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进传统花木产业转型升级的探索与实践
——基于成都市温江区寿安镇天星村的调研

2017-01-24课题组

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 2017年3期
关键词:温江区花木产品

■课题组

推进传统花木产业转型升级的探索与实践
——基于成都市温江区寿安镇天星村的调研

■课题组

如何实现传统花木产业转型升级,成都市温江区寿安镇天星村从五个方面进行了探索与实践:一是深入调研,找准花木产业的主要问题;二是组建合作社,增强市场竞争能力;三是确立品牌意识,发展特色编艺产品;四是拓展销售渠道,实现网上网下同步推进;五是加强人才培养,提升花木编艺产品的艺术性。天星村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明显成效:探索了农村经济发展新模式;编艺合作社的功能得到发挥;艺术性花木编艺产品种类不断增多;促进了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

花木产业;转型升级;天星村

一、总体评价

发展花木产业对于绿化美化环境、建设美好家园,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建设美丽乡村、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都具有重要作用。当前,我国花木产业已进入转型升级的关键期,产业正在向形态更高级、社会化分工更精细、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如何实现传统花木产业转型升级呢?成都市温江区寿安镇天星村进行有益探索与实践,成效明显,初步实现了传统花木产业转型升级,其做法与经验先后得到新华网、中国新闻网、香港凤凰网、《华西都市报》等多家新闻媒体的宣传报道。

天星村位于温江区西北部的成都市历史文化名镇寿安镇。该镇处于温郫都国家级生态示范区腹心地带,是川派盆景的发源地,拥有5万亩花木种植的产业基础,占四川全省花木资源的一半,是温江区重要的花木产业基地,素有“花木之乡”、“休闲旅游之乡”的美誉。该镇是四川省旅游产业强镇、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的核心区域,成都市经济发达镇和小城市建设试点镇之一。先后获得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国家级小城镇建设试点镇、全国优美小城镇、全国小康建设明星乡镇、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先进镇、四川省综合经济实力百强镇等殊荣。天星村是寿安镇重点发展村、花木产业转型升级的示范村,该村地理优越、交通便捷,江安河西岸、杨柳河、温彭路、成青快速通道南北纵贯全境。

我们课题组多次深入到天星村调查研究,总结该村推进传统花木产业转型升级的做法与经验。课题组通过调研认为,该村近年来通过深化改革创新、建立编艺合作社、加强人才培养、运用互联网思维进行生产、经营和管理,充分利用本地资源优势,因地制宜,自力更生,将花木编艺融入到盆景之中,制作花木编艺造型,发展以编艺与旅游业、特色花木产品等为代表的农村经济,打造天星编艺公园,一个集“人文历史、传统文化、景观性与体验性为一体”的产业集中展示园已初步建成,正在朝着“以景引人气、以人兴产业、以产业建园”的目标迈进。实践表明,天星村的探索与实践之路是可行的,传统花木产业转型是成功的,具有借鉴推广意义。

二、主要措施与经验

(一)深入调研,找准花木产业的主要问题

温江区寿安镇天星村花木产业通过多年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人们对花木产品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虽然面积增加了,但经济效益却没有提高。针对存在的现实问题,寿安镇与天星村领导,决定成立调研组,深入调查研究,找准花木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调研分析,主要存在四个问题:一是花木生产经营管理粗放,生产效益低下。由于分散的小规模生产造成了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难以形成规模效益,导致花木产业发展缓慢,效率低下。二是生产技术落后,专业化程度低,生产规模较小。大多数的小规模花木经营户缺乏生产技术知识,生产条件简单落后,主要靠经验进行栽培和经营,生产经营存在一定的盲目性,难以满足市场需求。三是新品种开发和品牌保护工作力度不够。花木新品种选育与花木产业发展极不相配,严重缺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花木新特优品种,已成为制约花木产业发展和参与市场竞争的突出问题。四是花木流通渠道不畅,网络营销滞后。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重“批发”市场,轻“零售”市场建设,批发市场与零售市场不配套;一方面,重市场“硬件”,而忽视市场“软件”建设,具体表现为缺乏管理、法规不完善、管理人员业务能力有待提升、市场信息网络不畅通、市场服务功能不完善,形成“有场无市”的状况。

(二)组建合作社,增强市场竞争能力

温江区寿安镇天星村针对调研分析出的问题,决定组建花木合作社,以强市场竞争能力。于2014年9月成立了成都市温江区天星编艺花木合作社,目的是通过大户拉小户的方式,提高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加快花木产业的转型升级。为保证合作社规范、有序运行,制定了合作社章程。在制定合作社章程的过程中,广泛征求全体村民的意见,采取自下而上的方式,先组织群众多次讨论,收集意见,再组织代表进行商讨,确定内容后,由镇党委政府进行审核,最后再组织村民代表共同讨论定稿。通过讨论制定合作社章程,增强了群众参与决策的积极性和民主决策意识。合作社成立后,积极为社员提供产品研发、包装、销售服务及市场需求信息服务。同时,与旅游公司达成协议,按照旅游业的需求,研发具有旅游价值的新品种。

(三)确立品牌意识,发展特色编艺产品

天星编艺花木合作社成立后,把确立品牌意识、打造品牌、发展特色性与艺术性编艺产品放在首位。其措施:一是确立品牌发展策略。天星编艺花木合作社根据本村花木产业所处的发展阶段、产品、服务的市场态势、消费者的消费成熟度等,确立了发展“花木编艺”品牌战略。二是借助渠道宣传品牌。天星编艺花木合作社通过“中国花木网”、“四川园林网”、《温江园林》杂志和参加全国、省、市、区花木展览会、研讨会等,积极主动宣传编艺产品,使广大消费者了解编艺产品的种类、艺术特征和价格,从而形成品牌效应。同时,还借助温江的花木产业在全国的区域品牌效应抓好品牌宣传,比如,2016年9月3日承办了由四川省花卉协会、成都市花卉协会、温江区花卉园林局、寿安镇政府主办中国·温江第二届花木编艺文化旅游活动。三是开展品牌研究。2016年9月成立了“花木编艺创意研发中心”和“大师小院”,秉承传承与创新宗旨,加强编艺研究和新产品开发,形成具有竞争力的花木编艺产品。四是加强品牌管理。将品牌融入到企业文化中去,注重挖掘品牌的内在文化价值和品牌的文化塑造,从而培养消费者对花木产品的喜爱和信赖。

(四)拓展销售渠道,实现网上网下同步推进

天星编艺花木合作社充分利用各种网络、平台进行宣传推产,多方拓宽销售渠道。在网上销售方面,采用了三条措施:一是借助全国、省、市、区的花木网络销售;二是自己创办网站推广花木产品;三是通过手机APP等媒体宣传推荐花木产品。在线下销售方面,采用了七条措施:一是成立专业公司,负责花木产品销售的规划、联系客户等专业化销售工作;二是举办花木产品展览会,邀请有关人士参会,推荐花木产品;三是通过代销商销售;四是参加全国、省、市、区花木产品展销会,宣传推广花木产品;五是开展休闲观光旅游活动,旅游者在观光休闲中购买花木产品;六是借助蓉欧国际快速铁路货运直达班列将花木产品销售到欧洲;七是深化服务,送货上门,减少客户往返的时间消耗。

(五)加强人才培养,提升花木编艺产品的艺术性

编艺,既是一种艺术,是一种缠绕指尖的艺术,又是一种技术。因此,花木编艺需要专业人才。人才的培养是花木编艺发展的关键。天星村在培养编艺人才方面采取了三条措施:一是重视编艺人才发现。天星编艺花木合作社成立后,首先开展调查研究,摸清编艺人才现状,对现有专业编艺人才建立了档案,进行重点管理。二是加强编艺人才培养。通过举办专题培训班、外出学习考察、老带新、现场示范、技术交流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培训活动,以提升编艺人才的专业技术和综合素质。三是建立激励机制,激发人才动力。制定了编艺人才奖励办法;对编艺专业人才评定等级,并颁发荣誉证书;打造“大师小院”,为编艺人才研发新的花木产品提供物质保障;将编艺人才照片展示在公共场所,以受到全体村民的爱戴。

三、主要成效

(一)探索了农村经济发展新模式

天星村在发展花木编艺产业的过程中,不断探索创新农村经济发展模式,现已探索创新四种发展模式:

模式之一:“编艺+旅游”,大力发展观光农业旅游经济。一方面,发挥本村资源优势,开发编艺所属的苗木花卉产业本身的旅游观赏价值;一方面,通过地区广域联合的办法整合区域资源,对区域内旅游资源进行科学规划与合理开发,将地域内特有的农村生产、景观、餐饮等综合经营活动延伸至旅游业,将苗木产业与休闲游憩、游乐运动整合为一体,发展观光农业旅游经济。

模式之二:“编艺+自主创新”,着力核心竞争力的打造。天星村建立了“花木编艺创意研发中心”,对花木编艺技术进行指导,创造新颖的可以操作的编艺造型,维持编艺盆景的新鲜度。同时,将整合花木编艺资源,引进专业设计平台,开拓产业与资源抱团发展的新模式,消化存量,不断研发花木编艺领域艺术化、小型化、个性化、品牌化特色的产品 ,拓展家庭、办公、公共场所的专业订制,引导村民走花木景区化植种、资源规模化集成、产业融合化发展的路子。

模式之三:“编艺+人才课堂”,打造可持续的品牌。天星村打造的“大师小院”,即在每个小院里面会有一位花木编艺大师,他们在这里创作,在这里与学徒交流,在这里创造他们的艺术品。“大师小院”的打造,一方面,为编艺人才提供施展才能的舞台,有效地将人才资源留在本地;一方面,为新一代的学徒和大师的沟通交流创造了平台。在“大师小院”,既有大师的妙手,也有新人在这里落地发芽、成长、茁壮。

模式之四:“编艺+营销”,打造闻名世界的品牌。天星村主动出击,开展编艺产品对外营销。比如,每年举办花木编艺节吸引客商。通过举办节庆活动,不仅为新的编产品提供了展示平台,还进一步塑造了“花木中国·编艺天星”这一品牌形象;积极参与全国花木博览会,将花木编艺产品从四川走向中国,从中国走向世界。

(二)编艺合作社的功能得到发挥

天星编艺合作社建立后,充分发挥了小型合作、互帮互助的功能,为全村村民提供花木产品研发、销售、技术指导、信息等服务。主要发挥了六个方面功能:一是组织功能。把全村分散的、小生产的花木村民组织起来,抱成一团,使村民真正成为千变万化大市场的主体,提高了花木编艺的标准化、规模化、市场化程度,实现了产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的。二是桥梁功能。天星编艺合作社成为区、镇政府与社员之间交流与沟通的桥梁,将社员的各种信息和诉求收集整理后,理性地传递给政府,并将政府的花木产业政策传达给社员。区、镇政府通过较少的投入获取了花木决策所需要的比较全面、真实的信息,又通过合作社的作用促进区、镇政府政策的顺利推行。同时,合作社在帮助政府决策方面也发挥了独特的作用,避免了决策失误,促进了政府决策的贯彻落实。三是服务功能。天星编艺合作社为村民的编艺专业化生产提供产前、产中和产后服务,提供编艺技术指导,提高了农民抵御市场风险、经营风险和自然风险的能力。四是宣传教育功能。天星编艺合作社积极宣传党委政府的“三农”政策,组织社员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社员自律,协调合作社的内外部关系,为构建和谐乡村做出了贡献。五是协调功能。天星编艺合作社通过组织手段协调农户关系,规范农户行为,提高产品质量;协调社员与其他经济组织之间的经济关系,以统一、协调社员的集体行动,提升市场竞争力。六是市场拓展功能。天星编艺合作社通过加强调查研究,了解客户需求,分析市场发展前景,扩大对外联系,积极开发新的用户群体,花木产品市场得到极大拓展,如2016年9月与屏山县中都镇文化旅游协会、成都天作云科技有限公司等签订了采购协议和互联网战略合作协议。

(三)艺术性花木编艺产品种类不断增多

天星村通过近年来的不断研发创新,极大提升花木的艺术价值,编艺产品不断增多。编艺主要以紫薇、桂花、女贞等可塑性强的花木为基础,现有编艺种植户28户,种植面积约为54.7亩,在外村租用种植面积162亩。编艺产品类型已发展到五大类:一是以紫薇、桂花编织的花瓶,有大、中、小号的之分,每种又有手工与框架的分别;二是以紫薇、桂花、女贞编制的柱头,有圆柱头、方柱头、龙抱柱,每种又有框架与手工的分别;三是以紫薇纺织的工艺字,以福、禄、寿、喜为主;四是以紫薇、丁香编织的牌坊、凉亭等;五是以丁香编织动物,以十二神肖为主,以各种动物为辅。同时,打造了“花木编艺公园”,各类编艺产品千姿百态、形态各异,有高达数丈的“龙盘柱”,有情意连绵的“牛郎织女”,有欧式庭院花房,也有“福禄寿喜”中国书法,还有各式憨态可掬、栩栩如生的熊猫、长颈鹿、骆驼、老鼠等动物造型,整个园区妙趣横生、美轮美奂、独具一格、令人叫绝。

(四)促进了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

天星村的花木编艺产品,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更具有经济价值。花木编艺产品已销往土耳其、荷兰等多个国家,花木编艺产业年产值达到8000多万元,花木收入占人均收入的70%。比如,一个成本只有100多元的紫薇花,如果纺织成花瓶,植入了艺术价值,成为供观赏的艺术品,价格可以卖到5000元至20000元,珍贵的花木编艺作品一件可卖到几十万元,成了珍藏的艺术品。特别是近年来天星村通过规模聚集,发展乡村旅游,花木种植户人均收入增收10000元以上,带动周边群众人均增收3000元以上。

责任编辑 李 尚

2017-04-11

课题组组长:龚晓燕(成都市温江区委党校常务副校长);课题组成员:苏泽强(成都市温江区委党校副校长)、陈军(成都市温江区委党校研究室主任)、方超(成都市温江区委党校培训科科长)。(四川成都,611130)

F326

A

1008-679(2017)03-0084-03

猜你喜欢

温江区花木产品
温江区:联企清风为企业减压力增活力
大黑狗
花木笺
唠叨的妈妈
爱找茬的老师
时间都去哪儿了
2015产品LOOKBOOK直击
爱,使这里的孩子不再孤独:记成都市温江区十佳爱心“五老”田光华
副司令当上了“副团长”:记成都市温江区关爱工作团副团长李财
新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