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发展之路”专家主题研讨

2017-01-16发言顺序张智慧王兵兵李玉红宋宝琦

中国全科医学 2017年8期
关键词:社区卫生家庭医生全科

发言顺序:王 军,张智慧,王兵兵,李玉红,刘 莹,宋宝琦,

赵艳芙,梁 红,李雅楠,杨 召,刘伟艳,吕 晶

·全科医学热点研究·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发展之路”专家主题研讨

发言顺序:王 军,张智慧,王兵兵,李玉红,刘 莹,宋宝琦,

赵艳芙,梁 红,李雅楠,杨 召,刘伟艳,吕 晶

我国部分地区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面临着高水平全科医生少、医疗设备不足、患者就医意愿低等困境,如何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诊疗水平得到持续发展,是实现分级诊疗面临的巨大挑战。本文介绍了长春市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展中积累的经验。王军认为,通过特色服务可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辖区居民中的认知度和认可度;张智慧介绍,通过重组家庭医生团队、提供多层次培训、扩展家庭医生契约式服务内容以更好服务于辖区居民;王兵兵建议,以发展中医、绩效考核为助力,实现服务能力的全面提升;李玉红强调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慢性病患者管理、转诊、健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刘莹建议,采用多种多样的宣传方式,大力推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特色服务;宋宝琦建议,以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认同度为基础,广泛推进各项工作;赵艳芙认为,通过中医特色服务,以满足重点人群的保健需求;梁红建议,通过规范家庭医生的服务质量,采用多种途径宣传家庭医生制度,以便于家庭医生工作的开展;李雅楠建议,通过转变服务模式,变被动为主动,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知名度;杨召同样认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根据居民需求,创新服务模式;刘伟艳建议,应采用多种形式的培训,以提高家庭医生的技术水平;吕晶建议,强化家庭医生服务团队的绩效考核,提高家庭医生的积极性。期望通过本次讨论,能为我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发展思路提供借鉴,以满足居民的就诊需求,承担健康“守门人”的职责。

社区卫生服务;卫生服务管理;医师,家庭

王军,张智慧,王兵兵,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发展之路”专家主题研讨[J].中国全科医学,2017,20(8):922-927.[www.chinagp.net]

WANG J,ZHANG Z H,WANG B B,et al.Thematic discussion 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s"[J].Chinese General Practice,2017,20(8):922-927.

扎根基层,机遇与挑战共存

王军 长春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基层卫生处处长

长春市社区卫生服务在组织管理、资金管理、项目执行、项目效果来看,作风务实。社区卫生人员对国家12类45项社区服务内容熟悉,扎根基层,置身于群众当中,做了大量扎实基础的工作。但由于人员配置不足,很多社区工作人员同时承担着多项工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可能兼任科主任、临床医生、公共卫生医师等多项工作。2013年,长春市在全国社区卫生服务检查中获得第3名,之后长春市社区卫生医疗机构硬件配置不断增强,如绿园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了更好地方便居民体检,配置了一台价值百万元的体检车。

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不同的特色服务,提供慢病管理等居民切实需要的服务,提高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辖区居民中的认知度和认可度。

强素质、建机制、促实效、找差距

张智慧 长春市朝阳区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中心主任

自2014年6月,长春市朝阳区开始落实家庭医生系列服务模式的探索,2016年全面铺开家庭医生“契约式服务”,始终将家庭医生团队人员素质、提高服务能力作为构建家庭医生服务模式的目标,采取以契约式服务为基础,以自由签约、双向选择、责任到人的家庭医生服务模式。

朝阳区常住人口64万,已实现每年增长15%的签约计划,目前签约率已经达到30%,已签约的社区居民家庭达到96 810户。电子档案建档率超过85%,规范建档率达83%。全区共成立了51个家庭医生团队,共321名团队成员。

从2014年起,朝阳区加大基础设施的改造和投入。先后投资近1 000万元,用于各中心的业务用房、装修和改扩建、设备更新、标准化门诊建设,以改善居民就诊环境,为家庭医生服务提供有力保障。

重组家庭医生团队,开展自由签约。家庭医生团队由全科医生、护士、中医师及公共卫生人员组成。由医务人员推选出团队长,再由团队长选出团队成员,实行队长负责制。同时,打破区域限制,采用医生、居民互相选择的模式,居民可自由选择家庭医生团队签约。通过引入竞争机制,促进各家庭医生团队服务水平的提高和服务类型的丰富。为给签约居民提供更好的服务,朝阳区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朝阳区健康联盟的10家单位签订了双向转诊协议。

通过提供多层次的培训,提高家庭医生团队人员素质和服务能力。每年聘请专家为家庭医生团队进行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培训两次。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的方式,拓宽家庭医生团队成员视野,创造临床实践机会。联合吉林大学第一医院专家,为家庭医生团队的全科医生进行内训师培训,选派团队成员参加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晨检会诊,由专家教授面对面传授临床知识。邀请专家走入社区,为团队成员进行现场授课,并针对社区患者特点进行个性化指导。开展全区基层卫生岗位练兵技能竞赛活动,组织全区基层医务人员培训、综合理论考试和技能竞赛。

建立推进改革的工作体系,成立社区服务综合改革小组。改革小组由负责分管卫生服务的区长为组长,与各级卫计委相关部门人员形成小组、管理中心、服务中心三级管理体系,成立改革试点办公室。

完善家庭医生工作各项制度,修改完善《朝阳区社区家庭医生契约式服务模式推广方案》等相关规定。在全市率先建立并落实《朝阳区家庭医生契约式服务工作绩效考核办法》。针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给予额外绩效补偿。由区委常务办公会、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财政局和卫计委三部门联合考核,从基本卫生服务的经费和各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疗收入的结余中拿出一定比例作为家庭医生的绩效补偿。

通过借鉴国外先进经验,逐步充实和扩展朝阳区家庭医生契约式服务内容。首先,提高家庭医生队伍准入门槛和工资待遇。朝阳区结合实际,开展多途径人员培训,提升家庭医生团队素质。其次,实现医保政策联动。最后,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提升服务质量和社区居民体验,完善网络覆盖,推广可穿戴设备等新科技,提高家庭医生服务效率。

以发展中医、绩效考核为助力,实现服务能力的全面提升

王兵兵 长春市朝阳区南湖第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

2014年以来,南湖第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家庭医生签约试点单位,辖区签约率超过30%。中心现有在编职工25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20人,管理人员3人,后勤2人,组建4个家庭医生团队。辖区人口47 416人,每个团队签约5 000人左右。根据吉林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员配置标准,中心应配置专业技术人员48人,中心现聘用专业技术人员8人,专业技术人员共28人,缺口20人。

中心大力发展中医师在团队中的作用。家庭医生团队由1名全科医生、1名全科护士、1名公共卫生人员或辅助科室人员组成。开始试点后,中心重组家庭医生团队,突出了中医药、中医师在团队中的作用,由原来以全科医生(西医师)为主转为以中医师为主,经过两年的发展,中医师已成为家庭医生的主力。

通过家庭医生团队真正地发挥全科医生的作用。充分发挥家庭医生团队的自主性,给予团队部分财经权、对外权利,可以代表中心与三级甲等医院进行交流和对接,实现转诊绿色通道。同时,将12项公共卫生服务全部贯穿到家庭医生团队服务中。

不过分追求签约数量,中心签约速度增长平稳。以慢性病患者、老年人、妇女和儿童、精神病患者、空巢老人、独居者为重点签约人群,保证契约服务的实现。目前签约2万人,重点人群超过1万人。

团队绩效考核以为老年人及慢性病(以高血压和糖尿病为主)患者提供的服务量、签约数、签约重点人群数等为关键指标,以奖勤罚懒为原则,制定配套政策,从质量入手,保证绩效考核的公平、公正。绩效考核结果与年终绩效考核奖励、晋级和下一年度聘任挂钩。基本公共卫生经费的70%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纯收入的25%作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补助。

慢性病管理,家庭医生服务的先锋

李玉红 长春市朝阳区前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

前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5年度完成糖尿病高危人群登记3 218人,完成登记率10%;糖尿病患者登记955人,登记率30%,规范管理822人,规范管理率86%;血糖控制稳定658人,控制率80%。2015年度高血压高危人群登记3 540人,高血压患者登记2 540人,规范管理2 032人,血压控制稳定1 626人。

社区慢性病管理践行“基层首诊、双向转诊、分级诊疗”的十二字方针。慢性病患者先经基层医疗机构首诊,当病情控制不理想,达到转诊标准时,转诊到二级或以上医院诊治,病情稳定后转回社区规范管理。非转诊的患者将接受社区全科医生与二级医院专科医生提供的签约服务,形成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康复、护理的连续性服务。中心与吉林省人民医院合作,建立高血压管理等慢性病管理团队,将三级预防的理念贯穿在签约服务理念当中。

家庭医生团队在签约过程中,主要通过双向选择、自主自愿的模式,以社区为范围,以家庭为单位,以重点人群和高危人群为对象,通过入户、义诊、全科门诊、免费体检等多种形式筛查、收集慢性病患者及其高危人群进行分类签约服务,对高危人群和慢性病患者按照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的要求进行分类管理。

建立家庭医生团队,普及健康教育。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和居民楼长多方参与和联动,通过义诊、健康教育讲座、健康教育处方发放、多媒体宣传等多种形式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使社区居民、签约服务对象掌握慢性病常见知识、自我保健知识和自我检查知识。

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涵盖了多学科、多部门的协作,其不但需要社区卫生服务人员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更需要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者热爱自己的工作,扎根基层,细心观察,用心服务,耐心帮助,全程陪伴,以换来患者安心和放心,使其真正接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的各项服务。

探索服务新模式,争做健康守门人

刘莹 长春市朝阳区重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书记

重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位于重庆街道,辖区居民12 783户,共47 117人,另有流动人口3 847人。中心先后获得全国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国社区健康管理实验基地、全国百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荣誉称号。中心现已签约3 976户,共17 784人,签约率达37.7%。

广泛宣传是推进家庭医生服务的重要措施。中心通过各种方式宣传家庭医生服务,制作了多种宣传册、宣传板,制定家庭医生签约协议书、居民健康手册,召开家庭医生签约式服务推进会,并邀请媒体进行报道,以帮助居民对家庭医生有更清晰的认识。

明确责任和分类细化管理。在签约式服务过程中,根据居民的特点,把居民分成需要关注的人群、慢性病人群、高危和严重并发症3类人群。为残疾人、重症高血压、冠心病、心肌梗死及精神残疾患者提供有针对性、个性化的健康保障服务及健康干预。

在每年进行12次以上的教育宣传讲座、健康教育专栏外,积极创新健康教育形式,在学生群体中开展远离烟草的讲座,在教师群体中开展健康新概念讲座,为机关干部开展亚健康状态讲座。

发展、丰富中医服务内容,中心已通过国家卫生部中医建设示范验收,目前有3名主治中医师和3名中医师,开展内服外用熏洗、针灸、理疗、拔罐、刮痧、推拿等中医服务,年服务门诊量达11 680人次。其中放血疗法、重症带状疱疹治疗、中药外敷、颈腰椎关节疼痛、冬病夏治等特色治疗,受到广大患者的认可和青睐,也吸引了辖区外患者就诊。

多措并举,实现中心全面可持续发展

宋宝琦 长春市二道区吉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助理

吉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成立于2008年,2012年5月份正式在新址独立运营。中心工作人员46名,3个家庭医生团队,服务面积2.3 km2,为辖区内5个行政社区的3.8万常住居民与流动人口提供基本医疗及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获得全国群众满意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省级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长春市星级预防接种门诊、二道区幸福社区创建先进单位等称号。

中心积极引进人才、用心留住人才,不断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医疗服务质量。辖区患者小病在社区,大病经转诊到三级甲等医院全面检查,回到中心后,专家细致耐心地详细解答各类报告单据,开展治疗并提出健康指导意见,受到了居民极大好评。

由于中心成立时间短,居民认同度不高,为此动员全中心职工进行大力宣传,印刷宣传资料、口碑宣传、面对面介绍、个人简介上墙,利用一切场合进行人才的宣传,提升医疗水平及居民认可度。为提高医生的医疗水平与个人素质,实行讲师训练计划,医务科制定讲课计划,主讲人轮流上台讲课,增强了医生主动学习能力。中心每年拨出资金为每类医务人员定制国内外各类专业报刊、杂志,扩充知识渠道。中心共有3个家庭医生团队,交叉绩效考核,绩效分别与团队、个人工作量及上级检查排名直接挂钩,职工团队意识明显增强。

中心集中力量核查各类健康档案的真实性、连续性,提高管理效率。中心工作人员较少,尽可能发挥每个人的长处,安排最合适的人员具体负责12类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如安排社区科的科长作为组织管理的具体负责人,收集各类资料准确而高效;安排比较优秀的家庭医生作为团队长,同时分片区负责慢性病及老年人管理;健康教育是全中心的工作,联络员涉及每个科室,中心则安排同时是公共卫生医师的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事实证明,这种安排是资源的最佳整合,既发挥了每个人的特长,又提高了项目成绩。

中心尤其重视健康教育工作,健康宣传资料、手册随处可见,每月定期从市级健康教育专家组中聘请专家到中心宣讲,不定期到小区、街道、学校开展宣传。医务人员对患者、居民就诊后开展个体化健康教育,真正改变居民的健康自我保护意识。

加强内部建设,提升服务能力

赵艳芙 长春市二道区东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科长

东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人口47 288人,老年人口为9 921人。

2012年以来,中心每年选派1名医生到市级综合医院进行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定期对医学基础知识、法律法规、项目政策宣传等进行培训,加强每位医生对医学基本功的掌握及对慢性病患者的用药指导能力。

东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除全科门诊外,还建立了口腔门诊,2013年又陆续成立了中医门诊和中医理疗室,聘请有20余年临床经验的中医专家进行坐诊。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融入中医药特色,定期开展中医药科普知识讲座、中医药文化宣传、中医义诊等各类中医药文化宣教活动,并为辖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和0~36个月儿童提供免费的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提高社区居民对中医药的认识。中心开展中医药服务以来,深得广大社区居民的认可和好评。为解决居民没有煎药设备、煎药程序繁琐、煎药火候和时间掌握不好等诸多问题,中心特设置了中药煎药室。中心还结合现代康复理念,广开中医与现代康复并重的康复思路,设置了独立的康复理疗区域,广泛运用理疗、针灸、推拿、刮痧、拔罐等治疗手段开展中医康复治疗、咨询服务,为居民解除病痛,帮助其进行功能康复,充分发挥中医理疗所具有的显著疗效和特色。

在中心实施各项惠民政策及措施以来,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和困难,如中心为辖区内常住的高血压及糖尿病患者进行体检筛查后,由于无法满足患者的用药需求,导致患者不愿意来社区进行面对面随访。

家庭医生服务的规范与宣传

梁红 长春市二道区东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

东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由原二道区中医院转型而来,2007年开展社区工作,辖区人口74 412人,共6个行政社区。

中心推行家庭医生责任制,实施家庭医生“一岗多责”的工作机制,建立家庭医生管理制度,明确家庭医生的工作职责、内容、服务范围、服务方式、考核标准、规范服务行为。对辖区居民实行家庭医生网格化管理,全面提升家庭医生服务社区覆盖率和家庭医生居民知晓度,不断提高社区居民对家庭医生服务满意度。强化中心内部考核机制,完善绩效考核,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落实情况、提供的服务质量、数量和居民的满意度纳入考核内容,从而增强家庭医生工作的积极性,有效开展签约服务工作。

家庭责任医生在下社区工作时,统一着装,统一胸牌,携带统一的家庭医生出诊箱和工作记录本,出诊箱中配备血压计、听诊器、皮尺、便携式血糖仪、居民健康档案、体检表、随访表、转诊单、居民健康档案信息卡、居民健康合约、健康教育处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宣传手册。主动介绍,主动宣传,主动进行健康教育,主动解答疑问,主动沟通。

中心通过公共媒体、网页、微信等新媒体、传统宣传栏和公示栏、宣传手册等途径和形式,全面开展宣传工作。例如,2016年5月与长春市城市精英“家庭医生”栏目联合举办义诊。在社区义诊、举办健康教育活动、为居民建立家庭健康档案、居民到中心接受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时,发放居民健康档案信息卡、家庭医生联系卡、服务宣传单,大力宣传社区家庭医生制度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政策,提高居民对家庭医生的知晓率。

提升社区卫生综合能力

李雅楠 长春市二道区荣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科长

长春市二道区现有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1家卫生院。为满足辖区居民就医需求,二道区卫生计生局一方面从各医疗单位选派优秀临床医生分批次到长春市铁路医院进行脱产学习,提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乡镇卫生院的综合诊疗水平,另一方面积极组织医护人员参加上级和本级的业务知识培训,提升“防、治”综合能力。

积极协调沟通,与上级医院建立双向转诊协议,与辖区附近的中日联谊医院、吉林大学第一医院二部、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长春市中心医院3家三级甲等医院主动沟通,经双方协商建立双向转诊协议,开放绿色通道,如为基层转诊患者预留专家号、住院床位、优先就诊、优先检查等服务,促进“小病到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就医格局。

全方位调度,转变服务模式,变被动为主动。与街道办事处、幼儿园、教育局交流,主动为社区儿童提供体检、免疫接种等多项公共卫生服务。同时,动员医疗机构组建以全科医生为主导,预防接种医生、慢性病管理者、妇女和儿童保健医生、药剂师为辅的家庭医生团队,通过上门服务义诊等方式,提升知晓度。

统一时间段,集体进入片区进行实地摸底考核,绘制详细的区域图,精确到户,按照行政社区划分,推行家庭医生承包制,让家庭医生真正走进居民,通过防治相结合的形式,成为居民健康的守门人。以信息化为支撑,进行形式多样的政策宣传。

贴近群众所需,创新服务模式

杨召 长春市二道区荣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

二道区荣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于2012年3月从长春烧伤医院分离出来,2012年被评为省级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心覆盖7个社区,约6.2万居民。现有中、高级职称医务人员13人,设有全科诊室、中医馆、预防保健科、慢病科、检验科、电诊科、药剂科等7个科室。全面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实行药品零利润销售。

中心成立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领导小组,由主任任组长,层层落实,分解任务,明确责任,纵向分解12类45项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横向按医生、护士、预防保健和行政后勤4类人员搭配组成7个家庭医生团队,负责7个行政社区的项目任务,明晰了每个项目的责任科室、分管领导、责任人。7组宣传团队,统一培训、工作服装、设备配置、优惠政策,积极宣传基本公共卫生、基本医疗服务内容。制定宣传方案,每周宣传3次,为团队集体宣传,宣传地点由团队长结合日常工作选择,统一上报宣传记录表、宣传图片、宣传总结。开展中医中药、营养健康、卫生监督、健康体检、儿童体检、孕妇产检、康复训练、计划免疫、健康讲座、精神卫生的十进社区服务。

创新宣传方式,如在小区内安装室外灯箱宣传展架、健康知识宣传栏、健康资料教育架等;成立“居民联络团队”,发展居民联络员,由居民联络员向中心转达居民需求,由居民联络团队的队长负责通知居民参加健康教育讲座、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俱乐部等活动,提高了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筛查率;结合健康教育讲座增加互动环节和抽奖环节;利用网络平台全方位宣传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政策及健康保健知识;开展“关爱老年人,免费体检送到家”活动;制作详细的“体检报告”发给居民,并配备医生向居民做详细解说,让居民看得明白,听得明白,理解体检的价值,纠正居民有病再就医的传统思想;制作印有中心字样的具有中医特色锦囊小药袋,由家庭医生入户为孕产妇、儿童发放,根据不同季节发放不同药效的中草药锦囊,如夏季发放驱蚊防虫的香草中药包,广泛宣传中医药服务,这些宣传方式扩大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影响,开创了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新局面。

采用多种形式相结合培训全科医生

刘伟艳 长春市朝阳区永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

永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朝阳区人民医院所办的社区医疗机构,作为朝阳区社区卫生人员转岗培训基地。中心依托朝阳区人民医院,2013年至今,已培训汽车厂开发区、新兴区等全科医生、全科护士各200余人。

全科医生培训采用半脱产,多种模式相结合的方式。不仅有集中的理论培训,在实践中手把手的带领培训,还有互相讨论、互相借鉴学习、情景模拟演示等形式。实践基地老师为社区的工作人员,将12项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以情景剧的形式进行演示,也可让学员参与进来,扮演成居民提出各种复杂的问题,为医生展示解决和处理此类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强化绩效考核,助力提升居民获得感

吕晶 长春市二道区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中心主任

二道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人口32.61万人,累计建立电子健康档案27.9万份,其中老年人健康管理2.39万人,儿童健康管理1.76万人。基础设施、设备不断完善,全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HIS系统全部开通,工作人员素质不断提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能力也得到了快速提升。

几年来,二道区为不断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通过推行“全局目标责任考核”“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绩效考核”和“全员岗位绩效考核”三推进的考核模式,优化考核内容,将服务质量、居民知晓率、服务对象满意度、资金管理拨付和使用情况等作为重点考核内容,加强考核结果应用,实行考核结果与资金拨付挂钩,有效调动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促进了服务质量的逐年提高,居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获得感不断提升。

通过机制建设,建立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考核标准和制约机制,保障绩效考核顺畅运行;实行全局目标责任考核,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纳入目标责任考核,制定千分制考核标准,每半年和全年进行两次考核,考核结果与领导任免、评优挂钩;推进中心试点岗位绩效考核,以家庭医生服务团队为载体,对服务数量、服务质量和居民满意度等指标进行综合评价;制定个性化绩效考核方案、考核细则、岗位责任书,明确工作内容、工作数量、岗位职责,责任落实到科、团队、个人,成立内部绩效考核领导小组,每月按照考评细则逐项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作为当月绩效的依据。

二道区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补助经费管理的使用纳入到项目执行单位的目标考核之中。项目绩效考核结果与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以奖代补资金挂钩,将经费拨付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量、服务质量、服务效果和服务满意度考核结果有效衔接。确立25%的区级以奖代补资金,通过每半年考核、年终统一结算的方式,将考核结果、工作数量作为拨付项目补助经费的依据,提交区财政局。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未全面完成的中心、乡镇卫生院进行核减补助资金,对完成好的中心、乡镇卫生院在次年年初一次性拨付项目以奖代补资金。绩效考核结果的应用突出了强有力的制约手段,本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服务质量得到了整体提升。

【编后语】

本文组织多位专家,从转变服务模式、开展中医特色服务、提高诊疗水平、规范家庭医生服务质量等方面讨论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之路。然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发展需多个层面的共同努力,政府应加大对基层医疗的支持与投入,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硬件水平,采取多种措施引导患者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全社会应多方式普及健康教育,避免盲目就医,共同促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发展。欢迎全科医学领域专家及社会各界来稿交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展的经验、建议,投稿邮箱qkyxlstd@chinagp.net,投稿网址:http://www.chinagp.net/。

(本文编辑:吴立波)

Thematic Discussion 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s"

WANGJun,ZHANGZhi-hui,WANGBing-bing,LIYu-hong,LIUYing,SONGBao-qi,ZHAOYan-fu,LIANGHong,LIYa-nan,YANGZhao,LIUWei-yan,LYUJing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s(CHSCs) is crucial to the achievement of hierarchical medical treatment in China.As the CHSCs in some parts of China are having some challenges in their development,such as lack of highly-qualified general practitioners,inadequate medical equipment,low-level intention of going to the doctor in CHSCs in patients and so on,and Changchun has made good performance in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HSCs,we specially interviewed a number of experts in this field in Changchun for sharing their excellent experience.WANG Jun presented that,by delivering special services,the CHSCs in Changchun have improved their awareness and acceptance levels in community residents.ZHANG Zhi-hui introduced that,the CHSCs in Chaoyang District provide better services for community residents by reorganizing family physician team,improving the capabilities of medical staff via multi-level trainings,and extending the scope of contract services delivered by family physicians.WANG Bing-bing made a point that,the service capabilities of their center have been improved comprehensively by focusing on the development and deliver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 services and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the medical staff.LI Yu-hong shared their good experience on chronic disease management,referral and health education.LIU Ying added that they gain acceptance and appreciation in community residents by a variety of propagandist means and delivering special services.SONG Bao-qi stated that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ir center,they have taken a variety of measures to improve the service capabilities based on increasing their acceptance in the residents.ZHAO Yan-fu described that,they have enhanced their service capabilities by carrying out diversified TCM services based on the demands of key population.LIANG Hong illustrated that,for better providing services for the residents by family physicians,they have standardized the quality of the services delivered by family physicians,and publicized the family doctor system by many ways.LI Ya-nan introduced what they have done for developing their center sustainably,such as changing the service model(providing services actively instead of passively) and improving the popularity of their center.YANG Zhao added that they provide service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needs of the residents,and introduced how they do to innovate the service model in detail.LIU Wei-yan presented that they have improved their service capabilities by enhancing the level of techniques of family physicians via various forms of training.LYU Jing said that they have upgraded their service capabilities and quality by incentivizing the family physicians through the evaluation of the performance of the family doctor team.It is hoped that the above experience shared by the experts from Changchun can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HSCs in China,so that the CHSCs can better satisfy the needs of the people as the health "gatekeeper".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s;Health services administration;Physicians,family

R 197.1

A

10.3969/j.issn.1007-9572.2017.08.007

2016-01-08)

【编者按】 国务院《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指出,到2020年,要基本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诊疗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承担着疾病首诊、慢性病管理及康复等重要职责,是三级医疗保健网的重要一环。然而,部分地区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存在高水平全科医生少、医疗设备不足、知名度缺乏导致患者就医意愿低等困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持续发展已是实现分级诊疗面临的挑战。长春市通过改变服务模式、开展中医特色服务等,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展中积累了有益经验。本文特邀请长春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多位专家,介绍其在促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展中采取的措施,为各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猜你喜欢

社区卫生家庭医生全科
欢迎订阅《全科护理》杂志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医、防、养结合”服务模式的探索
家庭医生签约体检的中医体质辨识及指导
欢迎订阅《全科护理》杂志
欢迎订阅《全科护理》杂志
欢迎订阅《全科护理》杂志
社区卫生服务应再上层楼
Annals of Family Medicine 论文摘要汇编
——家庭医生的体检经验
聚焦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上海推“1+1+1”基层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