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权利冲突与教育民主化构架研究

2017-03-11何红娟

理论观察 2017年10期
关键词:服务者官本位民主化

何红娟,乔 露

(西北大学现代学院,西安 710109)

权利冲突与教育民主化构架研究

何红娟,乔 露

(西北大学现代学院,西安 710109)

新时期世界的发展趋势中,文化的发展与文化输出的力度空前加强,这使得教育全球化趋势格外的突出,这不仅引发了政府职能和服务机构在经济运行中的作用变革,同时也使得我们教育中出现的一系列理念问题迫切的被提到了议程上来。通过对全球教育一体化趋势加强的背景下的高校教育职能分析后,认为高等教育结构中仍存在的“官本位”思想是我国提升我们教育水平及其文化力量不断强大的重大阻碍,进行高等教育民主化构架是解决“官本位”思想与“服务本体”意识矛盾一个途径,是实现全球教育一体化和教育民主化的有效手段。

全球化;权利冲突;高等教育;教育民主化

正如历史所显示的奴隶社会的本质是暴力掠夺,封建社会的本质是特权控制,资产阶级的本质是财产统治,后资本主义的本质是智力抗衡。从这个世界历史发展的脉络中我们可以看出一个暗藏的发展主线即:智力的作用不断放大,并最终走向了一个社会、经济发展的领军水平。在此过程中教育被放大到一个前所未有的亮点之下,从微观方面,我们对教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停的追问、反思,从宏观上讲,我们对我们教育体制的优化,教育民主化思想的构建开始理性,严肃的批判、思考、甚至尝试改进。针对全球合作、智力抗衡不断增强、一国的文化输出所占比重在所有经济输出中不断加大的趋势下,笔者认为高等教育结构中仍存在的“官本位”现象是我国在智力抗衡的今天提升综合国力、教育水平、培养能在全球时代里激流勇进的人才的主要阻力之一。“反对历史决定论是一种渐进的社会工程,对社会做微小、可俗的变革,以便能够从所引起的变革中学习。”〔1〕笔者认为在社会科学领域的任何问题的研究、改进都是局部的、渐进的,并且改进也是探索性的,我们的目的不是针对教育提出一系列整体性、颠覆性的改进观念,我们只是针对现有问题,提出一些反思。针对此问题,笔者认为:进行高等教育民主化构架是解决“官本位”思想与“服务本体”意识矛盾的一个有力的举措,是高等教育健康发展的保证,也是我们在文化上保持我们竞争力的一个有力的举措。

一、“官本位”思想与“服务本体”意识的矛盾

1.1 从内容上讲,“服务本体”是民主、平等理论的基本要求,是以民众为服务主体,政府为服务者的民权理论的基本内容,它起源于传统民法的“让渡”理论,认为政府的权利来源于市民社会的让渡,政府对这一权利的使用也仅限于为市民社会服务。可见,在“服务本体”理论下,民众是唯一主体,民众“为大”,政府“为小”。在全球一体化中,则表现为国民“为大”,社会“为大”,政府“为小”,政府工作的中心是服务,且这种服务是对国内、外投资者公平的、无差别和歧视的服务,在这里服务与被服务是实现国家管理的主要内容,平等对话是实现国家管理的基本方式。

1.2 “官本位”思想,主要在于传统观念对“官本位”的认识,“官本位”是封建君主体制下的一种以地方官吏为主导的“官府”本位的管理体制,是“学而优则士”的封建残余,在这一体制下官吏“为大”,是社会活动的重心所在;民众“为小”,是社会活动的服从者,是“父母官”辖下的子民,民众的社会活动依附于“官府”。在这里不存在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仅有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没有平等的对话,这一体制对中国古代社会的稳定曾起过积极作用,但对辛亥革命以来的民主中国,特别是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发展形成了各个不同时期的不同阻力,对目前中国全球合作、人才培养更有其不可忽视的阻力。表现在现实的高等教育结构中,主要是教育机构的“政府职能化”和教育工作者的“终身干部化”,前者使高校成为了一种政府职能部门,把管理权上升为主要权利。忽视了高等学校法人是从事法律授权的社会公共事务法人这一本质特点,从而客观地超越了对公共事务的服务界限;后者则使管理者成了“官”,必然地引起专业人员从业不专的抢官行为和一些用人单位以封官为条件留人、抢人的行为,形成了新时期的“学而优则士”思想和专业人才的浪费。

1.3 服务本体”与“官本位”的现实冲突,在现实社会中,主要表现为权利冲突与权欲冲突。一方面,“服务本体”执行的是民权思想,政府是服务者,其行政管理权来源于被管理者,把民主管理作为权利的回归方式。而“官本位”则执行的是“皇权”,是抽象的国家权利,其权利来源于对官吏的任命书所授予的部分“皇权”,权利回复上则仅对“皇权”负责,于民众则仅作为适用的对象而已,独裁是其必然结果。可见,权利来源与归属两方面的冲突,使得“服务本体”与“官本位”思想形成势不两立的对立。另一方面,在“服务本体”中,管理者因任命而拥有了权利,且能够执行这一他人没有的权利,进而必然形成特权思想,权欲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为追逐目标的催化剂,而服务不再被重视。然而事实上,高校应该按照民主社会的原则加以组织,并按照民主主义的理想对学校中传统的文化理念、传统的课程以及传统的教学和训练方式进行必要的改革,其目的在于通过教育的民主化改造实现民主主义的社会以及民主主义的生活方式。从这种意义上来看“官本位”思想是对此理念最大的违背。

二、新时期对教育职能转变的要求

2.1 从国内方面来说,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我们所面临的世界环境逐渐的发生了一种变化,主要表现为文化的作用相对加重,而其他方面的作用则相对减少。 从之前我们提出的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呼声我们就可以看出我们应对这一变化所做的政策调整。在文化竞争力不断加剧的今天,文化变为一种资源、一种经济,文化输出变为一种文化经济输出的今天,我们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建立自由化的、平等化的教育环境,公平地给予外国人和本国国民同等待遇的教育市场,在教育民主的概念内涵中潜在的包含了一个道德前提即:“每个人都是目的,而不是他人实现意志的手段”〔2〕“我们可以在此作为准则,不容许所有公民共享的制度是寡头的,容许所有公民共享的制度是民主的”〔3〕政府在这一市场中应当客观、合理和公平地管理服务贸易,做到所有与服务贸易有关的法律和规定的透明和公开。这就是说,客观、公平、公正、公开的教育环境是一国教育实现全球化的基本条件。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和有悠久历史文化传统的国度,不能一味西化,但也不能保守不前,如何创造一个即具有中国特色,又能客观、公平、公正、公开的教育环境,吸引国外办学力量,争取国外生源等教育市场资源都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2.2 新时期新的发展阶段对高等教育机制的要求是解决教育机制滞后的问题。从教育机制上看,高等教育应是一种民主化、大众化的教育。即:我们追寻的应该是一种教育民主化,教育民主化是指“民主原则在教育实践中深化和扩展,并追求民主目标的过程”〔4〕教育民主化是一种席卷二十一世纪世界各地的浪潮。对经过近年不断扩大招生带来的诸多问题,如管理效能下降和就业环境不景气,以及部分学生对成才的企望值下降、自我约束力弱化等现象说明,传统的治学观念已不能完全适用于新时期信息化环境下的学生,无目的地过分放松于网络的学生,已成为高校不稳定的主要因素,教学质量滑坡已成为严峻的事实。为解决这一现实与新时期对教育和人才要求的冲突,提倡民主化的教育,使除管理者之外的教师、学生广泛、深入地参加到管理中,在这方面,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对教育与民主的关系有着独到的认识,他指出:“民主教育是教人做主人,做自己的主人,做国家的主人,做世界的主人。”〔5〕而要想实现做主人,则需要通过教育培养学生相应的“主人”气质,如发展学生的社会性尊重、培育学生的公民参与意识、提高学生当家作主的能力等。这也是在教学中注入民主化理念是必要的方式之一。

2.3 我国对应对世界文化潮流的发展趋势所做的承诺承诺实现的准备:在针对新时期文化发展比重加重的趋势和文化输出经济价值增值的事实,国内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很多讨论,初步来看,我国高校对教育的全球化已形成了初步的认识,但要在坚持我国教育方针的基础上,充分适应教育全球化的进程,对高校进行专业化、民主化的管理是目前面临的两大难题。一方面,虽在中国入世前清华大学就开设了旨在培养教育管理者的“校长班”,但至今在国内以优秀管理人才为主体管理教育的高校仍为数无几,大多院校仍由其它学科的专业人员管理,这不同程度地造成了其它专业人才的浪费和“学而优则士”的封建思想的不适时注释。另一方面,民主化管理体制不健全,民主程序往往被领导意志所取代,个人意志性较大,“民主主义不仅是一种政府的形式,它首先是一种联合的生活方式,是一种共同交流经验的方式”〔6〕“官本位”意识还具有不同程度的主导性。由以上两方面的分析可见,要适应教育全球化的需要,在教育方针之下的管理服务性改革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三、“服务本体”的民主化构架

3.1 “服务本体”的主体构架

从主体上讲,“服务本体”的民主化构架中,首先要确定管理权的“本体”是谁?管理权的归属应回到哪里?就笔者浅见,“服务本体”就是以被服务者为主体,管理权及相关权利应来源于这一主体,并回归于这一主体,比如我们所提倡的 “教授治校”。虽然这是起源于国外并且具体含义也远远比今天我们所了解的单纯。但是我们对“教授治校”的本质一直沿袭至今,“教育民主化”就是“教授治校”的内涵体现,与教授治校和谐统一,体现了历史发展的继承性与具体化。只要遵循这一主张,我们才可能形成一个民主的、严谨的权利回复体系。在这一体系中,应当有管理者(服务者)和其他教学者(被服务者)的共同参加,其中管理者(服务者)包括行政管理者、教学管理者以及社会化了的后勤管理体系,他们是教育方针的执行者,是教育体系中的强势群体;其他教学者(被服务者)包括教师、学生这一教学互动体系,他们是教育方针的实施者和受益者,是教育体系中的弱势群体。互动的管理过程是实现手段,权利回复是其主要内容;在互动中实现权利转移,在权利回复时达到教学目的。

3.2 “服务本体”的客体构架

作为服务者,在高等教育市场体系中,应当包含有政府、教育管理者及与教育有关的其它社会服务者,其中政府、教育管理者在我国历来都被认为是管理方,但根据之前的WTO服务贸易协议,它们也应当成为服务者,所以管理的目的应当定位于服务,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为客观、公平、公正、公开的自由化教育环境服务,这样也更加有利于教育民主化思想的构建。

〔1〕卡尔·波普尔.历史决定论的贫困〔M〕.北京:华夏出版社社,1987.

〔2〕许宁.谁为民主买单:论民主内涵及其运行的条件性〔J〕.党政干部学刊,2005,(02):9-10.

〔3〕科恩.论民主〔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4〕张俊洪.我国“教育民主化”建设刍议〔J〕.教育研究与实验,1987,(04):20-24.

〔5〕陶行知.中国教育改造〔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201.

〔6〕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M〕.王承绪,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On rights conflict and educational democratization framework

He hongjuan qiao lu
(northwestern university,xi'an,shaanxi 710109)

During the trend of world development in the new period,the force of culture’s development and export is strengthen unprecedented.it makes the trend of educational globalization outstanding especially its not only a cause of effect changes of governmental functions and service agency in economic operation,and it is imperative for us to take a serious of idea issues appeared in education on the agenda.After the writer analyze th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function at the background of educational globalization trend strengthen,the“Bureaucratism ”thought exist in higher education sructure is regard as the big obstruction of education level heighten and culture power strengthen in our country.building the educational demonstration framework is a way to solve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Bureaucratism ”thought and “Service Orient” idea,and it’s also an effective means to achieve the educational globalization and educational democratization.

globalization right conflicts?higher education?educational democratization

G649.2

A

1009— 2234(2017)10—0117— 03

2017— 10— 13

何红娟(1989—),女,甘肃庆阳人,助教、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

〔责任编辑:侯庆海〕

猜你喜欢

服务者官本位民主化
复杂通信设备内部通信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做全球冶炼企业的高端服务者
——上海善吉国际贸易有限公司董事长吴晗访谈
官本位思想不该在孩子的心田萌芽
论我国行政决策的科学化与民主化
论我国新一轮司法改革:职业化还是民主化
后工业化对“执行者”角色政府的挑战及转变
扶贫项目成“伤民产业”根在官本位
“官本位”怎麼治 職級改革打破晉升“天花板”
网络行动者的新媒体使用特征、影响及媒介民主化
构建乡镇政府财政监督民主化制度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