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毛泽东《实践论》中认识论思想的内容及当代价值

2017-03-11剑,杨

理论观察 2017年10期
关键词:实践论认识论马克思主义

赵 剑,杨 羽

(1.东北农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哈尔滨 150030;2.西北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西安 710127)

毛泽东《实践论》中认识论思想的内容及当代价值

赵 剑1,杨 羽2

(1.东北农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哈尔滨 150030;2.西北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西安 710127)

《实践论》是毛泽东哲学思想理论化、系统化的标志性著作。它具有举世公认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而毛泽东《实践论》中的认识论思想是《实践论》的灵魂。毛泽东《实践论》中的认识论思想内容丰富,主要包括实践在认识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认识发展的辩证过程和认识发展的总规律三个方面,是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集中体现。毛泽东《实践论》中认识论思想和价值是显而易见的。它在理论上有力地批判和剖析了当时党内“左”右倾机会主义产生的哲学认识论根源,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体系。在实践上,它对于积极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推动中国改革事业的发展,指导新常态下社会主义建设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毛泽东;认识论;实践论;当代价值

一、毛泽东《实践论》中认识论思想的主要内容

《实践论》作为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之一,同时也是继《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等著作之后的又一重要作品。《实践论》这本著作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发展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地位,这里面毛泽东关于认识论的思想是对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一)实践在认识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在《实践论》中,毛泽东深入详细地阐发了实践和认识之间的辩证关系。毛泽东在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思想的基础上又丰富发展了他们的观点。毛泽东继承了马克思和列宁关于实践与认识的思想,同样认为认识来源于实践,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同时也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毛泽东认为,以前的人总会认为人们的认识是来源于神或者是生而知之。但这些统统是唯心主义并没有解释认识的真正来源。毛泽东认为认识来源于实践,在日常生产实践中,人们一点一点的了解自然,理解到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同时也认识到了人与社会的关系,而最终人们又通过实践加深对这些认识的理解与验证,从而使得这些具有真理性的东西得以保存与继承。

人的认识不能离开实践。一切真知都是从直接经验发源的。就个人而言,认识的来源包括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两个方面,但不管怎么说,怎么区分,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互依存。正因为如此,从这个角度来看,任何认识都不能脱离直接经验,也就是说通过实践去获取最为直接、最为真切的经验,以此来丰富充实乃至指导以后的生产实践。

在直接经验中,人们通过自己的感受对客观事物产生某种感觉,这就是认识产生的最初的阶段。同时毛泽东认为,如果不去理解、承认感性和理性、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认识和实践它们各自之间的作用,那么都不能称为是唯物主义者。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毛泽东认为,人类社会是随着物质世界的不断发展而发展的,生产实践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着,这就意味着人们的认识也随着生产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对于人来说,无论是对自身的认识,还是对自然的认识,或是对社会的认识,都是在生产实践的推动下经历着从低级到高级,从浅到深,从片面到全面的过程。认识来源于实践,实践又在更高的层次推动认识的发展,也就是说实践的不断发展给认识提出新的不同的高层次要求,推动人们去探索新的问题进行新的实践,以此产生新的认识;同时,实践不断的深入,也给认识提供更多更深刻的解决方式。此外,不断的实践过程还锻炼了人们的思维和动手能力,人们在对客观世界进行实践进行改造的同时,也改造着自己的主观世界,提高了人们的认识能力。人类境界的提升,知识的增加,认识能力的提高,科学技术水平的进步,都离不开实践的推动作用。

3.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

毛泽东认为,社会生产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是否全面的标准。也就是说判定一种认识或者一种理论是否具有真理性、是否全面、能否进一步成为真理,并不是依据人们主观的感觉来界定,而是按照社会生产实践结果的客观性来界定。

人们在实践当中取得的认识或者理论能否反映事物的本质,是否有着客观的真理性,在认识的这一个阶段是不可能判断的。要对此进行判定,完全解决这一问题,只有让理性的认识再次回归到社会生产实践中,置身于生产实践中,看它能否达到预期的结果和目标。就认识的总过程而言,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是一个无限循环的过程,人们需要在这反复的过程中来证实真理,继承发展真理。所以说,实践和认识处在一个不断飞跃,证实与被证实的过程当中。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毛泽东认为,认识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指导实践、应用于实践当中,从而达到更高层次的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运动规律的不断探索,不仅是为了认识世界,合理解释未知的世界,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利用物质世界的客观规律去认识世界,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以此来改造世界。马克思主义者不光注重对理论的阐发,更多的是引领进一步的实践,处理好认识与实践的关系。因为再好的理论如果只是纸上谈兵,那也是没有一丁点意义的。

理论指导实践、从而改造世界,这包括了改造客观世界,而且同样包括改造主观世界。对主观世界的改造主要是指:提高人们的认识能力和动手能力,处理好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之间的关系。实践是认识的目的,认识活动的目的其实并不是简单的认识活动的本身,而在于在更高要求更好的指导实践。

(二)认识发展的辩证过程

毛泽东认为,认识在实践的基础上要有两个阶段需要经历,这就是两次能动的飞跃过程,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再从理性认识回到实践。

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在这一阶段可以看到周围景色,可以触摸事物,也可以听到别人的谈话。人们在实践中,直接接触客观事物,产生感觉和印象,这是对事物的不充分认识。理性认识是认识的一个高级阶段,是对事物的比较深层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一种通过概念的运用而进行逻辑分析推断的过程。将理性认识和感性认识分开看,只谈感性经验和理论经验,这在认识论中显然是不对的。实践的不断发生,人们接触到的感官记忆和头脑中的经验越来越多,这就从感性认识的阶段飞跃到了理性认识的阶段。

相比于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第二次飞跃的意义更为重要。认识的目的在于用理论指导实践。认识的能动作用,不仅仅只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还有理性的认识到革命的实践这个重要过程。这就是说,虽然是正确的理论思想,但不实行、只是把它空谈一阵、束之高阁的理论是没有意义的,理论要想得到检验和发展只有回到实践当中去。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阶段不能完全解决判断理论的正确与否,只有回到实践当中,观察能否达到预期的想法,才可以看出理论是不是正确。

马克思与恩格斯都谈到过认识发展的辩证过程但并没有细致专门的研究,列宁直接总结了这个辩证过程“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并从抽象的思维到实践,这就是认识真理、认识客观实在的辩证法的途径。”〔1〕不过列宁也没有在这个问题上有过多的停留,只是对认识发展的辩证过程进行简单的总结概括。所以,毛泽东深入详尽的论述了这个过程,清楚的阐述了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再从理性认识回到实践的这两次飞跃过程,丰富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三)认识发展的总规律

毛泽东《实践论》中的认识论思想系统地阐明了人类认识的总规律,找到了实践与认识之间的联系以及内在的矛盾,这表现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根本思想。首先,认识过程不是一下子达成的,要不断的在理论和实践中重复,一个具体的认识过程要经过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再从理性认识回到实践的两次飞跃,如果达到了预期效果,认识运动得以结束。可是,因为人们受到了主观条件和客观事物暴露过程的限制,即使是对一个具体的认识过程也经常要经历多次的反复,才能够在实践中达到预期效果,才能够使得主观和客观的相符合。其次,认识必须随着客观事物的发展而发展。为了能够反映情况的变化,人们的认识运动要跟着前进。客观现实世界的运动变化从来都不会完结,人们在实践当中对于真理的认识也就绝对不会完结。正是因为客观事物是不断的发展变化的,所以为了能够正确的反映现实和指导实践,我们要在理论和实践之间、主观和客观之间、还有知和行之间达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左”倾空谈主义思想超过现实发展的阶段,脱离当前大多数人的实践,在行动上表现为冒险主义。右倾机会主义者,思想保守,只能停留在旧的阶段,和发展着的社会实践相分开,正因如此,他们不能充当社会这辆火车的火车头。

毛泽东指出:“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而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从感性认识而能动的发展到理性认识,又从理性认识而能动的去指导革命实践,改造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样的形式,反复循环,而在实践和认识当中的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的进入到了相对高一级的程度。这些就是辩证唯物论的全部的认识论思想,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知行统一观。 ”〔2〕

二、毛泽东《实践论》中认识论思想的当代价值

毛泽东的认识论思想创作于特殊的历史时期,由于党内错误思想的原因给党的事业造成了严重的创伤,为了给党内以正确的理论指导,毛泽东认真总结了马列的关于认识论的思想,并且对于战争中积累的经验教训进行归纳升华,创作了《实践论》,不仅对当时的革命事业有着重要的理论指导作用,即便在今天的新常态下,毛泽东的认识论思想依然是知道我们前进的重要理论基础,依然散发着光辉。

(一)《实践论》中认识论思想的理论价值

《实践论》是对马列认识论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具有明确的理论针对性,当时的党内思想以正确的理论指导,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创新性,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

1.它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体系

把科学的实践观作为认识的基础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中一个重要的观点。毛泽东认真总结了马列等人关于认识论的研究成果后,坚持实践唯物主义,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进行继承发展。毛泽东认为,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实践唯物主义认识论,而社会实践就是把旧的唯物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区分开的最为显著的特点。毛泽东在文中阐明了认识的基础、来源、发展动力、目的等都是源自实践。他着重说明了认识不能与实践相分离,而离幵了认识的实践同样也不能发生。从这一点上总结了“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3〕的认识结构,描绘了实践唯物主义的认识论理论体系的框架。

列宁对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思想进行总结后,又研究得出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其实就是辩证法。能充分领会认识论是辩证法,这就要求我们要有哲学的思维和目光去研究辩证法,用发展的眼光去看思维与存在的问题,要将唯物论的原理同辩证法的发展原理相统一。《实践论》中关于实践与认识相互关系的辩证法;关于实践形式内部关系的辩证法;关于真理与谬误的辩证法,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为解决实践提出的新的理论问题而创作的新的归纳升华。

2.它具有明确的理论针对性

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机会主义致使国民大革命以失败告终后,当时年轻的党组织在第二次国内革命过程中又接二连三的发生了 “左”倾错误。其中最为严重的就是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冒进错误路线继续在党内占统治地位,这不仅使渐有起色的党组织陷入被反动派扼杀在襁褓中的局面,还令整个革命事业处于极为危险的局势当中。而这时以王明博古等人为首的错误路线依旧影响着革命事业,革命形势依旧严峻,情况不容乐观。在这样的历史关键时期,毛泽东为了给党内思想治病,挽救当时的革命成果,创作了《实践论》,具有明确的理论针对性。《实践论》则是从思想路线的角度,对机会主义的根源进行清算。毛泽东指出,各种机会主义的特点都是把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的关系相分离。毛泽东的《实践论》以一种中国式的言简意赅的表述方式,阐明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思想,从而使这部著作更易于发挥其作用和产生更大的影响。《实践论》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着重强调了认识的发展过程,总结了认识发展的总规律。它创作于中国从国内革命战争向国共共同抗日的历史时期,是对之前战争经验教训的总结升华,是为了给党内思想以理论指导,并找到成功的革命道路,正因为如此毛泽东创作了《实践论》,这本书具有明确的理论针对性。

3.它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宗旨

毛泽东认识论思想在抗日革命战争中和改革开放的过程中被不断证实和充实。在此进程中诞生的毛泽东认识论思想一定是紧跟时代潮流,并有其创新的理论。毛泽东认识论思想是立足于中华民族反抗与解放自己的基础出发点上,站在中国人民的立场,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代表人民利益谋求民族独立与国家富强发展。这种创新性在毛泽东提出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一道路中有着充分的体现。毛泽东实际的分析了当时中国的现状,中国受着来自国内外势力的压迫,并且没有民主制度的基础,且比自身实力高许多的敌人对城市长期占领,我们国家没办法像一些国家一样采用工人罢工等方法真正实现权利。他想到只有靠武装斗争的方法,通过人民群众的努力,农村包围城市才能让国家实现独立解放。他提出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之路这一思想不能不说是具有创造性的。这充分证明了毛泽东的这一理论创新在实际生活中起到了积极不可缺失的作用。

只有理论上面有了创新,才能得以在不同的时期不同地点对不同的实践活动分别进行指导,然后在事件中检验真理,或者说在时间中验证理论,从而更好地实现理论联系实际。

(二)《实践论》中认识论思想的现实价值

《实践论》中的认识论思想是对于理论与实践、知与行、科学和历史的统一,反映了矛盾的共性与个性、普遍性与特殊性等概念。在如今这样的历史机遇下,它对当代中国社会有着积极的现实价值。

1.它有利于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

《实践论》是时代精神浓缩的精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进程同样也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实践论》是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成果,是国内战争和抗日战争经验教训的整理和升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不断摸索前进的灯塔,毛泽东的认识论思想凭借关于对认识发展过程和与实践关系的高度理解,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奠定了正确的理论基础。

毛泽东的认识论思想对加快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光辉进程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毛泽东认识论思想在中国革命和建设当中运用认识与实践之间的辩证关系,目的就是要将中国实际的具体情况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相结合,这正体现了《实践论》中认识论思想的原理。毛泽东当时之所以写《实践论》就是为了给党内思想治治病,毛泽东把认识论思想以中国人能够接受的方式演绎了出来。便于国人去理解,在复杂变化的环境中挽救了许多受到错误思想影响的党内干部,也为伟大的革命进程进行了正确的理论指导。

《实践论》中的认识论思想不断推动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步伐和改革事业的发展进程。毛泽东《实践论》中的认识论思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它有利于加快中国改革事业的发展

毛泽东的认识论思想不仅对中国革命的胜利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在中国改革道路上也起到了重要的理论指导作用。邓小平曾强调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5〕这一些思想与毛泽东的认识论观点十分相似。实际上也是对毛泽东认识论观点的继承。邓小平曾多次在党的会议中强调过毛泽东思想的重要性。邓小平继承和发展毛泽东思想,面对当时的国内外环境,大胆提出了改革开放政策,“不管白猫还是黑猫,只要能抓住老鼠就是好猫”、“先富带动后富,最终共同富裕”、“市场经济”等一系列相关政策。这些政策既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同时也是对毛泽东思想的进一步发展。正是因为有了正确思想的指导,我们国家才得以在不到七十年的时间里大跨步的发展,我们亲眼见证改革开放取得了令人骄傲的成绩。

3.它有利于指导新常态下的社会主义的实践

当今天我们面对经济“新常态”和改革开放已经进入到了攻坚期和深水区时,各种矛盾就表现的更为冲突化和胶着化。面对变化万千的大千世界,有没有一种以不变应万变的东西,回答应该是肯定的,这就是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必须学好、用好的哲学。“习近平总书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思想,展示出极为高明的治国理政的艺术”。〔5〕他强调,在新形势下全面深化改革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以重大问题为导向,抓住关键问题从而进一步研究思考,着力推动解决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他说任何事情都要从坏处开始着想,尽量得到理想的结果。这些思想观念和治国方针都蕴含着科学的思想,是对认识论的继承和发展,也是将认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典型例子。

〔1〕列宁.哲学笔记〔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181.

〔2〕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296-297.

〔3〕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296-297.

〔4〕史世鹏.中国社会科学现代化:困境与路径——纪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发表35周年〔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13,(03):29-31.

〔5〕王学俭,阿剑波.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研究述评〔J〕.社会主义研究,2017,(01):154.

A423

A

1009—2234(2017)10— 0034— 04

2017— 10—05

赵剑(1992—),男,山西长治人,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责任编辑:侯庆海〕

猜你喜欢

实践论认识论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从李达到陶德麟的《实践论》解读之路
马克思意识形态批判阐释的认识论困境及其终结
基于信息技术哲学的当代认识论研究
从《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看马克思认识论的变革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实践论(节选)
《实践论》的时代价值刍议——学习毛泽东实践观的感悟
藏传佛教认识论评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