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元文化时代下我国意识形态建设

2017-03-11李蓉菲王永杰

理论观察 2017年10期
关键词:思想建设文化

李蓉菲,王永杰

(南京财经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南京 210046)

多元文化时代下我国意识形态建设

李蓉菲,王永杰

(南京财经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南京 210046)

当今世界,文化多元化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在文化全球化的大环境下,人们生活变得丰富多彩,新兴产业积极涌现,我国民族文化也得到了大发展和大繁荣,这些都不可否认。但与此同时,多元文化也对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和冲击,面对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及各种潜伏性思想的影响,我们必须加强意识形态建设和防范工作,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指导地位,推进文化创新和理论宣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中国梦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多元文化;意识形态;挑战;创新

党的十八大以来,“文化自信”多次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习近平总书记在建党95周年纪念大会上,对这一自信进行了全面的阐述。当前,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深入推进给多元文化的传播创造了平台,文化碰撞、交流和融合已是世界进步的必然趋势。在多元文化的背景下,面对西方所谓的民主、人权“普世价值”的渗透,加强我国意识形态建设,发挥主流意识形态的引领作用,增强文化自信是抵御“分化”的有力武器。

一、多元文化背景下加强我国意识形态建设的必要性

多元文化的发展趋势对于我国意识形态建设工作并非只有挑战。一方面,维护社会稳定和凝聚人心,满足人们对于精神文化的追求,需要多元文化的氛围和机遇。另一方面,加强意识形态建设工作,可以很好的引导多元文化的共存,减轻多元文化激荡带来的阵痛。

(一)时代要求

多元文化是文化繁荣、社会进步的一个象征,国家的发展离不开丰富多彩的文化推动,我们不能因为多元文化的冲击就排斥多样性的文化,相反,多元文化给我国意识形态的创新和与时俱进提供了机遇。如今,各国文化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意识形态作为多元文化中的重要一支,其包容性也在逐渐增加,不再只是僵硬的政治灌输渠道,而是将其他优秀文化与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相结合,立足于时代潮流与传统文化之上,不断创新意识形态的内容与宣传方式。时代在进步,我国的意识形态也要跟得上步伐,只有通过人们喜闻乐见的方式,秉承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理念,主流意识形态才能被人们接受。

(二)理论导向

意识形态具有理论指导和价值认同功能,科学的主流意识形态更具有凝聚共识,统一力量的作用。面对多元文化不可逆转的趋势,要充分发挥我国主流意识形态指引作用,通过主流意识形态及时纠正文化多元化带来的消极和不稳定因素。在此过程中,意识形态也为多元文化拓宽了发展空间,借助两者的相互影响,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也推出了国门,让更多的国家了解到我国先进的执政理念,彰显社会主义强大的生命力和活力,增加国际影响力。在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指引下,多元文化在我国内会呈现更加有序、健康的发展态势,确保多元文化在我国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三)现实背景

多元文化的环境,首当其冲的是我国的传统价值观念,各国因历史背景和发展进程的不同,其文化中价值导向也不尽相同。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价值观的混杂,会引起人们思想的矛盾以及观念的迷茫,价值观在自相矛盾中也逐渐趋于多样性。也会因为错误价值观的影响,激发对当前社会的不满,倾向资本主义国家,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推进。“目前,我国正处在‘黄金发展期’与‘矛盾凸显期’并存的关键时期,能否有效地化解和消除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①赵化勇:《坚持正确舆论导向促进和谐社会建设》,人民日报,2005-6-20:(09).因此,多元文化背景下,如何更有效地发挥主流意识形态的稳定作用,改进教育方式使得主流思想更加深入人心是一项重要而又艰巨的工程。

二、多元文化时代下的冲击

文化多元化是一把双刃剑,各国文化交融的过程也是一些国家企图实行文化霸权的过程。在我国当前的思想文化领域中,科学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居于指导地位,但也存在大量譬如西方的资产阶级思想以及其他国家各种思潮,这些思想潜伏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对国人的价值观念和国家的意识形态均造成冲击。

(一)人们思想多元化

随着文化全球化的浪潮以及我国对外开放的深入,形形色色的文化借助多种形式涌进我国,在与我国主流意识的混杂中,人民群众很容易在日常生活中无意识的受到影响,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的生活方式十分受到我国中产阶层的推崇,久而久之,人们思想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例如出现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近年来我国大批韩剧迷、韩星迷日益暴增,从饮食,服饰到日常用语,无不弥漫着韩国气息,无论是女大学生还是上班族,几乎成了韩剧专业户,还有日本的动漫和游戏等。这些都对人们的思想观念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尤其是青少年的价值观潜移默化的发生了动摇和改变,盲目崇拜国外的文化,思想异常活跃,容易造成与我国主流意识形态之间“不和谐”。“我们所处的时代是极力回避、努力淡化意识形态的时代,可是又是西方意识形态妄图独霸天下、因而必须以异质意识形态与之抗衡的时代②侯惠勤:《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批判与当代中国》,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

(二)传统文化受到挑战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家国天下”的情怀深入每个人的思想,“仁义礼智信”是指导我们为人处世的道德准则。而西方文化的民主精神和人文主义传统,逐渐培养了自我中心主义,极端自由主义,只强调追求个人的价值、权利和自由,这与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集体主义是背道而驰的。在这种文化的影响下,自私自利的现象已是常见,一些人甚至毫无道德意识和责任意识,一味的追求个人利益,导致市场经济中诚信的丧失。受西方霸权主义文化的渗透,越来越多的中国人过起了 “洋节日”,甚至有些青少年对中国传统节日知之甚少,大肆推崇圣诞节、情人节等。从大街小巷的肯德基、韩国服饰、化妆品,到美国电影、日本游戏等,无不充斥着外国文化,这些在给我们带来物质精神享受的同时,也使我们与我国传统文化渐行渐远,弘扬传统文化可能成为挂在口头的一句空话。

(三)引发社会认同危机

我国目前的社会现实使一些社会成员心理认同弱化,开始在思想上倒向资本主义,加之西方“普世价值”的幌子以及国外福利制度的引诱,一些人开始怀疑我国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和前景。尤其是近年来我国雾霾现象、房价医疗、群体事件突发等社会问题不断出现,很多人因此就认为中国没有美国等其他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好,造成社会认同危机。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之际,利益关系的复杂、功利主义与精神追求的冲突、理性上认同不定与感性上盲目崇拜等问题都让非科学文化有机可乘。“除此之外,多元文化下,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宣传、教育既缺少向社会心理的必要转化,也缺乏对已有社会心理的必要针对性,因而造成了教条主义、形式主义等忽视社会心理的错误倾向”。③郑永廷:《论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领域发展》,社会主义研究,2003(01):5.这样一来,我国主流意识形态便会丧失吸引力和凝聚力,人们企图在多元文化中寻求其他价值观的慰藉。

三、加强我国意识形态建设的几点思考

“我们如果对资本主义的文化渗透丧失警惕,缺乏强有力的应对措施,势必会落入‘西化’、‘分化’的陷阱,使民族、国家的主流文化失落,国家精神支柱崩塌。”④俞吾金:《意识形态论》,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1版,第195页.新的时代背景下,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化挑战为机遇,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文化人的原则,积极缓解多元文化带来的冲击和动荡,使我国意识形态建设在实践中健康有序发展。

(一)坚守主导地位,加强净化与创新

文化具有重要的意识形态属性,其内在是价值观的贯穿,新形势下,要抵御外国文化对本土文化的破坏,提升我国意识形态的话语权,必须进行文化创新,妥善处理好多元文化和本土文化的关系。

我国始终坚持一元指导,多元文化并存,坚持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的本质,即为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服务。在新时代的背景下,继续毫不动摇的贯彻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搞好我国的意识形态阵地建设,必须正确处理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性与多样性的关系。主导性为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提供了方向的指引,而多样性为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增加了活力,丰富发展了我国的意识形态内容,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面对多样性选择,必须加强自我净化和趋优性引导,取精华去糟粕,始终保持主流意识形态的纯洁性和吸引力。

与此同时,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意识形态源于生活,与社会物质基础密不可分,它的发展必定会受到特定社会背景下经济状况的影响。而且,意识形态是有阶级性和对象性的,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它并不是朝夕形成的,而是承载着一个国家的历史印记。爱国情怀、礼义忠孝、人本思想等优秀传统文化始终贯穿于我国主流意识形态中,这些优秀文化必须加以弘扬和继承。意识形态也并不是僵化封闭的,无法适应时代潮流的意识形态必然是没有话语权和影响力的。因此,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必须注重自身的创新,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关注社会现实,关心人们诉求,对当前出现的趋利主义、社会道德缺失等,起到教化和引导的作用。

(二)改变宣传方式,强化个体责任意识

一方面,改变意识形态工作方法。当今意识形态问题不仅仅只是个政治术语,它已与我们的生活相融合,两者之间相互影响,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会对社会风气树立积极的标杆,而作为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生活中我们也总离不开政治话题,生活实践将会引导我们更好地理解意识形态说教,更好地凝聚共识。因此我们要高度重视社会成员心理的构建,强化意识形态的文化功能,发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社会心理的引导作用。在日常生活中大力宣传和教育,根据个体发展的需要,将意识形态理论去抽象化,大众化,将晦涩的意识形态理论转为大众易于接受和理解的情感,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另一方面,强化个体的责任意识。面对西方敌对势力“西化”、“分化”图谋以及国人对于韩国、日本文化的沉迷,我们每个人都必须清醒的认识到,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维护需要每个社会成员的共同努力和支持。国是千万家,热爱祖国,维护国家的安全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我们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信念和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在纷繁复杂的文化浪潮中,切实提高主体性意识和自身的使命感。在思想和行动上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自己的社会责任,提高道德认知能力,坚定政治和价值信念,传承爱国精神和民族精神,增强价值认同。

(三)把握民心导向,凝聚精神力量

当前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在某种程度上还没有完全为广大人民接受而“弥散在空气之中”。①郑永廷等:《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发展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251.意识形态建设顶层设计是一方面,但归根到底还在于社会的落实和反响。行动要和目的相切合方显得有效,这就要求务必掌握民心倒向,秉承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理念,切实反应人民的利益诉求。

意识形态建设要在为和谐社会构造共同的思想基础和价值导向中不断巩固和创新,尊重社会发展规律,充分体现意识形态的人文关怀;积极整合多样化的社会思潮,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主体,主流意识形态只有得到广大人民的认可才能不断推广和巩固。我们要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人翁地位,立足于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参与意识形态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打造人民信得过的服务型政府,以深入的文化自觉支撑起高度的文化自信。

新时代背景下,我国意识形态建设面临着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多方面的挑战,这就要求我们要重新审视当前意识形态建设中出现的新情况,树立发展的眼光准确把握和定位主流意识形态未来的发展方向,以创新的方法论推进我国意识形态理论的不断完善与进步,正确把握和认识多元文化与意识形态的关系问题,增强我国意识形态的号召力和影响力,推动社会整体合力的开发与创造。

〔1〕俞吾金.意识形态论〔M〕.北京:人民出 版 社 ,2009:85.

〔2〕侯惠勤.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批判与当代中国〔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

〔3〕姜辉.进一步增强当代中国主流意识形态自信〔J〕.红旗文稿,2015,(03).

〔4〕李海,贾绘泽.论多元化境遇中的主流意识形态整合〔J〕.探索,2012,(03).

B036

A

1009— 2234(2017)10—0026—03

2017— 10— 17

李蓉菲(1992—),女,江苏连云港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研究。

〔责任编辑:侯庆海〕

猜你喜欢

思想建设文化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思想与“剑”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谁远谁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