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甘肃省河西地区牛羊布氏杆菌病的流行现状及防控

2017-01-15康新华关红民

中国牛业科学 2017年6期
关键词:布病河西布鲁氏菌

康新华,关红民,王 佳

(1.甘肃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甘肃.兰州 730046;2.甘肃畜牧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甘肃.武威 733006)

布氏杆菌病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杆菌侵入动物机体引起的慢性细菌性人兽共患传染病,该病主要侵害动物机体的生殖器官,严重影响畜牧业发展和食品卫生安全,危害人类健康,阻碍对外贸易。甘肃省河西地区长期以来存在较高的布病感染率和流行率,严重阻碍了当地经济发展。本文主要从我省河西地区牛羊布病的危害、流行现状、防控策略及防控建议等方面进行了阐述,以期为我省牛羊布病的有效防控提供参考。

牛布氏杆菌病;羊布氏杆菌病;流行现状;防控策略;防控建议

布氏杆菌病(Brucellosis) 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杆菌侵入动物机体引起的慢性细菌性人兽共患传染病,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B类动物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二类法定动物传染疫病。该病属于自然疫源性传染病,分布广泛,在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呈不同程度的流行趋势。据OIE调查数据显示,在全球200多个国家中,有170多个国家和地区存在布病的感染和流行。目前全球有17个国家和地区已根除布病,但是多数发展中国家仍存在布病的感染和流行[1]。我省河西地区长期以来存在较高的牛羊布病感染率和流行率,随着社会的发展,河西地区牛羊养殖基数不断增大,牛羊布病的存在和流行严重影响着本地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鉴于此,本文分析了我省河西地区牛羊布病的流行概况,提出了河西地区牛羊布病的防控策略,并就今后本地区牛羊布病的防控提供合理建议,旨在为我省布病的诊断防治提供参考。

1 牛羊布氏杆菌病的危害及其在河西地区的流行现状

1.1 牛羊布氏杆菌病的危害

布氏杆菌是一种细胞内寄生菌,具有极强的毒力,可以在巨噬细胞内存活和繁殖,创造新的细胞内环境,改变吞噬体成熟的过程使吞噬体酸化后迅速被吸收 ,从而抑制B细胞增殖发挥免疫作用。在自然条件下,除人以外,已知有 60 余种动物可以自然感染布氏杆菌,其中以牛、羊感染最为常见,它们对同种布氏杆菌最为易感。不同型的布氏杆菌在各种动物之间也可相互转移感染,其中以羊种转移到牛最常见。该病主要侵害动物机体的生殖器官,可引发母畜胎膜发炎、不孕不育、流产、死胎等,感染公畜可引起睾丸炎、附睾炎、关节炎等,母畜感染后头胎流产率高达50%~80%,可导致畜产品肉、奶减产15%~20%,给畜牧生产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2]。随着社会的发展,牛羊养殖规模不断壮大,牛羊布病的严重危害和流行,致使肉、奶等产品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极大地影响牛、羊等动物产品的对外贸易,并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国际上将该病列为B类生物恐怖战剂和农业生物恐怖战剂。在给牛羊养殖业造成严重损失和危害的同时,直接影响到畜产品安全,对人类健康构成威胁,对社会公共卫生造成严重影响。

1.2 甘肃省河西地区牛羊布氏杆菌病的流行现状

我省河西地区长期以来存在较高的布病感染率,在1954~1989年的35年中,畜间布病感染率高达3.13%。我省河西地区流行的布鲁氏菌包括6个生物型(牛种1、4、9型,羊种1、2型,猪种1型),以羊种为主;菌种型存在宿主间转移现象。发病和感染动物包括绵羊、山羊、奶牛、普通牛、牦牛、犏牛、荷兰牛、尕里巴牛等,其中以羊发病为主。目前,我省河西地区畜间布病疫情迎来了建国以来的第二个高峰,新疫区不断出现,老疫区死灰复燃,疫区范围不断扩大,个别地区的布病疫情呈局部暴发流行。2009年瓜州县国家布病定点监测点,检测(牛羊)血清1135份,布病感染率高达31.18%。2014年武威凉州检测羊血清样品97份,布病感染率为11.34%,张掖高台检测200份羊血清样品,感染率高达24.5%。全省羊布鲁氏菌病平均感染率为4.31%,牦牛平均感染率为1.83%,奶牛平均感染率为3.11%,普通牛平均感染率为0.88%[3]。养殖户私自引种和停止免疫造成的输入性感染是我省河西地区发病率持续反复的根本原因,此外相关从业人员个人防护意识淡薄,缺乏基本的消毒防护常识,从而造成人员感染和发病。

2 甘肃省河西地区牛羊布氏杆菌病的防控策略

布病是一种自然疫源性的人兽共患传染病。世界各国对布病的防控都十分重视。由于布病流行范围广、易感动物多、传播途径复杂,所以布病的防控成为了世界性难题,但是仍有少数发达国家和地区经过数年不懈的努力已净化或根除了布病。这些国家大多采用检疫-扑杀-补偿的防控策略控制了布病的流行。但发展中国家由于经济欠发达,难以实施检疫-扑杀-补偿的防控方案,目前,我国采取的是疫苗免疫和检疫-扑杀-补偿相结合的防控方案,在布病重度流行区实施免疫与检疫为主的防控策略,在轻度流行区则以监测和扑杀为主,日常防控以消毒和个人防护为主[4]。我省河西地区牛羊布病的间歇性局部暴发流行时有发生,且近年来时有人感染布病的病例出现,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影响,严重阻碍了当地经济的持续发展。当前,我省河西地区主要采取如下策略来防控牛羊布病。

2.1 全面监测

按照农业部要求定期开展河西地区布病监测工作,覆盖河西5个地级市,19个县、市、区,主要采用血清学检测方法对牛、羊进行布病监测。牛羊每年进行1次血清学监测,奶牛应进行2次血清学监测。

2.2 检疫隔离

布病的检疫主要包括公路、铁路、海关口岸以及交易市场的检疫,《动物防疫法》和《传染病防治法》都对动物的检疫做了明确的规定。《布鲁氏菌病防治技术规范》中也对布病检疫作了详细规定。牛羊调运时必须出具当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的检疫合格证,异地调运的牛羊必须来自非疫区,同等风险区之间可以进行动物调运,低风险区可向高风险区调运。对调出的牛羊必须进行常见传染病尤其是布病的检测,检测合格后方可调出。对调入的牛羊,应先隔离饲养 30 d后,再进行检疫,合格后方可解除隔离[5]。

2.3 免疫接种

牛羊布病疫苗的保护力一般为 70%~80%,减毒活疫苗可刺激机体的细胞免疫系统,产生良好的免疫保护,河西地区目前使用的主要是S2和M5,由于其属于减毒活苗,因此在防疫接种时存在潜在的人员感染风险,其免疫保护期短不能根除牛羊布病,只能减少牛羊布病的爆发流行。因此,需要与其他防控措施相结合,才能达到理想的防控效果。

2.4 定期消毒

日常防控主要是对养殖场进行定期消毒、无害化处理等措施,在饲养场出入口处,配置消毒池,并定期实施消毒。饲养场棚舍内的金属设施、设备、饲料、垫料等定期实施消毒;病畜居住场所、用具需进行严格消毒后方可使用,病畜尸体需进行深埋或是焚烧处理,病畜的粪便需进行发酵密封处理[6]。

2.5 人员防护

人员防护是布病防控的重要环节之一,饲养、防疫以及从事动物疫病检测人员,必须做好个人防护。在从事相关工作时,应做好生物安全防护,穿防护衣、戴防护口罩、护目镜和手套,避免有伤口的皮肤接触病畜。相关从业人员应每年定期健康检查特别是布病的筛查,及时发现及时治疗[7]。

2.6 宣传培训

近年来,我省河西地区人感染布病的病例时有发生,究其原因是养殖户对布病的认识不够。对此,我省相关兽医主管部门通过知识讲座、宣传手册、技能培训班等多种手段广泛宣传布病防控知识,让广大群众对布病的危害及其传播有了一定的了解,提高自我防护意识,尽可能的减少人间布病的感染。此外,对各级兽医主管部门的相关技术人员定期开展业务技术培训,提高技术人员业务水平,增强布病防控意识和能力[8]。

3 甘肃省河西地区牛羊布氏杆菌病的防控建议

3.1 完善鉴别诊断及群体监测并在全省推广

针对近来年我省河西地区牛羊布病感染率上升的情况,可以通过群体监测筛查阳性群,再使用布病的鉴别诊断技术淘汰阳性动物。建议规模化养殖场特别是奶牛场,定期进行环境气溶胶的布病病原学监测,及时评估场内卫生消毒情况以及生物安全水平,做到科学防控布病。

3.2 规范并完善免疫规程以减少人为影响

严格按照农业部制订刊发的《常见动物疫病免疫推荐方案(试行)》和《牛羊常见疫病防控技术指导意见(试行)》规范并完善牛羊布病免疫规程,对免疫对象、免疫范围、疫苗种类、接种剂量、免疫程序等相关因素进行科学评估,对于免疫后的效果监测,疫苗的保护力以及疫苗免疫保护期内抗体水平下降的补免问题等,进行规范和完善,尽量避免人为因素造成的免疫失败。

3.3 加大检疫监管和扑杀补贴的力度

3.4 鼓励科研院所开展基因缺失苗的研发

疫苗免疫是防控布病的重要手段之一,在保证疫苗菌株毒力、免疫效果以及安全性等优势的前提下,运用基因工程技术对现有减毒活疫苗株进行比较、筛选、改造,研制布病毒力基因缺失苗,并在河西地区进行推广应用,为我省河西地区牛羊布病的疫苗免疫提供技术支撑,为牛羊布病的净化提供保障[9]。

总之,我省河西地区牛羊布氏杆菌病的防控仍是新时期最棘手的问题之一,需要各相关部门共同努力,结合当地实际不断探索应用新的防控监测技术,还需国家以及省级财政的大力支持,河西地区的牛羊布氏杆菌病才能得到有效控制并最终净化清除,逐渐缓解牛羊布氏杆菌病对我省河西地区养殖业以及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所造成的影响,也将消除牛羊布氏杆菌病对人们健康的威胁。

[1] 高彦辉,赵丽军,孙殿军等.布鲁氏菌病防治基础研究现状与展望[J].中国科学:生命科学,2014,44(6):628-635.

[2] 刘华书.布氏杆菌病的病因及防控措施[J].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5,31(10):34.

[3] 于清磊,郭慧琳.甘肃省近十年羊布鲁氏菌病血清学监测[J].中国动物检疫,2016,33(2):9-11.

[4] 王国栋,刘书梅.牛布鲁氏菌病防控研究进展[J].现代农业科技,2013,(11):273-274.

[5] 宋亚攀,杨利国. 奶牛布鲁氏菌病危害及防控策略[J].中国奶牛,2011,(2):38-40.

[6] 周兴波,韩文广,衡俊杰等.家畜布氏杆菌病的诊断与防治措施[J]. 湖北畜牧兽医,2016,37(5):17-18.

[7] 张俊莉,郭浩. 奶牛布氏杆菌病综合防治措施[J].中国牛业科学,2009,35(3):92-93.

[8] 张兴山,董 红,陈静波.浅谈布鲁氏菌病的流行现状与预防[J].草食家畜,2015,(3):11-16.

[9] 赵贵民,王洪梅,何洪彬.我国家畜布鲁氏菌病流现状与诊断技术研究进展[J].中国畜牧杂志,2016,52(16):33-39.

猜你喜欢

布病河西布鲁氏菌
布鲁氏菌致病机制研究进展
羊布鲁氏菌病的综合防治措施
羊布鲁氏菌病的诊断与治疗
羊布鲁氏菌病流行情况调查及综合防控措施
引种牛羊时布病防控策略
最后的铁血军团:盛唐已去,河西仍在
布病的危害诊断及其防治
南京翠贝卡河西旗舰店
布病的危害诊断及其防治
布病的危害、诊断及其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