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学生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培育研究

2017-03-11李春成吴应清

理论观察 2017年10期
关键词:价值观思政核心

李春成,刘 锐,李 波,吴应清,卢 伟

(四川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四川 崇州 611830)

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学生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培育研究

李春成,刘 锐,李 波,吴应清,卢 伟

(四川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四川 崇州 611830)

在时代日新月异发展的今天,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在数量上大大增加,但是在多方位文化的潮流中,大学生在选择适合自己的文化时不免会迷茫,甚至迷失自我,在学习文化的过程中缺少本该有的自觉和自信。十八大提出,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向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宏伟目标阔步前进。这就说明了,文化的自觉和自信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紧紧联系在一起,正因为这样在平时大学生的思政课上应加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学力度,让校园文化建设中处处充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文化自觉自信重新出现在大学生的培养中。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自觉;文化自信

一、现在大学生文化自觉和自信的状态

(一)什么是文化自觉什么是文化自信和大学生的文化自觉自信

“文化自觉”这个词首先是由费孝通先生提出的,文化自觉是一个民族或者一个团体对于自己所生活中的文化有一定的意识和觉悟,明白它从何而来,怎样发展,有什么特点还有它的发展方向等,这样的说法并不是要返回,更不是要去效仿其他文化,这只是要求我们清楚的认识文化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清晰的明白文化发展的轨迹,把发展文化也作为自己的一个责任。那文化自信又是什么呢?文化自信是指一个国家,民族,团体对于自己文化拥有足够的自信心,对自己文化的生命力有着坚决的信仰。大学生的文化自觉是对本国文化有充分的了解,并对本国文化有一定的思考,对于外来文化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之后好好发展我国的文化。大学生文化自信指的是大学生对我国文化和文化所拥有的价值要有充分的自信,还要肯定我们的文化,不能否认国家民族文化有强大的生命力。

(二)调查和分析大学生对于文化的自觉和自信

在世界发展全球化的今天,世界上多种文化都互相接触,彼此学习,这就会出现文化多样性的格局,当代的大学生是社会主义的接班人是一个国家未来的希望,在对于文化问题上,大学生担任着文化承接和发扬的角色。所以在这样一个复杂的格局下,大学生确实可以让自己的眼界变宽,也能在看到别国的文化时学习并将精华部分运用到自己国家文化发展中,但是凡事都有两面性,面对西方外来文化的狂轰滥炸,作为社会新力量的大学生,就很容易对文化产生迷茫,甚至迷失自我,认为外来的都是好的,对自己国家的文化失去信心。

为了能够更加直观的了解到大学生对文化的自觉和自信。我们在学校中以问卷的形势进行了一次调查。有关部门对大学生是否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做了调查。在这篇文章中,就将按照这份问卷和这个调查的结果来分析现在大学生对于文化的自觉自信的情况。

1.缺乏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意识

因为中国学校教育的特点是只要学好你该学的,其他事情都不用学的,所以就出现了学校只注重培养专业技能,对于人文方面的教育几乎为零的情况,人文教育在学校中的生存情况不容乐观。因为社会的发展趋势,学生和老师都认为只要拥有足够的专业知识的储备能找到好工作就足够,所以大学生们在选择课程时太过于功利,看中专业知识的学习,对基础知识看的很轻甚至不学习基础知识,对思政课的不重视,使得学生的文化底蕴薄弱,缺乏人文方面的知识。在我们的调查问卷中,只有一小部分学生听说过文化自觉和自信,很大一部分学生表示这是一个陌生的名词。这种情况就可以看出文化自觉和自信对于学生还是个新奇的概念,很多大学生都没有文化自觉和自信的认识。

2.多元文化的格局下,不能够坚持我们的主流文化,

每个不同的时期都有相应的主流文化,所谓的主流文化就是每一个社会,每一个时期主导着这个社会的文化。我们国家现在的主流文化就是遵循马克思主义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制系统是这个主流文化的核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三个倡导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最为精华的部分。

主流文化主要依靠大学生承接和发展。大学生们对主流文化的现有状态从教育部对高效学生思政状况调查数据表明他们对于主流文化的现状持乐观态度。绝大多数学生对于社会主义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文化的精髓都是十分认同的。2013的调查数据表明大学生非常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将这付诸实践之中,高校的学生自我评价的时候,最高的评价莫过于,诚实守信,积极爱国,拥有突出的人际交往能力。

全球化的今天,各种不同的文化有了非常多的接触交流的机会,对于当代的大学生来说,给他们提供了多种多样的选择,文化与文化接触的时候不免会出现碰撞,这种情况下也有许多和我国主流文化相悖的文化。在这么多的文化中大学生很容易会使自己的价值观混乱或者对于自己的价值观产生怀疑的心理,具体表现在存在许多价值取向,对于一些问题的思考上常常处于一种变化矛盾中,对应有的主流文化没有坚定的认同,一种无所谓的态度,或者还是带有功利性的色彩。调查问卷中还有这么一个问题,就是关于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原因,一部分学生表示只是在随大流,并没有自己的想法。还有一部分学生表示是为了得到利益。当涉及到另一个问题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有什么想法时,有一半的学生都觉得这是领导的事情,与自己的关系不大,还有一些表示根本与自己无关。有一个机构做了一个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调查问卷,问卷的结果显示,与上一辈人乐于奉献的精神不同,我们当代的年轻人更加看中的是个人利益,如果损失自己的利益能够保证国家的利益,仅有四分之一的人愿意这么做。

3.对于传统文化的认识太过片面,传承传统文化遇到困难

这次的调查问卷中可以看出,大学生不能否定传统文化对于社会的影响,绝大多数大学生还是希望传统文化需要有人学习和传承,然而大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研究还太过浅薄,缺少主管能动性,传统文化的修养在大学生中并不是非常好的情况,对于我国的四大名著,只有三分之一的学生都阅读过。当涉及东西方文化交流中,有百分之九十的学生觉得学习英语比学习古诗词更加重要,西方节日比我们的传统节日浪漫好玩。这就可以看出来,在多元文化格局中的大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漠视,对传统文化的认识程度也很低下,更不想去主动探索传统文化的奥秘,所以不对它充分了解就不能体会到它的博大精深。这样的情况下传统文化的传承势必遭到很多障碍。

二、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间的关系

社会主义价值观是根据我国的文化特点制定出的,自然具备了很多我们这个民族的很多特点,又在跟随时代的发展,能很好体现出时代精神。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密不可分。

(一)中国共产党对于文化的自觉和自信表现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

党的十八大中提出了倡导富强、民主、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三个倡导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一个浓缩,它以中国浓厚且悠久历史作为发展的背景,拥有很多中华民族文化中的传统美德,有中国的特色,即强调了中华美德,和谐,诚信,仁爱等,还结合了西方的民主,自由,平等。这三个倡导,就体现出了中国共产党对于自己国家的发展有足够的信心,对民族中优秀的部分具有足够的自信和往下传承的自觉。这就也体现出了另外一个在党的十八大中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是培养大学生的文化自觉和自信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三个倡导,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的思想,也包含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部分,并且有选择性的学习了一些西方资本主义的文化。文化与价值观之间有双向关系,文化作为价值观的载体,相反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对于文化我们应该充分的认识和思考,这样才能对本民族的文化有更加深刻的情感,对于本民族的文化始终保持着应有的自信,对于外来文化也要辩证的看待它,这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和你好的得到发展。

我们的社会处于不断变化中,文化的自觉换种说法其实就是对价值观的肯定,人们处于一种经济,思想都变化的今天,所以肯定价值观就显得非常的重要。只有中国的人民群众从心底里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不断发展建设它,才能够在思想上起主导作用,社会才能充分达成共识。

(三)加强人民群众的文化自觉和自信就应该培育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核心价值观可以说是体现一个国家文化力量最直观的表现,社会认识究竟发展到了什么水平也与核心价值观有关系,核心价值观也对人民群众的观念有着很深远的制约。一种文化想要立足于世界的舞台上,想要足够强大,就必须有一个核心价值观领导着它不断前进。引导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不断发展的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当今的世界上经济全球化可以说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科技发展飞速,国与国之间的竞争也十分激烈,各种不同的文化碰撞摩擦,这就需要培育出一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全部人民群众的一种信仰,能够更好的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也能够更好的跟随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我国文化力量和优势也会大大的显现出来,让中华文化在世界文化舞台上有一席之地,这样对于增加人民群众的文化自觉和自信都起了促进的作用。

三、培养大学生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要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出发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离不开文化自觉和自信,对于高校来说,应该加大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学力度,来让大学生意识到应该有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一)为了能够让大学生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有所提高,就应该把社会主义价值观贯串在整个大学思政课教育课堂中。

对于多种文化的格局下,大学生很容易迷失自我,在这种情况下需要让大学生们清楚我们的主流文化到底是什么。高校中的思政课主要教授一些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对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有很大的帮助,思政课可以说是让大学生明白主流文化的主要课程,这样就可以看出,只有思想政治理论课上加大教学力度,才能够好好培养大学生对于本国文化的自觉和文化的自信。

1.让大学生选择正确的文化,能够辨别什么才是优秀的文化,就要在思政课教育上下功夫,培养大学生对文化的辨识能力。

马克思主义在我国的理论中具有很高的地位,因为我们国家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都是从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而来的。如何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来观察,分析,解决问题,就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这门课程有助于让我们有辩证的思维能力,才能够让大学生有辩证的眼光看待我们自己的文化和别国的文化,在面对文化选择时能够有自己的主见,明白对于外来文化应该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对本民族的文化要传承发扬光大,同样也不能闭关锁国,也要吸收其他文化的精华部分。

2.应该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于整个思政课的课堂教学方案上,积极迎接外来文化,但是必须肯定自己国家的主流文化。

按照国家的要求,各个高校都开了四门思政理论课,这四门课程都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串联在一起,相互紧密联系,又各有不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一般开设在大一刚入学的第一学期,这个课从总体上介绍了社会主义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教育作为了一个重要的部分,强调大学生应该做到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几个美好的品德,对于社会来说,就是自由,平等,公正,法治,这就使一个美好社会所应该遵循的准则。下一册思政书就是《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这一课程侧重对历史的教育,从历史的角度上体现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侧重于培养大学生在爱国方面的意识觉悟。第三本就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重点强调理论,让当代的大学生明白马克思主义理论始终指导着我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发展,所以我们更加应该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最后一册是《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理论体系概论》这一课中一直在强调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奋斗目标,这个课本中也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几张需要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引导才能够更好的实现它。思政的授课教师应该首先领悟教材中的核心思想,在授课过程中,带领着学生思考,分析本课程的特点之后再奥秘教材延伸至更远的地方。但是不能忘记的是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更加直观深刻的认识。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团结起大学生群体,在多元文化格局中始终不忘初心,让大学生对于文化的选择遵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对主流文化绝对的肯定。

3.在高校的授课中应该让学生多加实践,思政课教育应该适当进行创新。

教学中最重要的还是实践,把课堂上枯燥的理论知识和学生在社会中实践结合在一起。经常组织一些活动,比如带领着大学生参观革命纪念馆,革命遗址或者革命博物馆等,让大学生充分体会到红色文化中所包含的信念。对于自己所在的地区的经济文化的发展,了解中国社会文化的真正意义,这样才能更进一步的明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

4.在高校中设立一些和中国传统文化有关的选修课,让大学生能够更好的发展传统文化中的重要部分。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中国作为一个有着悠久传统文化的大国,拥有着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依照中华传统文化的美德发展起来的。所谓的文化自觉就是对自己的民族文化有相当充分的了解。当代的大学生对于中华传统的优秀文化了解少之又少,所以,除了必要的思政课之外,学校还应该开设与中华传统文化有关的思政选修课,让大学生认真学习传统文化的发展历史,思想价值,独有特点等,充分认识本国的悠久的历史文化。有了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了解之后才会肯定这中优秀的文化,只有肯定了这个文化,才能够愿意主动的去承接它,发扬它,这就影城了我们所谓的对传统文化的自觉。传统文化是过去某一个特殊的时代所产生的优秀文化的结晶,只有明白传统文化的具体要求,才能够在它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创新,在课堂上,教师在教授相关内容时要以历史作为一个起点,用传统优秀文化来做辅助,让学生把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结合起来,推陈出新,让大学生更加拥有对传统文化的自信。

结语:文化是民族发展的必要因素,对于人民来说是一个精神归宿。社会中的成员应该有足够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尤其是大学生,大学生作为社会中的新力量,就应该更加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领导下培养自己的文化自觉和自信,培养他们成为建设社会的中坚力量,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的国家富强起来,稳定发展。在世界文化交流过程中中国也能拥有一定的发言权,也让我国从发展中国家逐步发展成发达国家,增强综合国力,从大学生做起。

〔1〕云杉.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对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思考 (中)〔J〕.红旗文稿,2010,(17):4-8

〔2〕欧彦麟,刘毅.论微文化背景下大学生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的培养〔J〕.理论观察,2015,(12):116-117.

〔3〕李瑞清,胡建强,罗春科.以党的十八大精神引领大学生文化自觉培育研究〔J〕.党史文苑,2013,(08):64-68

〔4〕张然,谷菲菲,孙伟伟.培养当代大学生文化自觉自信的思考〔J〕.文化学刊,2015,(05):152-154.

〔5〕张华,李久东,于晓波.基于思政课的大学生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培养路径〔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5,(12):39-40.

G641

A

1009— 2234(2017)10— 0120— 03

2017—10— 14

李春成(1980—),男,四川简阳人,团委书记、副教授,系四川省水利厅团委副书记,研究方向:

〔责任编辑:侯庆海〕

猜你喜欢

价值观思政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我的价值观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