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隐高士

2016-11-18白虚

苏州杂志 2016年1期
关键词:高士汪老淡泊

白虚

隐高士

白虚

丙戌秋

六年前我得汪星伯孤本手书《散谈书法》,其理精辟犹如老法师指点迷津,豁然开朗,至今努力不忘其意。我心气高,服高人。在苏州,画服沈子丞,书服汪星伯,两老为高人,亦同为行内奇士。北京朋友羡慕此地文化的底蕴,实为艺坛有前辈高人,使我辈知传统。我与好友陈建生每每谈起二老,同有感慨:建生得沈老真传,少平有汪老奇书,少走弯路。

汪老书法,得魏晋法帖,汉魏碑刻,游遍古今名迹,又亲得陈师曾教诲,自成一片天地。其书如盛得君子,容貌若愚;又如班输构堂,不可增减,有出神入化之境。汪老书法气平和,心能静则气能和,淡泊之士心能静,静则心安,故无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之扰。自然恬淡虚无,宁静淡泊,自得天和。书具此气乃为上上之品。汪老法书自存拙趣,可谓拙中之趣,大智也。所谓:文章极处无奇巧,人品极处是本然。奇巧者常人皆喜之,最多称能品,匠气之作,又能与大智相提并论。“拙”不等于难看,亦不是恶俗之气,是浑朴之所息,是灿烂之极之神采,亦可称上上之品。沈子丞笔虚气虚,汪老法书笔实而气虚,同为虚,显现不一;同为高,风格不同,犹如颜真卿书法入木三分,虞圣南之法离纸三分之别也。如今书家多为画字,构思小稿,安排创作,少平常之心,少任笔为形,少自然之态,不能散其心。古人云:“夫书者,心之迹也。”毋安排,自在方能得其道。画贵奇思妙想,收画奇峰打草稿,书贵养其性情,以笔传心,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如其人而已。汪老几十年修成,把行、楷、草、隶、魏融为一体,自由自在,任性发之,变化无穷,又可称上上品。汪老自制印语:“隐于医游于艺”,意在不争,不争名,不争利,不以俗心为心,无为而为者,能知书之道也,终可称上上品。汪老真可谓是吴中法书高手中之高手,亦是近代中国书坛高人。悲夫,真不知几人知晓。

汪老法书,初见之不以为然。复见之始有意见,又见之自愧不如,再见之愿以神往。容量之大,欲说不清,三言两语不能求其全,吾辈唯修唯养方能得其点滴耳。

猜你喜欢

高士汪老淡泊
独挂风帆汪洋行
淡泊,在风骨之内
甘于淡泊,勇于自强
闲心
闲情
高 士
淡泊才能明志
在汪曾祺家抢画
在汪曾祺家抢画
冬夜最宜读汪老——漫说《做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