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业转移背景下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改革研究——以湖南科技学院为例

2017-02-23唐良玉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7年7期
关键词:永州英语专业人才

李 雯 唐良玉



产业转移背景下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改革研究——以湖南科技学院为例

李雯唐良玉

(湖南科技学院 外国语学院,湖南 永州 425199)

文章对永州地区承接产业转移背景下英语人才需求现状做了分析,系统地总结了当前地方本科院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通过构建培养目标体系、教学体系、素质拓展体系、保障体系等改革以建立适应永州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英语人才培养模式。

产业转移;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教学改革

随着永州被划归为湘南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重要板块,永州这个与广东、广西接壤,与东盟最近的古城迎来了千载难逢的机会。永州已经成为对接东盟的主要桥头堡,且与东盟市场贸易往来越发密切,已与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等6个国家开展了贸易往来,100多种产品进入东盟市场。2012年,永州市对东盟进出口5512万美元,同比增长157.33%。永州将重点承接汽车及零部件、生物医药、矿产加工、电子信息和农产品加工等产业,将构建加工贸易基地、汽车零部件制造基地、农产品精深加工基地、文化旅游基地等重要产业基地。而传统的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与地方经济发展相脱节,并且随着对外贸易的扩大,社会对高校英语专业的人才在综合素质上提出了更高要求。[1]因此,有效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多形式、多层次、全方位的英语复合型人才则成为了当前永州地区高校的重要目标。对于一直寻求应用型转型发展的永州地区唯一一所本科院校湖南科技学院来说,更加是新的契机,调整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以适应新的形势,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已迫在眉睫。

一 地方院校英语人才培养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一)人才培养目标与当地社会的发展不协调

当前,湘南地区高校英语专业的教学目标仍然较为传统,基本按照培养师范生的模型、参照国内其他综合性、研究型高校模式设置,以培养中小学教师为主。同时地方高校由于扩招造成生源素质、师资力量都存在着一定程度的下降,延续以往的教学目标和模式显得与社会格格不入。原先的就业领域以培养中小学教师为主,但随着教师市场的饱和,大部分英语专业学生就业领域不得不走向地方紧缺的制造业、旅游业。传统模式培养的学生进入这些行业无法适应新的就业环境。[1]

(二)课程设置与工作实践的不一致

随着永州被划归为湘南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重要板块,湘南地区经济全面发展,与东盟各国的交流日渐频繁,汽车制造、生物医药、矿产加工、电子信息、旅游业等行业将迎来对外合作的高潮期。然而,高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还未跟上时代的步伐,课程设置仍然停留于基本语言的教学,没有跟当地产业进行对接。学生实践的机会很少,就业后缺乏商务、旅游、制造业等行业需要的行业知识。[2]

(三)教学方式陈旧,实践内容流于形式

目前地方高校采用的教材也选用了研究型、综合性的高校编写的教材,教材种类单一;教学方式仍以老师讲、学生听的模式,无法调动学生积极性;实践环节更加是流于形式,缺乏企业相关行业知识的熏陶;实习也基本是放养,很多学生根本没有进行实习实训,学生交个实习报告就可以应付了事,没有达到预期效果。[1]

(四)师资极度缺乏

要培养具备服务地方制造业、服务业、旅游业的高素质英语人才离不开有企业外事工作经历的双师型教师。而地方院校由于资源有限,所招聘的教师也多为应届硕士毕业生,这种从校门到校门的教师要培养出复合型的英语人才更是无从谈起。[1]

二 培养模式的建立

产业转移背景下,企业对英语人才的需求主要体现在:(1)扎实的英语语言运用能力;(2)对所从事行业背景知识有着深入的了解;(3)同时要具备国际交流需要的人文素养:要了解对外贸易各国文化风情,理解对方的思维方式才能更加适应国际市场。因此从满足这三个基本条件入手,培养模式可以从几个方面进行改革:

(一)培养目标的建立

作为产业转移背景下的英语人才的培养必须确定明确的目标,不能按传统的培养中小学英语教师培养模式进行教学,应是培养掌握基本扎实的英语语言运用技巧,培养能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掌握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和运用能力;具备较强的英语沟通、口译、商务文件的翻译、写作能力;能够在汽车制造、机械电子、医药、农产品、旅游行业等领域具备基本的管理、外事能力;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高级语言人才。[2]

(二)教学体系的构建

教学体系是培养模式最核心关键部分,决定了人才培养的具体内容、步骤和方法,是培养目标的具体体现。[2]因此课程的设置必须为培养目标服务,即在保证英语基本语言能力学习的同时开设汽车制造、机械电子、医药、农产品、旅游行业等领域的限选课。学生根据兴趣爱好,自由选择,加深对其中某个领域的认识和了解,这个专业方向也作为其日后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的领域;此外,实践教学需要企业的全程参与;要转变以往英语专业只注重培养语言知识的弊端,增大实训实习课程的比例,同时将实习内容作为成绩考核的一部分;提高人文、礼仪、商务、制造等多方面的课程。在学生经过2年的专业课程学习后,实践环节可以直接去企业进行锻炼,明确自身的学习目标,进行相关行业的技能培养。同时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实践教学基地,将企业的实习经历作为其毕业要求的一部分,同时要在实习过程中的加强质量管理。[3]

(三)素质拓展体系的构建[2]

除理论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外,大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如举办大学生创业大赛、商务英语大赛、商务英语写作、翻译大赛等赛事;组建虚拟企业、模拟商务谈判等活动;开设相关讲座对社团进行管理能力的指导和培养,并对其进行企业文化的熏陶。同时,培养学生的责任心、诚实守信等品质、提高其人际沟通和交往能力。

(四)保障体系的构建

1.选用合适的优秀教材。优秀合适的教材是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在教授英语语言知识的同时向学生熏陶相关行业知识,必要时可以直接进行相关教材的编写,将地方经济涉及的汽车制造、医药电子、旅游等行业知识与英语语言知识经行无缝对接。这样,学生在阅读教材的同时就对行业知识进行了初步了解,以更加适应地方企业的需要。[4]

2.构建双师双能型教师体系。目前高校的扩张和人才的流动使得地方院校的师资紧缺,而招聘的应届硕士研究生,由于缺乏在企业的锻炼,因此同样缺乏在相关行业的工作能力。而构建双师双能体系,教师的培养也必须依靠校企合作。可以每年选派一定数量的青年教师去企业锻炼,参与企业的运营工作,进行经验分享,从而打造双师双能型教师。[1]

3.改变填鸭式教学模式。改变以往以教师为主导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在课堂建立企业情景进行教学,提前进入职场模式,增强外向型企业需要的口语交际能力的教学;同时运用微课、慕课等课下教学手段,进行辅助教学,扩充行业背景知识。在学习课本知识之外,还要普及各地的风土人情、社会经济、人文历史等知识。[5]

4.改革考核方式,进行多元化评价。教学模式的改革需要考核方式的改革来引导,因此必须建立起对应的评价考核方式,以提高教学效果。改变以往期末单纯的纸质化考试模式,开展多元的评价体系,并把在企业的实习表现作为其成绩评价的重要指标,引导学生培养自身综合素质。[6]

三 结 语

正如前所说永州被划归为湘南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重要板块,给永州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会,作为地方高校,进行与地方经济相适应的英语人才培养方案改革是必要的。必须改变以往的大而全的培养模式,结合永州地区的师资、生源条件,从培养目标、教学体系、保障体系等各方面进行调整改革,增强学生的交际能力、翻译能力、人文素养。培养出英语+行业技能的复合型人才,为产业转移提供人才支撑,为地方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1]王玉兰.“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复合型英语人才培养的新思路[J].海外英语, 2016,(8):71-72.

[2]李佩禹,孙毅.基于应用型本科转型发展的人才培养改革[J].中国成人教育,2016,(19):31-33.

[3]宋林珊.高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研究[J].英语广场,2012,(8):99-100.

[4]丁怡,余敏.基于市场需求的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一项对广州地区商务英语人才的需求的调查[J].科技文汇,2010,(6):25-26.

[5]陈永烨.构件河南文化旅游英语人才培养新模式[J].中国成人教育,2008,(11):113-114.

[6]叶兴国.关于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几点思考[J].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297-302.

(责任编校:呙艳妮)

G646

A

1673-2219(2017)07-0149-02

2017-04-23

永州市2016年度指导性科技创新及应用研究项目“基于产业转移背景下英语人才校企合作机制研究”(永科发[2016]27号)。

李雯(1989-),女,湖南永州人,湖南科技学院外国语学院助教,研究方向为大学英语教学。

猜你喜欢

永州英语专业人才
人才云
交互式教学在英语专业阅读课改中的应用研究
零陵区:“两考”工作平稳顺利
永州滨江新城营销中心
论英语专业语法教学中三种思辨能力的培养
永州至新宁高速公路即将开建总投资152亿元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西方修辞教育传统及其对我国英语专业教育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