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6 ESC/EAS血脂异常管理指南(三)
——重点人群的血脂干预

2017-01-16

中国全科医学 2017年8期
关键词:类药物冠脉受试者

·全科医生知识窗·

2016 ESC/EAS血脂异常管理指南(三)
——重点人群的血脂干预

ESC/EAS血脂异常管理指南针对重点人群,如家族性血脂异常患者、儿童、女性、老年人、糖尿病和代谢综合征患者、急性冠脉综合征和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患者、心力衰竭和心脏瓣膜病变患者、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慢性肾病患者等,推荐了一级预防、二级预防及降脂治疗的措施。

1、女性:与男性受试者相比,女性在他汀类药物一级预防中的获益不尽明确。可能是由于其基线风险较低和其在试验中代表性不足。2013年系统评价显示,在一级预防中采用他汀类药物可降低全因死亡率、血管事件和血运重建率,疗效无性别差异。在一级预防中,对存在高危因素的女性患者,应考虑使用他汀类药物。IMPROVE-IT研究纳入了50岁以上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女性占24%)。与单用辛伐他汀比较,辛伐他汀与依折麦布联合治疗使心血管死亡、心肌梗死和脑卒中的复合终点发生率降低了1.8%,女性与男性获益一致。雌激素替代治疗虽可改善血脂水平,但其能否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尚未得到证实,故不能推荐其用于女性的心血管疾病预防。因为缺乏潜在不良反应数据,妊娠期和哺乳期女性不应使用降脂药物,但可考虑应用胆酸鳌合剂。

2、老年人:Meta分析显示,他汀类药物治疗可降低65岁及以上受试者心肌梗死(RR=0.61)和脑卒中(RR=0.76)的发生风险,而全因死亡率降低不明显(RR=0.94)。PROSPER研究纳入了70~83岁有心血管疾病或存在高危因素的患者,接受普伐他汀40 mg/d或安慰剂治疗。普伐他汀组复合终点发生风险降低15%,而脑卒中风险未见降低。老年患者常并发其他疾病、服用多种药物,从而改变了药动学,所以应特别关注他汀类药物在老年患者中的安全性和不良反应。与年轻或中年受试者相比,老年患者他汀类药物治疗依从性较差。药物价格、不良反应、用药期间发生冠脉事件等均是患者依从性较差的原因。

3、糖尿病和代谢综合征患者:推荐2型糖尿病和代谢综合征患者采取生活方式治疗以改善致动脉粥样硬化脂质谱。根据个体需要,饮食指导应因人而异。如果使用最大可耐受剂量的他汀类药物仍不能达到LDL-C目标值,药物联合可额外降低LDL-C,但预后研究的证据有限。年龄<40岁、治疗时间短、无其他危险因素和并发症、LDL-C<2.6 mmol/L的2型糖尿病患者可能不需要降脂药物。

(摘自“医脉通”)

猜你喜欢

类药物冠脉受试者
多肽类药物药代动力学研究进展
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应遵循的伦理原则
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应遵循的伦理原则
心肌缺血预适应在紫杉醇释放冠脉球囊导管扩张术中的应用
冠脉CTA在肥胖患者中的应用:APSCM与100kVp管电压的比较
256排螺旋CT冠脉成像对冠心病诊断的应用价值
正电子类药物全自动核素分装仪的研究进展
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应遵循的伦理原则
冠脉CT和冠脉造影 该怎样选
研究他汀类药物联合中药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临床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