教育的长效机制。增强对党员组织生活的监督指导。各学院党组织印发党员组织生活理论学习手册,明确时间地点、活动内容、参与人,明确记录缺席人员及具体原因。对党员组织生活理论学习内容进行监督指导,排解其部分思想困惑,培育理想信念。

建立考核制度,确保党员“出口”通畅。目前基层党组织在党员考核方面很多地方力度不够,建立科学合理的测评、考核、监督、奖惩制度应是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今后的重点。在本次调查中,有一名大学生党员在回答问题时候,基本全部选择消极选项,暴露出其思想状况完全不符合党员要求。例如,当问及“您的入党动机是什么”时,他选择了“政治荣誉感”、“便于就职和变迁”。当问及“您是否经常参加支部活动”命题时,他选择“完全不参加”。根据此种情况,党组织应针其思想情况在其所在学院进行更多了解,若发现其的确存在严重思想问题,且有较坏影响,应该给予适当处理,以保持党的纯洁性和战斗力。即使是已经加入了党组织的正式党员或预备党员,如果在校期间出现严重的违纪违法现象,也要给予党纪处分,直至开除党籍,不能“一张党票保终身”。

四、结论

总的来看,大学生党员中对于党的普遍认识是值得肯定的,大多数大学生党员能够认识到自身的党员身份,自觉主动的去学习党的有关知识,对党组织有着较强的归属感,对于身边的同学能够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但是也有部分大学生对于组织归属感不强,对于党的理论知识学习不够。面对这些问题,社会学校基层党支部都应发挥应有的作用。社会要营造积极健康的舆论氛围,各个高校要进一步加强对于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的重视程度,加强对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方法及教育方式的开拓与创新。基层党组织要发挥好直接教育的作用,严把党员的入口及出口,做好日常教育管理。

〔1〕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Z〕.2012-11-14.

〔2〕习近平.习近平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Z〕.2013-5-4.

〔3〕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在全体党员中开展quot;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quot;学习教育方案〔Z〕.2016.2.28.

〔4〕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和教育管理服务工作的若干意见〔Z〕.2013.7.2.

D267.6

A

1009—2234(2017)10— 0017— 03

2017— 10—06

党生焕(1985—),女,山西太谷人,助教,研究方向:大学德育。

〔责任编辑:谭文富〕

猜你喜欢

党性入党党组织
实事求是是“最大党性”
清华党组织公开
认识党性的五个重要维度
以提升组织力为抓手建设全面过硬的国企党组织
憨娃入党
党性可“塑”——汉中实施“党性塑造”工程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思考和实践
三份特殊的《入党申请书》
忠诚干净担当是党性
对症下药 强健基层党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