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融资问题研究

2017-02-23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7年7期
关键词:融资农民农业

周 平



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融资问题研究

周平

(安徽广播电视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安徽 合肥 230022)

由于农民专业合作社往往从事农业生产和农业投资,这些都往往严重地制约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稳定性,特别是风险相对较大,这些都影响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融资状况。这也决定了政府应该在农业扶持力度上不断强化,优化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外部融资环境,除此之外,金融机构和职能部门要研究农村的金融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农民专业合作社综合融资能力。

农民;专业合作社;融资问题

当前,中国传统农业开始向现代化农业转型,农户的生产规模仍然相对比较小,但市场潜力却非常大。产能与市场之间的不协调,已经掣肘了当前中国农业的发展。从党的十八大以来,现代化的农业生产就已经是党和国家非常重视的一个重要板块,特别是如何将农业的综合产能进行提升,让农户可以进行多元化的经营,是当前农业发展的重中之重。而就农业的转型升级的过程上看,要强化新型的农业发展的基础,需要全面强化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融资模式,帮助农户实现资金周转等,这样才能够在农村地区发展新型的农业经营体系。因此,积极地探索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融资优化问题,有助于农民不断发展农业现代化,加快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对于国家的农业政策落实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一 农民专业合作社在融资方面的现状分析

金融对于任何产业的发展而言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价值,融资也是当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关键所在。从当前的发展状况看,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实际上速度非常快,在融资方面,除了国家相关配套的金融政策给予一定的支持之外,还有农民专业合作社其自身在运行过程中所得到的相关融资途径等。但是目前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一种农业生产组织,在融资方面还是遇到一定的瓶颈,很多金融方面的专家学者都积极地探索如何让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融资途径更加多元化以及灵活,这些也对当前整个农业生产的发展产生了非常深刻的影响。

从当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融资特征上看,合作社其性质并不是简单的企业法人,而是具备非营利性和营利性法人与一身的特殊性质法人,因此,农民专业合作社并不能够和普通的股份制公司一样拥有充分的资金来源,尤其是在融资形式以及各种资本的运营商和股份制的企业有着比较大的差别。当前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实际上还是有自身独特的盈利模式,其本身的风险性和盈利性都是同时存在的,农民参与到专业的合作社当中虽然投入的股份比较少,但是其需求相对比较大。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资金需求仍然是比较旺盛的,但是合作社的融资渠道相对比较狭窄,很多融资机构对于农民专业合作社设置了相对比较严格的融资条件,这些都约束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由于农民专业合作社往往从事农业生产和农业投资,这些都往往严重地制约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稳定性,特别是风险相对较大,容易受到气候或者是政策等的影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负债融资比例相对小于股权融资的比例,特别是短期借款的行为是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一个特征,很多合作社在信贷的过程中往往还是对农户提供小额度的信用贷款产品,这些都不利于当前农业扩大化生产。

很多农民专业合作社也参照了股份合作的方式,但是也往往需要当地的龙头企业给予一定的支持,尤其是借助外来资本促进合作社的可持续发展,在规模化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比较优势相对较强的企业,也需要从市场预期等角度不断地提高自身资本的发展。对政府而言,只有针对项目资金的规划发展状况,扶助农民专业合作社,才能够促进合作社不断发展。

但是可以看出,农民专业合作社实际上是面对着比较大的融资困境。很多农民专业合作社没有足够的资金向农户进行融资,很多农户也无法从中贷款。当前很多政策也约束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在融资方面的科学发展,很多合作社的外部融资环境也比较不成熟。农民专业合作社如果仅仅是依靠内部所集聚的股金,那么往往没有办法进行多渠道信贷。外部资金的额度相对比较小,国家对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扶助力度也并不是十分充足。从当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资金瓶颈上看,也是因为合作社自身的制度存在一定的问题,在制度框架之中不少也掣肘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政府对于农业生产的扶助性质贷款,往往是注入到农业生产的地方龙头企业中,而忽视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资金需求,这种融资机制也没有办法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在长期的发展上看,很多合作社的发展仍然有着较大的困境。部分地方政府也注意到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积极意义,但是地方政府和上位法律之间也存在偏差,很多扶助资金在落实上范围也比较狭窄,财政上的资金也缺乏示范性的引导作用。因此,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融资困境,仍然是客观存在的。

二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融资问题成因分析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入社的股金并不是非常充裕,特别是农业生产本身的盈利能力也受到多种不稳定因素影响,尤其是在农业生产的风险性比较高等方面,也影响了合作社的扩大化发展。和发达的地区相比,很多中西部地区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在融资方面也遇到了更多的问题,这些问题十分显著,而且对于外部资金的依赖性比较高,没有多元化的正规融资渠道等,这些都成为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在融资方面的症结。因此,从当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融资问题上分析,当前其出现一系列融资瓶颈的原因,主要是包括了以下方面:

第一方面,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制度本身存在问题。从当前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上看,很多合作社都普遍出现了制度上的缺陷,这些制度问题非常独特,比如对于合作社的参与者的身份进行限定,很多社员参与到农民专业合作社是需要一些户籍等方面的限定。加上农民专业合作社在股权分配上的融资范围有限,并且不稳定,每一个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社员都有自己的投票权,但是并不是以出资比例作为依据,而是以人口数目作为依据。这样就很大程度上约束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在这样的基础上,一些具备足够资金能力的社员不愿意出更多的资金,因为他们的出资比例和自身在合作社中的权益是不对等的。核心的出资农户在合作社中的被动局面,特别是控制权相对比较弱,即便拥有信息上的优势也无法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科学发展等,这些制度上的问题都影响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

第二方面,农民专业合作社在抵御经营风险上的经验和能力都是不足的。虽然银行能够对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一定的贷款,但是这些贷款的机会成本相对比较高,交易所需要耗费的资金也比较高,很多农民专业合作社也拿不出足够的担保,这样也是让银行无法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形成密切合作关系的重要原因。中国当前大部分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往往表现出经营规模相对比较小,在抵御风险上的能力也比较差,在承担贷款上缺乏足够的能力支持。大部分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还是依靠社员自身的名义去贷款,经济实力相对比较弱小的社员也没有办法得到金融机构的全面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固定资产较多,但是流动资产比较少,生产的周期也比较长,在资金的周转上也遇到比较多的问题,利润比例控制不稳定等,这些都是农民专业合作社出现高度经营风险的重要原因。

第三方面,农民专业合作社所面对的外部融资环境也并不如理想。当前很多商业类的银行在农村地区的经营网点已经不断地萎缩了,没有足够的网点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而且农村地区普遍设置的信用社,在信用贷款方面的力度并不是非常充足,这些都导致了合作社在融资的过程中往往遇到了更多的困境。当前很多配套的金融法律和法规,并不能够让合作社在融资方面得到足够的保护,金融上的扶持力度相对比较差,这些都影响了当前合作社的扩大化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和银行之间的合作,特别是固定资产相对比较少,信用等级不高的合作社,在融资上面对的外部环境还是相对比较弱势的。

三 农民专业合作社在融资方面的发展策略

农民专业合作社在融资的过程中,需要全面地分析自身的融资困境,优化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融资路径等,才能够更好地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很多专业的金融专家学者也针对这一现象进行全面分析,并且也形成了一定的思路。就目前来看,农民专业合作社在融资方面的发展策略,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其一,当前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应该规范自身的制度和管理机制,形成合理、科学的合作模式,提高自身的经济管理实力。对于农民专业合作社而言,要强化内部的管理,对于合作社的发展进行规范化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应该要全面提升自身的融资能力,要确定采用合理的融资方式进行融资。农民专业合作社在组织架构上要进一步优化,特别是对于农业生产经营的综合能力要进行积极培育。对于合作社的主要负责人和管理者而言,综合素质的提升特别重要,只有盈利能力的提升从,才能够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还应该加强自身的信用管理,强化对合作社每一个经营和生产环节的控制,这样才能够形成综合性的信用资料,给融资方更多的信心,同时也约束了金融机构对于违约风险的控制。

其二,金融机构和职能部门要研究农村的金融服务体系建设,尤其是从金融支持的角度完善农村地区的发展。合作社的发展需要更多资金的支持,因此,配套的既然弄服务体系成为了农村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农村地区的金融服务需要不断创新,特别是要对农户贷款的审批权限,还有贷款审批方面的手续等,都应该全面进行开发和适应。农村专业合作社的贷款难题,实际上也可以通过对使用权限的质押来实现,比如果业权、林业权或者是上地使用权等的质押,可以保障金融机构和农村专业合作社的金融合作。特别是专业合作社也应该和当地的龙头企业合作,形成农业联合经营模式,进一步地改善农村地区的融资状况,提高信用贷款的力度。

其三,政府还应该在农业扶持力度上不断强化,优化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外部融资环境。对于当前农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而言,政府应该给予充分支持,尤其是根据专业合作社本身的发展状况进行多层次的授信,充分发挥担保机制的效应。要支持一批和合作一批,让更多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在融资上得到更加充分的支持。而且政府的财政补助,也应该从基本的目标和服务的领域上着手,不断地优化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补助机制。政府的财政支持应该着眼于提高农民专业合作社互相之间的公平竞争,并且打破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垄断状况,强化彼此之间的合作,进一步让农民生产的示范项目和合作社的建设发展结合在一起。政府可以直接提供金融服务,也可以以购买服务等方式优化合作方式,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结 语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融资模式还是比较丰富的,特别是国外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已经形成了稳定的融资模式和体系。对于中国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而言,在融资模式的摸索和形成过程中,需要全面地分析和思考,才能够推动自身的发展。有些学者从融资机制的角度进行分析,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融资模式划分成为商业性的担保、政府贴息支持以及银行合作社的合作机制等。从融资空间的角度上看,农民专业合作社也需要控制信贷方面的风险,提升信贷的资金在使用上的综合效率,以及从还款保障的角度对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外部融资拓展。

[1]钟颖琦,黄祖辉,吴林海.农户加入合作社意愿与行为的差异分析[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2016,(6).

[2]陈廉,林汉川.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农业现代化的有效组织载体[J].江苏农业科学,2016,(9).

[3]林海英.农户参与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Logistic模型[J].财经理论研究,2016,(5).

(责任编校:张京华)

F324

A

1673-2219(2017)07-0055-03

2017-03-21

周平(1979-),女,安徽固镇人,安徽广播电视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宏观金融与农村金融。

猜你喜欢

融资农民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融资
融资
7月重要融资事件
5月重要融资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