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英语学习者口语中连接词的使用特征研究
——以though的使用为例

2016-11-28施建刚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本族语连接词主句

施建刚,邵 斌

(浙江财经大学 东方学院,浙江海宁 314408;浙江财经大学 外国语学院,浙江杭州 310018)

中国英语学习者口语中连接词的使用特征研究
——以though的使用为例

施建刚,邵 斌

(浙江财经大学 东方学院,浙江海宁 314408;浙江财经大学 外国语学院,浙江杭州 310018)

英语连接词是实现语篇连贯的手段之一,而中国学习者在连接词的使用上呈现出非母语特性。以中国学习者口语中though的使用特征为例,对比三个口语语料库,研究发现与本族语者相比,中国学习者回避使用连接副词though,过多使用位于主句前的从属连词though,从属连词though和并列连词but同时使用的偏误较为普遍。研究表明,中国学习者对连接词用法的掌握有欠全面,本研究借助语言差异和标记程度差异理论,从母语迁移的角度分析了其原因。

英语口语;语料库;中国英语学习者;母语迁移

一、引言

与汉语不同,英语造句主要采用形合法,即语句的衔接和逻辑关系主要依靠连接词来实现(连淑能,2010:73)。Leech和Svartvik(1994)认为,使用连接词是实现语篇与语义连贯的重要衔接手段之一,会对语言交际产生重要影响。掌握连接词的使用规律,无疑能有效提高交际效率。然而,英语连接词数量大,种类多,用法复杂,对学习者来说是一大难点。因此,在对衔接手段进行宏观研究的基础之上,有必要从微观角度对某种特定衔接手段进行研究,甚至是具体到更微观的某类或某个连接词的使用(Halliday & Hasan,1976)。吴晓春、杨忠和都平(2011)指出,目前中介语语篇中连接词研究大多局限于对书面语语篇中的连接词使用进行整体描述,针对个别连接词进行分析的研究相对较少。鉴于此,本文以典型的英语连接词though为例,以中国英语学习者口语语料库为基础,运用语料库统计方法,将中国学习者口语中though的使用与英美本族语者口语语料库中though的使用相对照,以期揭示中国学习者在连接词使用方面的非母语特征,并借助语言差异和标记程度差异理论,从母语迁移的角度分析其原因。

二、though的用法及其相关研究

英语连接词though的主要用法如例(1)至(4)所示。

(1)Though he is poor, he is satisfied with his condition.(Quirk et al.,1985:642)

(2)She had never heard of him, though she did not say so.(Biber et al.,1999:87)

(3)His food is rather a problem. He looks fit,though.(Quirk et al.,1985:641)

(4)This time, though, she nodded.(Conrad,2004:71)

在例(1)和(2)中,though用作从属连词(subordinator),引导的状语从句分别位于主句的前后。而在例(3)和(4)中,though则作为连接副词(linking adverbial),起到语篇组织与连接的作用(Quirk et al.,1985)。Biber等(1999:850)基于语料库数据发现though在口语体中多被用作连接副词,且多出现在句末,如例(3)所示,偶尔也出现在句中,如例(4)所示。

从语义功能来看,从属连词though表示主句和从句间的让步意义关系,连接副词though是对比或让步关系的标记。后者也可用来表明让步的逻辑关系,因此与从属连词though关联紧密。Quirk等(1985:641)甚至把连接副词though视为从属连词though所引导的让步状语从句的缩略形式,即例(3)可以看作是(5)的缩略。

(5)His food is rather a problem. He looks fit,though(his food is rather a problem).

以往的国内外研究一般基于学习者语料库对英语连接词的整体进行研究。譬如,Granger和Tyson(1996)将母语为法语的学习者的英语作文语料库与本族语者进行对比研究,发现法国学习者整体上少用连接词。Altenberg和Tapper(1998)发现,母语为瑞典语的英语学习者在写作中也比本族语者少用连接词。国内学者的研究通常基于不同的中国学习者语料库,结合二语习得理论和规律,并运用对比分析的方法,描述中国学习者使用连接词的特点。其研究发现趋于一致,即与本族语者相比,中国英语学习者在书面语和口语中过多使用连接词,但连接词的种类偏少(罗一,2003;赵蔚彬,2003;莫俊华,2005;初良龙、赵成发,2011;刘芹、苗艳,2011)。但也有学者的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学习者在写作中过少使用大部分连接词(潘璠、冯跃进,2004)。就连接词though的使用而言,吴志芳(2007)基于BROWN,LOB语料库和BNC口语子库,从多角度对though,although两词进行了对比研究,发现though的总体使用频率高于although,且更广泛地用在口语中。尤泽顺(2010)以BROWN和CLEC语料库做对比,发现连词though位于主句之后是英语的无标记性用法,位于主句之前则是标记性用法;中国学习者过多使用其标记性用法,而本族语者更习惯使用其无标记性用法。

综上所述,国内外不乏基于学习者语料库对连接词使用特征的研究,甚至也有对though的个案研究,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主要体现为以下三个方面:(1)以往对though的研究多聚焦其从属连词的功能,而对其连接副词的功能较少涉及;(2)以往对though的研究多聚焦于书面语,对其在口语中的使用较少涉及;(3)以往对though的研究多为定量描述,而定性解释相对较少。本文以中国学习者口语语料库与英美本族语口语语料库相对照,综合考察中国学习者口语中though的使用特征,并对比中国学习者与本族语者在其使用上的差异。本文的创新之处主要体现为以下两点:(1)基于语料库对though在学术口语中的使用特征进行定量描述,以往研究较为少见;(2)细致探索中国学习者和本族语者口语中though的使用差异,并结合语言差异与标记程度差异,考察母语对二语习得产生的影响,以往研究也付之阙如。本文的研究为中国学习者口语中的连接词使用提供详细的个案信息,这对于认识连接词全貌具有启发意义。

三、研究设计

本文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对比研究,并试图回答以下问题:(1)中国英语学习者口语中though的总体使用情况如何?(2)与本族语者口语相比,中国英语学习者在though的使用上呈现哪些差异?(3)产生这些差异的原因是什么?以中国学生英语口语语料库(Spoken English Corpus of Chinese Learners,以下简称SECCL)为考察对象,将其与英国学术口语语料库(British Academic Spoken English,以下简称 BASE)、密歇根学术英语口语语料库(Michigan Corpus of Academic Spoken English,以下简称MICASE)相对比。三个口语语料库的文本构成、语料年份与总库容如表1所示。BASE由英国的华威大学和雷丁大学共同建设,语料均来自于这两所大学的授课与研讨,可以反映英国本族语者使用学术口语的基本状况。MICASE的语料来自美国密歇根大学的课内外各种学术活动,适合用来分析美国学术口语的特征。SECCL由南京大学主持建设,语料来自于全国英语专业学生四级口试中的随机样本,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中国英语学习者对学术口语的应用情况。这三个口语库语体一致,语料年份接近,容量大体相当,具有较强的可比性。

表1 BASE,MICASE与SECCL三个语料库的基本情况

本研究首先使用 AntConc 3.3.5w软件检索含有though的语段,对其不同用法以及在句中处于不同位置的频数和频率进行统计分析,归纳其使用的总体特征;之后比较中国英语学习者与本族语者在though的使用上所呈现的差异,归纳中国学习者口语中though的使用规律与特征;最后依据语言对比和二语习得相关理论,对中国学习者though的使用特征进行分析和解释。

四、检索结果和分析

1 though的总体频率

在三个语料库中分别检索,经逐行观察后,最终从BASE,MICASE和SECCL中获得though的有效频数分别为408,738和232。though在三个语料库中的总体分布如表2所示。

表2 though在三个语料库中的总体分布及差异显著性水平

表2显示,在英国学术口语中,从属连词though的比例为60.54%,连接副词的比例为39.46%;在美国学术口语中,从属连词though的比例为40.51%,连接副词的比例为59.49%。而在中国学习者口语中,though几乎全用作从属连词,比例高达99.14%。卡方检验显示,从属连词though在三个口语语料库中的频率差异并不显著,但连接副词though在各个语料库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0)。这说明英国本族语者比美国本族语者明显地少用连接副词though,这一特征导致英美本族语者在 though的整体使用频率方面也存在显著差异;而中国学习者基本不使用连接副词though,造成其对连接词though的整体使用也明显偏少,与本族语者的差异具有显著性。

2 从属连词though的使用

在英语中,从属连词though引导的让步状语从句既可置于主句之前(initial position),也可置于主句之后(final position),但本族语者更偏好后者,即从句位于主句后是典型的、无标记性用法(Quirk et al.,1985;Biber et al.,1999)。对从属连词though引导的让步状语从句的不同位置进行统计,我们得到其在三个语料库中的分布,如表3所示。

表3 从属连词though在三个语料库中的分布及差异显著性水平

表3的数据显示,在BASE和MICASE语料库中,位于主句后的从属连词 though的比例都比位于主句前的要高,这与Quirk 等(1985)及Biber等(1999)的结论一致。但在中国学习者语料库中大部分情况下从属连词though位于主句前。卡方检验结果显示,当though位于主句之前与之后,SECCL与两个本族语语料库之间都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0)。这表明对于从属连词though,中国学习者过多使用其标记性的用法。此外我们在检索过程中发现中国学习者在使用从属连词though时产生了偏误。这种偏误集中体现在从属连词though和并列连词but在句中同时出现,如例(6)所示。

(6)Eh ... though it’s a wonderful plan but I think perhaps... it’s not a better way for us to continue our study abroad at this moment? (SECCL)

经统计此类误用共有 87处,占到了位于主句前though的频数的52%,在SECCL各个年份、各种任务类型的文本中普遍存在。这类偏误造成了句式杂糅,不符合英语语法习惯。

3 连接副词though的使用

吴志芳(2007)在调查BROWN和LOB语料库后发现,在书面语体中连接副词though位于句中的频率远远高于句末,而Biber等(1999)则认为,连接副词though在口语体中更常出现在句末,这或许是因语体不同所致。我们检索了连接副词though的位置分布及频率,如表4所示。

表4 连接副词though在三个语料库中的分布及差异显著性水平

表 4的数据显示,在英美学术口语中连接副词though位于句末的比例都在 80%以上,说明句末though在本族语者口语体中占绝大部分,这与 Biber等(1999:891)的发现一致。从使用频率来看,与英美本族语者相比较,中国学习者在句中和句末连接副词though方面都呈现出明显使用不足的倾向。我们认为,这是中国学习者和本族语者在口语中对though使用中的最大差别,即本族语者较多使用连接副词though,而中国学习者基本不用。我们还发现英美本族语者口语中对连接副词的使用也存在差异,即美国本族语者使用较多。此种差异可能是因为 BASE与MICASE语料库的文本构成差异所致。BASE语料以授课和研讨为主,显得更为正式或更易反映出书面语体的特征,故少用连接副词though。而MICASE还包括其他课内外活动,则更为接近日常口语语料,故多用连接副词though。因英美本族语者对though使用的差异并非本文探讨的重点,故本文在此从略处理。

总体而言,中国学习者使用连接词though的频率远远低于本族语者,此种显著性差异主要是因中国学习者回避使用连接副词though所导致。中国学习者与本族语者在从属连词 though的总体使用上并无显著差异,但中国学习者比本族语者过多使用位于主句之前的从属连词though。中国学习者同时使用从属连词though与并列连词but的偏误较为普遍。总之,中国学习者在though的使用上呈现出变化少、不灵活、较呆板、错误多的特点,使得语篇不够连贯,体现出有别于本族语者的非母语特性。

五、结果讨论

1 母语迁移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语言迁移一直是二语习得领域极受关注的重要课题。早期的对比分析假说(contrastive analysis hypothesis)认为,母语迁移的制约因素是语言差异。二语习得中与母语规则相似的就易学,反之则难学,二语习得中的困难可以通过对比分析母语与二语的语言差异来预测(Lado,1957)。Odlin(1989:27)认为,迁移是指“目的语和其他任何已经习得的(或没有完全习得的)语言之间的共性和差异所造成的影响”。母语迁移表现为正迁移和负迁移。假如母语与目的语的相似之处促进了目的语的习得则为正迁移,体现在错误减少和较快习得目的语的某些规则。负迁移即母语干扰,是指当母语规则不符合目的语习惯时,母语阻碍了目的语某些规则的习得,导致偏误的出现(Ellis,2008)。Odlin(1989)指出,母语负迁移的结果表现为过少使用(又称回避)、过多使用和使用错误等。

后来的认知学的迁移制约论则把语际的标记性(markedness)视为迁移的主要制约因素之一,将母语迁移研究纳入了认知研究的范畴。语言类型学的标记理论(Greenberg,1966)通过跨语言的比较分析进行研究,借助类型普遍性来判断和区分语言成分是有标记或是无标记的。基于此,Eckman(1977:321)提出了标记性差异假说(markedness differential hypothesis),把二语习得过程中的困难程度和困难区域与语言之间的差异和标记程度联系起来。不同于母语,而且比母语标记性更强的目的语区域是学习者的困难所在,比母语标记性更强的目的语区域的相对难度与标记的相对程度成正比,不同于母语,但标记性比母语弱的目的语区域不会造成学习上的困难。

2 though使用差异的原因探讨

上文的语料库检索结果表明,中国学习者在使用though时,出现三个偏差:一是回避使用连接副词,二是过多使用在主句前的从属连词,三是将其与并列连词but同时使用。究其原因,本文认为这是母语迁移的结果,下文通过语言差异与标记程度差异相结合的途径进行探讨。

首先,中国学习者基本不使用连接副词though,其原因在于英语表示对比关系的结构与汉语相对应的结构差异较大,使学习者采取了回避策略。比较例(3),(4)和(7)可以发现,连接副词though表示对比关系时常位于句末或句中,而汉语中表示对比关系的“不过”、“但是”、“然而”通常作为连词且位于句首。在汉语中,例(7)一般不会以(8)和(9)的方式表达。

(7)不过这其中部分原因一定是双方的宽恕和感激。(LCMC_E①)

(8)* 这其中部分原因,不过/但是/然而,一定是双方的宽恕和感激。

(9)* 这其中部分原因一定是双方的宽恕和感激,不过/但是/然而。

由此可见,汉语的这些词并没有连接副词的用法。当学习者表达对比关系时,往往回避使用可能会引起困难的结构,譬如将though置于句末或句中,而倾向于选择与汉语表达习惯相类似的结构,譬如将however或but置于句首(His food is rather a problem. However / But, he looks fit.)。这表明母语在此造成了一种负迁移,即母语和目的语的差异导致学习者难以习得目的语中的结构。

教材和教学活动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这种回避现象。Selinker(1972)认为,训练迁移(transfer of training)是建构中介语的认知过程之一,教师和教材对语言项目的错误展示会导致学习者对目的语作出错误的假设。Conrad(2004)对美国四种最新出版的、代表语法教学最新进展的二语教材进行调查,发现供母语非英语的学习者使用的教材与本族语语料库中的实际语言使用有所脱节。在口语中起到重要交际功能的连接副词though在教材中被忽略了,甚至有些二语教材建议学习者在口语交际中使用however或on the other hand这两个在学术语体中更常用的连接副词来表达对比关系。同样的情况在我国的教学实践中也同样普遍存在,这使得在学习者的认知中,并无though的连接副词用法,即便课外接触少量的真实语料也不足以引起学习者的注意。

其次,中国学习者过多使用在主句前的从属连词though是由于英语主从复合句的标记性强于汉语相应的结构,使学习者迁移了无标记的母语结构。从语言类型学角度,Diessel(2001)将语言分为左分支结构语言和右分支结构语言。在左分支结构语言中,主句这一基本结构一般位于句末(head final),从句通常向左延伸,比如汉语。根据彭宣维(2000)的统计,在《中国当代文学名著选读》中,从句先于主句的主从复句占 88.92%,而主句先于从句的仅占 11.08%,即前者出现频率更高,更为常用,也更为自然,是无标记的。在右分支结构语言中,主句一般位于句首(head initial),从句通常向右延伸,比如英语。但语义与篇章语用等因素也会对主从句的位置分布产生影响,在英语中也会出现从句在前、主句在后的用法(Wiechmann & Kerz,2013)。中国学习者不了解或难以判断英语让步状语从句何时应该在前,何时应该在后,相对于汉语,英语的相应结构是有标记的。标记性差异假说认为,目的语结构相对于母语中对应结构的标记程度决定了母语迁移发生的可能性,当母语结构无标记、而目的语中对应的结构有标记时,就可能发生迁移;当母语结构有标记,而目的语中对应的结构无标记时,迁移的可能性则很小。因此,本文认为中国学习者过多使用主句前的从属连词 though是因为当英语结构有标记时,易求助于母语知识和规则而导致无标记母语结构的迁移。

最后,中国学习者同时使用从属连词though和并列连词 but,表明学习者在口语表达时借助了母语的帮助,错误地将母语形式和结构运用于目的语中。Wang和 Wen(2002)在研究中国学习者二语写作中母语的使用情况时发现,学习者二语写作能力的发展呈现出一个连续体,低水平学习者先用母语遣词造句,之后翻译成目的语,而高水平学习者则直接使用二语遣词造句。在语篇的谋划和观点的组织上,学习者更倾向于借助母语。这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解释学习者口语表达的过程,即学习者会在口语表达的某些阶段使用母语。汉语中表达让步关系的连接词“虽然……但是……”、“尽管……还是……”通常成对出现。受到母语类似表达方式的影响,学习者直接把汉语的结构翻译成“though … but …”。口语的特殊性造成可供学习者在母语与目的语之间转换的时间更短,无法顾及目的语的一些规则,也不可能返回做修改,导致表达让步关系时though和but同时出现的偏误较多。

众多实证研究表明,母语迁移是二语习得中普遍存在的现象。而本研究中学习者回避使用连接副词though,过多使用though从句在主句之前的位置,同时使用从属连词though和并列连词but正是英汉语言差异和标记程度差异共同作用下的母语迁移的结果。

本文认为,中国学习者口语中连接词though的使用基本能够反映其使用连接词的普遍特点,即学习者并未考虑语篇衔接和语体差异,多用、少用甚至误用连接词,与本族语者连接词的使用情况存在较大差异。中国学习者对其它连接词的掌握也存在类似问题,如忽略 however用在句末或插在主语后的用法,忽略therefore的句中用法等。简言之,中国学习者对英语连接词的使用掌握不够全面,或是总体使用不足,即学习者缺乏语篇意识;或是对其用法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或是对其在书面语和口语中的差异浑然不觉,即缺乏语体意识。本文限于篇幅,对其他个案无法一一详述,尚留待以后进一步的研究。

六、结语

本文基于中国英语学习者口语语料库与英美本族语口语语料库,对中国学习者though在口语中的使用特征进行研究。结果发现中国学习者在口语中回避使用连接副词though,在though作为从属连词的情况下,中国学习者过多使用其在主句前的位置,从属连词though和并列连词but在句中同时出现的偏误较为普遍。这些非母语特性导致中国学习者口语表达不地道,语篇衔接不连贯,这是受到母语迁移的影响。因此,在口语教学中,教师应侧重讲授英汉语言差异、口语和书面语的语体差异以及口语语篇连贯性,运用本族语者口语语料库向学习者展示真实语境中本族语者使用连接词的典型的习惯用法。同时也要对比学习者口语语料库,将其中连接词使用的典型错误展示给学生,从而让其引以为鉴,提高其语篇意识以及语体意识。

注释:

① LCMC是由英国兰卡斯特大学的肖忠华教授与Tony McEnery教授主持创建的现代汉语语料库,它选取了15个文体类型,语料平衡,较为客观地反映了现代汉语书面语的特征。

[1] Altenberg, B. & M. Tapper. 1998. The Use of Adverbial Connectors in Advanced Swedish Learners’ Written English[A]. In S. Granger (ed.) Learner English on Computer[C]. London: Longman.

[2] Biber, D. et al. 1999. Longman Grammar of Spoken and Written English[M]. Harlow: Pearson Education Limited.

[3] Conrad, S. 2004. Corpus Linguistics, Language Variation, and Language Teaching[A]. In J. Sinclair (ed.) How to Use Corpora in Language Teaching[C].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

[4] Diessel, H. 2001. The Ordering Distribution of Main and Adverbial Clauses: A Typological Study[J]. Language, (2): 433-455.

[5] Eckman, F. 1977. Markedness and the Contrastive Analysis Hypothesis[J]. Language Learning, (2): 315-330.

[6] Ellis, R. 2008. The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7] Granger, S. & S. Tyson. 1996. Connector Usage in the English Essay Writing of Native and Non-native EFL Speakers of English[J]. World Englishes, (1): 17-27.

[8] Greenberg, J. 1966. Language Universals: 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Feature Hierarchies[J]. Berlin: Mouton de Gruyter.

[9] Halliday, M. A. K. & R. Hasan. 1976. Cohesion in English[M]. London: Longman.

[10] Lado, R. 1957. Linguistics across Cultures: Applied Linguistics for Language Teachers[M]. Ann Arbor: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

[11] Leech, G. & J. Svartvik. 1994. A Communicative Grammar of English[M]. London: Longman.

[12] Odlin, T. 1989. Language Transfer: Cross-linguistic Influence in Language Learning[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3] Quirk, R. et al. 1985. A Comprehensive Grammar of the English Language[M]. London: Longman.

[14] Selinker, L. 1972. Interlanguage[J].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Applied Linguistics, (3): 209-231.

[15] Wang Wenyu & Wen Qiufang. 2002. L1 Use in the L2 Composing Process: An Exploratory Study of 16 Chinese EFL Writers[J]. Journal of Second Language Writing, (11): 225-246.

[16] Wiechmann, D. & E. Kerz. 2013. The Positioning of Concessive Adverbial Clauses in English: Assessing the Importance of Discourse-pragmatic and Processing-based Constraints[J]. English Language and Linguistics, (1): 1-23.

[17] 初良龙, 赵成发. 2011. 工科院校学生英语议论文写作中转折连接词使用研究——基于自建语料库的分析[J].外语界, (5): 9-15.

[18] 连淑能. 2010. 英汉对比研究(增订本)[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 刘芹, 苗艳. 2011. 基于语料库的中国理工科大学生英语口语连词使用研究[J]. 外语界, (5): 16-23.

[20] 罗一. 2003. 研究生英语论文中连接副词使用情况调查[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1): 59-62.

[21] 莫俊华. 2005. 中国学生在议论文写作中使用因果连接词的语料库研究[J]. 外语教学, (5): 45-50.

[22] 潘璠, 冯跃进. 2004. 非英语专业研究生写作中连接词用法的语料库调查[J]. 现代外语, (2): 157-162.

[23] 彭宣维. 2000. 英汉语在语篇组织上的差异[J]. 外语教学与研究, (5): 329-334.

[24] 吴晓春, 杨忠, 都平. 2011. 中介语语篇中的逻辑连接词使用研究述评[J].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 126-130.

[25] 吴志芳. 2007. 对though与although的语料库对比研究及教学启示[J]. 疯狂英语(教师版), (2): 44-47.

[26] 尤泽顺. 2010. 连词Though的标记性/无标记性用法:来自语料库的证据[J].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4): 88-93.

[27] 赵蔚彬. 2003. 中国学生英语作文中逻辑连接词使用量化对比分析[J]. 外语教学, (2): 72-77.

(责任编辑:于 涛)

H314.2

A

1008-665X(2016)2-0040-06

2015-09-19

杭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中国英语学习者口语语篇中的逻辑连接词特征研究”(Z15JC075)

施建刚,男,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二语习得、语料库语言学

邵斌,男,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语料库语言学、词汇语义学

猜你喜欢

本族语连接词主句
连动结构“VP1来VP2”的复句化及新兴小句连接词“来”的形成
宾语从句考点梳理(二)
Wheelchair basketball stars
宾语从句的语序
吸引阅卷老师的“连接词”
基于语料库的中国大陆与本族语学者英语科研论文模糊限制语比较研究——以国际期刊《纳米技术》论文为例
从迁移理论看研究生英语视听说课中学生的偏误
麻雀作文
谈并列句与复合句的反意疑问句
if引导的条件状语从句中考怎样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