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耳尖刺血治疗颈部淋巴结炎临床观察

2017-01-06颖荆警提戴灿陈慧颖程宇星

中国中医急症 2016年11期
关键词:煎剂耳尖淋巴结炎

孙 颖荆警提戴 灿陈慧颖程宇星

(1.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 广州 510405;2.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东 广州510405)

耳尖刺血治疗颈部淋巴结炎临床观察

孙 颖1荆警提1戴 灿1陈慧颖1程宇星2

(1.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 广州 510405;2.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东 广州510405)

目的观察耳尖刺血疗法对颈部淋巴结炎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颈部淋巴结炎患者86例,随机分为抗菌药物组29例,中药煎剂组28例,耳尖刺血组29例。对比3种治疗方法的疗效。结果 3组临床疗效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耳尖刺血组与抗菌药物组在局部疼痛及肿块消退时间上明显高于中药煎剂组(P<0.05),耳尖刺血组与抗菌药物组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 耳尖刺血疗法对于颈部淋巴结炎的治疗效果显著。

颈部淋巴结炎 耳尖刺血 中医疗法

颈部淋巴结炎及淋巴结肿大,大多继发于咽喉炎、牙龈疾病、头面部毛囊炎等,是细菌沿淋巴管侵入淋巴结,或局部的感染灶蔓延至淋巴结,引起感染,多发于冬春两季。临床表现以局部红、肿、热、痛明显为主,严重者或伴有恶寒、发热、咽痛、头痛等全身症状[1-2]。本研究采用耳尖刺血疗法对颈部淋巴结炎进行治疗,旨在观察此法对颈部淋巴结炎疼痛的治疗效果及对局部肿大淋巴结的改善情况。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10月至2015年5月外科门诊共患者86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抗菌药物组、中药煎剂组、耳尖刺血组。中药煎剂组28例中男性15例,女性13例;年龄18~45岁,平均(30.96±7.83)岁;因上呼吸道感染16例,牙龈炎6例,头皮感染3例,其他原因引起3例;血常规查白细胞高于正常者10例;病程1~13 d,平均(5.86±2.56)d。耳尖刺血组29例中男性15例,女性14例;年龄18~43岁,平均(28.03±7.78)岁;因上呼吸道感染15例,牙龈炎7例,头皮感染5例,其他原因引起2例;血常规查白细胞高于正常者11例;病程1~12 d,平均(5.12±2.38)d。抗菌药物组29例中男性16例,女性13例;年龄18~45岁,平均(29.34±8.73)岁;因上呼吸道感染16例,牙龈炎6例,头皮感染4例,其他原因引起3例;血常规查白细胞高于正常者11例;病程1~13 d,平均 (6.09± 2.88)d。经检查发现全体患者均有颈部淋巴结肿大,最小约为10 mm×6 mm,最大约为30 mm×37 mm,所有患者肿大淋巴结质中,用手触之会有疼痛感,无波动感,部分患者局部皮肤温度升高,少数伴有发热症状。各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因、病程、症状、白细胞计数等数据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参照《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3],符合颈部急性淋巴结炎的诊断标准,年龄18~65岁,无明显合并症者,病变部位肿胀,疼痛,未形成脓肿或未有波动感。排除标准:不符合纳入标准者;妊娠或哺乳期妇女;过敏体质者;凝血机制障碍者;已经形成淋巴结脓肿或产生波动感;未按规定治疗,无法判断疗效或资料不全等影响疗效判断者;已经参与其他药物的临床观察者。中止撤出标准:出现严重并发症或治疗中死亡。

1.3 治疗方法 抗菌药物组:头孢克洛胶囊(礼来苏州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83030,0.25 g/片),每次0.25 g,每日3次口服,口服6 d。中药煎剂组:银翘散为主方加减:金银花、连翘各15 g,桔梗、薄荷、荆芥穗、淡豆豉各10 g,竹叶、牛蒡子各8 g,甘草6 g。上药加水500 mL,水煎200 mL,每日1剂,分两次餐后温服,口服6 d。若有上呼吸道感染者,加板蓝根、野菊花;伴牙龈肿痛者加升麻、黄连、天花粉、生地黄、牡丹皮。耳尖刺血组:参照《针灸技术操作规范》[4]。术者双手用肥皂水清洗干净,再用75%乙醇擦拭干净。选用小号针身光滑、无锈蚀、针尖锐利、无倒钩之无菌一次性三棱针,针刺前先轻揉捏耳尖部,使血液积聚于耳尖,待其微微发红,用75%乙醇常规消毒,用一手固定被刺部位,另一手持针,露出针尖3~5 mm,对准所刺部位快速刺入并迅速出针,轻轻挤压针孔周围,挤出少许鲜血,出血量大约在0.5 mL左右,后使用无菌干棉球按压针孔。1次/2 d,共治疗3次。

1.4 疗效标准 疗效标准由疼痛程度、时间及肿块消散情况决定。参考《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5]及国际通用的NRS疼痛程度分级法拟定。治愈:无疼痛、局部肿块消失;显效:自觉疼痛明显减轻,局部肿块缩小60%以上;好转:自觉疼痛有所减轻,局部肿块缩小20%~59%;无效:自觉症状无变化,肿块缩小不足20%或无改变,甚至化脓者。总有效率=(治愈+显效+好转)/组总人数×100%[6]。

1.5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2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对比采用方差分析及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各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1。各组临床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各组临床疗效比较(n)

2.2 各组淋巴结疼痛消退时间、缩小时间比较 见表2、表3。抗菌药物组与耳尖刺血组的颈部淋巴结疼痛消退时间及缩小时间明短于中药煎剂组(P<0.05),且抗菌药物组与耳尖刺血组疗效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3 讨 论

颈部淋巴结炎属中医“颈痈”范畴,又名夹喉痈、痰毒。清代高锦亭所著《疡科心得集》曰“颈痈生于颈之两旁,多因风温痰热而发……颈为少阳络脉循行之地,其循经之邪至此而结,故发痈也”[5]。据此可见本病多因外感风温痰热之邪壅滞少阳经脉所致。足少阳经起于目锐眦,上抵头角下耳后,至肩上却交出手少阳之后,循颈行手少阳之前。风温之邪侵入少阳,经脉壅滞,气血运行受阻,痰热之邪结聚,不通则痛,故颈部可有肿块疼痛,多属肺胃实热证[8]。西医常采用抗菌药物进行治疗,虽然抗菌药物对颈部淋巴结炎的疗效不错,但是由于此病疼痛和淋巴结肿大症状反复发作,反复、长期服用抗菌药物使患者产生胃肠道不适、虚弱等全身反应,易使患者产生抗拒心理[9-10]。单纯采用中药口服,疗效一般,且炮制、服用方法繁琐,长期使用患者接受程度降低。如何缩短患者的疼痛时间,减少使用抗菌药物及其他药物的时间和次数已经成为临床亟待解决的问题。张从正认为“邪热之毒,出血则愈”,《素问·血气形志篇》说“凡治病必先去其血”,且根据中医“实则泻之,虚则补之”的治疗原则,故采用三棱针点刺放血治疗本病。刺血疗法具有泻火解毒、活血通络等作用。现代医学表明,刺血疗法有促使组织再生和修复的作用,有阻止炎症过度反应和促使炎症快速恢复的作用[11]。《灵枢·口问》云“耳者,宗脉之所聚也”,手足十二经脉的循行均直接或间接上达于耳[12-13]。本实验所取耳尖穴属于经外奇穴,属临床常用穴位之一[14]。现代研究表明,耳尖穴位于耳轮顶部,该处有耳颞神经、迷走神经及舌咽神经的分布分支,点刺耳尖穴可使其局部相交的神经和血管受到刺激,激发神经的调节作用,并反馈到相关病灶部位,既调节内分泌,也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炎症吸收[15]。本研究中,耳尖刺血组患者采用耳尖刺血的方式治疗颈部淋巴结炎,其对疼痛的治疗效果与抗菌药物组相当,但明显优于中药煎剂组(P<0.05)。可见耳尖三棱针点刺放血疗法治疗颈部淋巴结炎具有明显效果,临床效果显著,且操作简便,较中药内服更容易推广,患者依从性佳,值得临床重视与推广。

表2 各组淋巴结疼痛消退时间比较(n)

表3 各组淋巴结缩小时间比较(n)

[1] 刘志勇.颈部急性淋巴结炎80例临床观察[J].中国保健营养,2013,23(2):636.

[2] 吴少祯,吴敏.常见疾病的诊断与疗效判定(标准)[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9:709.

[3] 孙传兴.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M].2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6:337.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针灸技术操作规范第4部分:三棱针基本刺法[S].北京:中国标准化出版社,2009:1-6.

[5]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37-38.

[6] 肖玉梅,朱苏宝,张建平.74例结核性淋巴结炎针吸活检标结核菌培养临床分析[J].临床肺科杂志,2009,14(1):65-66.

[7] 高秉钧.疡科心得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4.

[8] 任兵,任献青.中医治疗急性颈部淋巴结炎体会[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4:12(6):515.

[9] 杨小平.颈部急性淋巴结炎40例效果观察 [J].中国保健营养,2013:23(3):661-662

[10]马晓明.“清热解毒汤”联合外敷金黄膏治疗急性颈部淋巴结炎32例[J].江苏中医药,2012:44(8):45.

[11]高希言.针灸学临床[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6:127.

[12]王峥,马雯.中国刺血疗法大全[M].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55-56.

[13]李泽勋,秘鹏.火针联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猫抓病性淋巴结炎41例临床观察[J].江苏中医药,2012,44(6):60.

[14]于竹力.刺血疗法治疗急性扁桃体炎40例 [J].针灸临床杂志,2007,23(6):32-33.

[15]唐中生.耳尖穴放血治疗寻常性痤疮76例疗效观察[J].贵阳医学院学报,2008,33(2):186-187.

R245.32+3

B

1004-745X(2016)11-2125-03

10.3969/j.issn.1004-745X.2016.11.035

(2015-12-31)

猜你喜欢

煎剂耳尖淋巴结炎
儿童亚急性坏死性淋巴结炎治疗药物的药理学与护理学作用
耳尖放血配合耳背沟穴位按摩治疗急性高血压
适当放血可治猪病
住院患者无差错中药煎剂发放流程及其应用
针灸联合耳尖放血、耳穴压丸治疗失眠的疗效观察
足趾及耳尖放血治疗风热客睑型睑腺炎验案1则
儿童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临床分析
自拟中药煎剂对糖尿病足模型大鼠的影响
“肠系膜淋巴结炎”要治吗
芪蓟肾康加味煎剂对AngⅡ诱导的人肾小球系膜细胞分泌MMP-2、TIMP-2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