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风家训“廉洁基因”对推进党风廉政建设的现代价值及转化路径

2017-01-24卢莹莹

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 2017年3期
关键词:家训党风廉政家风

■卢莹莹

家风家训“廉洁基因”对推进党风廉政建设的现代价值及转化路径

■卢莹莹

家风家训作为家庭教育中重要的精神财富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涉及到仁、义、礼、智、信、忠、孝、廉等各个方面内容。其中所蕴含的“廉洁基因”——立志修身、勤俭养德、遵法守纪和廉洁为民,是当代人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应当深入学习并传承的历史智慧与财富。这些“廉洁基因”,对党员领导干部家风建设、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具有重要的现代价值,可通过加强家风家训文化教育、党员领导干部以身作则、建立常态化制度机制约束与监管等方式,更好的发挥其现代价值。

家风家训;廉洁基因;现代价值;党风廉政建设

五千年璀璨的中华文明代代传承,家庭教育的延续为一种重要途径,而良好的家风、严格的家训在传承优秀文明过程中是不可或缺的部分。秉持良好家庭风气,不忘先祖古训,慎终追远,是中华文明千百年来的优秀传统得以继承发杨,不仅蕴含着中华传统文化中修身齐家、崇德重礼的历史智慧,更彰显了博大的家国情怀。家风家训所包含的“廉洁基因”,不仅是一个家庭长期教育子孙后代的重要内容,也是当代人尤其是当代领导干部所应当深入学习与传承的宝贵财富。这些“廉洁基因”中涉及到的立志修身、勤俭养德、遵法守纪和体恤为民等方面要素,在当代党员领导干部家风建设、在推进党风廉政建设过程中,具有重要的现代价值和参考意义。

一、家风家训中的“廉洁基因”

良好的家风、严谨的家训蕴藏在每一个家族、家庭的历史演进发展过程中,体现在日常的生活细节里,在漫长的历史脉络中,有无数激励着后世、作为现在学习典型榜样的家风故事和家训警言,其中都蕴含着深厚丰富的“廉洁基因”。

(一)立志修身

中华民族文化中历来讲究修身养性、家风传承和家国情怀的关系。《礼记·大学》里讲到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便是对这一关系最精辟的解读,治国平天下以治家为始,而修身又是齐家的基础,家风教育正是其中重要的环节。

政治之本为修身,强调个人自我修养。“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西汉·戴圣《礼记·大学》)只有自身修养达到一定的高度,才能够懂得如何治人、治家、治国。

曾文正公祖籍衡阳,世代以耕读为业,读书养性在曾氏家族教育和人格品行修养行程中具有深远影响。曾国藩的父亲曾麟书,“平生刻苦于学,课徒传业者,盖二十有余年”,一生致力于学。曾国藩自八岁起开始在父亲的家塾读书,其父亲对他及其他学生一视同仁,耐心教导。文正公曾这样记载其父亲教学的场景:“晨夕讲授指画,耳提不达,则再诏之。已而三覆之。或携诸途,呼诸枕,重叩其所宿惑者,必通彻乃已。”[1]在这样的家庭教育下,后来的曾国藩认为“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惟读书则可变化气质。”[2]只有勤于读书、善于思考,注重学思并重与知行合一,才得以达到修身立志的效果。正是读书学习文化的积淀,曾国藩以“不为圣贤便为禽兽,莫问收获但问耕耘”要求自己,立志“效法前贤,澄清天下之志”。[3]正是从小耳濡目染、学习教育的过程中,奠定了曾国藩学习立志、耕读修身的基础,也正是这样的自身修养积淀,让日后的曾国藩在为官之路上能够做到“勤恕廉明”[4],让曾氏家风得以传承。

(二)勤俭养德

勤俭持家之道是家风教育中重要内容之一,是将礼德融入行为教育后人的重要范式。长期以来俭以养德、戒骄戒奢、艰苦朴素的传统教育,在家风教育中也有众多体现。

诸葛亮在写给儿子的《诫子书》中言:“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教育儿子要做正人君子,就要懂得修身,懂得以俭朴的作风来培养美德。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司马光自身不喜奢华,节俭有度,他在写给儿子司马康的《训俭示康》中写道:“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吾心独以俭素为美。人皆嗤吾固陋,吾不以为病。”以自身为示范,教导儿子崇尚节俭,并且告诫他,“汝非徒身当服行,当以训汝子孙,使知前辈之风俗云。”让他的儿子也要告诫子孙后代继续发扬先辈的俭朴美德,保持优良家风。

曾国藩进京为官之后,也不忘教育家人兄弟,在给家人的家书中这样写道:“吾家子侄半耕半读,以守先人之旧,慎无存半点官气。不许坐轿,不许唤人取水添茶等事。其拾柴收粪等事,须一一为之,插田漪禾等事,亦时时学之。庶渐渐务本而不习于淫荡矣。”[1]提醒自己的家人要时刻不忘勤俭持家之道。

勤俭朴素的精神传统对于营造良好的家庭风气、社会风气有着重要作用。而家庭作为这一精神财富传承的载体,更应当从个人推及整个家族,形成勤俭朴素的家庭风气,推进全社会勤俭风气,抵制浪费,防止奢靡之风和享乐主义的滋生蔓延。

(三)遵法守纪无特权

规矩纪律作为国家和社会治理的重要约束准则,无论是位高权重之人,还是平民群众庶人,都在同一约束体系之下接受管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纪律规定也同样如此,不能因为个人身份、功绩成就搞特殊化、特权化,“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讲的便是这个道理。为官者,更不能利用自己手中的权力,拉关系图方便走捷径搞特殊,更不能为自己、为家人朋友创造条件谋取私利。

伟大的党和国家领导人周恩来,一生虽无子女,但是在教育家族晚辈时,同样颇为严格。在任国家领导人时,他要求家族中人,外地亲属进京看望他,一律住在国务院招待所,住宿费由他支付,并且要求在任何场合都不能说出与他的关系,不要炫耀自己。在他的侄女周秉德写的回忆录《我的伯父周恩来》一书中记载着这样的一件事:秉德12岁开始住在周恩来与邓颖超的西花厅,在上学时他们从不让秉德告诉同学们她与周恩来总理的关系,更不允许以此搞特权。有时秉德放学后看到很多同学家里都有车子来接,她却只能坐公交车回去,便心里不平衡的告诉了“七妈”邓颖超。邓颖超教育她,你是普通学生,将来长大了,你就是普通劳动者。不能因为伯伯是总理,你就有任何的特权思想,你不能有任何的特殊化。在周秉德的印象里,周总理要求他们全家要和普通群众百姓一样,过普通的日子,不以关系走捷径,不以官职挣大钱,不以特权追求荣华富贵生活,靠着自己的真学实干、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的努力工作,知足常乐。

(四)清正廉洁民为本

廉为历代历朝为官之德,从政为官,须清正廉洁。“廉”不仅要求律己,更要求严格规范身边家人行为。自古至今,但凡为官清廉者,必有廉洁家风制约管束,而家风不正者,为官也多贪腐奢侈之辈。古蜀国名丞诸葛亮,虽身居相位,但一生为官清廉、不为自己及家人谋私利,更主动向后主奏表明示自己的家产。《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中记载着他自表“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倾,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至于臣在外任,别无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治别生,以长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

这种严格自律清廉为官,并不以自己权力为身边家人谋私利的廉洁家风典范,在历史长河中并不少见。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出身名门望族,自幼深受家风家训中的爱国情怀熏陶,成长于两宋年代交替的他,目睹家庭的流离、国家的不幸,民族的矛盾,便力图实现爱国之志,走上仕途。为官之后的家庭教育也承袭陆家家风,他写了100多封教育儿子的诗,以此传承家风家训。他告诫儿子做官要清廉,要为民做好事。陆游老年时,在《五更读书示子》中,写道,“吾儿虽戆素业存,颇能伴翁饱菜根。万锺一品不足论,时来出手苏元元”,意即我的儿子虽然愚笨,但是清廉业绩尚在,也像我一样能吃苦。并告诫儿子:高官厚禄不足为念,做官要像苏元元一样救助民众,为百姓谋福。

二、“廉洁基因”对推进党风廉政建设的现代价值

(一)党风廉政建设的现实需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内容,取得了实实在在看得见的成效,主要表现在各级党组织管党治党主体责任明显增强、中央八项规定纠正四风得到落实、党的政治纪律建设全面加强、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反腐体制机制日益完善等方面。但是,在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依旧任重道远。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讲到家风问题时提到,不少领导干部不仅在前台大搞权钱交易,还纵容家属在幕后收钱敛财,子女等也利用父母影响经商谋利、大发不义之财;有的将自己从政多年积累的“人脉”和“面子”,用在为子女非法牟利上,其危害不可低估。

从十八大以来曝光惩治的官员腐败案件中看出,许多违法违纪的官员几乎都有家风不正、治家不严的问题存在。大量案例表明,权力越大,越容易出现“灯下黑”。据中纪委监察部网站统计,自2015年1月1日至2017年2月28日,公布的80名中管干部党纪处分中,有多达46人的案件涉及亲属、家属,比例高达57.5%,其中大多属于纵容、默许近亲属利用其职权便利谋取私利。

2016年中纪委与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的大型专题片《永远在路上》,首次披露了党的十八大以来落马的省部级高官在任时的各种不正之风。其中,在全国人大环资委原副主任白恩培案件中,他在云南主政期间,与商人打交道的过程中,其妻子张慧清扮演着极其不光彩的角色,甚至流传着“有事找张姐,在云南没有张姐办不了的事”。张慧清在前台办事收钱,而白恩培利用手中的权力在幕后默默地支持,将招商引资变成钱权交易的手段,并纵容默许自己的家人参与,为自己谋利。和不少落马官员一样,河北省原书记周本顺犯下大错,其中重要的一个因素是对子女的溺爱。在周本顺查出的涉嫌经济犯罪中,相当一部分和他儿子经营的生意有关,他在幕后支持纵容默许他儿子去跟企业老板合作、投资,实则是利用自己手中的权力为企业老板开道铺路,为儿子大揽钱财。

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面临的最大危险就是腐败。领导干部个人品行不端、抵御诱惑和风险能力低下、身边不清、家风不正会导致其走向腐败之路,也必然会带坏党风政风社风,招致人民的唾弃,动摇党的执政之基。因此,党员领导干部家风建设在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中至关重要,而优秀传统家风家训中所蕴藏的“廉洁基因”,是党员领导干部应当深入学习并付诸实施到家风教育中的。

(二)以“家廉”促“党廉”,净化党内政治生态

家风家训通过发挥在家庭家族中的教育作用,不仅体现重要的文化伦理意义,也体现政治意义。在传统中国社会,家风家训维系着家庭的建设发展和社会的长治久安,处于重要位置。现代化的中国,在党的领导前提下,各项事业发展蒸蒸日上,党风廉政建设更要进一步推进,党内政治生活生态更要求风清气正。这就必然要求党员领导干部深入学习并践行传统家风家训中的优秀“廉洁基因”,做到家风正、身边清,保持共产党人的浩然正气,以“家廉”促“党廉”,净化党内政治生态。

首先,立志修身就是要求现代党员领导干部要将“严以修身”放在首位,时刻严格要求自己端正心身,做到审慎自省。传统儒家思想讲究“能立能达,不怨不尤”,即自身正、严自处,心胸宽、达天下。党员领导干部自身修养不仅要做到如此,更应该在党内生活做到自我净化、革新,做到“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和维护法律的权威性,能够接受批评和自我批评,不搞权力压制、“穿小鞋”,不借批评泄私愤、搞斗争。其次,勤俭养德,就是要求党员领导干部不仅在家庭生活中以勤劳简朴生活为美德,不浪费、不奢侈、不为利欲熏心,在党内生活中更要以勤治事,务实落地,严禁奢靡挥霍、纵欲恣行。只有在每一位党员领导干部的日常生活中形成了勤俭朴素的家庭教育氛围,身边人不以斗富攀比为荣,才能在工作中时刻谨记勤俭之美德,才能带动整个党内勤俭之风的形成。再次,党内政治生态的净化,绝对不允许特权思想、特权现象的存在,这是涉及党和国家能不能永葆生机的大问题。法律和纪律在任何人面前都是平等的,不以触犯者身份为例外。为官者不以特权行事,更不能允许自己的家人、亲属仰仗自己手中的权力为所欲为,党员领导干部的家庭教育中应时时地融入这种观念,才能更好的带动整个党内队伍中特权思想、特权现象的整治。最后,自古清廉官员都无一不将“廉”贯穿自己的家庭生活中,并有体恤穷苦人民、心系群众的怜悯之心。每一位党员领导干部时刻牢记并以自身行动感染教育家人,不贪财、不苟取、勿以恶小而为之的古训,只有做到心系群众、廉洁为民,才能为抵制腐败、打造纯净的党内政治生态铺下坚实的路基。

(三)以“家廉”促“社廉”,营造社会风清气正

在当前多元化且复杂的社会背景影响下,社会道德风尚方面出现了不容乐观的问题,没有道德底线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利益至上、以权谋私、权钱交易等腐败现象滋长蔓延。不仅是官场上的贪污腐败,社会腐败也在悄悄渗入家庭这一社会组成的微小单元,这些问题不仅对党内廉政氛围的形成危害很大,对社会廉洁文化建设起到阻碍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当前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损害了社会优良道德风尚,影响了人们生活和社会经济健康发展。

《孟子》云:“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优良的家风能够孕育“好”人,才能形成更好的社会。家庭是社会化的摇篮,在廉洁社会中不管是家庭还是个人才更有发挥自我价值的空间。家风是具有时代性的文化,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家风对于全社会的教化和熏陶的作用。社会主义社会的和谐发展不是仅仅依靠法律和公共制度,还需要靠公民的内在意识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会上提出,价值观只有具体运用到实践中,融入到社会中并且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才能真正发挥作用。家风家训反映着人们日常生活的价值观念,将家风中蕴含的清廉文化思想提炼出来,从家庭这一基本的社会组成单元出发,协调家庭和社会,以每一个家庭良好的家风气息,带动社区、区域的廉洁文化建设,进而推动整个城市、国家、社会的廉洁共享和谐发展。

三、“廉洁基因”对推进党风廉政建设的现代价值转换路径

(一)加强优秀家风家训文化教育

发挥“廉洁基因”的现代价值,建立现代优良家风,推进党风廉政建设,离不开对党员领导干部的文化教育。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也有着无数优秀家风教育的典范。“芒鞋问俗”、“扪心尚堪自慰”、一身正气、两袖清风的郑板桥,“居官奉职者,不以私利经心”的文正公,告诫做官的儿子“一钱亦分明,谁能肆馋毁”的陆放翁,都是现代为官者应当学习的典范。

加强党员领导干部优秀家风家训文化教育,可将优秀家风家训中的治家智慧与为官之道融入到党员党性教育课程中,在党员领导干部每年的常规培训课程中,可单独开设传统家风文化教学,搜集有文史资料或者实物载体的家风家训故事,开发相应的案例教学课程,结合名人名事挖掘现场教学基地。此外,各级政府、纪委网站均可专门开列“家风家训”专栏或设立微信公号,日常推送家风故事,也可鼓励挖掘本地优秀家风案例,大力宣传,组织干部职工学习等。

(二)党员领导干部带头示范、以身作则

《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对党员领导干部廉洁自律规范有一条重要的内容,即“廉洁齐家,自觉带头树立良好家风”。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讲到:“领导干部要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廉洁修身、廉洁齐家。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从自身做起,廉洁用权。”习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七次全会上又强调:“党员、干部要不断提升人文素养和精神境界,去庸俗、远低俗、不媚俗,做到修身慎行、怀德自重、清廉自守,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

从思想方面看,党员领导干部要秉持清风正气的做人修养,绷紧清正廉洁这根弦,树牢廉政意识,牢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清正家风促廉洁党风,更要深刻领会习近平同志关于家风建设重要论述的精神实质、充分认识家风建设的重大意义。

从行为方面看,作为党员领导干部更需要以身作则、切实躬行、带头示范,用严格律己的高尚品德、公私分明的良好作风熏陶、感染亲人朋友,从严治家,在党内、社会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感化教育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及当前许多领导干部不仅自己搞钱权交易,而且还纵容家属在幕后收钱敛财时,引用了“将教天下,必定其家,必正其身”、“心术不可得罪于天地,言行要留好样于儿孙”等名人古训,其最终目的也是在于教戒党员领导干部要切实做好自身家风教育。

(三)建立常态化制度机制

家风建设是一个需要家族世代持续的过程,党风廉政建设也是党内需要常抓不懈的重要事项,以良好家风促进党风廉政建设更是一项长期持续并且逐步常态化的工程。必须建立常态化制度,包括学习制度、奖惩制度、考核制度、监管制度等。首先,建立常态化的学习制度,推进工作由具体的正面或者反面案例为切入口,将此项工作作为一项经常性工作来抓,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其次,可以逐步建立规范的家风行为奖惩制度,对表现优秀突出的领导干部家庭教育给予嘉奖,对有问题的、被举报揭发的领导干部家庭不正之风严厉查处,给予处罚。再次,也可将领导干部家风问题纳入干部考核工作,干部选拔应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标准,德,即政治品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社会公正这“四德”。其中,家庭美德的考核中,就可以将家风问题作为一个重要指标。例如,杭州市对市直单位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届末考核工作中,就将“家庭美德”这一标准纳入考核内容,其中针对干部家风问题是否良好作了条款列出。严格考核党员领导干部的家风问题,在选拔任用干部时才能作出恰当的判断,才能为党内队伍选出“干净”的干部人才,这是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中重要的一个环节。最后,严格的监管制度,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有力支撑,是严格责任界定和责任追究的必要条件,是推进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手段。有许多党员领导干部的近亲属存在违纪违法问题,都牵扯出党员领导干部自身廉政出了问题。对党员领导干部的家风监管,家风问题的监管是尤为重要的一方面,要落实领导干部个人事项报告制度,要把其家属子女的生活是否奢侈、手脚是否干净等进行严格规范监督。“外疾之害,轻于秋毫,人知避之;内疾之害,重于泰山,而莫之避。”对于全面从严治党、党风廉政建设来说,都离不开有效的监督。

领导干部的家风是反映党风社风的重要窗口,是党风廉政建设的“晴雨表”。良好的家风、严格的家训是党员领导干部自身道德修养不断优化的文化基石,是促使党员领导干部廉洁奉公、执政为民的无形力量,是党风廉政建设得以不断完善的主力推手。只有党员领导干部切实领会到、运用好、发挥出家风家训中的优良“廉洁基因”,才能不断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向好的方向发展。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

[1]曾国藩家书、家训、日记[M].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97.

[2]孙翔.曾国藩家庭伦理思想的现代价值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5.

[3]何贻焜.曾国藩评传[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

[4]韩于彤.“勤恕廉明“——曾国藩为官之道论析[D].吉林大学,2016.

[5]曾国藩家书、家训、日记[M].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97.

责任编辑 谢培丽

2017-05-11

卢莹莹,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助理编辑,主要研究方向为政治学理论、政党制度。(四川成都,610110)

D261.3

A

1008-679(2017)03-0040-05

猜你喜欢

家训党风廉政家风
煤矿党支部如何推进党风廉政建设
张载家训不只是横渠四句
传统家训里的廉政观
煤矿企业保卫系统中如何做好党风廉政建设
三坊七巷 名人家风家训馆
加强国有企业党风廉政建设 落实“一岗双责”
淮委召开2019年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
家风伴我成长
家训伴我成长
百家姓看“家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