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中学生合唱团的建设
——以北京汇文中学合唱团为例

2017-02-10■郭

音乐传播 2017年4期
关键词:音准合唱团排练

■郭 远

(北京汇文中学,北京,110106)

中学生合唱团的建设,是将音乐教育作为学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突破口的重要举措。从艺术教育的大局出发,以合唱团为龙头,可以带动整个学校的素质教育蓬勃开展。据此,笔者将以北京汇文中学合唱团为例,就中学生合唱团的建设问题,从建团主旨、团员选拔与团队管理模式等方面进行较为细致的论述。此外,本人也将结合长年担任中学生合唱团指导教师、负责指挥工作所积累的经验,尝试提出一些关于中学生合唱团日常排练和音乐会曲目选择与排演的策略。

(一)建团主旨

中学生合唱团的建团主旨可从多个不同的方面去论述,例如培育学生能力、丰富校园活动、增强人文氛围等。

首先,合唱团是对学生进行音乐教育的非常有效的渠道,艺术教师作为学生的组织和管理者,能通过活动让全体学生更加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成为人格更加健全,且更具创新精神、艺术素养的人才。

同时,学校合唱团的创建与发展,离不开与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建设包括艺术比赛的有机结合。合唱团不仅能为热爱唱歌并有一技之长的同学提供一个展示才艺的舞台,也便于学校每年更加顺畅且有规律地开展“五月的鲜花”合唱节、学生才艺会演等校级艺术活动,带动“班班有歌声、人人都参与”,让合唱活动辐射学校艺术教育的作用最大化。

另外,合唱团也是学校艺术教育的旗帜和名片。北京汇文中学合唱团的核心理念即制定为“一样的爱,一样的梦,一样的追求并肩向前走”,体现了让学生在关爱中成长和歌唱,关注学生心灵美的愿望。

在具体办团过程中,也有不少“人文办团”理念的体现,例如:新生入团发放通知书,让学生备感光荣和温暖;在团学生建立档案,便于对未来发展进行跟踪随访;及时表彰优秀团员,召开家长会为家长表演并总结孩子们的进步和取得的成绩;邀请家长到国家大剧院观看孩子们的专场演出;教师亲自为合唱团谱写团歌,凝聚心灵,升华感情;等等。

学校合唱团的发展,可以总结为六个关键词:和谐、科学、可持续、多元、国际化、健康。以这些关键词指导学校合唱团工作,利于形成学校自身的办团特色。

(二)团员选拔与团队管理模式

这一话题可分为招收、注册和考评几方面进行论述。

招收团员的机制北京汇文中学高中、初中的合唱团都有多年来形成的相当合理的团员招收制度。每年九月新生入学后,会在新的高一和初一年级进行初选,为音质纯净、优美,音准和节奏良好的学生发放初选通过通知。初选通过者自愿参加“金帆合唱团”的新团员复试选拔,复试会对其音质、音域、音准、音色、音乐表现能力等进行进一步考察。复试通过后,学校会下发家长信征求家长意见,家长和学生都同意后才发放合唱团录取通知书。

新团员的注册登记制每年初中、高中新入选合唱团的学生要填写入团登记表,表中包括学生基本信息和入团声音测试结果,以便留存档案并在下次考核中进行对比。

考评及其制度的规范新团员和老团员都要接受考评。其中,新团员的考评可以分为入团考评和期中考评。选拔新团员的考评过程分初试和复试两个阶段进行:初试阶段主要考察学生的音色、音域和音准,复试阶段则在进一步考察音色、音域和音准的基础上,考察乐感、音乐表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方面的内容,并在入团登记表上详细记录。而学生进入合唱团学习一段时间后,就要进行期中考评,考评内容包括音准、节奏、发声方法、合唱能力、意志品质等内容,并与学生入团时的记录进行对比,用于判断学生的进步情况和学习能力等,考评结束后再次进行详细记录,合格者和进步较大者提出表扬并准许留团,不合格或不适应合唱团生活的学生在本人同意的前提下可以退团。

合唱团的老团员每学期也要分期中、期末进行两次考评,内容为本学期所学习的发声方法、所做的视唱练习和所排的合唱歌曲,考评后记录学生的进步之处。考评合格的学生和进步较大者提出表扬,发给骨干团员证书,考评不合格者和没有进步的学生由教师进行个别辅导,直至达到考评要求。高三年级期满退团的骨干成员,由学校颁发骨干团员证书,进行表彰。

(三)日常排练

北京汇文中学金帆合唱团的日常排练追求科学、合理且符合艺术教育规律的方法。

声音训练声音训练主要是对学生的歌唱状态、发声、共鸣、咬字和吐字习惯进行专项训练。每次排练,教师都要帮助学生掌握混声、半声、轻声等合唱方法,使各声部的声音获得协调、统一,并形成良好的歌唱习惯。首先,要建立良好的气息支持,气息练习是每天必不可少的。有了气息支持,就可以进一步进行发声练习。发声练习要兼顾长音、短音,特别是五个元音的练习要有坚实的基础。在发声练习的基础上,可以进一步训练吐字和咬字。咬字清晰、语言准确,吐字优美、字音结合完美,是合唱团语言训练的终极目标。在咬字和吐字训练中,尤为需要加强练习的是呼吸迅速、子音快吐、母音连接、音线连贯。限于篇幅这里不再详述。

音准训练音准的训练要渗透在每次排练中。具体来说,它包括长音持续中的音准专项练习、唱准音阶的练习、音程搭桥的练习等。尤其是音程搭桥的练习,要从白键音的练习逐步向黑键音过渡,最终做到所有音程的全覆盖。单声部音准训练合格后,再加入二声部以上的叠置音准训练(音程、和弦),直至能让和声无晃动地通过声部配合平稳地“搬家”。

作品的艺术处理每学期教师可精选出五至六首中外优秀合唱作品进行排练。这些作品的题材、情绪、形象以及声部配置往往各不相同,所以应根据作品的写作特点来处理各声部演唱时的音量、音色。其中,最重要的法宝是“平衡”。平日训练时,要让学生敏感地、主动地根据指挥的手势和作品的艺术形象去控制自己的演唱方法和音量,细致地表现作品所追求的效果。对连音、断音、跳音、保持音等常见演唱技巧,要局部单独加强训练,以实现合格的效果。

教师在训练学生的过程中,要帮助学生变得善于聆听自己的声音,自主判断是否符合指挥的要求,同时还要善于听其他同学的歌唱,让自己的声音融合于其中,达到平衡状态。对有一定能力的学生,教师还要进一步训练其听伴奏织体,感受作品的音响层次。教师也必须训练学生准确地看懂指挥,比如:速度变化是怎样的手势,渐强、渐弱、突强、突弱、持续强、持续弱分别是怎样的手势,呼吸气口是怎样的手势,等等。我们说,判断一个合唱团的演唱是否优秀,主要看音色是否适合所唱的作品,音准以及和声的表达是否准确无误,力度、速度以及作品的层次感、松紧感和相关的音乐情绪是否表达明确。对学校合唱团来讲,音乐教师要给学生正确的理念、概念、标准、要求,可以允许学生暂时做不到,但是不能让他们存有从根本上错误的认识。当然,老师更不能与学生错在一处。总之,中学生合唱团的训练内容要符合学生特点,兼顾艺术性和教育性。

(四)音乐会曲目选择

中学生合唱团排练的多为中外经典合唱作品,音域和难度适合中学生年龄段,且形式丰富、风格多样。比如,北京汇文中学的合唱专场音乐会备选曲目单就由多个类别的合唱作品构成。

在从备选曲目列表中遴选音乐会曲目时,主要有以下几点思路。首先,一场合唱专场音乐会的长度一般为60至90分钟,所以在选择曲目时要充分考虑音乐会的容量,不要安排过多的曲目。应在众多中国作品、外国作品中,选择最经典的、最容易和观众产生共鸣的作品。第二,曲目排序时要注意音乐风格的对比,抒情作品与活跃且弹性较强的作品尽量穿插。第三,音乐会分成若干单元,由不同年龄段的合唱者穿插上台演出,每组演出的最后一首曲目要掀起一个小高潮。第四,要兼顾各种合唱形式,让混声合唱、男声合唱、女声合唱、童声合唱编组穿插进行。第五,要设计更多的表演形式,如在前奏、间奏、尾声中加入造型,在演唱中有适度的体态律动,为不同曲目加入不同的特色伴奏乐器,演出中队形出现重组与变化等。最后,还要注意的是作品的难易搭配,不能所有曲目都让学生感到吃力,以便让学生在演唱过程中能留出一点精力来享受音乐。①附北京汇文中学合唱团备选曲目单供参考。曲目共有七类。(一)名家经典作品:《鼓浪屿之波》、《瑶山夜歌》、《祖国慈祥的母亲》、《游子情思》、《飞来的花瓣》;(二)同声合唱作品:《你送我一枝玫瑰花》、《刨洋芋》、《接过雷锋的枪》;(三)歌剧合唱作品:《飞翔吧思想,乘着金色的翅膀》、《为什么不尽情欢乐》;(四)童声合唱作品:《阳光》、《欢乐的那达慕》、《葫芦笙吹响啰》、《去吧,到需要你们的地方》、《自由飞翔》、《我们一起走来》、《夜莺》、《感恩的心》、《闲聊波尔卡》、《春回大地》、《美妙的远方》、《Can You Hear Me》、《爱我中华》;(五)中外流行音乐合唱作品:《菊花台》、《祝福》、《思念》、《爱恨交加》、《你好,再见》、《再回首》、《祝福》;(六)民族合唱作品:无伴奏合唱《故乡之恋》、《四海》、《快乐的聚会》、《沂蒙山歌》,以及《青春舞曲》;(七)经典混声合唱作品:艺术歌曲《教我如何不想她》、《海韵》,前苏联歌曲《青年歌》,壮族民歌《水母鸡》,以及《降B大调多米诺》、《茨冈》、《家乡的黄昏》。

(五)排演过程的工作策略

音乐会的曲目一旦确定下来,作为学校合唱团,就将进入一个非同寻常的准备过程。可以想见,学校合唱团的特点就是构成主体为学生,而学生的学业压力还是不可忽视的。学生不是专业演员,学校更不是专业的演出团体或音乐学院,因此,学校合唱团的指挥在筹备音乐会的过程中,面临的局面通常是十分紧张的。在此,笔者根据学校合唱团音乐会排演工作的特点,给出一些实用策略。

曲目初学阶段在曲目初学阶段,可以采取多个曲目齐头并进的方法。初学阶段的任务多为识谱填词,不讲究精排,但要严格要求音准、节奏,不能出低级错误。对音乐情绪的把握,也要在初学阶段渗透给学生。一旦作品初步学习完毕,可以将它放置一小段时间,先学习其他新作品,过段时间再转过头来复习已学作品。这种对作品的记忆模式类似学习英文单词时推荐的记忆模式,新旧穿插,有重叠,以循环增强记忆效果。

曲目加工阶段一旦音乐会的所有曲目全部完成初识阶段的工作,就进入一个新的攻坚阶段,即进一步加工,对象是气息气口、咬字吐字、语气处理、和声准确性、音响平衡、速度、力度、表现效果、音乐情绪等。其具体方法可以参见前文提及的一些排练方法。在此笔者要特别提示的是,在“精细加工”阶段,最忌讳一遍遍完整地演唱作品,教师应该将重点放在解决局部的问题上。一个点上的表达效果没练出来,就要反复尝试攻克,不能轻易略过。曲目初识阶段走的是“量”,而加工精排阶段要的就是“质”的提升了。

音乐会临演阶段及演出当天在对所有音乐会曲目完成精细加工排练后,教师可进一步研究所有作品的类型,给需要体态律动的作品编排动作,指导学生进一步学习直至熟悉表演动作,让动作与音乐融为一体。

另外,学生上台、下台过程的舞台礼仪培训,以及上台后的站立定位训练,也要提前进行多次。“规矩”是要老师教的,而不是天生有的,老师不能想当然地觉得学生应该知道。

音乐会的最佳举办时间是晚上,其次的选择是下午,要尽量避免在上午举行。演出当天应安排走台,主要完成舞台站位的练习,检验上下台礼仪。教师可指导学生直接在舞台上进行发声练习,并在每首作品中选取约30秒的重点技术片段进行试唱。在走台彩排阶段,教师还要注意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因为大多数学生在空旷的音乐厅舞台上听到的声音与在学校教室里排练时有天壤之别,部分学生还会因此产生畏惧感。教师要及时就音乐厅的音响特点向学生作介绍,帮助学生排除演出前的心理压力。

中学生合唱团的建设,要特别注重学生的情感教育,在学会唱歌之前先要学会做人。中学生正处在“三观”形成的重要年龄段,在日常排练中,教师要抓住每一个令人感动的瞬间向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用一些看似很小的事情帮学生体悟音乐的奇妙和人生的境界。在排练和各项活动中,教师完全有可能和学生建立深厚的友谊,让学生把合唱团当成另一个家,彼此关心和理解,其乐融融。如果能建立良好的传统,更是对学生的无声教育。优秀的毕业生时常会想念并关注母校合唱团的活动,还会回到母校看望老师和后辈,他们的到来对在校的学生又是一种莫大的鼓舞,当然也是一种感恩教育。另外,每年的毕业离团团员欢送会也是师生互通心声的好时机,兼能让低年级团员感受到合唱团所有成员之间真挚的爱。

笔者希望自己对中学生合唱团建设相关问题的这一点论述能对同行有所帮助,对音乐的社会功能在校园乃至社会上的更好发挥起到一份积极的作用。

猜你喜欢

音准合唱团排练
舞动未来
A quieter world during the lockdown
合唱团
两个大忙人
合唱中的音准问题和训练方法解析
青蛙合唱团
难忘的合唱团
把握歌唱关键期 有效培养音准感
合唱排练的方法研究
浅谈影响合唱音准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