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工业化进程中的绿色危机及其对策

2017-02-23陈艳飞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7年7期
关键词:工业化文明人类

陈 中 陈艳飞



论工业化进程中的绿色危机及其对策

陈中陈艳飞

(湖南工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 株洲 412007)

工业文明是把双刃剑,工业文明的高速发展既带来了当代经济发展和繁荣,同时又带来带了严重的绿色危机;工业化是通向现代文明的必由之路,但必须在工业化进程中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推动绿色发展,完善绿色发展法制体系。

工业化;绿色危机;对策

工业文明是把双刃剑,工业文明的高速发展既带来了当代经济发展和繁荣,推动了物质文明的发展,同时又带来带了严重的绿色危机,使得生态环境破坏,空气质量下降,很多物种濒临灭绝的境地。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建设一个现代化国家,工业化是现代化的物质基础,是通向现代文明的必经之路,但是走欧美“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行不通,而应走一条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因为走老路,去无节制消耗资源,去不计代价污染环境,已经难以为继,历史的教训极为惨痛。因此,必须要正确处理工业化同绿色化之间的关系,更加自觉地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协调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化同步发展,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的期盼和现实生活的需要,让老百姓切实感受到工业化带来的实实在在的物质效益,同时感受到绿色效益,又为子孙后代留下可持续发展的“绿色银行”。

一 当今工业化进程中的绿色危机

在人类迈入工业文明后,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发生了两个明显的变化,一是人类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能力越来越强大,人类科学技术广泛应用,促进了社会生产力巨大增长,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社会财富,充分显示了人类自身的主体性、创造性和能动性,推动人类社会经济快速发展起来,先后带来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使生产社会化程度和社会交往不断扩大,建立了世界市场,形成了当今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人类彻底解放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物质基础。工业文明使人类把对自然界的改造从农业文明中的生态系统扩展到了地球上一切自然系统,直至整个生物圈。人口迅速增长,技术突飞猛进,人类进入了地球上所有的陆地和水域,乃至地球整个表面都成为了人的活动场所,甚至还进入宇宙太空。推动人类社会进入了电气化时代、信息化时代、网络时代,使我们生活的全球变成了“地球村”,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推进“世界历史”渐进过程,是人类从野蛮时代走向自由人联合体的必经阶段。目前中国正处在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工业化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完成的根本性的历史任务,在缩小中国在科教文卫各方面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的道路上,面临着生产效率不高、技术相对落后等工业化水平的制约,实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就是为了从技术上解决中国发展的瓶颈,解决中国梦的现实物质基础。新中国工业进步,重工业发展,特别是钢铁、石油、制造业等行业发展,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铁路、公路和航线,特别是高铁和航班的发达,促使了中国基础设施建设的极大改观,使中国梦实现渐渐地具备了交往基础。川流不息的交通,通往各个国家的航线,飞速建设的高铁,令人瞠目结舌。中国制造消费品,已经成为了世界许多国家不可忽略的百姓生活一部分,美国甚至西方许多国家都提出智慧制造来拯救自己国家制造业,减少对中国工业消费品的依赖。正是当今中国工业发展,促进了生产力水平大幅提高,物质资源丰富多样,让我们朝着全面建成的小康生活越走越近,下一步我们将迈向发达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另一方面,在人类工业化的历史进程中,人类逐步建立了以自己为中心的社会,成为了大自然的主宰,忽视了自然内在发展的规律。工业文明的进步,让人类尝到了甜头,享受到了物质文明成果,但是助长了人类以自我为中心思想形成,过于自信地认为人类技术进步能够解决好一切问题,强调以人为中心,人统治自然,是工业文明时代人与自然的关系准则。工业化速度使得人类大量开采各种金属和非金属资源,利用地球上自然存在的物质元素,合成了数百万种人工材料与化学产品,人类生产造成的物质移动超过了地表每年自身移动的好几倍,人类活动影响了动物、植物、微生物生态系统及其循环。人类利用工业技术,创造了一个巨大的无生命的技术圈,但这个圈不是顺其自然生长出来的,而是靠征服自然,使自然界赤字建造起来的,这是对自然和人自身劳动的一种异化。在这个异化了的自然中,人类本质力量高度发展,具备了全方位深度改造和利用自然的能力,但是这种固化了的物质技术能力既能够带来生产生活的方便,具有正能量;又带来了负面效应,给我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不可估量的后果。第一产业比重过大,煤炭等一次性能源消耗比重过高,经济增长方式比较粗放,生产性企业高消耗、高投入、高排放,致使大量的能源消耗浪费掉,同时因为工业生产而排放的有毒气体和废渣导致生态环境破坏,空气质量下降,很多物种濒临灭绝的境地。上世纪发生在西方国家的“世界八大公害事件”,如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伦敦烟雾事件、日本水俣病事件等,对生态环境和公众生活造成巨大影响。有些国家和地区,像重金属污染区,水被污染了,土壤被污染了,到了积重难返的地步。在新中国工业化过程中,尽管重视加强节能减排、环境保护,但是以无节制消耗资源、破坏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发展,导致国内的绿色危机越来越突出。主要体现在:一是大气污染严重。2014年伊始,北京市气象台于13日10点35分发布了北京气象史上首个雾霾橙色预警。而PM2.5作为雾霾天气和现今空气污染的直接凶手,因其粒径小,可以很容易的附着在一些细菌病毒和有毒的化学物质上,通过人们的日常呼吸进入人体呼吸道及肺部,从而引发疾病。而这种雾霾天气就是我国大气污染的最主要表现。二是水土流失严重。中国现有水土流失面积356万km2,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国家,水土流失的总情况是:点上有治理,面上有扩大,治理赶不上破坏,水土流失的情况严峻,急需有效的治理方案和对未流失土地的加强保护。三是水资源短缺且污染严重。到20世纪末,我国600多座城市中,有400多个城市存在供水不足的问题,其中比较严重的缺水城市达110个,全国城市缺水总量为60亿立方米。并且这种水资源短缺的形势逐年加重,现今河流断流日趋严重,泊退化愈演愈烈。更让人忧心的是,据相关部门监测,目前全国多数城市的地下水资源受到一定程度的点状和面状污染,且有逐年加重的趋势。日趋严重的水源污染不仅降低了水体的使用功能,而且进一步加剧了我国水资源短缺的矛盾。四是能源资源约束强化。石油等重要资源的对外依存度越来越高。

绿色发展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现代化的主流发展理念,是世界各国人民绿色生活和生产期盼,是健康发展的必备条件。如果不改变这种人类工业化能力的发展方向,自然生态秩序和环境质量得到恢复就会变得十分渺茫。世界上许多国家包括美国、英国、德国等一些发达国家,都走过“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在发展过程中把生态环境破坏了,搞了一堆没有价值甚至是破坏性的东西,同时又借助于自己经济发展优势和财富实力,把一些污染工业和高耗费的行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来,使得这些国家和地区饱受了由此而带来的苦果。美国等西方国家又在舆论上指责这些国家,要这些国家背负世界性的生态债务和骂名。中国就是其中受害者之一。现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集体提出包含绿色发展在内的“五大发展理念”,推进工业化和绿色化同步发展,就是要担当起世界生态责任,就是为后代留下“山清水秀”生存空间。但是我们都知道要再补回去,成本比当初创造的财富还要多。我们尚未完成工业化的历史使命,特别是农业发展停留在传统工具状态上,真正的农业现代化和机械化都没有实现,更谈不上今后农业电气化和信息化了,这是实现中国梦的巨大短板,但是又不能因为工业化所带来的负面效应而停止工业化深入到各个行业的历史进程,这将是一种落后的保守思想。但是我们要汲取西方传统工业化的教训,我们要在工业化迅猛发展在创造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避免十分沉重的生态环境代价,大力发展绿色技术,绿色工业,绿色经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提高工业化防污染的能力。

总之,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能源资源相对不足、生态环境承载力不强,发达国家一两百年出现的环境问题,在我国30多年来的快速发展中集中显现,呈现明显的结构型、压缩型、复合型特点,老的环境问题尚未解决,新的环境问题接踵而至。实现现代化走老路行不通,必须闯出新路,正确处理工业化同绿色化之间的关系,更加自觉地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决不以牺牲绿色效益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必须协调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化同步发展,按照“五位一体”总布局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质量的增长点、成为展现我国良好形象的发力点,让老百姓切实感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实实在在的环境效益,为子孙后代留下可持续发展的“绿色银行”。

二 解决工业化进程中的绿色危机的对策

习近平强调,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中国梦的科学内涵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摆在第一要务的是什么,就是国家富强,国家富强就是建设一个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共同发展的强国,民族振兴才有希望,人民幸福才有物质基础。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明确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这标志着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表明了我们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坚定意志和坚强决心。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五大发展”新理念,其中绿色发展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主流理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绿色发展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完善绿色发展法制体系,维护生态安全,优化生态环境,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

(一)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内容。工业化是现代化和中国梦的物质基础。必须正确处理工业化和绿色化的关系,核心话题是正确处理工业化进程中人与自然的关系。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工业文明发展,人类利用工业成果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要主动保护自然,建设健康有序的生态运行机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我国的绿色发展必须立足于当前特殊的自然生态环境现状、经济发展水平、文化建设状况、社会政治条件以及人口素质等,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在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和城镇化进程中,时时牢记与绿色化同步发展,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绿色发展理念。

工业化是为人类创造物质基础,而不是带来灾难,既要拥有利用自然资源为人类获取物质和能量的思想,同时又要考虑自然的承载能力,尊重自然,对自然怀有敬畏之心、感恩之情、报恩之意,尊重自然界的创造和存在,绝不能凌驾于自然之上。历史上,在生产力相对低下时,人类曾崇拜自然、畏惧自然。近代以来,随着改造自然能力的大幅提高,人类开始轻视自然、藐视自然,甚至以征服者、占有者的姿态面对自然,为满自身需要向大自然不断索取,使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遭受严重破坏,生态危机日益严重。反思过去,正视现实,只有尊重自然才是人与自然相处的科学态度。尊重自然,就要深刻认识到人类与自然是平等的,人类不是自然的奴隶,也不是自然的上帝,人属于自然,而不是自然属于人;就要深刻认识到自然界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人类生活所需要的一切均直接或间接来自自然;就要深刻认识到一切物种均有生命,均有其独特价值,均是自然大家族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顺应自然,人和自然和谐共生,是人与自然相处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要求人顺应自然的客观规律,按自然规律办事。因为包括人类在内的自然界是一个完整有机的生态系统,具有自身运动、变化和发展的内在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利用和改造自然的实践活动只有适应自然规律,才能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顺应自然,就是要使人类的活动符合而不是违背自然界的客观规律,以制度约束人的行为,防止出现因急功近利和个人贪欲而违背自然规律的现象。

保护自然,是人与自然相处时应承担的重要责任,要求人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向自然界索取生存发展之需的同时,呵护自然,回报自然,保护自然界的生态系统,把人类活动控制在自然能够承载的限度之内,给自然留下恢复元气、休养生息、资源再生的空间,实现人类对自然获取和给予的平衡,多还旧账,不欠新账,防止出现生态赤字和人为造成的不可逆的生态灾难。“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文明就是生产力。”“要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只有更加重视生态环境这一生产力要素,更加尊重自然生态的发展规律,保护和利用好生态环境,才能更好地发展生产力,在更高层次上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因此,绿色发展就是要在现代化和工业化进程中实现和谐发展、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和循环发展,就是要建设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2015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对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阐述了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目标和重要任务,首次提出了“绿色化”概念;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十三五”期间,坚持绿色发展,作为人类永续发展的必备条件;再次强调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主体功能区布局基本形成,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显著提高,生态文明主流价值观在全社会得到推行,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相适应。国土空间开发格局进一步优化,资源利用更加高效,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生态文明重大制度基本确立,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

(二)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着力推进绿色发展

工业化历史进程,就是要实现中国梦的物质基础的历史进程,中国梦其实首先就是要把祖国建设成经济繁荣、环境优美、生态良好的美丽家园,既是建设美丽中国的根本要求,也是亿万人民的共同愿望,更是每一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

第一,把节约资源放在首位。伴随着工业化历史进程的步伐加快,工业文明要延伸到全社会各个领域和各个行业,人类要做的不是阻止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工业文明进步,而是要以最少的代价和耗费取得工业化最好的结果,要为人类进步和解放提供最多和最优质的物质基础,必须在全社会、全领域工业化进程中节约资源,在生态环境指标良好的基础上推进工业文明发展。工业化过程一定要消耗资源和能源,不用消耗物质材料和能源就能实现工业化那肯定是痴人说梦话;但是工业化的主动性掌握在人类自己手上,要有担当精神,要注意加强节约,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加强全过程资源节约管理,大幅降低能源、水、土地消耗强度,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生产、流通、消费过程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通过狠抓节能减排降低消耗、狠抓水资源节约利用、狠抓矿产资源节约利用、狠抓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实现资源节约。

第二,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工业化过程中不能因为中国梦实现必须要消耗能源和资源为借口,而忽视资源保护和恢复,必须做到工业化和环保工作同时并举,把预防为主、源头治理放在首位;在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中,把利用自然力修复生态系统放在首位。

第三,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工业化不仅仅是利用资源和消耗能源技术进步,更要注重绿色技术发展,要注重工业化与绿色化的和谐共进,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更加自觉地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只有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才能不断为当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发展提供先进的物质基础;只有自主创新,才能从根本上引领自身先进生产力发展的方向。”[1]192积极发展节能产业,推广高效节能产品;加快发展资源循环利用产业,推动矿产资源和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大力发展环保产业,壮大可再生能源规模,形成一系列与工业化同步发展的绿色技术和绿色发展能力。“目前我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发展问题依然突出,人口、资源、环境压力越来越大;资源浪费问题、环境污染问题、自然生态破坏问题,就是因为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防治环境污染技术短缺,需要不断突破和创新,以自主创新技术改变人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形成物化的生产力为引导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诉求提供技术支撑。”[1]193

第四,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在现代化建设中,要整体谋划国土空间开发,尽可能集中集约利用国土空间,减少对自然生态空间的占用,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清的生产生活环境。

(三)完善绿色发展法制体系

在工业化进程中强调绿色发展,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革命性变革。实现这样的根本变革,必须依靠制度和法治。对此,习近平指出:“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制度体系,用制度保障生态环境、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第一,要完善经济社会发展考核评价体系。建立绿色发展考核体系,最重要的是要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等体现生态文明建设状况的指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使之成为推进绿色发展的重要导向和约束,并通过建立体现绿色发展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把生态环境放在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的突出位置,以加强绿色发展的政府责任担当和绿色意识。

第二,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建立责任追究机制。

生态红线就是国家生态安全的底线和生命线,这个红线不能突破,一旦突破必将危及生态安全、人民生产生活和国家可持续发展。要让生态红线的观念广为人知、根深蒂固。“在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上,就是要不能越雷池一步,否则就应该受到惩罚。”资源环境是公共产品,对其造成损害和破坏必须追究责任。对那些不顾生态环境盲目决策、导致严重后果的领导干部,必须追究其责任,而且终身追究。探索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对领导干部实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

第三,健全法律法规,完善生态环境保护管理制度。顺应生态文明建设的迫切需要,我国涉及环境方面的法律法规也要不断与时俱进。要加快“立改废”进程,尽快完善生态环境、土地、矿产、森林、草原等方面保护和管理的法律制度,要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建立和完善严格监管所有污染物排放的环境保护管理制度,独立进行环境监管和执法,提高执法工作的权威性。对造成生态环境损害的责任者严格实行赔偿制度,依法追究责任。“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法律和制度,提高制度和法律的执行力和公信力,全面依法建设生态文明,要把生态文明指标纳入科学发展评价体系,制定与科学发展观价值诉求相适应的生态文明发展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和奖惩机制。”[1]219

走入绿色发展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内容。中国将按照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绿色发展理念,在工业化的历史进程中贯彻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进一步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从而为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清的生产生活环境。

[1]陈若松.科学发展观的价值诉求[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

(责任编校:张京华)

A81

A

1673-2219(2017)07-0062-04

2017-02-01

2017年湖南省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习近平绿色发展思想研究”。

陈中(1993-),男,湖南株洲人,湖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陈艳飞,女,湖南衡东人,湖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猜你喜欢

工业化文明人类
人类能否一觉到未来?
请文明演绎
关于加快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的若干意见
人类第一杀手
漫说文明
1100亿个人类的清明
工业化失败的国家缺了什么?(上)
对不文明说“不”
文明歌
人类正在消灭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