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群众所盼的,就是我要干的”
———记江苏省东海县双店镇三铺村“第一书记”黄德如

2016-12-26张开虎吴建国王用兵

财政监督 2016年16期
关键词:东海县村民农产品

●张开虎 吴建国 王用兵

“群众所盼的,就是我要干的”
———记江苏省东海县双店镇三铺村“第一书记”黄德如

●张开虎 吴建国 王用兵

指导企业做好财务工作

在辖区世林食品企业询问产品销售情况

炎炎夏日,天气火热,但走进江苏省东海县双店镇三铺村时感受到的却是阵阵清新:田地里正在茁壮成长的庄稼,村庄里干净整洁的村容村貌,唠嗑的村民有说有笑……这一幕幕散发着生机与希望的画面,散去了夏日的浮躁,给人带来的是无限的喜悦与期盼。

“能有这么大的变化,多亏我们村的黄书记!”6月底的一天,笔者行走在三铺村,这是听村民们说得最多的一句话。

群众口中的“黄书记”叫黄德如。2015年5月,在东海县财政局政府采购中心、人秘科、社保科工作过并取得显著成绩的他,积极响应连云港市《关于向经济薄弱村派驻 “第一书记”》的号召,报名参选,毅然从繁华的县城来到经济不发达的贫瘠山村。

“只有了解民情,才能知道为老百姓干什么”

双店镇三铺村位于东海县西部,地处马陵山丘陵地带。与原北涧村、梁圩村于2001年合并而成,共有4个自然村,全村共分22个村民小组,是省定经济薄弱村。

如何打开工作局面?对于没有农村经历的黄德如来讲,这是关键。“走访,才能接地气。”去年5月15日,天气特别炎热,黄德如到任的第一天就进村入户了解实情,掌握第一手资料,把村放在心里,把心放在村里,“身入”农家、“心入”群众,他挨家挨户走访调研,不到半个月的时间,走了50多公里山路,先后走访了200多户党员群众。“村民单一依靠种粮,2014年人均纯收入不足5000元。”黄德如在驻村日记的本子上密密麻麻地记录着村民反映的问题。村民最怨的是村集体无积累,没有能力办事;最盼的是改变村庄环境面貌,走宽敞平坦道路。

“50岁的梁大娘身体不好,想在家搞养殖,但没有这方面的信息和技术。”“村中组与组之间的‘断头路’何时能修?”“农田水利设施什么时间能配套?”面对村民们的“发声”,黄德如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之中。“只有和群众零距离接触,才能了解百姓在想什么、盼什么,才会知道要为老百姓干什么。”半个月之后,黄德如在驻村日记本上深深地写下自己的感受。

“多争取一个项目,村民的幸福指数就会提高”

去年5月前,三铺村进行了大规模的村庄环境治理,集中拆除了34户村民抢占街道两旁的猪圈厕所,打通了村前一条东西长1000多米的“迎宾大道”。可由于一时难以争取到资金投入,道路硬化水泥路铺设便“搁浅”,成了“半拉子工程”。“决不能让‘民心工程’打折扣!”黄德如得知情况,便跑到东海县交通部门,恳请“特别关照”出“大股”,县乡财政出“小股”。一个月时间,黄德如都记不清自己往返县城多少次,去协调水泥路硬化资金。但是换来的是三铺村有史以来的第二条平坦的水泥大道呈现在村民面前。

三铺完小教室改造项目的建成使用,更体现了这个几年前跳出“农门”的黄德如扶贫先扶“智”的教育情怀。“再穷不能穷教育”,为争取省薄弱学校——三铺完小教室改造项目,改善教学条件,让孩子上好学,黄德如跑断了腿,磨破了嘴。最终,三铺完小教室改造终于立项,并很快就要实施。为推进三铺村“一事一议”奖补项目,黄德如不辞辛苦,进省上市,邀请到农业、水利专家、财政领导实地勘察、出谋划策、科学规划,力求把项目做成“实惠工程”和“德政工程”。三层集村“两委”办公、医疗卫生和电商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楼房拔地而起;农田水利配套项目被列入省农开“十三五”规划中,1200多亩“旱憋岭”将变成水浇地。

“通过黄书记的帮助,向上争取的资金多达500万元。”三铺村党支部书记杨增慧说,“为咱村真是出力了。”一个个项目的实施,让村民们熟知了黄德如。黄德如也因此赢得了村民们的赞许。

“村干部有信心了,村子发展才有希望”

群众富不富,关键看干部。黄德如在工作中发现,贫困村“两委”班子的“领头雁”的能力不能减弱。三铺村“两委”班子现由4名干部组成,这些年来也一直想干事,但却始终没能干成大事。

“究其原因还是思想上存在问题,总抱有等、靠、要的思想念头。”黄德如分析道,要迈开步子,先要解放脑子。为此,黄德如组织村“两委”干部和村民代表外出学习取经。一周时间,跨越2省,行程2100多公里——学习美丽乡村建设、村级事务管理、党员队伍建设等方面经验,考察村务管理、旅游开发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创新理念,提升能力查找差距,弥补不足。从考察中找思路,从实践中学范例。在黄德如的号召下,村组干部积极帮群众出点子、学技术、跑市场,“兴一方经济、富一方百姓,保一方稳定、促一方和谐”成了三铺村干部常念的经。

“帮扶”就是要“帮富”,靠“输血”,更要靠“造血”。“开展帮扶工作,就是要围绕当地重点产业,选准增收门路,让致富项目落地生根,让集体富足、农民富裕,实现精准脱贫。”深有体会的黄德如知道,三铺村以前生产经营都是“单打独斗”,农产品销售都是提篮小卖,效益差。

走访群众

与三铺村支“两委”干部就村下一步发展进行实地调研

如何让农产品销售也与时俱进,抢搭“互联网+”的快车?他主动联系网络公司,双方达成合作协议,在淘宝网上成立“二亩田”农产品销售网店,由村集体购农产品,网络公司运营销售。短短几个月,村里生产的花生、豆角干等农产品销售额近80万元。在做好网店的同时,黄德如还积极推进传统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世林食品和网络公司“联姻”,强强联合,扩大农产品销售半径,每年消化50万亩花生产量,年销售产品突破5000吨。如今,“互联网+农产品”的销售模式让双店镇三铺村的花生米、绿豆、黄豆、花生油等农产品远销世界各地,贫困村群众的致富梦终于插上了互联网的翅膀。

“脚上沾多少泥,就能给群众办多少事。”自黄德如踏进三铺村的那天起,他就成为了一名全天候“村官”。村庄农舍、田间地头、街头巷尾都留下了他的足迹,他用汗水践行着“第一书记”的责任。

(作者单位:江苏省东海县新闻宣传中心)

猜你喜欢

东海县村民农产品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定点帮扶让村民过上美好生活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张存海:带领村民过上好日子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东海县应急处置突击队 出击疫情防控“疫”线
能人选出来 村民富起来
平安如意
江苏省东海县博物馆藏青铜器的修复保护
蒋虚村村民为何没有获益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