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宜昌的音乐城市品牌建设之路

2017-02-10王传历

音乐传播 2017年4期
关键词:楚文化宜昌市宜昌

■王传历 卢 珊

(三峡大学,宜昌,44300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同时一度伴随着轰轰烈烈的“造城运动”。在城镇化经历了一段高速发展期之后,一些城市开始思索城市发展差异化,由规模扩张向品牌打造转化。“城市品牌是指城市建设者分析、提炼、整合所属城市具有的独特的(地理、人造自然)要素禀赋、历史文化沉淀、产业优势等差异化品牌要素,并向城市利益相关者提供持续的、值得信赖的、有关联的个性化承诺,以提高城市利益相关者对城市的认同效应和满意度,增强城市的聚集效应、规模效应和辐射效应。”①张燚、张锐《城市品牌论》,载《管理学报》2006年第4期,第470页。

“2014年10月16日晚,中国音乐家协会党组副书记韩新安给宜昌授予‘中国钢琴之城’牌匾,宜昌成为首个‘中国钢琴之城’。”②唐宜贵、王成龙、蔡钧庭、何凡《宜昌荣膺“中国钢琴之城”》,载《湖北日报》2014年10月17日。这是湖北宜昌继“世界水电之都”、“中国诗歌之城”等之后,在城市品牌打造方面取得的又一项佳绩。根据上文所引的对“城市品牌”的定义,笔者认为,宜昌在钢琴产业方面拥有独特的优势,借助于钢琴音乐节、宜昌艺术节和三峡高山草原音乐节的举办,以及“世界级音乐小镇”项目的打造,这座城市的音乐特征正在被无限放大,音乐城市品牌正在逐渐成形。城市品牌是现代化城市发展的新能源,是城市的无形资产。音乐城市品牌对宜昌建设全国区域性中心城市、省域副中心城市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此外,宜昌作为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三四线内陆城市,何以在众多的城市中夺得头魁?为何不是同样诞生民族钢琴品牌“珠江”的广州,也不是拥有“琴岛”之称的鼓浪屿所在的厦门?笔者将试图揭示谜底,并阐述宜昌的音乐城市品牌建设之路。

一、城市硬件资源

宜昌的城市硬件资源为音乐城市品牌建设奠定了物质基础,其中包括了两大重要的方面。

(一)庞大的钢琴生产销售基地

有报纸报道显示:“宜昌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钢琴制造基地之一。……据了解,宜昌钢琴生产线的产能如果完全运转,一天可生产500多台钢琴,平均3分钟就可以生产1台。……目前,宜昌年生产钢琴6.5万台,位居国内钢琴产销排名第三位,国内乐器销售第一位……全球每年生产钢琴40余万台,每7台钢琴中,就有一台‘宜昌造’”。①王英、雷建军《柏斯打造世界一流钢琴生产基地》,载《三峡商报》2017年4月26日。

正是这些数据撑起了“中国钢琴之城”的牌匾,现在的宜昌已经被打造成了一个涵盖钢琴及其他弦乐器和乐器配件的制造、批发、零售及维修业务的乐器生产和销售基地,其产品远销德、奥、英、美、日、韩等46个国家和地区。其中有以“金宝乐器”、“环高乐器”等为代表的整件制造企业,以“三盈乐器”为代表的配件制造企业,以“浜二涂料”为代表的乐器涂料生产企业,以“柏斯琴行”为代表的全国性乐器销售企业。

(二)高效的政府引导服务

城市品牌的申报是一项政府行为,宜昌之所以能取得“中国钢琴之城”的美誉,除了有庞大的生产销售基地作支撑,还有宜昌市委、市政府的顶层设计,并甘愿在背后做服务。

第一,如果当年没有宜昌市政府热情的招商引资,就没有宜昌国营钢琴厂的改制,可能也就没有现今的钢琴产业航母,品牌申报也就无从谈起。如果对宜昌钢琴产业进行追根溯源,20世纪80年代可以称为宜昌钢琴业的滥觞期,宜昌国营钢琴厂成立于此时,于1992年改称“金木钢琴股份有限公司”。由于经营管理不善,资金短缺,生产技术落后,钢琴厂在1992年后的8年时间仅生产钢琴千余台。②参考邱灵、刘紫荣等《峡江澎湃钢琴声——中国钢琴之城湖北宜昌见闻录》,原载“新浪湖北”,转引自“宜昌市点军网”,2016年10月19日。http://www.dianjun.gov.cn/content-16-231354-1.html2000年,市政府成功引进外资企业入驻宜昌,为钢琴产业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开辟了钢琴产业的新局面。

第二,宜昌摘得首枚“中国钢琴之城”的桂冠并非一日之功,中间经历了很长一段的政府全力配合、因势利导的过程。2006年,市政府根据宜昌钢琴产业的发展态势,正式提出建设“中国第一、世界一流”钢琴生产基地,打造“宜昌钢琴音乐城”的构思,并将这一目标纳入宜昌市“十二五”发展规划。③见柯黎《宜昌,呼之欲出的钢琴音乐城》,原载《三峡晚报》,转引自“网易新闻”,2013年9月16日。http://news.163.com/13/0916/11/98T01NUE00014Q4P.html

第三,政府一直在为当地企业的发展尽心尽力,出谋划策。如2017年3月31日中国(湖北)自由贸易试验区宜昌片区的揭牌,将能为宜昌的外企带来切实的好处。用宜昌最大的钢琴企业相关负责人的话说:“今后,企业钢琴进出口只需在自贸区备案即可,手续化繁为简,进出口通关更加高效,外汇结算有望更便利,国际贸易成本在一定程度上得到降低,企业资金压力大大减轻,与国际市场实现‘无缝衔接’,打破政策壁垒。”④见陈雄涛、孙孝华《柏斯音乐集团:让更多“宜昌造”走向世界》,原载《湖北日报》,转引自“湖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2017年5月 12日。http://www.hubei.gov.cn/zhuanti/2017zt/hbzmq/ycpq/qyxs/201705/t20170512_992725.shtml从宜昌自贸区申报建设大事记来看,自2014年4月3日,省委主要领导在宜昌调研时指出要学习上海自贸区,在湖北先行先试,到2017年4月1日,中国(湖北)自由贸易试验区宜昌片区挂牌,整整花了三年的时间。⑤参考《中国(湖北)自由贸易试验区宜昌片区今日揭牌成立》,原载“三峡日报、三峡广电”,转引自“宜昌市人民政府网”,2017年4月1日。http://www.yichang.gov.cn/html/zhengwuyizhantong/zhengwuzixun/jinriyaowen/2017/0401/976205.html在这三年之中,成百上千的工作人员无数次开会、学习、申报,才最终争取到这样一项政策。宜昌这样一座城市,在创造优良投资环境、推进产业发展的路上,一直在充满诚意地努力。

“中国钢琴之城”这样一张名片被给予了宜昌,一方面是宜昌的钢琴企业通过自身拼搏,迎难而上取得的辉煌业绩,为申报工作提供了扎实的基础;另一方面离不开政府的高度重视、对城市品牌的打造。俗话讲,“家有梧桐树,引来凤凰栖”——宜昌钢琴产业航母的形成,离不开商务局在招商引资中的真诚谈判和各项政策的落实。总而言之,摘得“中国钢琴之城”的桂冠是企业和政府通力合作取得的成果,二者的付出和努力缺一不可,这种成功并不具备在其他城市随意复制的可能性。

二、城市音乐氛围

各种音乐文化节的举办、钢琴教育的普及、音乐特色项目的建设等“软实力”工程,为宜昌营造了很好的城市音乐氛围,为音乐城市品牌建设提供了文化基础。

(一)文化节的举办

“在文化创意产业和第三产业迅速发展的情况下,很多城市意识到自身形象的重要性及文化在旅游和地方品牌传播方面的作用,开始着力打造自身的文化品牌,于是文化节孕育而生。”①赵铁军、惠怀海《文化节的营销策略研究》,载《陇东学院学报》2012年第4期,第123页。文化节是城市营销的一种手段,宜昌通过举办长江钢琴音乐节、宜昌艺术节和高山草原音乐节等活动,来展示宜昌的城市形象,打造音乐城市品牌。

长江钢琴音乐节长江钢琴音乐节是由中国音乐家协会、宜昌市人民政府主办,柏斯音乐集团承办的大型系列活动。该音乐节每年举行一届,节期五天到七天左右,每届活动又包括十数个子活动;自2011年成功举办了第一届,至今已经连续举办了七届。综观七届长江钢琴音乐节,其子活动的内容大致可以分为四种类型:第一类是高雅音乐会——包括钢琴音乐会、钢琴比赛和其他器乐音乐会。其中,钢琴音乐会有如李云迪钢琴独奏音乐会、“马克西姆·姆尔维察华丽钢琴音乐会”、“‘一带一路’米哈伊尔·沃斯克列辛斯基钢琴独奏音乐会”等;钢琴比赛有号称中国音乐“小金钟”奖的“长江钢琴全国钢琴比赛”、“长江钢琴杯”第三届“神州唱响全国高校钢琴展演比赛”等;其他器乐演奏会,如国际器乐音乐会、CCTV钢琴小提琴大赛获奖选手展演等。第二类为通俗音乐会,如首届三峡之星摇滚音乐会。第三类是学术会议,如中国音乐家协会高校音乐联盟2011年会、全国九大音乐院校院长论坛、中国音协钢琴学会成立大会、“‘实干创新砥砺前行’——中国音乐教育改革与创新发展高峰论坛”等。第四类是钢琴展览和生产基地参观等。还有一些活动集高雅与通俗于一体,比如“万人‘琴动宜昌’音乐大联欢”等。

长江钢琴音乐节的开展,不仅给当地人呈现了一场艺术盛宴,也给人们提供了一次文化交流的机会。在过去举办的七届音乐节中,大大小小的活动近百场,众多的音乐界泰斗、著名钢琴音乐大师以及音乐院校的院系领导都参与了进来。各种学术会议的开展,就如何扩大音乐人才应用领域,实现各种教育机制间的相互借鉴,寻求适合新时代需求的音乐教育模式,促进音乐教育与文化产业、乐器行业的资源整合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这些文化交流,也为宜昌文化事业的发展提供了诸多宝贵意见。

宜昌艺术节宜昌艺术节是宜昌市规格最高、规模最大、影响最广泛的综合性文化盛会,每三年举办一届。宜昌艺术节在形式和活动环节上借鉴中国艺术节②中国艺术节是1987年秋由文化部批准的一项全国性、群众性的大型文化节日活动,每两年举行一届,活动设置专业艺术“文华奖”和社会文化“群星奖”。,以展示宜昌近三年来文化事业发展的新成果为宗旨,内容涵盖音乐、舞蹈、戏曲、美术、书法、摄影作品等等。艺术节还对优秀的成果进行评选,评选活动设“宜昌文华奖”和“宜昌群星奖”两个政府奖项——“宜昌文华奖”是宜昌专业舞台艺术政府奖,“宜昌群星奖”是宜昌市社会文化艺术政府奖。

宜昌市是湖北省地市州中唯一举办艺术节的城市,首届宜昌艺术节于2014年10月15日开幕,历时17天。13个县市区、11个专业艺术院团、1 000多支业余文艺团队广泛参与,直接参与的演职人员达5 000多人,观众评委和“微笑大使”700多人,现场观众达到26 000余人。③刘良伟、郭晓莹《首届宜昌艺术节落幕》,载“中新网—湖北新闻网”,2014年11月1日。http://www.hb.chinanews.com/news/2014/1101/192406.html无论是参赛规模还是参赛人数以及观众人数,都远远超过了之前的预期,可以说为第二届开了个好头。第二届宜昌艺术节则于2017年5月举办。

三峡高山草原音乐帐篷节2017年7月15日,由宜昌市旅游委、夷陵区政府主办,夷陵区旅游委、夷陵区文体新广局等单位承办的“三峡首届高山草原音乐帐篷节”在百里荒景区举办。该节作为第八届中国长江三峡国际旅游节的子节目,是旅游节的重头戏,用“音乐+旅游”为百里荒景区造势宣传。百里荒景区是一个国家4A级风景区,因作为张艺谋导演的电影《山楂树之恋》的取景地而被人们熟知。本次音乐节还特邀这部电影的原唱歌手在现场为大家献上了主题曲《山楂花》。该音乐帐篷节是典型的户外音乐节,不仅演员阵容庞大,而且音乐风格尽显多元,流行、民谣、摇滚、电子音乐等应有尽有。

本次音乐节不仅让人觉得“好听”,还给人们带来“好玩、好吃”的体验。百里荒景区平均海拔1 200米,夏季最高气温28度,是名副其实的避暑胜地。本次音乐节融合自驾游、帐篷露营、篝火晚会、亲子游戏于一体,在这高山草原上给人们提供了一个休闲之所。另外,还有美食品鉴、“自酿啤酒狂欢party”活动,让人们大饱口福。本次音乐节吸引了1 300多部自驾车辆,露营帐篷有1 500多顶,参与人数超过了8 000人。此规模或将使其成为年内湖北省规模最大的户外音乐露营活动。④熊霞、安艺《三峡首届高山草原音乐帐篷节在宜昌百里荒景区成功举行》,载湖北广电“长江云”网,2017年7月15日。http://news.hbtv.com.cn/p/788503.html

(二)钢琴教育的普及

城市品牌的打造,不仅需要看得见的城市支柱产业作支撑,还要有看不见的软实力作铺垫。这种看不见的软实力即民众对此品牌的认可度及参与性。这种软实力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要通过长期的教育和熏陶才能形成。宜昌市政府自立志打造钢琴音乐城那一刻起,便动员一切力量在宜昌推广钢琴文化。

首先,普及在校生钢琴音乐教育。据宜昌市教育局体卫艺科科长王志军介绍,全市各中小学及大中专院校都设有钢琴课程,拥有专兼职老师1269人,在校钢琴教育普及率达100%。

其次,联合企业送钢琴进社区。而宜昌市钢琴企业家也表现出了极高的社会责任感进行配合。据报道,近几年来,宜昌市最大钢琴企业已累计投入4亿余元人民币,共向社区捐赠钢琴300台,举办了3大音乐论坛、7场高水平钢琴赛事活动、33场钢琴音乐会、18场钢琴讲座、60余场钢琴系列惠民活动,开展各类音乐文化教育活动近2 000场,参与人数约260万人次。

最后,邀请钢琴名家进社区、学校。长江钢琴音乐节举办期间,主办方曾邀请石叔诚、洪昶、李名强、但昭义等钢琴名家到宜昌市群众艺术馆、夷陵区青少年宫和小林园社区、伍家岗区力行街社区、西陵区外国语幼儿园等地方进行现场教学和互动,深受市民学生的欢迎。特别是“琴动宜昌”大联欢活动的举行,真正实现了万人大联欢。

所有这些措施的实施都取得了积极的工作成效。目前,宜昌正在学习钢琴的琴童约2万人,懂得钢琴弹奏的“钢琴人口”超过10万人,市民拥有钢琴量6万台;从事钢琴教育培训的民间机构40余家,从业人员1 000余人。随着钢琴音乐文化氛围日益浓厚,宜昌已成为钢琴学习普及率最高的城市。①参见邱灵、刘紫荣等《峡江澎湃钢琴声——中国钢琴之城湖北宜昌见闻录》,载“新浪湖北”,2016年10月18日。http://hb.sina.com.cn/news/j/2016-10-18/detail-ifxwvpaq1676535.shtml

(三)音乐特色项目的建设

2016年7月1日,国家住房城乡和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下发文件《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建村[2016]147号),要求全国各省市因地制宜,重点培育一批特色小镇。预计到2020年,将培育出1 000个左右既特色鲜明又富有活力的休闲旅游、商贸物流、现代制造、教育科技、传统文化、美丽宜居等特色小镇。②见《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载“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网站”,截至2016年7月20日。http://www.mohurd.gov.cn/wjfb/201607/t20160720_228237.html

宜昌市结合自身的特色钢琴产业来积极响应,推出打造“世界级音乐小镇”计划。该项目已经于2017年7月正式启动,由宜昌钢琴企业投资,计划五年内建设完成。音乐小镇的建成将意味着“钢琴之城”向“音乐之城”的跨越,将对提升城市形象、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壮大旅游市场起到重要的作用。

音乐小镇以建设“乐器产业发展园”、“音乐文化创意中心”、“中国三峡旅游集散地”为整体定位,规划占地面积约1 400亩,建成后将是一个集音乐研究创作、文化艺术展演、休闲时尚消费等于一体的音乐主题小镇。届时小镇内将分为演艺活动、休闲娱乐等部分,包括音乐酒吧、艺术画廊、音乐广场、室内音乐厅等等。③梅妮、鲜杰《宜昌打造世界级音乐小镇集音乐创作展演于一体》,载《三峡商报》(原题《宜昌打造世界级音乐小镇》),转引自“荆楚网”,2017年7月25日。http://info.cnhubei.com/yc/201707/t3871305.shtml

三、城市文化底蕴

宜昌拥有着横跨古今的丰富的文化底蕴,这为其申报“中国钢琴之城”增添了底气,也将在其音乐城市品牌推广中发挥重要作用。

(一)悠久的历史名城

依长江而建的宜昌市共辖三个县级市(宜都市、当阳市、枝江市)、五区(夷陵区、西陵区、伍家岗区、点军区、猇亭区)、五县(远安县、兴山县、秭归县、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五峰土家族自治县),基于历史的原因,其中许多地名在全国都有一定的知名度。

首先,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中的“赵子龙单骑救主”、“张翼德据水断桥”等故事可谓家喻户晓,而故事的发生地就是现今的当阳。如今在当阳的长坂路上还有赵子龙的雕像和长坂坡公园。夷陵之战是三国时期继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之后的著名的三大战役之一,以孙权大败刘备而告终,故事的发生地就是现今的猇亭区。如今在原先的古遗址上兴建了一个4A级风景区——猇亭古战场,供人们体验三国文化。

其次,端午节是中国传统佳节之一,人们在这一天吃粽子赛龙舟,是为了纪念伟大诗人屈原——他的《离骚》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巨著,鲁迅赞其为“逸响伟辞,卓绝一世”——而屈原的故乡就在秭归县。汉朝的民族团结使者王昭君,出塞和亲使匈奴同汉朝和好达半个世纪,而昭君故里在兴山县。

(二)灿烂的巴楚文化

学术界关于巴楚文化至今没有一个定论。有人认为宜昌是巴楚文化的发祥地,“巴楚文化,不是把巴文化和楚文化混为一谈,而是指在峡江地带这个特定的空间内,存在着‘似巴似楚’、‘亦巴亦楚’的文化。说它是巴文化,它巴中有楚;说它是楚文化,它楚中有巴。起初它是错杂型的;后来,它成为混融型的了”。①彭万廷《巴楚文化的研究和开发》,载《民族研究》1999年第3期,第93页。也有人认为“巴楚文化”的称谓不宜再使用,“巴文化就是巴文化,楚文化就是楚文化,不能把未具共同特点的两种文化硬性的捏在一块去含糊其辞地命名一个‘巴楚文化’的新名词……一件文物虽有两种文化因素并存,但总会有一种文化为主,是起支配作用的。换句话说,谁起支配作用,就应呼谁的名号,而不能含混其名”。②王善才《“巴楚文化”的称谓不宜再使用》,载《三峡大学学报》2002年第6期,第20页。

宜昌市就地理位置而言,属于巴文化和楚文化的交汇处。以上两种观点看似对立,但有一点相同的是,它们都未混淆巴文化和楚文化的各自存在。两者的分歧点在于:前者认为宜昌这个区域的文化“巴中有楚、楚中有巴”,所以称“巴楚文化”;而后者认为在宜昌这个区域中,巴文化和楚文化仍是两种文化,只是在不同的地方看谁占主导的位置,照此理解,如长阳人是巴人的后裔是众所周知的,那么长阳文化则是一种以巴文化为主的文化,而不能称其为巴楚文化。

事实上,双方都没有否认巴文化和楚文化在宜昌这里汇合并产生了交融,只是在对这种交融的文化的称呼上产生了分歧。宜昌人民从来自崇山峻岭的巴文化和来自平原地带的楚文化中各取精华,剔除糟粕,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环境形成了自己特有的文化。

根据宜昌市政府网站所列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③参考《非物质文化遗产》,载“宜昌市人民政府网站”,截至2016年9月18日。http://www.yichang.gov.cn/html/yiju/liyichang/guojiajifeiyixiangmu/显示,2016年宜昌市拥有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80项,内容涵盖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手工技艺、传统美术、民俗、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传统医药七个大项。而这些无疑是宜昌文化的典型,是巴文化和楚文化长期交融的成果。其中50项入选了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9项成功申报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见表格),而屈原故里端午习俗属于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宜昌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表(截至2016年)

续表

激昂的峡江号子喊出了生命的乐章,悠闲的薅草锣鼓唱出了生活的快意,神秘的土家撒尔嗬(即“撒叶儿嗬”)跳出了灵魂的超脱,自在的长阳南曲弹出了节日的悲喜……另,在宜昌的土地上,钢琴文化虽然属于一种“洋文化”,但因庞大的钢琴产销基地背景和钢琴文化教育推广,已经渗透进宜昌的文化血液之中,并也成为这座城市的一个象征符号。

(三)骄人的城市品牌

坐落于长江中游的宜昌市有着众多荣誉称号,如是湖北省唯一的“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同时享有“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森林城市”、“中国诗歌之城”、“宜学之城”等美誉。

宜昌还有着“世界水电之都”之称,“在以宜昌城区为中心的方圆100公里范围内,已建或在建的有三峡水利枢纽工程、葛洲坝、隔河岩和水布垭等4座大型水电站。由宜昌各大水电站发出的电力,按1 000公里输电半径,已经输送到南至广州深圳、东至上海江浙、北至北京天津、西至成都重庆,照亮了大半个中国”。①见《宜昌——“世界水电之都”》,载“宜昌市人民政府网站”,截至2008年5月30日。http://www.yichang.gov.cn/html/yiju/liyichang/jingjitese/2008/0530/833.html位于夷陵区三斗坪的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兴建于1994年,历经十二年建成,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电站。

宜昌又是著名的旅游名城。目前,全市拥有A级景区40家,其中5A级景区有4家,分别为清江画廊、三峡大坝、三峡人家和屈原故里,数量居全国同等城市前列;另外还有4A级景区15家,3A级景区15家。据宜昌市旅游局2016年全市旅游工作总结报告称,宜昌市2016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5 655.53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602.0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9.51%、33.68%。②宜昌市旅游局《2016年全市旅游工作总结》,载“宜昌旅游信息网”,截至2017年5月9日。http://www.ycta.gov.cn/content-4796-955361-1.html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之间的竞争逐渐从经济硬实力向文化软实力转变。从“1999年山东省威海市在中央电视台投放中国第一条城市形象广告”③文春英、刘新鑫等《中国城市形象广告投放分析》,载《现代传播》2012年第6期,第91页。至今,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注重城市形象广告投放。2017年4月,宜昌市旅游委斥巨资在美国市场投放户外大屏城市旅游形象宣传广告,旨在向世界宣传宜昌,让更多欧美游客走近宜昌、了解宜昌。纽约当地时间4月11日上午10时许,美国纽约曼哈顿中心城区纽约时代广场的大屏幕上滚动播放了宜昌的宣传广告:“不仅仅只有长江三峡——中国宜昌”。

宜昌市政府在打造城市形象、塑造城市品牌上已经有了自己的一整套方法体系,并有着一支具备高效执行力的团队。党的十九大召开之际,宜昌市也正在全城动员,争创全国文明城市“三连冠”。而宜昌市民在长期的城市品牌塑造过程中,也养成了一种特殊的涵养,让这个城市散发着一种独特的美。

结 语

综上所述,可回顾宜昌建设音乐城市品牌的历程:首先,宜昌拥有庞大的钢琴生产和销售基地,并有着一支高效的政府服务团队,正是二者的默契配合,拿下了“中国钢琴之城”这样一块牌匾,为宜昌音乐城市品牌建设奠定了物质基础。其次,宜昌市政府通过各种音乐文化节的举办和“音乐小镇”项目的建设,给这座城市营造了一种独特的音乐氛围;钢琴文化是一种外来文化,通过政府和企业的联合推广,现在已经成为宜昌的一种颇具影响力的文化——所有这些软实力工程为宜昌音乐城市品牌建设提供了文化基础。最后,“中国钢琴之城”这块牌匾对于宜昌这座拥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的城市来说无疑是锦上添花,对于宜昌建设音乐城市品牌可谓至关重要的一场“战役”。反过来讲,正是其丰富的文化底蕴为宜昌在申报“中国钢琴之城”的过程中增添了自信,最终在众多的音乐城市中脱颖而出;而且这些灿烂的文化也将在宜昌音乐城市品牌的推广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按照中国文联和中国音协的规定,“中国钢琴之城”的称号每三年进行一次复审,这意味着2017年的10月应将迎来第一次复审。笔者在其三周年之际,试图为大家揭示宜昌获此称号的深层原因。当然,首个“中国钢琴之城”的荣誉已经是过去,在此回顾过去,是为了向往更美好的未来。

猜你喜欢

楚文化宜昌市宜昌
湘楚文化之杨家将与太极起源
宜昌“清单之外无事项”等
荆楚文化 漆器之美——项目式美术课程设计的探究学习
宜昌市举办中小学实验室安全管理培训班
秦楚文化交融的结晶:商洛花鼓
湖北宜昌卷
楚文化在当代公共艺术创作中的体现
务实创新 开拓奉献——湖北宜昌市第三批援藏干部援助西藏加查两周年扫描
我国青少年五人制足球推广研究——以宜昌市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