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危重患者访视追踪模式的构建及效果评价

2016-12-21潘爱红

护士进修杂志 2016年18期
关键词:护理部护士长危重

潘爱红

(安徽省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安徽 合肥 230000)



·护理管理·

危重患者访视追踪模式的构建及效果评价

潘爱红

(安徽省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安徽 合肥 230000)

目的 探索危重患者访视追踪模式的构建,评价其效果。方法 自2012 年8 月起,我院采用三级访视追踪模式(即护士长-科护士长-护理部三级)对全院危重患者进行管理,2014年改进为护士长-护理部危重管理组二级访视追踪模式;评价该模式对危重患者护理质量的影响。结果 通过访视追踪,2013-2014年全院每季度危重患者护理质量平均得分稳定在较好水平,科室危重患者护理质量平均得分与全院相一致;危重患者护理质量检查出现问题的频次降低。结论 二级访视追踪模式在危重患者管理中提高了危重患者的护理质量,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确保了患者安全,具有科学性和实用性。

危重患者; 访视追踪; 护理管理

危重患者管理是护理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危重患者的护理质量可直接反映一个科室、一个医院的管理水平和护理专业水平。有研究[1]显示:访视制度可以加强危重患者的过程管理,提高护理质量,有利于为危重患者提供更加全面、专科化的护理,促进其尽快康复。我院从2012 年开始建立危重患者三级访视追踪模式,但在工作中存在访视工作量大、追踪不细致、流于形式等诸多问题,故我院于2014年起实行了危重患者二级上报访视追踪管理。本研究旨在介绍我院危重患者二级访视追踪管理模式,并探讨该模式在危重患者访视中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由医生下达病危医嘱的危重患者为上报、访视追踪对象,排除医嘱下达后立即进行抢救仍无效死亡或24 h内自动出院、放弃治疗等终止病危医嘱的患者。2012年8月开始实行护士长-科护士长-护理部三级访视追踪模式,2014年改为护士长-护理部危重管理组二级访视追踪模式。自采用访视追踪模式以来,2013年全院共上报病危患者324例,2014年306例,全部访视追踪,访视追踪率100%。科室覆盖率100%,其中重症监护病房(ICU)2013年上报访视追踪150例,2014年上报访视追踪166例。访视追踪后收到较好的效果。

1.2 方法

1.2.1 我院危重患者上报访视追踪模式的演变 (1)2012年8月以后,根据新版三级甲等医院标准要求,我院积极改进,制订一整套关于危重患者管理的制度、流程、应急预案等,界定了危重患者上报访视追踪模式,实行护士长-科护士长-护理部三级访视追踪,并设定规范的上报追踪表格,培训三级追踪人员正确填写表格。(2)2013年12月进行总结,发现运行1年多,实行的三级访视追踪工作量大,追踪不细致。经质量委员会讨论改为实行护士长-护理部危重患者质量管理组的二级访视追踪模式,并修订上报追踪表格,培训护士长和追踪人员正确填写表格。以下重点介绍2013年以后我院对危重患者上报访视追踪的管理做法。

1.2.2 成立危重患者质量访视追踪管理组 危重患者实行由三级管理到二级管理,护理部及科护士长组成危重患者质量访视追踪管理组为一级管理组织,确定一级组织成员的资质:具有主管护师及以上职称、掌握危重患者护理专业知识、能够指导临床对危重患者的疑难问题进行处理,同时具有质控能力的护理部主任、副主任和科护士长。将组织成员按专业对口原则划分片区的包干形式包干病区追踪,根据病区危重患者数量的多少,决定1名成员追踪几个科室,像危重患者多的ICU就由1名成员(护理部副主任)包干追踪,其余1名人员平均包干5~6个科室;科室护士长为二级管理组织成员。

1.2.3 建立制度 由质量管理委员会制订《危重患者上报访视追踪制度》,对各级管理组织人员的职责、上报、访视、追踪、评价内容、追踪频次、质量分析、持续质量改进等作明确要求。护理部对二级管理组织成员进行制度培训,人人知晓。危重患者质量访视追踪一级管理组织下发科室,让各科知晓包干追踪的人员,确保访视追踪责任到人,落实到位。

1.2.4 记录追踪表单设计 危重患者护理质量访视追踪管理组研究、讨论、设计危重患者上报访视追踪评价表。上报内容包括患者基本信息、主要护理问题、潜在并发症、给予的护理措施以及患者的家庭支持度5个部分。基本信息包括科室、床号、住院号、姓名、诊断。评价内容包括护理措施是否落实、有无阳性监测指标及给予的指导意见、患者的病情转归3个部分。

1.2.5 利用护理信息化进行追踪 自2012年3月我院护理信息化建设成功以来,我院便利用医院信息系统(医惠护理管理系统)将上报访视追踪评价表单录入电脑系统,设定上报人、追踪人权限,追踪结束通过电脑系统填写。这样减少了以往科室手工填写上报单往返送单的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科室满意度得到了提高。分管片区的一级管理组织成员每日上班前均需登录医惠管理系统,如有新的上报访视追踪表,系统将自动提示,追踪人员按照危重患者分布情况到相应临床科室进行床边访视、追踪、评价。

1.2.6 上报访视追踪流程 科室被开具病危医嘱的患者,当班责任护士或护士长填写“危重患者上报访视追踪表”,护士长查看、审核、签名后24 h内上报护理部。护理部在接到报告后由危重患者质量访视追踪管理组人员24 h内进行首次追踪评估,后每周追踪、评价一次,记录在追踪评价表上,特殊情况及时追踪。各科上报后,危重患者质量访视追踪管理组成员每天在医院各科室电脑输入自己的工号,便能查询全院危重患者上报情况,追踪自己分管的科室危重患者并填写追踪结果。

1.2.7 访视追踪评价内容和方法 访视者对照危重患者护理标准,通过“询问、查看、考核、指导”的步骤检查危重患者护理各项工作落实情况。询问:通过询问患者或家属,了解其对疾病健康知识的知晓情况,责任护士各项护理措施落实情况以及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与否等;查看:查看危重患者护理实效,护理计划的制订情况,各项护理措施、治疗处理是否落实到位,有无阳性监测指标。考核:现场听取责任护士汇报患者病情,评价责任护士对患者病情、治疗、护理是否掌握;指导:根据患者的病情、责任护士的汇报以及现场查看到的情况,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有效地进行指导。最后,将患者的访视结果和病情转归记录在医惠管理系统追踪记录单上,将床边访视的指导性意见也可记录到患者的护理记录单,以便各班护士改进落实。

1.2.8 质量控制 (1)访视、追踪、评价、记录频次要求:责任护士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落实护理措施,严格交接班,每班在护理病历中记录;科室护士长每天对危重患者护理进行床边指导和质量监控,每周至少一次查房并在护理病历上记录查房内容并签名,病情变化时随时评价、记录;护理部危重患者质量管理组每周进行访视、追踪、评价、记录一次,患者出现病情变化时随时进行访视、追踪、评价、记录并签名;患者出院、转院时在护理记录单上有最终评价记录,患者出院时科室进行最终评价,同时电话通知护理部危重患者质量管理组予以最终评价。(2)对危重患者出现的疑难护理问题,由科室护士长填写护理会诊单并上报至护理部,护理部组织相关护理专家、营养师等进行会诊,提出合理、有效的护理建议,减少护理并发症的发生。(3)对科室危重患者漏报、瞒报、迟报现象,将与科室护士长目标考核结果挂钩。危重患者护理不到位,或因护理不到位出现阳性监测指标的科室,将按护理质量管理相关规定进行处理。(4)科室、护理部二级危重患者质量管理组均需每个季度进行总结、分析、评价一次,持续性改进危重患者护理质量。护理部每季度将访视、追踪到的问题在护士长会议上进行反馈,针对“个性化”问题要求限期改进,并上交改进计划书。针对“共性问题”,危重患者质量管理组展开讨论,首先从制度、流程层面分析问题症结,并进行临床调研,采用品管圈等多种科学的质量改进方法进行持续质量改进。

2 结果

2.1 2013-2014年全院每季度危重患者护理质量平均得分 见图1。

图1 2013-2014年全院每季度危重患者护理质量平均得分图

2.2 2013-2014年ICU每月危重患者护理质量评价平均得分 见图2。

图2 2013-2014年ICU每月危重患者护理质量平均得分图

2.3 2013年与2014年全院危重患者护理质量达标率比较 见表1。

表1 2013-2014年全院危重患者护理质量达标率比较 例(%)

2.4 2013年与2014年全院危重患者护理问题频次比较 见表2。

时间例数问题次数2013年324415±2222014年306263±206t3052P0002

3 讨论

3.1 危重患者上报访视追踪制度保障了危重患者的安全,提高了护理质量 由图1和图2、表1和表2可见,通过二级追踪管理,我院危重患者护理质量稳定,科室与全院危重患者护理质量平均得分水平相当,保证了全院危重患者护理质量达到同质性。我院危重患者上报追踪制度的制订及上报追踪表单的设计,是依据危重患者护理标准及流程,对责任护士病情评估、观察及规范化护理措施的落实能起到很好的培训作用,能够帮助责任护士及时发现危重患者护理中存在以及潜在的问题,并给予指导,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了全院各科危重患者护理的同质性。其次,责任护士在二级追踪人员的直接质量监督和指导下进行危重护理,尤其是护士长这一级对危重患者的访视追踪工作保证了患者的护理质量及安全,对提高医院整体护理水平发挥着重要作用[2];因为制度规定护士长每天要对危重患者进行床边追踪查房指导,在环节控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二级追踪,将危重患者阳性监测指标发生情况作为一项重要追踪内容,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责任护士的风险识别和应对能力,从而积极主动发现护理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和危险因素,有针对性制订护理计划,有效落实护理措施,最大限度地预防或减少了由风险事件导致的危害与影响,确保了患者安全。

3.2 危重患者二级上报访视追踪模式的建立,精简了追踪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 我院危重患者上报追踪制度的不断修订,追踪流程的精简是以患者需求为导向, 以患者满意、护士满意为标准,建立起了流畅的服务链。将三级追踪改为二级追踪可简化工作流程,参与访视的二级追踪人数较前明显减少,访视时间也显著缩短,由2013年三级追踪每例患者追踪3次需要45 min下降至2014年二级追踪每例患者追踪2次需要30 min,每例患者节约了15 min,但达到了同样的效果,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通过严格的资质审核条件选定二级追踪人员,将各级追踪人员职责化,能使其明确自身在整个访视追踪流程中的作用,各施其职,实现人力运作的最大效果,以最少的人力完成最多的工作,降低了服务成本。

3.3 危重患者二级访视追踪模式的建立能提升护理专业水平,促进患者康复 参与危重患者追踪的人员主要为各科室护士长、科护士长及护理部主任,均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及专科技能;上报追踪的危重患者往往存在多个学科交叉的疑难问题,护理部能根据患者情况及二级追踪人员的专科护理特长,统筹安排访视人员。故危重患者访视追踪制度为临床各专科护士提供了一个多学科信息交流平台。面对疑难问题,访视人员会提出会诊,组织相关人员从不同专科角度评估、讨论、分析,提出专业性较强的护理建议,实施预见性护理[3],而这些建议所针对的问题往往是该科室护理人员容易忽略的其他专科性问题,从而进一步完善护理措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患者脱离危险或避免更多并发症以及不安全事件的发生,有利于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促进患者康复。

3.4 危重患者二级上报追踪管理,提升了护理管理的规范化水平 通过追踪患者,从制度建设、流程运用、护士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患者安全等方面进行追踪评价,实现对危重患者整体护理过程进行控制[4]。在危重患者的上报、追踪管理过程中应最大可能地减少环节,第一时间保证上下级信息沟通通畅,对不合理不科学的工作程序进行完善;将三级追踪改为二级追踪,挖掘人的潜能,鼓励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使危重患者护理工作中的每个工作环节或工作内容按规范高效执行, 不仅提高了护理质量, 同时减少了护理问题的发生频次(见表2)。将质量管理从环节上理顺, 用流程管理替代结果管理, 明确职责, 规范行为,使管理条理化、规范化。顺应大数据时代发展,建立危重患者数据库[5],将护理管理信息化系统运用至危重患者上报访视追踪过程中;对危重患者出现的阳性监测指标实现数据化管理,更加科学分析存在的问题,准确找出各环节改善重点,及时采取改进措施,如管理制度修订、工作流程再造,操作规范、标准优化等,有效落实再追踪,使护理持续质量改进日趋科学化,使我院整体护理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危重患者的护理质量是反映医院护理质量水平的重要指标,科学合理的危重患者上报访视追踪模式的建立,能达到促进危重患者护理措施的落实、解决疑难问题、科学地指标监测、跨专科业务指导、保障患者安全、提高护理质量的效果。各医院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建立自己的危重患者上报访视追踪管理模式,以达到最佳效果。

[1] 刘金莲,张洪君,张进,等.三级访视制度在医院危重患者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护理管理,2012,12(12):19.

[2] 王攀峰,张洪君,计虹,等.护士长访视系统的建立与效果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14,49(10):1229.

[3] 陈花棉.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的护理风险管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13):1204.

[4] 尹洁,杨晓红.追踪方法学在危重患者护理质量检查中的应用[J].中国护理管理,2014,14(4):405.

[5] 张萌,杨国斌,李维勤,等.大型综合医院ICU管理模式的创新探索[J].中国医院管理,2012,32(10):39.

Construction and effect evaluation of the follow-up model of critical patients

Pan Aihong

(TheFirstPeople'sHospitalofHefeiCityofAnhuiProvince,Hefei,Anhui230000)

Objective To study the construction of critical patients interviewing model and evaluated it’s effect.Methods Since August 2012, Three interview system (i.e. the head nurse, head nurses-nursing department) was used for the management of hospital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In our hospital. In 2014, the system was modified as head nurses-nursing department critical management group two-level follow-up model. The effect of the model on the quality of nursing of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was evaluated.Result Through the follow-up tracking, the average score of the quality of nursing care of critical patients in each quarter from 2013 to 2014 was stable in a better level, and consistent with the average score of the quality of care for patients with critical sections. The frequency of the problem of nursing quality examination in critical patients was decreased.Conclusion The head nurse-nurse department two level interviewing model increase the quality and efficiency of nursing, ensure patients safety. It was scientific and practical.

Critical patients; Follow-up tracking; Effectiveness

潘爱红(1973-),女,安徽怀宁,本科,主任护师,护理部副主任,从事护理管理工作

R471,R473

C

10.16821/j.cnki.hsjx.2016.18.011

2016-03-10)

猜你喜欢

护理部护士长危重
脐静脉置管在危重新生儿救治中的应用
护理部管理中实施人性化护理管理的应用价值
俯卧位通气对36例危重型COVID-19患者的影响
医院-社区-家庭三元联动延续性护理在老年宫颈癌根治术后尿潴留的出院患者预后中的应用
等 你
肿瘤专科医院护士长轮岗意愿质性研究
探讨开展护理行政查房对提高护士长管理水平的实际临床意义和效果
我国六护士荣获第四十六届南丁格尔奖章
床旁介入超声在老年危重患者中的初步应用
147例危重新生儿转运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