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一年级英语课堂焕发生命——谈如何对一年级的英语教材进行“文本再构”

2016-11-12广东省深圳市光明新区实验学校吴彬彬

疯狂英语·新策略 2016年5期
关键词:文本再构语境笔者

广东省深圳市光明新区实验学校 吴彬彬

让一年级英语课堂焕发生命——谈如何对一年级的英语教材进行“文本再构”

广东省深圳市光明新区实验学校 吴彬彬

本文阐述了在当前教学新形势下,对一年级英语教材进行“文本再构”的必要性,并以深圳版牛津英语一年级某一课时为例,结合本地教学实际,论述了如何对一年级的英语教材进行“文本再构”,使学生在知识、能力和情感上得到长远的发展,从而让一年级的英语课堂焕发生命。

文本再构;情境;趣味;生命

一年级学生学习英语优势明显,因为他们好奇心重,模仿力和表演欲强。但同时他们也活泼好动,在四十分钟的教学中容易感到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而牛津一年级的教材虽然单元主题明显,且配有大量精美的图片、歌谣、歌曲和游戏等教学辅助材料,但各部分内容却没有得到有效融合,教材内容和生活内容未能互补。教学内容单薄,主要以单词、句型和对话为主,几乎没有语篇出现,缺乏故事性和趣味性,使得语言交际的语境生硬、死板。如果一年级的英语教师仍停留在“教教材”的狭隘意识中,认为重点是学生能掌握单词发音、认读单词以及认读单元句型等,那就违背了《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所提出的:“以学生‘能用英语做事情’的描述方式设定各级目标要求,旨在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以及“结合实际教学需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根据教学的需要,对教材加以适当的取舍和调整”(教育部 2012),而且还会让一年级的英语课堂渐渐失去活力,学生的思维也会受到限制。那么该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英语教学应活用教材,根据学生的学情和学习需要,基于教材对词句部分进行合理的改编与重组,使教学的语言材料更加丰富、更有意义、更具完整情节、更适合学生的学习,让经过再构的文本在学生的世界里苏醒,焕发生命活力,打开学生的思维,拓宽他们的视野,吸引学生在新的情境中饶有兴趣地学习语言、运用语言,进而提高语用能力。

那么对于一年级这个特殊群体,我们又该如何进行有效的文本再构呢?

1.文本再构一定要符合一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

一年级的学生认知水平较低,毕竟是刚开始学习英语,知识储备明显不足。如果重建文本难度过高,只会适得其反,打击学生学习英语的信心。因此在再构文本时,一定要注意文本的量,不能过多或过大,语言上要细心斟酌。

如在设计第一册第四单元I can sing这一课的第二课时时,笔者第一次设计的文本语言是:“I can run.I can run.I can run, run, run.”可当真正施教起来,却发现一年级学生念起来很困难,因为句子太长、太繁琐了。于是便改成:“I can run, run, run.”run的重复出现使句子读起来更加有韵律,再加上动作,学生操练起来乐此不疲。

在设计一年级的文本时,提高新词、新句的复现率,有助于加快学生记忆新知识点。一定要注意不要出现冗长的句子或是几个句子叠加,这样会在无形中增加难度,将大大减弱学生的阅读兴趣。文本再构的内容可以增加一些具有韵律的阅读,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2.文本再构要基于教材,不能偏离教材的目标

虽说是重建文本,但也不应该跳出教材,将知识提前,增加学生的负担。尤其是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内容的繁琐更不利于他们的学习。因此在文本再构时,始终要围绕教材的目标。

如在设计第一册第四单元I can sing这一课的第二课时时,为了围绕“What can you do? I can...”这个语言目标,笔者创编了一个关于动物才艺大比拼的情境,通过动物们的比拼对话,进行了文本创编,在文本中反复出现语言目标“What can you do?I can...”学生在通过有趣的模仿和表演学习之后,自然就习得了本节课的语言目标。

3.文本的语境要适合一年级学生的特点,充分发挥语用功能

一年级学生好奇心重,善于模仿和表演,因此在再构文本、创设语境时,可以选择一些卡通的、夸张的声音或是其他特征比较突出的人物或动物等来串联课文的主题。

如在设计第一册第四单元I can sing这一课的第二课时时,笔者通过创设动物才艺比拼的故事情境,在故事的发展推进中,对新旧知识进行了有效整合,合理、适度地拓展新知识。如第一课时只学习了sing、dance、draw、read四个动词,而笔者在教学第二课时时利用动物的才艺比拼增加了run、hop、 walk、fly四个动词,丰富了学生的学习语境和语量。由于创设的文本情境有趣,所以学生很喜欢模仿和表演故事中的四种动物,情境的创设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当笔者让他们自己选择某种动物角色进行比拼时,他们积极性很高,争先恐后地用英语表达了自己作为某种动物所具有的能力,在他们自己的表达中又生成了一个属于他们自己的文本,真正发挥了语用功能。

4.文本再构的完整性

一个完整的文本,一个完整的情境,会引起师生或生生之间的真实互动,让学生的学习兴趣盎然,让他们主动思考,自主将语言吸收内化。完整的文本和语境是有情节、有系统、有条理的完整语段。只有在完整的语段中,学生的思维才能保持连贯性,才会不断地关注语言的形式,并主动去构建和理解新的语言项目,为把握语义和语用做好准备。

如在设计第一册第四单元I can sing这一课的第二课时时,笔者对课本简单的句型“What can you do?”“I can dance.I can read.I can sing.I can draw.”进行了文本再构,首先创设了动物才艺大比拼的情境,形成了一个新文本(如下图):

该文本从“Look...”这个句子引出了老虎对自己能力的欣赏,然后老虎通过问“What can you do?”了解其他动物的能力,并进行比拼。最后老虎、大象和兔子得知小鸟会飞,羡慕地说出“Wow,how cool!”,整个对话文本结束。新颖、有趣、完整的语境创设能吸引学生更加积极地投入课堂学习,鼓励他们主动去模仿和表达,从而提升表达能力。此外,有趣、完整语境下的语言学习给学生带来的印象会更加深刻。在这一过程中,他们得到的不仅是语言知识的积累,更体验到了语言学习的愉悦。

5.文本要具有朗读的“趣味性”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小学生的英语学习应特别强调培养对英语的感知能力和良好的语言学习习惯”(教育部2012),因此“读”显得尤为重要。对于刚学英语的一年级学生来说,“读”更是重中之重。“读”是语言的积累,只有大量地读,读到一定程度,才能有相应的输出。那么如何让一年级的小朋友愿意读、主动读呢?笔者认为,教师在再构文本时要注意文本的“趣味性”。

如在设计第一册第四单元I can sing这一课的第二课时时,笔者围绕这一课时的主要语言目标重新编了一个关于老虎、大象、兔子和小鸟之间的对话。当学生朗读这些动物说的话时,笔者会要求他们按照动物不同的声音特点去朗读,如老虎凶猛的声音、大象沉重的声音、兔子可爱的声音、小鸟好听的声音。通过不同声音的转换,学生会感觉读起来很有新鲜感、很有趣,就自然会主动、反复地去读,从而达到掌握主要语言目标的目的。

6.文本的适度超越

教材的文本内容毕竟是单薄了些,有时很难达到语用功能,这就需要教师去开发教材,适度地进行文本再构。这也是对文本内容的补充与丰富。

如在教授第一册第四单元I can sing这一课的第二课时时,学生在第一课时已经学习过dance、read、sing和draw四个动词。第二课时需要学生通过问答句来练习表达能力。但显然,学生的能力不只这四种,为了让学生能更自由地表达出自己想说的话,笔者在进行文本再构时,又添加了walk、run、hop和fly这四个单词,也为后面文本内容的深化做好了准备,有助于学生对文本的深入理解及整体学习。

文本再构丰富了教材内容,赋予了教材灵魂,启发了学生的联想思维,提升了学生的情感体验,使一年级课堂焕发了生机。它是教学的一种发展趋势,充满着勃勃生机与活力。但同时它也是对教师的一种挑战,不仅要求教师有较高的英语专业水平、教学理论素养、较强的分析和研究教材的能力,还需要教师投入充分的时间和精力,更需要教师开放思想,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因此,我们还需要继续努力学习和探究教材的二度开发,使英语课堂持久地焕发生命的光彩。

教育部.2012.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S].2011年版.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上海教育出版社.2016.义务教育教科书·英语口语交际一年级下册(学生用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猜你喜欢

文本再构语境笔者
老师,别走……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小学英语教学中“文本再构”思考
浅谈小学英语文本再构
文本再构应用于英语教学的思考
语言学习中语境化的输入与输出
英语语篇教学中文本再构的实践探索
跟踪导练(三)2
论幽默语境中的预设触发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