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挥高校“五老”作用,为教育事业增添正能量

2017-02-23庞景才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7年7期
关键词:五老老同志教育

庞景才



发挥高校“五老”作用,为教育事业增添正能量

庞景才

(岭南师范学院,广东 湛江 524048)

文章以新时期老干部工作的思维,创新工作理念,以人为本、服务为先,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结合高校“五老”优势,整合资源,创造条件,搭建平台,引导老同志展示阳光心态,引导老同志体验美好生活,引导老同志畅谈发展变化,引导老同志建言献策、教学督导、著书立说、关爱晚辈、回顾历史、科学养生。不断为老同志“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保驾护航,为党的教育事业增添正能量。

老党员;老干部;老战士;老劳模;老教师;正能量

从高校岗位离退休下来的老党员、老干部、老战士、老劳模、老教师,他们是高校教育发展的开拓者、见证者和继续贡献者,知识层次和文化水平较高。加强“五老”队伍建设,凝聚“五老”队伍力量,总结发挥“五老”积极作用的宝贵经验,对构建和谐文明社会、促进教育事业发展增添正能量,具有积极推动和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 高校“五老”建言献策,为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高校“五老”有着丰富的政治优势、经验优势、专业优势、智慧优势、威望优势和人文资源优势,离退休后,他们有更多的时间观察和辩证分析形势,能够集中精力思考在岗时无暇考虑的问题,同时,他们也可以从旁观者的角度,更冷静更清楚的看待问题,为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和党的建设各项工作和活动建言献策,为科学决策做贡献。作为高校老干部服务部门,必须统筹管理、科学搭建平台,积极组织“五老”开展各种讨论会、论证会、咨询会、座谈会,充分吸纳“五老”的主意、良策,为领导解决事业发展中的瓶颈问题提供决策参考,发挥正能量作用。

为此,离退休工作办公室(下简称离退办)每学期初和学期中都组织“五老”代表座谈,听取他们的诉求和建议,为离退休工作和活动提供决策参考;针对学校发展中教职工特别关心的问题,每学年学校领导都专门通报相关情况,组织他们从实际出发,利用智慧优势和经验优势,进行座谈讨论、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建议。

这些活动的开展,广大“五老”感受到的不仅仅是自己的价值,更多享受到组织的关心,既有效促进事业的发展,又能解决实际问题,为构建和谐文明社会和为党的教育事业增添了正能量。

二 高校“五老”教学督导,为教学质量、教师成长发挥传帮带作用

高校的老教师、老专家,他们终身从事教育工作,对党的教育事业充满感情,他们热爱教育也懂得教育,长期锻炼形成了坚定的理想信念、丰富的教学科研经验,广泛的社会影响和优良的学风教风,他们事业心强,治学严谨,做事认真。我们坚持从他们中选出一批德高望重、专业知识过硬、学术领先的老专家、老教授担任教育督导,深入教学一线,辅助管理教学秩序,听课评课,专题调研。他们将教学质量监督、考试、实习和教学资源使用情况,及时向教务处、二级学院和职能部门反馈,为学校掌握情况、制定决策提供依据,起到了监督、指导、检查、咨询和建言献策的积极作用。

我校“五老”十分重视教学、教书育人和青年师生的茁壮成长。他们利用自身的经验积累和专业优势,帮助青年教师及学生加强思想道德、文化理论修养,他们经常提前进入课室听课,通过听课进行教学“诊断”,课后与青年教师交流切磋,一招一式地指导改进,督导室内经常回荡着他们探讨教学问题的声音,有力地促进了我校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

三 高校“五老”著书立说,为学生思想教育、学术研究提供新成果

科学无国界,科研不退休。高校的老党员、老干部、老战士,他们历史知识渊博,苦难经历丰富,切身体会深刻。在爱国主义教育中,他们深入搜集正面、准确的党史资料信息,科学纵横比较,在网络中发表,及时、高效地解决青年、学生关于党史方面的疑惑,让事实帮助师生明辨是非;通过电影、参观博物馆和红色旅游等与征文比赛相结合,让学生在活动中感触灵魂,在文章中塑造思想;通过板报、辩论赛、剪纸和社会实践等活动,让学生清楚党史,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很好地发挥了党史和抗战史的资政育人作用。

我校大部分老专家、老教师,离退休后都能笔耕不辍,他们专业基础扎实,科研能力强。有的将自己几十年教学生涯的经验整理成册,有的将自己在职时的治学方略和思考整理成书,有的将自己退休后对几十年教学办法的反思结集出版,有的将自己的人生见闻写成一段段故事,有的潜心编写小说等,以不同的形式,传播知识,传承文化,教书育人,深受学生和读者的欢迎。劳承万教授退休之后,坚持潜心研究中国美学、诗学学科形态之转换,开创了其美学研究的另一领域——中国古代美学(乐学)形态论与中国诗学道器论,2010年出版了《中国古代美学(乐学)形态论》和《中国诗学道器论》;蔡茂松教授退休后尽管身体欠佳,仍坚持不倦地撰写几百万字的《世界文学发展纲要》;朱诚、刘海涛等教授,科学规划自己退休生活,将著书传道定为自己人生第二春的主业,把小小说研究、新时期“互联网+教育技术”为研究抓手,锐意为党的教育事业增添正能量。刘海涛教授的《互联网+教育技术》已在教育部频道播出多期,在社会上反响良好。他们通过各种形式继续参与学校重点学科建设、重点实验室建设、研究生教育以及相关科研项目,有效促进了学校整体科研能力提升。

四 高校“五老”关爱晚辈,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榜样

老同志关心、教育、培养青少年一代,具有难以替代的政治优势、经验优势、智慧优势和威望优势,从繁忙的工作中退下来后,他们仍有为党、为国家、为社会、为人民发挥余热、作出力所能及贡献的真诚愿望。他们“围绕中心、配合补充、因地制宜、量力而行、立足基层、注重实效”的方针,结合地区和专业实际,发挥着重要作用。我校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成立十七年来,坚持充分发挥“五老优势”和高校师生合作,为广大青少年健康成长不懈努力,创立了“一亭一站一坛”的工作特色品牌,在全国具有较大影响。

一亭是“谈心亭”。创建于1999年,由郑光华老师主持,采用个别谈心、集体谈心、热线电话谈心、信函谈心、网络谈心等方式,与在学习、生活、人际关系等方面存在危机的同学进行谈心,聆听他们心声,掌握他们思想动态,化解他们内心困惑和阴霾;通过讲述老同志自己成长的故事,为学生打开心结;在精神和物质上给与学生帮助关怀,办实事,解难事。为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每年为新生和毕业生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人生成长导航活动,积极引导学生努力学习,减轻思想压力,消除不良因素,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建网十三年来,先后培养版主127人;化解过一批失恋、遭灾内心困惑者,消除过欲铤而走险者恶念,帮助过欲轻生者恢复心态健康。累计该站访问量已超170多万人次。在“全国百佳网站”评比中,2007年获“全国高校校园人气50强”称号。2010年、2012年先后获得“广东省高校优秀宣传思想工作网站”称号和省专业类网站三等奖,2013在“全国高校关工委工作经验交流会”做专题经验介绍,在2013年度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中国银行和中国青年报社联合主办的“助学·筑梦·铸人”征文活动中获“优秀组织奖”。

一站是青少年教育辅导站。创立于1999年,有校外辅导站14个和校内辅导站3个,其活动形式多样,特色纷呈。宗旨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帮助青少年健康成长。如革命老区西山村小学辅导站,郑光华、王仁谦等老同志多次带领大学生在此宣传《未成年人保护法》、《禁止毒品,利国利民》;市福利院辅导站,十五年风雨无阻,共辅导残幼孤儿科学知识、文体活动45场次,参与活动的大学生志愿者(辅导教师)达2000人次;市第十七小学辅导站,数学科学学院300多名师生近两年坚持每周为留守儿童教学辅导,文体活动和普法宣传40余场;岭南师院附中站、幼儿园站、“中华魂”读书会辅导站等,用青少年喜闻乐见的方式:讲雷锋助人为乐的故事、书法学习、辩论演讲、手工艺术制作赛等,向青少年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共计派出志愿者辅导员3000人次;开展禁毒、维权活动17场,受教育人员60000多人次;开展中小学教育辅导776场,受益学员85000多人次,多支服务队被评为省、市社会实践“优秀实践队”;校内“快乐英语”过级辅导累计帮助9000多人次顺利过级;开展“创意手工艺”教学活动78场,培训学员3000多人。

一坛是大学生生命教育和生涯规划论坛。自2004年来,老同志每年三月都举办“雷锋纪念日”活动,开设“22岁的春天——生命教育论坛”。该论坛是大学生汇报思想和在社会实践中“学雷锋·树新风”的交流平台。十一年来,共计3000多青年学生和部队官兵在此交流学习雷锋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经验,分享“珍惜青春,热爱生命,感恩社会,服务人民”的心得。每个学年初和学期中,都围绕“如何发展大学生非智力因素”、“如何规划大学时光”和“大学生就业创业”等议题,邀请名家、名校友主讲,内容贴近学生实际,对大学生的“筑梦”、“圆梦”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深受学生欢迎。

五 高校“五老”回顾历史,为青少年健康成长提供历史“养分”

高校的“五老”们都经历过旧社会、解放战争和文革等苦难岁月,更是党教育事业发展历史的见证人,他们对眼前社会发展和改革成果,有着更客观、更公平的评价,他们对“民主”和“美好”的定义有着更合情合理的标准。他们热爱和平、珍惜稳定,向往美好生活,并将自己的深切体会用故事的形式告诉年青一代。他们带头学习和宣传用法治国家凝聚复兴力量、用法治精神推进改革大业、用法治观念夯实执政根基的理念,带头学法尊法守法用法,努力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他们每学年都组织志愿者到区内幼儿园、中小学、城镇开展“珍惜生命,遵守交通规则”、《未成年人保护法》和《关爱明天,普法先行》等普法教育和游戏活动,引导青少年从小学法、懂法、守法。通过模拟法庭、法律网站、法律援助及组织“五老服务队”深入社区开展“义务理发”、“普法宣传”,有效向市民传递中国好声音;通过重大历史事件纪念日,举办文艺晚会,以报告、诗朗诵与歌舞等形式,“让历史告诉未来”、“让歌声警醒后人”;通过“中华魂”读书会,每周学习“党史、国史、抗战史”,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参加全国、广东省各类征文竞赛9次,数十人获奖,每次均有一等奖获得者,同学们的优秀文章被编成《芳草碧连天》、《燕岭学子获奖征文欣赏》供大家学习;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构建和谐社会,彰显祖国改革风貌。老教师还通过组织学生剪纸、摄影、征文和手工艺,举办了“神州美.燕岭美”大型图文展,吸引了7000多人次的参观学习。201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日,我校“五老”成立了“华夏情·学子心·中国梦”故事宣讲团,主动通过报纸、杂志和网络等,搜集各类抗战资料和日本鬼子罪状,结合个人经历,编写成“中国故事宣讲稿”,在大、中、小学生的开学典礼和第二课堂上,以故事宣讲和知识问答等形式,引导学生牢记历史、热爱和平,并出版了《纪念抗战七十周年——燕岭飞鸿》一书;老战士联系舰队、礁岛守备部队和军事博物馆,组织学生参观学习、慰问演出和军民共建,老战士围绕南海军事岛礁历史星云图演讲慷慨激昂,对战士们简朴的部队生活体会深切,对历批守礁战士勇保疆土、当仁不让表示敬佩,让青年学生既身同感受血肉分离的痛切,又意识到祖国统一强大的重要和幸福生活来之不易,热血沸腾发奋图强,立志强国富民,杜绝重蹈历史覆辙。老同志回顾的是历史,讲述的是真实故事,用自己的苦难经历和刻骨铭心感受,为青少年健康成长提供了一份厚重的历史“养分”。

六 高校“五老”科学养生,为国家应对老龄化作积极贡献

高校“五老”从工作离退休下来后,压力有所减少,自由支配的时间明显增多,身体健康上的小毛病的逐暂出现、单位福利待遇的提高、经济基础的增强、人生智慧厚积,已引起他们对身心健康的认真思考。趟开心扉、消除积怨、调节情绪,改善心态,都是他们科学养生的法宝,他们身心素质的提高,为个人、家庭、学校和社会都带来好处。为此,我们从2005年起,坚持每月9日上午茶话会,用最少的钱为全体离退休教职工搭建一座心灵慰藉的交流平台,他们一边饮茶,一边相互问候、交流养生心得,其乐融融;坚持每月组织一场大型活动,哪怕绕校园走一大圈,或游园活动,或在市区周边新农村走走,他们也乐得像小孩子;老年大学是广大“五老”科学养生的重要家园,每天都有活动,课程以健康讲座、茶道养生、厨艺砌磋、琴棋书画、舞蹈声乐为主。他们自我管理,自娱自乐,共同进步。太极协会、保健协会、歌舞协会、书画协会、琴棋协会等老龄文体协会是“五老”养生的生力军,他们承担离退休办全年双月的文体活动任务,充分发挥大家聪明才智,按年度计划全权策划、组织、实施,活动内容新颖,形式多样,更切合实际,更为老同志接受,更容易推行,更能取得成效。通过系列的文体活动、科学养生,广大老同志心情更怡悦,情绪更稳定,生活更滋润。

成功学大师拿破仑・希尔说:“积极的心态,就是心灵健康的营养。这样的心灵,能吸引财富、成功、快乐和身体的健康。”几年实践下来,我校离退休教职工的身体素质明显提高,每年的医药报销明显减少,与我们合作的保险公司主动赞助我们老年文体协会的活动开展。我们每周两次的康复按摩理疗室更是床少为患。

党的老干部工作,是十分光荣而重要的工作。尊重老干部就是尊重党的光荣历史,爱护老干部就是爱护党的宝贵财富,学习老干部就是学习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重视发挥老干部作用就是重视党的重要政治资源。我们要牢牢把握党和国家对发挥离退休干部作用的基本要求,整合资源,创造条件,引导老同志展示阳光心态,引导老同志体验美好生活,引导老同志畅谈发展变化,引导老同志建言献策、教学督导、著书立说、关爱晚辈、回顾历史、科学养生。不断为老同志“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保驾护航,为党的教育事业增添正能量。

[1]澎湃.组织引导老同志为党的事业增添正能量[N].人民日报,2014-11-27.

[2]史可.充分发挥老干部工作传统优势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增添正能量[J].晚霞,2015,(8):57-58.

[3]刘忠友.用好老干部的“三个优势”[J/OL].荆楚网,2014-11-27.

(责任编校:张京华)

D642

A

1673-2219(2017)07-0045-03

2017-01-22

庞景才(1974-),男, 广东湛江人,广东岭南师范学院工会副主席、离退休办主任,管理学硕士,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市场经济和行政管理。

猜你喜欢

五老老同志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茂南区老促会 慰问烈属和“五老”人员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中“五老”育人作用探讨
“五老”协力柔性化解社会难题
发挥“五老”优势助力青年学生成人成才
向抗战老战士老同志表达敬意
浅说老同志的圆梦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