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乳腺非霍奇金淋巴瘤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2017-03-07钟全钰

临床医药实践 2017年2期
关键词:核仁霍奇金细胞核

钟全钰

(信丰县人民医院,江西 信丰 341600)

乳腺非霍奇金淋巴瘤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钟全钰

(信丰县人民医院,江西 信丰 341600)

目的:观察乳腺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5年12月进行治疗的乳腺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18 例,所有患者肿瘤标本使用10%甲醛溶液固定,常规脱水,石蜡包埋、切片后进行HE染色。在直视下观察患者肿块的边界、直径以及乳房皮肤情况,并对腋窝淋巴结触诊,观察是否有肿大。显微镜下观察染色后的切片特征。结果:18 例原发性乳腺霍奇金淋巴瘤患者中,肿物边界不清16 例,边界清楚2 例。肿物形状:结节状13 例,巨块状5 例;肿块直径1.5~8.5 cm。18 例患者中14 例瘤细胞中等大小,形态、直径基本一致,呈现圆形或者卵圆形。细胞质中等量,淡染,或者双色。细胞核较大,核仁不明显,核染色质细,部分细胞呈现浆细胞样改变。4 例患者的瘤细胞较大,细胞质少,细胞核呈现不规则形态,部分类似于中心母细胞样。核膜较厚,细胞核边缘可见1~3 个核仁,部分类似中心细胞样,出现裂沟,核染色质呈现凝块状态。结论:乳腺非霍奇金淋巴瘤属于结外恶性淋巴瘤的一种,发生率低,比较罕见,临床需要依赖其病理特征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

乳腺;非霍奇金淋巴瘤;病理特征

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是主要发生在淋巴结、脾脏等淋巴器官的恶性肿瘤,但是也可发生在淋巴结外的淋巴组织和器官,是一种有可能高治愈的肿瘤。而乳腺非霍奇金淋巴瘤虽然发生率低,但仍有发生,在乳腺恶性肿瘤的发生率中占0.12%~0.5%,且容易误诊为乳腺癌[1-3]。为了观察乳腺非霍奇金淋巴瘤与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对2010年1月—2015年12月在我院进行相应治疗的患者进行回顾性总结,以便为后续的临床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1月—2015年1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乳腺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18 例,均为女性,年龄37~74 岁,其中左侧乳腺11 例,右侧乳腺6 例,双侧乳腺1 例。所有患者通过病理切片证实为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

1.2 方法

所有患者肿瘤标本使用10%甲醛溶液固定,常规脱水,石蜡包埋、切片后进行HE染色。在直视下观察患者肿块的边界、直径以及乳房皮肤情况,并对腋窝淋巴结触诊,观察是否有肿大。在显微镜下观察染色后的切片特征。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患者乳房形态特征

18 例原发性乳腺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经过B超检查,显示肿物边界不清16 例,边界清楚2 例。肿物形状:结节状13 例,巨块状5 例;肿块直径1.5~8.5 cm;乳房外观:正常,均未侵犯乳头和皮肤。其中14 例可触及腋窝淋巴结肿大。

2.2 镜检

高倍镜下见肿瘤细胞呈弥漫性分布,细胞间无黏附现象。18 例患者中14 例瘤细胞中等大小,形态、直径基本一致,呈圆形或者卵圆形。细胞质中等量,淡染,或者双色。细胞核较大,核仁不明显,核染色质细,部分细胞呈浆细胞样改变。4 例瘤细胞较大,细胞质少,细胞核呈不规则形态,部分类似于中心母细胞样。核膜较厚,细胞核边缘可见1~3 个核仁,部分类似中心细胞样,出现裂沟、核染色质呈现凝块状态。3 例局部肿瘤细胞呈串珠状排列,7 例镜下多处见核分裂,其间残余乳腺导管,肿瘤细胞向周围脂肪组织浸润,间质血管丰富,呈现轻微硬化性改变,局部可见坏死病灶。

18 例患者中滤泡中心淋巴瘤6 例,镜下见混合型中心细胞型细胞,小核裂和稀少细胞质的大无裂细胞,而且少数中心见母细胞,核圆,核仁偏位,细胞质嗜碱性,有滤泡结构,常伴有慢性分布。4 例套细胞性淋巴瘤,其组织学特点为呈弥漫性分布,结构及细胞均表现为异质性,非典型小或者中淋巴细胞,核型不规则,呈小核裂细胞样。7 例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特点是细胞大,细胞核大于巨噬细胞核,核仁突出,中等量嗜碱性胞质,较多免疫母细胞。1 例为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其组织学特点为肿瘤细胞较大,呈间变性,由圆形或多形性淋巴母细胞组成,呈现多核特征,核仁突出,胞质丰富,瘤细胞相互粘接成团。

3 讨 论

非霍奇金淋巴瘤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肿瘤,在常见的恶性肿瘤中能够居于前十位,主要病变发生在淋巴器官,依据其细胞来源可分为B细胞、T细胞以及NK/T细胞。其病因尚未明确,被认为与免疫功能异常、病毒感染、细菌感染和遗传因素等多种因素有关。但是乳腺非霍奇金淋巴瘤则比较罕见,发病率低,患者往往无特异性临床表现,可分为结节性和弥漫性两种[4-5]。结节性患者通常在乳腺上能触及圆形、质硬的肿物,其边界清楚,无明显触痛,且活动度良好。而弥漫型变化的患者肿块边界不清楚,活动度差,但也无明显触痛。国内学者认为其诊断需要具备如下条件:无乳腺外淋巴瘤的存在;有重组的淋巴瘤形态学依据[6];如果局部淋巴结受累,受累的淋巴结体积小于原发乳腺病灶[7]。因为乳腺霍奇金淋巴瘤的发病率低,无特殊临床表现,因此患者往往被诊断为乳腺癌、乳腺结节等其他病变,后期通过病理结果确定诊断[8]。

在病理学检测中,乳腺非霍奇金淋巴瘤具有以下组织学特征:瘤细胞呈弥漫分布,细胞之间无黏附特性。细胞的体积呈中等或者较大,形态呈现圆形或者卵圆形。细胞质少量或者中等量,细胞核较大,部分细胞核的核膜比较厚,核仁明显。部分细胞核染色质细,核仁不明显[9-10]。部分瘤细胞呈现列兵式排列,具有丰富的间质血管,可伴随不同程度的硬化或者坏死。

乳腺非霍奇金淋巴瘤在临床诊断中误诊和漏诊的比较多,应该与乳腺假性淋巴瘤相鉴别。后者的病理特征是淋巴样细胞包绕导管,并且向周围脂肪组织浸润的过程中,容易被认为是恶性淋巴瘤。但是假性淋巴瘤的病变比较局限,浸润细胞是成熟的淋巴细胞,可夹杂炎症细胞[11]。另外乳腺非霍奇金淋巴瘤需要与乳腺浸润性小叶癌、低分化腺癌和髓样癌相鉴别。乳腺浸润性小叶癌是癌细胞已经穿破乳腺导管或者小叶腺泡的基底膜,并且侵入间质,绝大部分是腺癌,通常通过病理检查能够确定诊断[12]。

乳腺非霍奇金淋巴瘤的预后较好,比一般淋巴瘤的存活率要高,治疗时以局部肿块切除,辅助化疗即可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通常不采用对乳腺癌的根治性手术。因此术前的正确诊断关系到正确治疗方案的确定。另外,非霍奇金淋巴瘤对化疗的敏感性较高,部分患者通过化疗就可以控制发展,甚至达到治愈的目的[13-14]。但是有研究认为乳腺非霍奇金淋巴瘤的远期预后较乳腺癌差,术后2年内有较高的死亡率。组织学分型、临床分期均是影响其预后的重要因素,而生育期的女性病变进展更迅速,可能与患者内分泌与免疫机制的改变有关[15]。

综上所述,乳腺非霍奇金淋巴瘤属于结外恶性淋巴瘤的一种,发生率低,比较罕见,临床需要依赖其病理特征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因为该疾病的临床发生率较低,往往被漏诊和误诊,而不能得到正确的治疗,从而对疾病的预后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在临床工作中应注意掌握乳腺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特征和病理学特征,以减少漏诊和误诊,达到改善患者预后的目的。

[1]石岩,陈刚,周小鸽,等.间变性淋巴瘤激酶阳性和阴性系统性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临床病理特征对比研究[J].中华病理学杂志,2010,39(4):235-239.

[2]李梅芳,何建蓉,沈坤炜,等.不同年龄段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J /CD].中华乳腺病杂志(电子版) 2010,4(5):558-565.

[3]NEGAHBAN S,AHMADI N,ORYAN A,et al.Primary bilateral Burkitt lymphoma of the lactating breast:a case report and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J].Mol Diagn Ther,2010,14(4):243-250.

[4]邱立华,王华庆,钱正子,等.原发性乳腺恶性淋巴瘤的发病特征和诊疗分析[J].中华外科杂志,2010,48(10):743-746.

[5]LECHNER M G,LADE S,LIEBERTZ D J,et al.Breast implantassociated,ALK-negative,T-cell,anaplastic,large-cell lymphoma:establishment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a model cell line (TLBR-1) for this newly emerging clinical entity[J].Cancer,2011,117(7):1 478-1 489.

[6]LI S,LEE A K.Silicone implant and primary breast ALK1-negative anaplastic large cell lymphoma,fact or fiction[J].Int J Clin Exp Pathol,2010,3(1):117-127.

[7]POPPLEWELL L,THOMAS S H,HUANG Q,et al.Primary anaplastic large-cell lymphoma associated with breast implants[J].Leuk Lymphoma,2011,52(8):1 481-1 48 7.

[8]张继运,刘雨雄,沙新海,等.青年老年乳腺癌临床病理资料与预后的探讨[J/CD].中华乳腺病杂志(电子版),2012,6(3):259-263.

[9]BASHIR M A,ALI N A,SHABAN S,et al.Young women in the UAE have higher incidence of HER2 positive breast cancer[J].Breast J,2012,18(6):637-638.

[10]史东波,郭宇.青年乳腺癌p53 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关系54 例分析[J].肿瘤学杂志,2011,17(10):773-775.

[11]AVILES A,NERI N,NAMBO M J.The role of genotype in 104 cases of 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 primary of breast [J].Am J Clin Oncol,2012,35(2):126-129.

[12]CAON J,WAI E S,HART J,et al.Treatment and outcomes of primary breast lymphoma[J].Clin Breast Cancer,2012,12(6):412-419.

[13]王仁杰,吴颖虹,张珏,等.乳腺原发淋巴瘤的诊治[J /CD].中华乳腺病杂志(电子版),2014,8(2):136-139.

[14]吴永芳,魏建国,许春伟,等.乳腺非霍奇金淋巴瘤误诊为乳腺癌临床病理分析[J].临床与病理杂志,2015,35(5):873-877.

[15]梁栋,于洋,尤伟.原发性乳腺淋巴瘤误诊分析[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5,29(9):932-933.

(本文编辑:张红 )

吴小洁(1967— ),女,江西省赣县人,学士学位,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超声诊断工作。

1671-8631(2017)02-0134-03

R733

B

2016-07-20

猜你喜欢

核仁霍奇金细胞核
1990—2019年中国霍奇金淋巴瘤流行趋势和疾病负担分析
HBsAg阳性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抗HBV治疗期间HBV再激活的危险因素分析
哺乳动物核仁应激研究进展
霍奇金:利用X射线解析生化物质结构
野生鹿科动物染色体研究进展报告
植物增殖细胞核抗原的结构与功能
霍华德·霍奇金:用颜色打动世界的人走了
中药提取物对钙调磷酸酶-活化T细胞核因子通路的抑制作用
细胞生物学
核仁研究新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