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NSSE-China独立学院学习性投入调查研究
——以G学院为例

2016-12-13冯慧雅

高教论坛 2016年11期
关键词:学院院校差异

冯慧雅

(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 教务处,广东 广州 510800)



基于NSSE-China独立学院学习性投入调查研究
——以G学院为例

冯慧雅

(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 教务处,广东 广州 510800)

当前教育质量评估体系以办学资源、学术科研成果、学生成就为主要考核依据,作为新兴高等教育力量的独立学院短期内将难以赶超发展成熟的公办高校。本研究运用NSSE-China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围绕G学院学生发展状况,考察其学习过程与结果,探讨该校与地方同类公办高校间存在的差距及产生原因,为独立学院可持续发展提出对策与建议。

NSSE-China;教育质量评估;学习投入

2015年5月,教育部印发《关于深入推进教育管办评分离 促进政府职能转变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坚持以学校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位,健全多元化评价标准,积极采用现代化评价方法和技术,保证教育评价的科学性、规范性、独立性,切实发挥教育评价的诊断、导向和激励作用。”观照当前教育评价体系,多以办学资源投入、师资队伍结构、学术科研成果和学生成就等为主要考核依据,考核结果往往与资源配置、学校声誉密切相联。受限于投资主体、办学经费、师生来源和建校历史等因素,高等教育的新生力量独立学院短期内难以企及公办高校。因此,构建多元化评价标准对独立学院意义尤为重大。同样肩负着培养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创新实践能力人才重任的独立学院,如何突破现有政策、资源、生源瓶颈,找准差距、明确优势、清晰定位,是解决其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以学生能力提升为评价主体的 NSSE-China教育质量评估体系,无疑提供了一条具备新视角、新思维和实践意义的可行路径。

一、NSSE教育质量评价体系

NSSE(National Survey of Student Engagement)评价体系是由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创立的、以学生为评价主体、考察其在校学习投入的情况及学校促进其学习行为的新型评价模式,聚焦学生学习动态、能力增值和学校引导作用等。

(一)回归教育本质,把脉关键问题

与当下占据主导地位的学校支撑条件评估体系相比,NSSE评价体系着眼于考察学生主体意识、负责精神与学校的教学服务理念。NSSE回归教育的本质,关注学生的发展,通过深入调研学生学习动态过程,报告其在校期间知识、能力、素质的发展,把脉学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学校发展规划出谋划策。

(二)多元评价体系,使国内外高校同台竞技成为可能

NSSE不仅打破以学校为评价主体的局面、使多元化评价标准成为现实,还使国内外高校同台竞技成为可能:美国、加拿大及澳大利亚的教育机构自2000年起定期发布其国内高校的NSSE数据常模;我国由清华大学2009年引入、并结合教育实际确立的NSSE-China评价体系,至今已有逾百所大学加入、参与学生超过30万人次。实施NSSE评价,国内外高校可搁置社会规范、体制机制、资源投入等差异,以更具人文性、国际性、全局性的视野和高度来审视发展中的优势与不足。

二、研究方法与数据准备

NSSE-China评价体系依据学习性投入概念(Student Engagement),认为学生投入到有效教育活动的时间和精力越多,院校通过分配资源、组织课程教学、提供服务、开展活动等来引导、促进学生这种投入行为的有效性越大,则拥有更高的教育质量[1]。本研究采用NSSE-China评价体系,以G学院(属独立学院,位于广东)为实例,调查学生的学习行为,分析其与地方同类公办本科院校间的差异、探索当中原因,以期为独立学院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本研究考察独立学院学生学习投入行为与地方公办院校之间的差距,关注的变量为定距变量,因此可使用均数来代表该定距变量的集中趋势;采用t检验进行定量分析,统计推断实际样本均数(G学院)与已知总体均数(地方公办院校)之间的差异。考虑到各地政策、校情、学情等实际差异,在t检验基础上进行效应大小分析,用以说明存在统计学差异数据背后的实际意义。本研究中地方公办院校的信息来源于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大学生学习性投入调查”课题组公布的2013年数据常模。样本信息为G学院各年级各专业随机抽取的300名学生,其中男生188名、女生112名;低年级181人、高年级104人。回收问卷290份,回收率为96.7%;有效问卷为285份,有效率为95%。

三、数据分析

(一)五项可比指标总体情况分析

据表1可见,G学院与地方院校全国常模相比,五项可比指标中的“学业挑战度”“生师互动”指标虽然存在统计学上差异,效应检验表明差异较弱,反映在这两个指标上G学院与地方同类院校水平接近;“教育经验丰富度”“主动合作学习”指标显示G学院与地方同类院校存在程度接近中等的差异;尤为突出的是“校园环境支持度”指标,G学院与同类高校相比差距较大,呈显著差异。

现代人饮食中摄入蛋白质过多,这些蛋白质分解成氨基酸,造成大多数人的体液都呈酸性。以往人们体力劳动较多,酸性体液通过汗水排出,但现代生活方式减少出汗的机会,酸性体液会不断堆积,易使人感到疲乏。

(二)具体指标分析

为深入考察各项指标差异产生的根源,以下对五项可比指标做进一步分析。

表1 G学院2014年五项可比指标与地方院校全国常模比较

说明:t检验是检验两平均数是否有统计学上的差异;而效应大小(Effect Size)是衡量这种差异在实际中的意义;若Effect Size的绝对值大于0.2表示有差异但差异较小,大于0.5表示差异程度中等,大于0.8表示差异较大。*为p<0.05,**为p<0.01,所有下表同。

NSSE-China基于“大学习”理论,即认为学生的学习行为(含理论、实训、实践学习等)耗时越多、占比越重,则教育收获越大。据表1可知G学院与地方常模在“学业挑战度”指标上水平相当,但图1所示G学院学生在完成课堂布置任务、自主课下学习时间较少,近四成学生一周投入学习的时间未超过8小时。研究者在与学生访谈中得知,课前课后阅读文献、查阅资料、课下小组探讨分析没有成为学生必须完成的学习任务。而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和饱满的学习量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创新思维与探索精神。当前学生学习量能否刺激学习主动性是学校培养人才所必须直面的问题之一。

图1 G学院学生在“学业挑战度”指标上的表现

通过对“教育经验丰富度”指标分析(图2),仅不足三成的学生曾参与学术竞赛和课题研究,而将近半数的学生希望参与其中。这与独立学院办学受政府财政支持不足、捐资渠道单一、民办资源有限等条件约束,在实习基地建设、教科研经费投入、出境交流合作等方面难以企及公办高校有关。然而,独立学院可借力母体院校优越的师资力量、成熟的社会资源,拓宽实践形式的多元性,丰富学生的课余时间。

图2 G学院学生在“教育经验丰富度”指标上的表现

图3 G学院与地方院校“主动合作学习”指标上的比较

图4 G学院与地方院校在“校园环境支持度”指标上的比较

从图3可见,学生在课堂主动陈述或讨论、课上课后与同学合作学习等方面,G学院与地方同类院校存在不同程度的差距。据图可直观感受到当前教育存在课堂气氛沉闷缺乏生气、课下学生间学术交流贫乏等问题。

图4涉及校园环境支持度的题项,G学院与地方同类院校差距主要在于学校促进学生学业成就和提供社交、经济、生活方面的指导方面,而在组织比赛活动上无明显差别。这与独立学院生师比普遍较高,学校难以为每位学生量身打造职业规划、对症分析学业中出现的社交、经济等问题,学生本位理念未得到真正贯彻落实有关。而在组织歌唱比赛、志愿活动等活动有关,因学校运作成熟、高校间交流日益密切、路径依赖容易等原因,故得分接近。

(三)自我报告的教育收获与回归分析

调查中,36.1%的学生认为教育收获不显著,尤其在技能提升方面体认不深。分析具体题项发现,在“解决问题”“有效合作”“认识自我”“专业技能”方面,G学院与地方院校常模间存在中等程度的差异(0.2< Effect Size <0.5),反映学生对获得专业知识技能和个人发展的提升有着更高期待。

确定自我报告教育收获的影响因素,探讨教育过程对教育产出的作用,及时改善教育行为、激发学生学习自主性。通过与五个可比指标相关性分析可以看出(表2),学生报告教育收获与校园环境支持度、学业挑战度和主动合作学习关联度较高,反映学校政策制度建设、专业课程设置、校园环境支持等方面,对学生教育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表2 自我报告的教育收获与五个可比指标间的相关性分析

注:**表示在p<0.01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

四、结论与建议

本研究运用NSSE-China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围绕五个可比指标和学生自我报告教育收获方面,将G学院和地方同类院校的数据进行充分比较,深入分析学生学习行为现状,提出研究建议,力求为独立学院持续发展提供启示。

(一)自我报告教育收获显示,学生尤为注重学校在其专业知识技能提升方面有切实可行的做法与实效,就业能力提升是学生最关注的焦点。因此,全面推进校企融合、产教合作,对内可实现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学生满意度、破解学校存续问题;对外能满足行业、企业、市场现实发展需求,是独立学院发展的必由之路。实现途径有:第一,专业设置紧贴地方经济发展规划、紧跟产业转型升级需求,灵活设置专业方向,构建专业动态调整、退出机制,化解人才培养滞后性难题;第二,校企全方位共建课程体系:基础课程如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等,按学科专业设置教学内容与课程模块;核心课程建立论证制度、准入制度,确保产业转型升级涉及的知识与技能融入教学内容中;职业岗位资格考证内容纳入实训课程知识体系,实现教学与职业相融合、实践与岗位相融合的交互局面;第三,问题为导向,深入解决企业实际问题。长期以来,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缺失企业方参与,或合作仅停留在表层,没有真正惠及学生。应主动扭转局面,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以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毕业实习为抓手,深入探讨解决企业生产环节亟待改进的问题,做到真题真做,真抓实干地将校企融合落到实处。

(二)由学校与地方同类院校差异最大的“校园环境支持度”反映出,学生期待学校能给予更丰富多样的学业及生活支持,体现学校教育未能满足学生个性化成长需要,同时印证了当前教育界对独立学院的担忧:缺乏学校特色、千校一面、万人一面。究其原因,与独立学院所处环境有关。美国社会学家迪玛奇奥(DiMaggio)和鲍威尔(Powell)认为,当所处环境不确定时,模仿成功组织的经验做法可降低不确定性。独立学院作为地方新建院校要快速站稳脚跟、赢得社会资源和声誉,沿袭母体大学体制机制、规章制度和运作模式的做法,不失为符合当下局面的战略决策。然而,相似的组织架构、运行机制下培养出的学生难免缺乏特性。因此,要打破单一的人才产出僵局,独立学院应重构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和服务面向,取代大而全、面面俱到、涵盖宽泛的定位;深入开展区域经济调研,全面了解和把握地方政府的产业经济发展规划、行业企业发展概况和人才需求结构变化趋势;客观审视自身层次、发展水平、学生学习特性,将服务面向从地方中心城市企业转移到周边中小企业,如可服务粤珠三角西部地区众多制造企业,规模中等却颇具潜力,蕴含丰富人才需求。同时,还应及时听取、了解、把握学生需求。独立学院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较好,更注重职业规划契合个性特征或兴趣喜好。学校应以讲座、座谈会、沙龙等形式倾听学生、家长及教师意见,通过构建分类培养模式、拓宽人才培养方式,引导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不同特点的学生开展感兴趣的学习。

(三)NSSE-China的动因在于回归教育本质。独立学院应建立、健全以学生为本、学生发展为生命线的管理体制机制,做好顶层设计。考虑独立学院办学资源有限的特殊性,可探索“大班教学、中班讨论”,转变传统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融合现代教育技术,开展讨论式、混合式、项目导向、翻转课堂等教学方式改革,激发学生兴趣。以创新创业改革为导向、以学科竞赛为拓展、以职业技能为牵引的实践教学模式。由绝对性评价逐步转变为常模性评价,由终结性评价转换为发展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模式。

综上,高等教育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于人才培养,独立学院一方面应培养适应、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另一方面不应忘记“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注重挖掘、释放学生的兴趣、潜力、能力。对于高等教育质量的评价,我们不仅关注学校投入、论文专利等社会性的成就,同时更应注重人的主体价值,回归教育本质,牢牢把握以培养推陈出新能力、高度探索精神和持之以恒意志的人才的评价模式,才能真正实现高等教育的评估价值。

(责任编辑:夏璐)

[1]National Survey of Student Engagement.NSS &About NSSE: What is student engement[EB/OL].[2015-10-04].http://nsse.indiana.edu/html/about.cfin.

A Survey Research on the Situation of Learning Input of the Students in Independent University in View of NSSE-China——A Case Study of College G

FENG HUI-ya

(Guangzhou College of SCUT, Guangzhou 510800, China)

Generally speaking,the current evaluation system of higher education quality, the resources of running the school, scientific research results as the main evaluation basis, student competition results. Independent colleges as a young institution of high education system, limited to operation cost and lack of experience, cannot catch up with the public university in the short term. This article uses NSSE-China as a survey tool, examining the student engagement of college G, discussing whether there is a gap existing between the independent colleges and public universities. And if so, what is the reason. The article aims to promot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independent colleges.

NSSE-China;evalu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quality;learning engagement

G647

A

1671-9719(2016)11-0039-04

冯慧雅(1983-),女,广东广州人,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管理。

2016-08-04

2016-08-28

2014年广东省教育厅教改项目“协同创新和协同育人机制下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为例”(GDJG20141287)。

猜你喜欢

学院院校差异
初等教育学院
相似与差异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找句子差异
生物为什么会有差异?
海盗学院(7)
学院掠影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