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画一咏香如故

2016-11-18季海跃

苏州杂志 2016年1期
关键词:书画作品书画苏州

季海跃

一画一咏香如故

季海跃

听父亲说我从小开始就有喜欢收集东西的习惯,最早的时候是喜欢收藏各类香烟纸盒——这些事大约发生在12岁以前,我自己早已没有了记忆的痕迹。

后来又喜欢上了买书,尤其是连环画,很长一段时间简直就成了新华书店的志愿者,成年后离家当兵,这些书就送给了弟弟。

结婚以后,每次看到自己喜爱的书画作品总是会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买上一两件,尤其喜欢买点苏州范围内已故老书画家们的作品,但每每囊中羞涩,捉襟见肘。

五十而知天命,但,收藏之趣似未稍减,加上近年国富民强,手上资金略有节余,痴迷书画之情,更是心无旁骛了。

新春佳节,著名画家李超德院长透露,本市第十中学已故老教师桂秉权先生收藏的八堂书画合璧,近日流出,其中钱仲联、吴雨苍合作的四幅书画作品,已被工艺美院廖军院长捷足先登,名花有主了。尚余四幅王西野与吴雨苍联袂题写的亦饶有情致,凭着对王、吴两位先贤的信任和仰慕,笔者知道这些作品的珍贵和稀缺,于是,立马冒着凛冽寒风,诚惶诚恐的将它们一一请进了笔者的书房“江枫楼”。

作为园林学家和文物学家而享誉海内外的王西野、吴雨苍先生,同时也擅长中国书画,两位老人又是一对饱读诗书的德艺双馨之士,在生活中深居简出,不喜张扬,不摆架子,为人谦和,他们的这种性格也渗透到书画作品中,我们欣赏到的这堂书画合璧,是那样的悄无声息、温文尔雅,是那样的淡泊宁静、意境随心。他们以一管之笔抒写真性情,他们身在尘世,却能静观尘世,超脱凡俗,他们的高妙之处,只有在凝神静观后方可得见,而这一切又都是心性使然、随手流露的笔意使然,是心物熔冶之结晶,物我两化之境界。

王西野(1914-1997),字栖霞,自号茶禅,晚署霜桐老人,无锡江阴人,晚年定居苏州。早年毕业于苏州美专国画系,旋为上海光华大学文学士。长期从事教育事业,曾任同济大学、上海杨浦教育学院教授。对中国古典文学、美术史、古建筑及园林艺术均深具造诣,兼擅书画,而以诗名。故在当代教育界、学术界与叶圣陶、谢国桢、沈从文、顾廷龙、苏渊雷、钱仲联、陈从周等交好;在书画界与白蕉、陆俨少、王企华、徐绍青最为友善。被聘为苏州市文联艺术指导委员会委员、苏州园林局顾问,对苏州的文化事业,尤其是对苏州园林、名胜古迹的修复、整治,堪为劳绩处处,贡献良多。五十年代初,他在同济大学建筑系从事中国古典建筑史专业的教学工作时,与陈从周教授同系教书育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形成了通家之好。陈从周的《说园》是传世之作,其中王西野的文字帮助是默默无闻的,书成付梓后,陈老深情地告诉大家:“《说园》一书既成,西翁呕心沥血,文字四分之三为西翁之笔,但西翁坚不肯落名,为成全我也,今有此誉名,我实不敢独享矣!”

吴雨苍(1916——2006),名吴霖,字雨苍,祖籍无锡,长期定居苏州,出生三月父亲病殁,靠母亲养育长大。其母出身名门,早年拜吴观岱习画,后入学上海圣玛利大学,曾与宋氏三姐妹同校就读,毕业后长期执教,为人师表。吴雨苍1931年起,追随无锡名画家褚建秋学画,初以沈石田山水入手遍习四王恽吴诸家,于绘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到苏州后,长期以来为抢救、保护、整理苏南地区的文物和博物馆的筹建、陈列工作尽心尽力,贡献良多,为江南文博界的老前辈。在“文管会”工作期间,他与著名古建筑专家刘敦桢先生一起,研讨保护“虎丘塔倾斜”方案,曾与园林专家陈从周教授共商修复诸多古典园林大计,参与过修缮和保护甪直保圣寺等古迹项目。与新闻界前辈邓拓先生、中科院近代史研究所黎澍先生等人,合作研究中国历史上资本主义萌芽问题,编辑出版了《苏州明清经济碑刻》一书,并为政府有关部门收集和考证苏州碑刻、拓片等文物史料,筹建碑刻博物馆,做了大量珍贵的基础性工作。

两位世纪老人善良、热心,热爱生活,丝毫没有一点当今所谓名家们的躁动和喧嚣,他们一生热衷艺术和学术,造就了美好、文雅的心灵和炉火纯青的书画艺术,这一觞一咏、一字一画的文人情调,正是他们眼中的世界、心中的追求。诗如其人,画如其人,诗画中的意境就是他们的人生,书画中的情思就是他们的意象,这样的作品其实正是他们的情与意、境与神的真情写照。

“一觞一咏文人情,寄语遣兴赋丹青,云淡风轻竞神秀,腹有诗书笔墨精。”

猜你喜欢

书画作品书画苏州
Pingtan in Suzhou 苏州评弹,值得一听
“洋苏州”与“新苏州”演奏和弦
小小书画廓
少儿书画作品8幅
书画作品欣赏
书画
书画作品欣赏
书画
书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