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爱国主义教育资源在高中历史课教学中的运用

2017-03-11强,洪

理论观察 2017年10期
关键词:历史课教育资源爱国主义

何 强,洪 丽

(齐齐哈尔大学文学与历史文化学院,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6)

试论爱国主义教育资源在高中历史课教学中的运用

何 强,洪 丽

(齐齐哈尔大学文学与历史文化学院,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6)

高中历史课承担着引导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增强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激发学生爱国主义热情的任务,是爱国主义教育的主渠道。在高中历史课教学过程中,爱国主义教育资源是重要的课程载体,能够为历史课提供鲜活的教材。因此,必须充分认识爱国主义教育资源在高中历史课教学中的作用,在实践中多措并举将之运用于教学当中,进而丰富历史课的教学内容,将高中历史课的爱国主义教育功能真正发挥出来。

爱国主义;教学资源;高中历史课;教学

众所周知,高中历史课的教学目的不仅在于使学生通过学习掌握历史的发展过程,而且在于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让学生铭记历史、开辟未来。因此,如何有效发挥高中历史课的爱国主义教育功能,是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爱国主义教育资源“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见证,承载着我党我军波澜壮阔的革命史、艰苦卓绝的斗争史、可歌可泣的英雄史,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卓越精神和我党我军的优良传统,它不仅包括革命纪念地、历史纪念馆、工业设施,而且包括英雄人物的言论和著述,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载体。”〔1〕因此,在高中历史课教学过程中要运用爱国主义教育资源丰富课程内容,采用直观的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体验,构建全方位的爱国主义教学模式,真正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一、在高中历史课教学中运用爱国主义教育资源的必要性

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历来是高中历史课的主要任务。如何在高中历史课程教学中凸显爱国主义主题,是教育工作者面临的突出问题。因此,在历史课程教学中积极运用课程内外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对于发挥历史课的德育功能、丰富历史课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式,进而保证历史课教学正确方向的非常必要的。

(一)发挥历史课的德育功能的需要

运用爱国主义教育资源开展高中历史课教学,是发挥历史课的德育功能的需要。作为高中历史课的教学载体,爱国主义教育资源蕴含着丰富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导向功能,能够使唯物史观教育、革命英雄主义传统教育和革命道德教育更为灵活多样;能够为高中历史课提供广阔的实践、体验阵地和鲜活的教材,可以增强学生对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史教育的体验感,使历史课教学内容更为直观、生动。作为高中阶段的核心课程之一,历史课担负着培养高中生人文素养重任。因此,高中历史课要顺应高中生的特点和需求,通过运用课程内外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使高中生掌握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学会认识客观世界、改造客观世界,做到正确认识自我、改造自我。

(二)丰富高中历史课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式的需要

运用爱国主义教育资源开展高中历史课教学,是丰富高中历史课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式的需要。运用爱国主义教育资源能够极大地丰富高中历史课教学内容,促进教学方式的改革。以齐齐哈尔市为例,爱国主义教育资源广泛分布于市区及周边地区,如苏军烈士陵园、西满烈士陵园、江桥抗战纪念公园、和平广场以及健在的抗日老战士的革命斗争经历,这些爱国主义教育资源对学生具有非常强的吸引力。因此,有必要将之运用到高中历史课教学当中,改变高中历史课单一的课堂教学方式,让学生走出课堂,在现实中感知历史、在实践中思考历史,进而形成坚定的理想信念、高尚的道德情操,学会以史为鉴、开辟未来。

(三)保证高中历史课教学正确方向的需要

由于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为数不少的高中生缺乏学习历史的内生动力,以功利主义的态度对待历史课,致使历史课呈现出“上课记笔记、考试背笔记、考完全忘记”的低效状态。从高中历史课的教学内容方面看,现行教材过多地重视课程教学对国家和社会的价值,严重地忽略了课程教学对学生个人的价值,难以满足学生深入探究历史过程、追求历史真实的学习需要。当代高中生比较热心关注社会,迫切要求拨开重重迷雾探索历史的真实状况,而学生想知道的现行教材涉及的却很少,无法满足学生关于历史事件 “是什么”、“为什么”的追问。当代高中生思想活跃、求知欲强,渴望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因此在历史课上运用爱国主义教育资源,能够使学生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史、社会主义建设史、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史的了解更为直观,有利于学生民族自豪感的生成,能够促进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学生接受教育后心灵上受到洗礼,在情感上接受历史课的教学内容,进而形成爱国情感和高尚品质。

二、在高中历史课教学中运用爱国主义教育资源的可行性

在高中历史课程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不仅需要深刻的理论阐述,而且需要生动事迹和高尚人格的熏染,爱国主义教育资源在这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具有运用于高中历史课程教育的充分可行性。

(一)为高中历史课提供优质、鲜活的教学内容

爱国主义教育资源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和建设的历史见证,真实地记录了优秀的中华儿女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和改革开放等各个历史时期的英雄事迹和高尚品德,蕴含着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凝聚了先进的伦理观念,蕴含了丰富的道德教化内涵。齐齐哈尔是东北地区最为重要的工业城市之一,是国家重要的钢铁、机械工业基地,因而形成了马恒昌纪念馆、齐齐哈尔市工人文化宫等具有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明显印记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这些爱国主义教育资源不仅能让学生对这段历史产生直观的感受,而且能让学生深切地感知共和国建设者无私无畏的英雄气概和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当今,功利主义、拜金主义大行其道,由此导致课堂教学资源对学生的教育效果并不明显。因此,要让学生通过真切地感知历史,形成爱国主义情感,必须发挥爱国主义教育资源在高中历史课教学中的作用。

(二)能够使高中历史课的教学内容更为翔实生动

爱国主义教育资源体现出中国共产党人和广大革命群众为争取民族解放与独立的强烈责任感。以齐齐哈尔市和平广场和江桥抗战遗址公园为例,作为历史课程的载体,它能使学生近距离地感知历史的变迁,使教材中静态的教学内容在现实中动起来、活起来,让学生能够学到历史教材无法展现的内容,真切地了解到“历史的变化原来是这样”〔2〕,让学生感觉到历史课不是枯燥乏味的,而是能使自己终身受益的课程。

(三)在高中历史课教学中具有可感知的教学优势

在运用爱国主义教育资源开展高中历史课教学过程中,通过创设情境,让受教育者亲自感知,使教材中的教学内容以直观、生动、鲜明地展示出来,增强学生的历史体验感。比如齐齐哈尔市每年一次的“重走抗战路”活动,通过组织学生从市区徒步行进至江桥抗战遗址公园,使学生有机会触摸历史,体验过程,发现和感受曾经的战斗岁月、曾经的烽火硝烟,使学生接受了教育之后能够热爱历史、铭记历史,不仅优化了教育内容传递的形态,更活跃了教育气氛,增强了教育的效果。

三、在高中历史课教学中运用爱国主义教育资源的方法

要发挥高中历史课的爱国主义主渠道作用,使高中历史课成为学生终身受益的课程,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将爱国主义教育资源有效地运用于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使高中历史课的爱国主义教育功能真正得到彰显。

(一)整合课程内外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

运用爱国主义教育资源开展高中历史教学工作,必须在爱国主义教育资源的深加工上下工夫,必须梳理哪些提升高中生的爱国情感、哪些促进高中生熟记、理解教材内容,哪些有利于塑造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要实现这一目标,高中历史教师必须打破旧思维,从高中历史课的现实指导性出发,树立教学资源开发意识,使历史课教学内容具有鲜活力,进而取信于学生。比如,在讲授《必修一》第16课“抗日战争”时,可以让学生收集马占山在打响抗日战争第一枪的故事,同时引导学生结合教学内容思考:“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抗日斗争呈现怎样的特点,从而实现了爱国主义教学资源与教材知识的有效结合,使爱国主义教育资源的运用符合高考“指挥棒”,符合历史教学目标,符合课程标准。

(二)发挥历史教师的主观能动性

运用爱国主义教育资源开展高中历史教学工作,必须发挥历史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在运用爱国主义教育资源开展历史课程教学过程中,高中历史教师要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前提下,积极地主导课堂教学;高中历史教师要更新教学方法,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了解本地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传递更多的爱国主义“正能量”。在实践中,双城市兰棱镇第一中学将历史课堂搬到了校外。2008年6月4日,在历史教师的组织下,该校部分学生结合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的教学内容参观了东北野战军前线指挥部旧址纪念馆。参观结束后,历史教师围绕“人民解放战争取得胜利的基本经验”这一问题展开讨论,教师在总结学生主题发言的基础上进行了总结。通过这些相关的实践活动增强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并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增强中华民族的民族凝聚力,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将课堂教学作为运用爱国主义教育资源的主渠道

运用爱国主义教育资源开展高中历史教学工作,必须将课堂教学作为开发、利用爱国主义教育资源的主渠道,避免出现舍本逐末、花大篇章去介绍爱国主义教育资源,把历史课演变为当地革命历史遗迹宣传课,在备课过程中对有代表的、能够说明教材知识点的爱国主义教育素材进行搜集与整理,在教学过程中将之提供给学生,让学生结合教材知识对之进行分析讨论,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历史课的积极性和兴趣。在运用课内爱国主义教育资源开展课堂教学过程中,双城市兰棱镇第一中学注重将一般说教与以理服人相结合。在讲解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土地改革”的内容时,通过列举教材中解放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政权开展土地改革的事例,让学生感知这段历史并不遥远,真正达到利用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与培育民族精神的目的。

(四)爱国主义教育资源与社会实践活动的结合

“爱国主义教育资源欲应用于历史教学,将课堂教学作为开发、利用爱国主义教育资源的主渠道,就要抛弃以前狭隘的教学视野,本着‘社会即课堂’的全新理念,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校本教学活动。”〔3〕当代高中生成长于改革开放新时期,因而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史、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史的理解仍然停留在较为肤浅的层次上。针对当前高中生的历史学习状态,仅仅依靠课堂的讲授是难以取得实际效果的。因此有必要在历史课教学中创设体验的过程,利用物质形态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带领学生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观,使学生获得直观感受,从而对历史课堂教学内容产生更为深刻地认识。因此,要结合教材知识开展相应的主题活动和团队活动,组织学生去参观游览纪念馆、纪念塔、烈士陵园和战地遗址,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实现课内教书育人与课外实践育人的深度结合。2007年11月7日,双城市兰棱镇第一中学的历史教师在讲授《必修一》第17课“解放战争”时,组织全班学生拜谒哈尔滨烈士陵园,通过参观革命烈士史料陈列馆、祭扫烈士墓、瞻仰烈士遗首,让学生真切地感知共产党人坚定的革命信仰和无畏的英雄气概,进而内化为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爱国主义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不仅能使学生从中获得了在书本上难以获得情感体验,而且能够实现高中历史课程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使高中历史课的德育功能在实践中充分地发挥出来,助力于学生人文素质的全面提升。

历史和现实表明,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运用爱国主义教育资源,对于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弘扬民族精神进而培育学生理性的爱国情感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因此,在深化课程改革过程中,各学校要采取积极措施深入探索运用爱国主义教育资源的有效方式,培育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而提高历史课程教学的实效性,努力推进高中历史课程教学上水平、创特色。

〔1〕辽宁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探索与改革〔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2010:239.

〔2〕魏丕植,曲清荣,向万成.爱国主义教育实用大典〔M〕.北京: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7:1792.

〔3〕福建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研究会.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研究(第一辑)〔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3:99.

G633

A

1009— 2234(2017)10— 0114— 03

2017—10— 02

齐齐哈尔大学2017年研究生创新科研项目“论爱国主义教育资源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项目编号:YJSCX2017-013X)的阶段性成果。

何强(1969—),男,黑龙江肇东人,教授,硕士生导师,从事中国现当代史研究。

〔责任编辑:侯庆海〕

猜你喜欢

历史课教育资源爱国主义
在疫情大考中彰显爱国主义力量
整合校外教育资源 做好青少年道德教育
“五味杂陈”——让历史课充满“历史味”
历史课点评的意蕴
面向数字化教育资源的Flash到HTML5转换研究
自主学习视角下的开放教育资源文献综述(上)
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
“五老”是金钱买不到的优质教育资源
三十六计第二计:围魏救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