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国家软实力概念及其引发的思考

2017-03-11刘天骄

理论观察 2017年10期
关键词:约瑟夫实力理论

刘天骄

(黑龙江大学 俄罗斯研究中心,哈尔滨 150080)

浅析国家软实力概念及其引发的思考

刘天骄

(黑龙江大学 俄罗斯研究中心,哈尔滨 150080)

软实力作为国际关系理论的核心概念之一,自约瑟夫·奈提出后就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但随着对软实力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学者们对软实力在概念、与硬实力的关系等方面的理解不尽相同,甚至认为约瑟夫·奈的软实力理论本身是否具有科学性还有待商榷。但在全球化和信息化不断发展的今天,软实力研究将在主权理论层面,以及国际安全理论层面深入发展,并对国家力量及综合国力的提升发挥重要作用。

软实力;硬实力;综合国力

引言

1990年约瑟夫·奈提出“软实力”概念用于描述综合国力,认为综合国力不仅包含资源、军事、经济、科技等硬实力,还应包括文化、政治制度、意识形态、对外政策等软实力。根据约瑟夫·奈对软实力的定义,可将其归纳为国家对外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但由于约瑟夫·奈提出软实力概念受特殊历史背景所限以及时代的不断发展变化,不同研究者对软实力的解读各有不同,其中关于软实力的具体构成要及其与硬实力的相互关系是学者们关注的焦点。尽管关于软实力理论还有很多争议和有待商榷之处,但软实力概念的提出无论是对于国际关系理论方面,还是对于国家提高综合国力方面都有重大意义。

一、软实力基本概念及其与硬实力关系

软实力的概念自被提出后就备受关注和重视,但对其明确定义人们一直未能达成一致意见,就连提出这一概念的约瑟夫·奈本人都在不同时期不断对其进行修改和完善。对于软实力与硬实力之间的关系也是学者们关注的焦点。

(一)软实力的基本概念

约瑟夫·奈于1990年最先提出“软实力”概念并首次将国家的综合国力划分为硬实力和软实力两种,认为二者对于综合国力来说都至关重要,缺一不可。约瑟夫·奈在1999年曾对软实力进行过具体定义,2004年约瑟夫·奈在其著作《软实力——国际政治中的制胜之道》中对软实力进行了重新定义:“软实力是一种能力,它能通过吸引力而非威逼利诱达到目的。这种吸引力来自异国的文化、政治价值观和外交政策。当在别人眼中我们的政策合法、正当时,软实力就获得了提升。”〔1〕美国学者傅立民认为,衡量一个国家的实力,取决于这些国家改变与指导其他国家行为方式的能力,取决于它们在与其他国家的较量中使用国力及潜力的意志。〔2〕这里所说的能力和意志其实就是软实力。国内学者赵刚、肖欢将软实力定义为一国的文化、价值观念、社会制度和发展模式的国际影响力和感召力。〔3〕

概括来说,软实力就是国家的对外吸引力和影响力。而这种吸引力和影响力主要来自一国的文化、意识形态、政治制度、外交政策等,也就是说一国通过上述几方面内容使别国信服并自愿主动跟随这一国家所制定的标准或制度,而且在国际社会上看来是合情、合法且正当的,这种情况下发挥作用的就是软实力。

(二)硬实力是软实力的基础

从本质上看,软实力与硬实力之间的关系是物质与精神的关系,硬实力属于物质文明,软实力属于政治文明或精神文明。〔4〕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物质决定精神,因此从辩证唯物主义原理的角度来看,硬实力是软实力的物质基础。

以中国古代为例,公元1368年,随着中国明朝建立,以中国为中心建立起与周边国家的朝贡与册封关系的国际关系体系,即东亚封贡体系。中国历史上之所以能够保持东方大国的地位并能够让周边国家臣服和朝贡,首先与中国当时强大的硬实力有直接关系。其次就是中国自古以来崇尚的文治,以德服人,使得中国对周边国家有足够的影响力和吸引力,也就是软实力。试想如果当时中国没有强大的硬实力,只是凭借文化等软实力想要形成东亚封贡体系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就算是以德服人,也需要有能够震慑他人的实力才能够让其他国家甘愿臣服。

(三)软实力可反作用于硬实力

用辩证唯物主义原理来看,物质决定精神,但同时精神对物质有反作用。这一点用在软实力和硬实力上也同样实用,即软实力也可反作用于硬实力。软实力对于硬实力的反作用从一个方面可以理解为软实力能够消解硬实力。2003年美国对伊拉克发起“第二次海湾战争”,在国际社会上并不能得到认可,极大损害了人道主义精神,美国国家形象受损,国家软实力大打折扣,进而对国家经济等硬实力产生消极影响。

软实力对硬实力的反作用从另一个方面来说就是软实力对硬实力有促进作用。以新加坡为例,新加坡只是东南亚很小的一个岛国,但却是亚洲非常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2014年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排名报告中新加坡是继纽约、伦敦、香港之后的第四大国际金融中心。新加坡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强大的硬实力,与其对软实力的运用有直接关系,新加坡能够沟通东西方文化,转化为自身的多元文化,进而成为国家软实力,并使国家能够在东西方大国中游刃有余。

二、由软实力研究引发的思考

在当今世界军事实力依旧是自助体系中最终的权力形式,对现代大国而言,诉诸武力比前几个世纪代价要高得多。其他工具——交流、建立组织或制度、调控相互依赖等变得越来越重要。〔5〕当今世界是以信息和文化为主导的软实力时代,随着对软实力研究的不断加深,对于研究中的一些问题也值得人们深入思考。

(一)约瑟夫·奈软实力理论的不足之处

其一,软实力与硬实力的划分方法不科学。约瑟夫·奈直接用“二分法”将实力划分为软实力和硬实力,例如军事实力属于能够实施强制性力量的硬实力,但这种方法却不能解释军事交流和军事合作这两种国际行为。这种国际交流方式属于军事领域,但又确实是通过非强制性手段达到交流与合作的目的,因此不能简单讲其归为硬实力或软实力的范畴。换种说法,软实力与硬实力的真正区别应该在于力量的运用方式,而不在于力量的性质。〔6〕鉴于此,我国有学者提出一个新的概念“中性实力”:处于国家硬实力与软实力交汇地带,既具备硬实力的强制性,又带有软实力的吸引力的国家实力。〔7〕这样经济力量中的经济发展模式以及军事力量中的军事文化、军事外交、军事宣传等就可以划为国家实力中的“中性实力”。

其二,软实力难以衡量。世界大国一直热衷于对国家实力进行评估和比较,一方面找出自身不足之处,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本国的优势树立国际威望,但软实力作为社会科学概念很难进行衡量,这也是软实力最大的缺憾之一。奈曾经用吸引外来人口数、文化产品的出口数量、获得诺贝尔奖的人数、发表科技论文的数量等来衡量软实力,〔8〕但这些只不过是各种力量的资源问题,而并非软实力本身的大小。〔9〕可见奈也没有解决软实力的衡量问题。

(二)未来软实力研究的发展方向

在全球化、信息化、一体化的今天,软实力已经成为可以和硬实力平分秋色的重要国家实力,在未来更是如此。目前各国学者对软实力的研究成果颇丰,但依然存在一些不足和有待提高之处。

其一,要将软实力研究上升到主权理论层面。目前国际政治行为体主要还是主权国家,因此其对软实力的重视最主要目的是能够使国家获利,因此未来软实力的研究首先在学术理论上就应有一个巨大突破,即把它提升到主权理论的层面。只有这样才能在未来国际关系理论以及软实力理论的发展中掌握话语权,并为国家利益的提升服务。

其二,加强软实力在实践层面的研究。目前对于软实力的研究在理论层面是成果丰硕,我国学者在文化、文化安全理论、非传统安全等领域有过很多研究成果,例如我国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国际问题专家李慎之先生是我国在东西方文化交流、文化安全理论研究的两位先驱。〔10〕季羡林先生在《文化的冲突与融合》中对世界文化发展规律作出了经典概括,即从冲突到融合是文化交流的普遍规律。〔11〕但对于如何把软实力应用到实践中还没有十分具体的措施和方案,很多战略对策等还只是停留在纸上谈兵的层面。未来对于软实力的研究应更多地侧重在实践层面,才能使软实力发挥真正的效力,为国家利益服务。

结论

国家实力的内涵随着世界的发展变化也在不断变迁,一直以来硬实力是衡量国家实力的最主要标准。虽然历史上人们都曾在不同程度上注意到了软实力的存在,但想要在一直以来以弱肉强食这种丛林法则作为生存之道的国际社会上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拥有强大的硬实力。随着人类社会进入全球化时代,国家实力的内涵开始发生转变,许多非传统安全因素开始进入人们视野,例如文化、意识形态、政治体制等逐渐成为国家间竞争的内容。

约瑟夫·奈是软实力概念的提出者,他对软实力的定义可以理解为在国际事务中通过吸引力和影响力,而非强制力来达到期望的目标和结果的能力。软实力和硬实力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硬实力既是软实力的物质基础,同时软实力又能够反作用于硬实力,这种反作用既可以是正面促进作用,也可以是负面抵消作用,二者共同构成国家综合实力。

目前国内外对于软实力的研究都成果颇丰,但依然存在一些不足和有待商榷之处。约瑟夫·奈的理论本身就有一些不足,其一,软实力与硬实力的划分方法不科学,软实力和硬实力之间还存在一些力量是既能够涵盖在软实力范畴中,又能够包括在硬实力范围里,比如军事力量中的军事文化、军事外交、军事宣传。其二,软实力难以进行量化和衡量。未来软实力研究的发展方向主要有将软实力研究上升到主权理论层面、将软实力理论与国家安全理论结合起来。未来软实力的研究还会不断深入和全面,相信各国研究者们一定能够从已取得的研究成果中汲取精华,取得更多对国际社会有益的成就。

〔1〕Joseph Nye,Jr.,Soft Power:The Means to Success in World Politics,New York:Public Affairs,2004,p.25.

〔2〕〔美〕傅立民.论实力〔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3〕〔7〕赵刚,肖欢.国家软实力〔M〕.新世界出版社,2010.

〔4〕郭树勇.中国软实力战略〔M〕.时事出版社,2012.

〔5〕〔美〕约瑟夫·奈.硬权力与软权力〔M〕.门洪华,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6〕王思齐.国家软实力的模式建构——从传播视角进行的战略思考 〔M〕.浙江大学出版社,2013.

〔8〕〔美〕约瑟夫·奈.理解国际冲突:理论与历史〔M〕.张小明,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9〕张国祚,编.中国文化软实力研究报告(2010)〔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10〕涂成林,史啸虎.国家软实力与文化安全研究——以广州为例〔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9.

〔11〕张骥,刘中民.文化与当代国际政治〔M〕.人民出版社,2003.

D03

A

1009— 2234(2017)10— 0159— 03

2017— 09— 29

刘天骄(1993—),女,黑龙江哈尔滨人,研究生,研究方向:国际关系。

〔责任编辑:谭 蕊〕

猜你喜欢

约瑟夫实力理论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实力抢镜
谁动了约瑟夫的钥匙?(下)
谁动了约瑟夫的钥匙?(上)
王晓晨:逆袭靠实力
提升文化软实力是当务之急
约瑟夫·科尔曼的歌剧批评(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