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川芎茶调散治疗偏头痛的疗效观察及对β内啡肽、五羟色胺的影响

2017-01-06许保海

中国中医急症 2016年11期
关键词:内啡肽羟色胺川芎

孙 达 许保海

(北京积水潭医院,北京 100035)

川芎茶调散治疗偏头痛的疗效观察及对β内啡肽、五羟色胺的影响

孙 达 许保海

(北京积水潭医院,北京 100035)

目的观察川芎茶调散对偏头痛患者临床疗效及对β内啡肽、五羟色胺的影响。方法 将偏头痛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每晚睡前口服盐酸氟桂嗪胶囊,观察组患者口服川芎茶调散汤剂。4周为1个疗程,两组均治疗2个疗程。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00%,高于对照组的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疗程及治疗后,两组患者均显著改善,且观察组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中5-HT、β-EP的表达均显著升高,SP表达均降低,且观察组变化幅度情况显著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川芎茶调散对偏头痛患者具有良好的镇痛作用,其镇痛机制有可能是通过刺激5-羟色胺及β内啡肽表达及降低P物质表达而发挥作用,且不良反应较少。

偏头痛 川芎茶调散 β内啡肽 五羟色胺 中医疗法

偏头痛是临床常见的发作性脑功能疾病,可受环境、精神等因素刺激而发作,容易反复,且难以根治,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及生活[1]。本病发病与年龄无明显相关性,但女性患病率显著高于男性,患者多于青春期首次发病[2]。随着现代社会生活及工作压力的增加,本病发病率逐年升高,在全球范围内患病率可达10%[3]。目前有关偏头痛的发病机制尚未得到统一,西医治疗多采取对症处理,采用镇痛药物进行缓解,但不良反应较多,不宜长期服用[4]。偏头痛在中医范畴内归于“头痛”,辨证分虚实,病位在脑,发病与外邪及脏腑受损相关[5]。川穹茶调散是治疗头痛的经典方剂,主要具有疏

风散邪止痛之功,临床用于缓解头痛诸症[6]。本研究观察川芎茶调散对偏头痛患者的临床疗效及β内啡肽及五羟色胺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所选病例临床诊断符合2004年国际头痛协会(IHS)偏头痛诊断标准[7]。 排除标准:1)为特殊类型偏头痛(偏瘫型、基底型、复杂型等),不能除外其他疾病引起偏头痛,经头部影像学诊断发现颅内出血、颅内占位等脑血管疾病;2)既往中风史,有颅外伤、活动性出血患者,高血压(>150/90 mmHg),既往诊断为抑郁症或抑郁状态患者;3)既往出现脑血管疾病,既往有严重的心、肺、肾、血液等重要脏器疾病以及精神障碍的患者依从性较差者;4)处于妊娠状态,合并免疫相关疾病,恶性肿瘤,对本组研究所用药物过敏者。

1.2 临床资料 选择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在本院诊断治疗的偏头痛患者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于每晚睡前口服盐酸氟桂嗪胶囊(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规格:5 mg,国药准字:H10930003)10 mg,每日1次,观察组患者口服中药汤剂川芎茶调散,组成如下:川芎20 g,荆芥15 g,防风6 g,细辛6 g,羌活10 g,白芷10 g,薄荷12 g,甘草6 g。以上药物加水浸泡1 h,煎煮至200 mL,每日2次,早晚各1次。4周为1个疗程,两组均治疗2个疗程。

1.4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评价两组患者不同时间段视觉模拟评分(VAS),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β内啡肽(β-BE)、五羟色胺(5-HT)、P物质(SP)的表达水平,记录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1个疗程及治疗后的疼痛评分:评分范围为0~10分,疼痛程度越高评分越高。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β内啡肽(β-BE)、五羟色胺(5-HT)、P物质(SP)的表达水平。

在治疗期间动态观察两组患者各实验室检查结果,包括血尿常规、生化系列,记录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如有异常及时停药。

1.5 疗效标准 参照文献[8]制定疗效标准。临床痊愈:头痛症状消失,随访12周内无复发;显效:指头痛明显减轻,同一时间段内发作频率约为之前的3/4,且疼痛程度不影响工作;有效:指头痛程度减轻,同一时间段内发作频率约为之前的1/2~3/4,一定程度上对工作存在影响;无效:指头痛减轻不明显或无减轻,同一时间段内发作频率减轻不足之前的1/4甚至发作频率与之前相比无变化。

1.6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2。结果示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为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两组患者VAS疼痛评分比较 见表3。治疗前两组患者的VA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1个疗程及治疗后,两组患者均显著改善,且观察组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3 两组患者VAS疼痛评分比较(分,)

表3 两组患者VAS疼痛评分比较(分,)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 < 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 < 0.05。下同。

?

2.3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5-HT、β-EP、SP的表达水平比较 见表4。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中5-HT、β-EP、SP的表达无明显差异 (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中5-HT、β-EP的表达均显著升高,SP表达均降低(P<0.05);观察组变化幅度情况显著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4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中5-HT、β-EP、SP表达比较()

表4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中5-HT、β-EP、SP表达比较()

?

2.4 不良反应 观察两组患者发现,用药后不良反应主要为嗜睡、无力、肝功异常、体质量增加等。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5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n)

3 讨 论

偏头痛属于临床原发性头痛,是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心绞痛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9],长期罹患偏头痛的患者抑郁焦虑评分显著高于正常人[10]。本疾病的发生与遗传因素、内分泌因素、精神因素及饮食因素相关,但具体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西医临床治疗常用的氟桂嗪[11]为外周血管扩张剂,能减轻脑细胞损伤、消除由外伤或脑血管疾病引起的各种头痛。临床适用于脑血管灌注不足导致的相关疾病,但长期服用具有一定的不良反应,需密切监测患者临床表现及生化指标。

川芎茶调散是治疗头痛的经典方剂[12],其中方中重用川芎为君,具有疏风止痛,活血通窍的功效,长于治少阳、厥阴经头痛(及两侧及颠顶痛)。配以薄荷、荆芥疏风清利头目。羌活疏风解痉、白芷善于通窍止痛,其中羌活还长于治太阳经后颈部等头痛;白芷长于治阳明经如两侧头痛;细辛散寒,可治少阴经头痛;防风辛散上部风邪,上述诸药均疏散各经风邪而止痛。最后配以清茶上清头目,并制约各药温燥与升散之性。5-羟色胺[13]是一种抑制性神经递质具有收缩血管及平滑肌作用,而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中的5-羟色胺只占全身的1%左右,是内源性疼痛系统中最重要的活性物质,主要通过与脊髓-丘脑中央核-腹外侧眶皮层-水管周围灰质-脊髓构成的痛觉调制负反馈环路,从而启动镇痛机制,中枢神经内5-羟色胺释放时导致血管通透性增加引起炎症性渗出引起疼痛,但外周系统中5-羟色胺为强烈的镇痛物质,因此部分镇痛药物可通过增加外周5-羟色胺的水平从而起到镇痛作用。β-内啡肽[14]是一种氨基酸重要的神经递质,由垂体合成,存在于丘脑、垂体等组织中,有部分研究认为偏头痛发生时,由β-内啡肽参与的人体神经递质功能失调,β-内啡肽释放减少时,其抑制去甲肾上腺素神经元胞体活性的能力下降导致颈部血管收缩舒张失调,其血管变化特征与偏头痛前期患者血管变化一致。因此越来越多研究认为β-内啡肽具有缓解偏头痛的作用。P物质[15]是广泛存在于外周及中枢系统内的活性物质,具有降血压及收缩平滑肌等作用,其中最为重要的作用即为参与痛觉的产生、传导及调控,虽然P物质具有一定镇痛作用,但由于其同时还可降低痛阈,因此P物质大量释放可导致机体对疼痛敏感度增加,本研究采用上述指标观察了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机体主观及客观对疼痛的反馈。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临床疗效、VAS评分等均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血清中5-羟色胺及β-内啡肽表达高于对照组,P物质表达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川芎茶调散对偏头痛患者具有良好的镇痛作用,其镇痛机制有可能是通过刺激5-羟色胺及β内啡肽表达及降低P物质表达而发挥作用,且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

[1] 贺永进,杜洪印.偏头痛发病机制和治疗研究进展[J].河北医学,2010,16(5):631-633.

[2] 王东晓.成年女性偏头痛的临床诊疗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2(17):3463-3463.

[3] 刘春梅.偏头痛的国际分类、诊断标准、发病机制与防治研究进展[J].疑难病杂志,2010,9(12):953-955.

[4] 万林,陈春富.坎地沙坦预防治疗偏头痛的疗效及安全性[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14,33(9):660-663.

[5] 黎婉玲.偏头痛患者的中医体质特征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2.

[6] 杜恩.川芎茶调散加减治疗偏头痛80例[J].中国药业,2013,22(4):74-75.

[7] 偏头痛诊断与防治专家共识组.偏头痛诊断与防治专家共识[J].中华内科杂志,2006,45(8):694-696.

[8] 王学航.头痛宁胶囊治疗偏头痛临床疗效观察[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09,17(10):888.

[9] 赵华,刘智舒.偏头痛的神经科共病及相关机制探讨[J].医学综述,2013,19(1):97-99.

[10]罗国刚,马玉青,苟静,等.偏头痛患者伴发焦虑/抑郁及功能残疾的临床研究[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12,38(8):477-481.

[11]王瑞红,范金梅,邓春君,等.盐酸氟桂嗪胶囊结合中医针灸推拿治疗偏头痛35例疗效观察[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4,36(2):147-148.

[12]董习林,王渝蓉.针刺治疗偏头痛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急症,2015,24(6):1039-1041.

[13]杨天华,张勤,周沐科,等.天舒胶囊对偏头痛大鼠血浆β内啡肽、五羟色胺含量及其脑组织c-fos表达的影响[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08,21(5):368-370.

[14]杨佃会,马祖彬,韩晶,等.自血穴注阳陵泉对偏头痛模型大鼠血浆5-羟色胺、β-内啡肽和P物质的影响[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29(5):768-769.

[15]李亚楠,李英杰,郭英俊,等.偏头痛治疗的现状[J].脑与神经疾病杂志,2013,21(2):159-161.

R747.2

B

1004-745X(2016)11-2117-03

10.3969/j.issn.1004-745X.2016.11.032

(2016-06-19)

猜你喜欢

内啡肽羟色胺川芎
5-羟色胺对肠道疾病的影响
我们为什么会“上瘾”
我们为什么会“上瘾”
川芎茶调散治疗耳鼻喉科疾病举隅
动物体内也产生兴奋剂吗?
川芎总酚酸提取工艺的优化
内啡肽
大川芎方多组分制剂释药特性的评价
胆囊炎多食川芎黑豆
缓解抑郁 多晒太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