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家风建设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

2017-03-11吕春晓

理论观察 2017年10期
关键词:家风子女培育

吕春晓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100070)

以家风建设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

吕春晓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100070)

面对当前世界范围内多重文化价值观形成的新态势;面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领域下多元化思想交融的新情况。党的十八大依照国际国内发展的实际,因时制宜地提出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新时期我国人民的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基本遵循和诉求。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要使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落到实处。通过什么样的途径方法来弘扬和培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通过具体到每个人、每个家庭的家风建设,并以此为途径推动整个社会和国家的文明发展程度。这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具有至关重要的积极推动意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家风建设;培育

一、当前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艰巨性和重要性

(一)有利于提高全民道德素养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8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公民自身的基本道德要求,也是其在个人层次取向的凝练。在三个层面中处于基础地位,只有提升每个人的素质,国家和社会层次的蓝图取向才能完成。但随着对内改革的不断深化,对外开放的程度日益加强。相伴而来的是,不同价值追求的文化观涌入我国。加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机制的不完善。食品安全领域中出现了毒性事件频发现象。譬如:2005苏丹红事件,媒体曝光亨氏辣椒酱、肯德基食用产品中添加了致癌染色剂。此后,苏丹红鸭蛋、三聚氰胺奶粉、瘦肉精事件相继被查决。 2014年奶粉业巨头贝因美又被查出质量问题。此外,随着网络大数据的发展,人们在享受网购带给我们经济便利的同时,假冒伪劣商品也开始在衣食住行领域蔓延。

这些不法商家之所以会这样黑心牟取暴利。其根源在于道德的缺失,没有诚信经营,缺少职业道德的约束,深受拜金主义毒害,带坏了整个社会风气。也使人与人之间有了冷漠隔阂,彼此之间缺乏信任友善。于是欺瞒讹诈事件层出不穷。因此,只有在生活中,让各个群体自觉认同接受诚实守信这些道德规范。使之在做事时成为一种价值共识和约束规范,我们的全民素养才能逐步提高。

(二)有利于凝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思想共识

全面小康,不但是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物质财富的增加,更要让人们在精神上得到充分的满足和幸福。而当前由于受到外来多种不良思潮的渲染,社会原本和睦友善、各尽其能的局面被破坏,欺瞒讹诈频发。国家要实现全面小康,管控好食品安全等各个民生领域,实现社会和谐,让群众满意。就迫切需要一种价值公约来巩固全民奋斗思想基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集中反映了我国当下社会主义发展的精神文化要求。在两个一百年的宏大蓝图下,它从三个维度重塑了各主体的价值取向和道德秩序,为实现全面小康社会提供了精神指引。只有以此为突破口,凝聚起大家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思想共识。树立起和规范好每个人的价值观和行为尺度。以个体带社会、以较高的文明素养投入社会各领域工作中,我们的全面小康才能实现。

二、以家风建设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要性

(一)家风建设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基础

首先,家风建设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奠定了广泛的群众基础。核心价值观的践行群体是普通大众,中国有千千万万个家庭组成,每个家庭的家训家教就是从个人的思想道德开始教起,从个人的行为习惯开始抓起。家风建设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两者具有文化价值上的内在一致性。它们都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优质土壤中。好的家风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基础。

其次,家风建设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奠定了深厚的道德根基。 家风是家庭通过口口相传、文字记述,以家教家训的书录形式传承下来的家族文化共识。它的传承离不开优秀中华文化的影响熏陶。传统家风教导自己的子女首先要从待人接物、礼仪教化这些自身小事做起。其次要处理好家庭成员间、家庭间的各种人际关系和生活事务。最后在选拔官吏时,要用人唯贤,选拔那些勤学养性、勤俭廉洁、品行公正的人充当国家栋梁。正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现代家风在此基础上又从《论语》《孝经》中汲取文化,倡导“仁爱孝悌、尊礼守法”。对当前公民良好道德行为的培养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可以看出,家风的传承发展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分三个维度,对公民社会国家提出的道德标准可以看出,它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凝练吸收。譬如:在个人层面提出每人都应该做到爱国敬业,诚实守信,友善待人。儒家认为,诚信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基础,在现实生活中,每个家庭同样会以诚信这一教育理念对子女进行培养,教导他们做一个诚实的孩子。其次,友善待人,孔子讲,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们的家庭教育时常对子女说,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懂得换位思考。将心比心、平等待人这正契合了核心价值观中友善的理念。最后,“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爱国主义体现了强烈的民族归属感和认同感。家庭社会从小就教育我们要爱社会主义和国家,长大后做一名踏实勤奋的工作者。这同样与爱国敬业理念高度契合。

综上所述,家风建设构建了中国优良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间联系的桥梁,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奠定了基础,两者具有内在一致性。正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一座大厦,家风教育则是这座大厦的根基。基于此,以优良家风的教育方式、教育思想和理念为基础进行价值观培育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深入基层,使影响力广泛。”〔1〕

(二)家风建设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优质土壤

习近平指出:“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和睦则社会安定,家庭幸福则社会祥和家庭文明则社会文明。”〔2〕家庭是一个人接触最久、受影响最深的场所。家风连接着民风,民风连接着国风。这正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个层面相同一。

首先,好的家风有利于个人良好素质的塑造。家风对个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它对人的熏陶需要一个长期性的培育过程。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好的家风都会以“仁义礼智信”的培养理念来教育子女后代。从古至今,“优良家风为子女的成长成才奠定了良好根基”的例子不胜枚举。先秦时期的孟母三迁,孟子的母亲为了让他从小有一个好的教育环境,曾两迁三地,搬到了学堂的旁边。这改变了孟子顽皮的性格,使他变得懂礼节、知廉耻、好读书,为孟子今后能够成为一代大家创造了先决条件。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领袖毛泽东,他一生酷爱读书学习,并且文笔独到。在长期的革命生涯中一直坚持武装斗争。生活中反对铺张浪费,提倡一切从简,坚持体育锻炼。这与他从小就深受父母的谆谆教导、韶山毛氏家风“敬老爱幼、尊师重教、崇德尚武、勤俭持家”的影响,是分不开的。正是这些在青年种下的基因,在以后发挥了巨大的物质力量。

其次,好的家风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弘扬。从内容层面上来看,家风建设主要解决的是个人的家庭教育。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则涉及个人社会和国家。相比而言,虽然家风涵盖的范围要小,但是家庭确是社会的细胞,是构成国家的最小单元。如果家风正,则民风就淳;民风淳,则国风清。

综上所述,家风建设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提供了优质土壤和基础,它们共同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者又分别从微观和宏观层面进行了把握。这都决定了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以好家风来推进的基础性和必要性。

三、家风建设如何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

家庭是构成社会和国家的细胞和单元,家庭中的个人,包括普通群众和党员干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落脚点就在家庭这一层面。因此,以好家风来推进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不仅需要抓好普通个人的思想道德建设,更要抓好党员干部的作风建设。

(一)以家风建设提高普通个人的道德素养

习总书记曾强调:“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3〕广大普通群众道德素养的提升和精神文明的提高需要通过家风建设这一实践途径来完成。家风建设的根本在于家庭教育,我们每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父母的培养教育。

因此,好的家庭教育首先需要父母自身有一个积极正确的教育理念。父母要对自身的价值理念认同有一个正确的判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厚植于优秀中国传统文化,形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那种有悖于此种价值取向的都不能够教育好子孙后代。譬如:那种带有功利主义色彩的教育,父母在教育儿女做一件事情时,总是以各种物质奖励为诱饵,进行各种威逼利诱。期望儿女在学习上有所进步,不是着眼于长远规划,从儿女自身全面发展来进行培养;而是从利益角度出发,只关注现实结果。这样教育出来的儿女,很容易在头脑中形成一种错误思想:干什么事,都要求有一定的物质奖励和回报。还有的父母把对子女的培养教育完全交给学校和社会,认为自己主要负责子女的物质生活花销,其他一概不管。试想,这种教育理念下培养出来的子女也是那种没有责任意识和社会公德的人。所以要使子女能够健康成长,成为一名品学兼优,对社会有用的人。我们的父母自身需要有一个正确的教育理念,为子女营造出一种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

好的家庭教育其次需要父母以身作则,做一个好的表率。我们一生中与父母接触的时间最长,每个人的言谈举止都深深打上了父母的烙印。尤其是子女幼年时期,自身的价值观尚未形成,对周围的事物没有一个认知判断,他们多模仿学习父母的诸多行为。

因此,父母在日常生活中要做一个好榜样。比如,父母在待人接物时,要有礼节;同他人聊天时,不能口无遮拦说脏话;在衣食住行方面,父母应提倡勤俭节约,不能过度奢侈。习总书记就深受父亲习仲勋的影响,小时候的他经常和弟弟妹妹穿旧的衣服鞋袜,工作后的他经常熬到深夜,即便是父亲重要的米寿,也因公事未能回家庆祝。正是深受父亲言传身教的影响,才为他以后的不平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最后,好的家庭教育不仅需要父母的引导,更需要子女的认同践行。因此个人要积极参与其中,自觉认同这样一种好的理念。在同父母的交流成长中,继承和发扬优良家风。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纠正规范自身不良习惯,逐步提高道德素养。

(二)以家风建设提高党员干部的作风建设习近平强调:“领导干部的家风,不仅关系自己的家庭,而且关系党风政风。”〔4〕以家风建设带动党员干部作风建设,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创新战略部署。

首先,党员干部要传承优秀好家风,以此修养自我的官德,端正作风。工作上不能大搞官僚形式主义,要清廉务实,不能吃拿卡要。宋代包拯为官廉洁自律,离任端州知州途中,发现了百姓私赠的砚台,遂把它沉入水中。广大党员理应传承此种精神,涵养自己的清廉作风。生活中,党员干部要勤俭。毛泽东同志一直反对铺张浪费,虽然是国家最高领导人,他强调,我和我的孩子们都不能搞特殊化。菊香书屋里的一条毛巾被缀满了60多块补丁。一块手表一戴就是几十年,从未换过。广大党员理应在生活中以“勤俭廉洁”来规范自己,作于细、基于久,养成勤俭廉洁的好家风。

其次,党员干部要管好其他家庭成员的行为规范。党员干部除了端正自我作风以外,也应管好自己的配偶子女,这样才能树立好我们党的威信与形象。抓好这一环节是培育优良党风的关键。十八大以后落马的不少高官,很多人都被查出在任期间,纵容子女亲属利用权力寻租,非法敛财。有的更是监守自盗,出现家族式腐败。因此,党员干部要管好他们。第一要端正自己,在此基础上,要严以用权,不能让自己充当配偶子女的“保护伞”。第二要时常以优秀家风文化来教育配偶子女,使他们耳濡目染,这样,潜移默化地让他们自觉养成廉洁自律的好习惯。

综上所述,家风建设是提高全民道德修养的有效途径。通过这一措施,能够使我们的民风、党风和社风良好发展。“我们要深入研究挖掘家风文化在培育和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让其成为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重要抓手和有效载体。”〔5〕

〔1〕黄东桂,颜文梅.家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基础路径 〔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2016,(02):133.

〔2〕习近平.在会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12-13(01).

〔3〕习近平.在2015年春节团拜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5-02-18(01).

〔4〕习近平.在全面深改组第十次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5-02-28(01).

〔5〕刘先春,柳宝军.家训家风:培育和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道德根基与有效载体 〔J〕.思想教育研究,2016,(01):33.

G641

A

1009— 2234(2017)10— 0041— 03

2017— 10—07

吕春晓(1993—),男,河南南阳人,2016级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猜你喜欢

家风子女培育
为子女无限付出,为何还受累不讨好?
与子女同住如何相处?
农民工子女互助托管能走多远?
家风伴我成长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别样家风,别样精彩——教你轻轻松松写“家风”
百家姓看“家风”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
她为“破烂王”子女办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