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政务平台构建研究
——以辽宁“民心网+”政务平台设计为例

2017-03-11郑光梁薛伟伟

理论观察 2017年10期
关键词:民心政务辽宁

郑光梁,薛伟伟

(1.渤海大学,辽宁 锦州 121013;2.东北大学,沈阳 110819)

“互联网+”政务平台构建研究
——以辽宁“民心网+”政务平台设计为例

郑光梁1,薛伟伟2

(1.渤海大学,辽宁 锦州 121013;2.东北大学,沈阳 110819)

“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的广泛传播与使用,社会组织结构出现新的特征,社会利益进一步分化。“互联网+”的“泛在化”特征,要求对政务平台建设进行新的研究。文章运用文献研究法、经验总结法、实证研究法分析了传统行政服务中心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指出了“互联网+”时代政务平台建设的新方向,同时结合辽宁实际,对“民心网+”政务平台进行框架建构与运行机制设计。

“民心网+”;政务平台;设计

一、引论

第三次科技革命——互联网信息技术如浪潮般席卷而来,使公民的政治生活、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首先,公民政治生活的参与方式发生了改变,公民的政治参与具有了更强的平等性、低成本性、互动性。其次,网络的虚拟性引致了人的虚拟化、社会关系的虚拟化与网络化,并逐渐形成离散化的“多中心”利益驱动的虚拟化社会结构。再次,互联网同一切存在着的事务开始连接,呈现“泛在化”的态势,使得政府、市场主体、社会组织的彼此关系及活动形式得到全面改造;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公共服务模式不断创新,为政府治理工具和治理技术的更新提供了可能。

与此同时,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公民主体意识、政治参与意识的提高,以行政服务中心模式为主导的传统政务平台建设逐渐暴露出诸多问题。第一,由于缺乏相关法律法规等规范性法文件作为设立的法律依据,导致行政服务中心的法律地位及行政地位不明确,进而直接影响到其设立的方式、职权的范围、运行的机制,以及监督责任主体、人员管理等系列问题。第二,规范化建设不足。外部显性规范方面直接表现为名称的不规范;内部隐性的不规范主要表现在其职能定位不明确、职责权限不明确、派驻机构不规范、组织性质不规范以及隶属关系不明确等方面。第三,服务理念欠缺。一方面行政服务中心的整体功能定位不明确导致服务理念的欠缺;另一方面直接面向公众的具体窗口服务人员的服务理念欠缺。第四,运行机制不畅。动力机制方面,作为推动行政服务中心进一步发展的潜在动力——社会公众的推动力并未起到真正的作用;协同机制方面,仍是以政府提供服务为主导,各利益主体并未参与到协同治理体制中去;参与机制方面,参与主体单一、参与领域范围小以及参与渠道不顺畅是突出问题;在监督机制方面,尚未形成一个强有力的上下内外监督机制。最后,各地方并没有充分将互联网信息技术运用到行政服务中心建设当中去,忽视了政务信息流动共享平台的建设,直接影响到政务效能以及政府信息资源的潜在效益的发挥。

二、“互联网+”政务平台构建新方向

“互联网+”政务平台建设是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当前互联网智慧政务平台建设势在必行。智慧型政务平台建设要融政务实体中心与网络中心为一体,打造复合型智慧政务平台。

1.以人民为中心作为理念导向

习近平总书记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提出要“加快推进电子政务,鼓励各级政府部门打破信息壁垒、提升服务效率,让百姓少跑腿、信息多跑路,解决办事难、办事慢、办事繁的问题。要以信息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统筹发展电子政务,构建一体化在线服务平台”。①习近平:《习近平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2016年4月19日,新华社,2016年04月26日,http://news.xinhuanet.com/newmedia/2016-04/26/c_135312437.htm.李克强总理在全国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电视电话会议上提出,“要优化政府服务,提高政府服务效率,依托‘互联网+政务服务’,让企业和群众办事更方便、更便捷。”②李克强:《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推进行政体制改革转职能提效能——在全国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2016年5月9日,新华社,2016年5月23日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6-05/23/c_1118910840.htm.习近平主席、李克强总理讲话精神为辽宁智慧政务平台建设提供了建设合理性以及理念导向。智慧政务平台建设作为贯彻落实“互联网+政务服务”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载体,要进一步满足社会公众对公共服务的需求,顺应历史潮流和时代要求,依托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坚持 “为人民服务”,始终把“以人民为中心”作为服务理念。

2.以全面深化改革目标为引领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政府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中的一个最为重要的子系统,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现是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的重要推动力。

我国政府要实现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升政府治理的能力和水平就必须切实转变政府职能,以智慧政务平台建设为契入点,实现政府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身份角色的转变,规制政府权力的配置与运作,以经济社会科技的发展、人民群众需求的转变为政府治理模式变革的基础和前提。

3.以“互联网+”为治理工具、手段

政府治理工具是为达成政府治理目标所采用的行动策略和方式。智慧政务平台的建设要充分发挥治理工具和治理技术的革新促进作用。“互联网”信息技术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经渗透到国民生活的各个方面,正加快推进资源配置方式、生产方式、组织方式的转变。互联网信息技术给我们生活带来挑战的同时也给我们提供了便利条件,为政府提升治理能力提供了可靠的治理工具和治理手段。

三、辽宁“民心网+”政务平台设计

本文从辽宁社会现实出发,将“民心网”与政务实体中心融为一体,建设成辽宁智慧政府平台,建设成多元主体协同治理社会公共事务、社会组织及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理想政务平台。

(一)辽宁“民心网+”政务平台结构设计

“民心网+”政务平台设计包括公共事务治理平台、公共政策参与平台、信息共享平台以及监督平台,四者有机统一于“政务中心”。“民心网+”政务平台分省、市、县、乡镇四个层级设置。信息共享是“民心网+”政务平台整体工作运行的基础,它将打破各政府部门对信息资源的垄断,打破“信息孤岛”,打破各职能部门间信息的不流通现象,促进彼此间的信息交流与共享。公共事务治理平台是“民心网+”政务平台整体工作运行的核心平台,主要由政务服务平台和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构成。政务服务平台是为多元治理主体提供参与社会公共事务治理的平台,公共资源交易平台顾名思义就是为社会公众提供以公共资源为交易客体的平台。公共政策参与平台是为公众等多元参与主体提供参与制定公共政策信息、渠道以及政府反馈回应服务的平台。

1.依托“民心网”建设有辽宁特色的公共事务治理平台。“民心网”发展13年来,积累了丰富公信力资源、诉求资源、与政府的联络资源、政策信息资源,在公共事务治理平台的过程当中要整合“民心网”的这些丰富的资源,同时要将政府有关部门的资源端口进一步向“民心网”开放。由省委、省发展改革委牵头,省、市、县、乡镇各职能部门积极参与将具有诸如公共教育、劳动就业、社会保险、社会服务的社会公共服务事项的职能整合为一个综合职能实体机构——“政务中心”;同时,“政务中心”的网络服务端口与“民心网”的“民心社区联盟平台”相对接,整合成为面向社会公众的“民心网+”政务服务平台。关于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省发展改革委及其他职能部门要将有关公共资源相关端口与“民心网”的“投资和营商环境问题投诉和意见建议受理渠道”相链接,由省信息办委托第三方承建一个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引入第三方支付系统,实现交易全过程电子化、公共资源网上交易,做到全流程公开透明和资源共享。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组织实体隶属于“政务中心”。

2.依托“民心网”建设有辽宁特色的公共政策参与平台。将“民心网”的政府联络资源、政策信息资源以及民众诉求资源有效衔接,充分发挥信息处理过程的 “分转中心”“监督督办中心”“分析研究中心”“资源利用中心”四个中心作用,将“网络诉求渠道和工作平台”“政民互动平台”及“问题线索共享和查处反馈平台”加以整合成立专门的公共政策参与平台。公共政策参与平台的组织实体依然辖于“政务中心”。

3.依托“民心网”建设有辽宁特色的政务监督平台。“民心网”已经开通运行“网络诉求渠道和工作平台”“问题线索共享和查处反馈平台”以及“投资和营商环境问题投诉和意见建议受理渠道”。政务平台监督体系要同 “民心网”的现有监督平台进行整合,形成有辽宁特色的监督平台。政务监督平台规格设置可以略高于其它两个平台,直接受“政务中心”垂直领导。

(二)辽宁“民心网+”政务平台运行机制设计

1.利益驱动机制设计

“互联网+”政务平台是多元主体共同参与治理的平台,在多元治理主体之间它们的合作基础或者说促使多元治理主体彼此间进行合作的动力是一个以利益为基础的合作机制。市场机制制造了现代政治意义上自主的、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的个人,同时以利益为基础的社会更容易治理。因此,政务平台要尊重各利益主体的利益,尊重并保障合理合法的正当利益追求,使利益追求成为政务平台有序运转的不竭动力。

2.协同机制设计

本文所讲的协同机制是基于公共事务治理平台的多元主体协同治理机制。辽宁省“民心网+”政务平台的协同治理主体主要包括政府、社会组织、公民以及市场。“民心网+”政务平台协同治理过程中,政府应研究制定开放市场主体准入的条件、参与协同治理的范围以及监督考核的评价体系。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问题,通过科学评估将不适合由政府履行的治理职责交由社会组织或是企业来承担,政府通过分权、授权、购买服务、项目外包等新公共治理工具和形式供给公共物品、化解社会矛盾,形成开放竞争的社会治理服务市场。在治理过程中,政府除了发挥公权手段的积极作用主要还是承担规划、建设渠道、制定标准、事前监督、事后评估、付费等职责,而各类社会组织、企业以及公民个人主要是以其相应资质争取项目任务和政府资助,提供公众需要的公共产品和服务,满足各方利益诉求,进而完成社会治理任务。

3.参与机制设计

参与机制设计首先要明确参与主体是社会公众;参与的领域是影响群众切身利益的公共政策的制定及公共事务的治理;参与渠道就是 “民心网+”公共政策参与平台。实践中可以发挥“民心网”拥有的庞大用户群体与诸多资源的优势,引入主动发现问题机制及利益驱动机制。通过主动发现问题机制引导民众有序参与政策议程,通过利益驱动机制吸引民众积极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治理。

4.监督机制设计

监督机制主要通过“民心网+”监督平台实现内外监督、上下监督、网络电子化自动监督的无缝衔接。针对具体的业务办理、社会事务治理进程中出现的部门间相互推诿、行政不作为等行为,监督系统自动进行监督示警,进行实时监控、预警纠错和绩效评估。同时,可以将信访中心的电话热线、各地市长热线等电话监督举报资源整合成一个电话,由一个平台进行指挥,依托“民心网+”监督平台来实现,由“民心网+”监督平台提供技术、渠道支持。

四、结语

“互联网+”政府平台建设实质上就是进行服务型政府建设,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政府治理能力的手段和方式创新。以辽宁省“民心网”为依托,整合各方平台资源、对“民心网+”政务平台进行宏观上的框架建构与机制设计,是我们理论结合实际的大胆设想,在实践层面的体制理顺、机构整合、制度建设等问题还需要做进一步的研究与探索。

〔1〕施雪华,汤静容.当前中国行政服务中心的主要问题与解决对策〔J〕.理论与改革,2013,(05):5-12.

〔2〕戴建华.论行政服务中心的法律地位〔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01):77-81.

〔3〕孙萍,王秋菊.网络时代中国政府治理模式的新思考:“参与—协商”型治理模式〔J〕.求实,2012,(04):60-62.

〔4〕王秋菊.网络时代中国政府治理模式面临的挑战与展望〔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2):171-174,181.

〔5〕包国宪,霍春龙.中国政府治理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南京社会科学,2011,(09):62-68.

〔6〕何增科.政府治理现代化与政府治理改革〔J〕.行政科学论坛,2014,(02):1-13.

〔7〕薄贵利.推进政府治理现代化〔J〕.中国行政管理,2014,(05):52-57.

〔8〕 民心网十三年大数据〔EB/OL〕..http://video.mxwz.com/view.aspx?spid=3537,2016-12-16.

D630.1

A

1009— 2234(2017)10— 0094— 03

2017— 09— 29

本文系2014年度辽宁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辽宁社会网络化治理模式研究》(项目编号L14BSH003)的阶段性成果。

郑光梁(1973—),男,辽宁营口人,硕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社会管理、公共事业管理。

〔责任编辑:孙玉婷〕

猜你喜欢

民心政务辽宁
辽宁之光
党心民心
读辽宁 爱辽宁
读辽宁 爱辽宁
辽宁舰
“驻”入民心“帮”出实效
二维码让政务公开更直接
让民心工程赢得民心
政务
政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