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法教学:从形式、意义到语用——基于初高中英语情景化、交际化语法衔接教学行动研究的反思

2016-11-12广东省佛山市高明区纪念中学

疯狂英语·新策略 2016年5期
关键词:语法情景语境

广东省佛山市高明区纪念中学 钟 明

语法教学:从形式、意义到语用——基于初高中英语情景化、交际化语法衔接教学行动研究的反思

广东省佛山市高明区纪念中学 钟 明

钟明 佛山市高明区纪念中学英语教师,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硕士,中学英语特级教师,广东省中小学教师工作室主持人,广东省优秀中小学外语教师。多篇教学论文发表在国家级英语教育核心期刊,课题研究成果获国家级二等奖。

传统的演绎法等语法教学脱离语境,制造了流水线上同类的“无声产品”——哑巴英语。重新认识语法及创新其教学方法势在必行。近年来笔者通过在高一年级开展初高中英语语法衔接教学行动研究,探索实施了情景化、交际化的语法教学,通过教学反思,阐明了语法教学新理念,即语法教学应突出语境,提升学生运用语法的交际能力。

语法教学;初高中衔接教学;情景;交际;语用

1.问题的提出

语法教学一直是中学英语教学争论的热点,也是较难处理的课型之一。新世纪课程改革以来,虽然经过新课程标准先进理念的“洗礼”和现代语言学知识的不断积累,但是广大英语教师对于当前的语法教学仍十分纠结,在传统和现代之中难以抉择,因为传统语法教学常运用演绎法和讲解法(explicit instruction),简单快捷。但事实上,传统语法教学让教师与学生这么多年来吃尽了苦头,教师苦口婆心讲语法,学生却学得极不情愿。他们害怕语法,缺乏兴趣,感觉语法课很乏味,语法学了不会用,学了不敢说,说和写的句子语法错漏百出。

然而,中西方国家外语教学对比的事实清楚地告诉我们,过分关注语言形式的中国英语教学制造的是流水线上同类的“无声产品”——哑巴英语。而恰恰相反,西方突出语境和语用教学下的语言学习者则能够说一口流利的目的语。仔细分析其成因,我们不难发现是我们学生学习的语言形式没有内化成为语言能力,更没有形成交际能力,是教师们“偷工减料”,只为学生做了“一半工”的结果。因为我们在课堂上没有给学生提供从知识上升到真实语言能力的机会和平台,提供的仅仅是一种伪交际(Thornbury 2000)的做题机会。

因此,重新认识语法及其教学,创新语法教学方法,运用积极的教学策略和设计新颖的教学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改变传统语法教学只注重语言形式而忽略语言意义和语言运用的做法,尝试新课程提倡的“发现、探究、合作”和遵循Williams (1990)主张的“为实现交际目的而学习语法(Teaching Grammar for Communicative Purpose)”的新理念是目前广大教师语法教学的当务之急。

2.语法教学新理念

2.1 语法是一幅语言地图

语法是一幅“语言地图(language map)”(Celce-Murcia 1998),是一幅观察整幢语言大厦的全景图。没有它,语言学习就会支离破碎,英语学习就会迷失方向,失去达成目标的机会和平台。

2.2 语法教学,既要关注形式,更要注重意义和语用

现代语言学和教学法的研究和实践证明,语法教学要关注结构和形式(form),更要注重延伸到意义(meaning)和使用(use)。为了理解语法是什么,又何以如此,我们需要在其出现的交际语境中研究它,要看形式、意义和用法是怎样系统地相互联系的(Larsen-Freeman 2003)。形式是表现,是意思的物质外壳,我们必须掌握它。意义是内涵,运用是功能,内涵的运用是实现交际功能。语言的最大作用就是实现交际功能。没有运用功能的语言学习是为学习而学习,为考试而学习,是“考试语言”“学习之语言”,而非社会化的交际语言。

2.3 语法教学要在情景中实施,在交际中使用

现代语法教学强调创设情景,在情景中教语法,在交际中用语法,以培养学生真正的语法运用能力和交际能力。创设真实的语境,才能够让学生真实地感受语言,产生交际需要,进而关注语言的意义和使用语言,才能够实现Ellis(1991)提倡的“分析性语法知识发展成为自动或非分析性的知识(analyzed knowledge regarding the grammar can develop into automatic or non-analyzed knowledge)”。

语言学家Pennington(1995)建议语法教学中运用以下原则来增强学习者动机和提高学习效率:(1)出于交际的需要与目的;(2)将语法结构置于真实的语境中;(3)创造性利用各类日常用品、视觉图像和具有特殊用途的图表;(4)加入幽默或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的内容;(5)通过游戏类活动增加挑战性及兴趣;(6)采用双人组或多人组活动,鼓励独立性、创造性,实现真实化及信息反馈。

3.语法教学行动研究

基于以上语法教学新理念,近年来,基于我校高一新生多数为英语基础薄弱的农村初中毕业生之现实,为了夯实我校高一年级学生的英语基础,使他们顺利过渡到高中英语学习,笔者作为学校英语科组长,连续三年(2013~2015年)指导本校教师在高一新生中开展“基于初高中英语语法衔接教学的行动研究——实施情景化与交际化语法教学”。为此,我们进行了一系列新颖的语法教学探索,在语法教学中设计各种情景让学生感受、发现和归纳语法形式和意义,并在各种交际活动中运用语法。我们采用了“情景导入,激发兴趣—语境中感受语法形式—语境中运用形式—师生共建语法结构—交际中检验与运用语法”的教学模式,收到了极好的教学效果。经过研究前后测数据,我们发现行动研究使学生学习语法的信心增强,学习兴趣更浓,基础语法知识更扎实,口笔头的语法运用能力大大提高,为顺利过渡到高中英语学习奠定了良好基础。这也是近年来我校高考英语成绩节节攀升的重要原因之一。

4.教学反思

经过实施情景化、交际化初高中语法衔接教学,我们进一步认识到了语法教学的本质,语法教学应遵守的基本理念、基本策略和路径,看到语法教学的光明前途。

4.1 为实现交际目的而学习语法

首先我们必须明确,掌握了语法知识,并不等于掌握了语法,也不等于能够正确使用语法来交际。因此,为实现交际目的而学习语法是语法教学的本质和最终归宿。只有这样,才是真正实现了语法教学从形式、意义到语用的跨越,语法学习才是“活的”,才有实际的效用,学生才能够真正尝到英语学习的甜头。

4.2 语法的学习要在做中学,要用语法来解决实际交流的问题

“在做中学”是美国教育家杜威主张的学习理论,是行为主义和认知论等现代心理学有关学习论思想的集中体现。心理学家们发现,知识的掌握,需要一个“内化”的过程。即:任何知识不是有了教师的输入(input),学生就一定会有输出(output),而是中间需要学生自己的吸收(intake)过程。这一过程的完成程度及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学习者的输出(学习效果)。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教师教会的,而是学习者通过在旧知的基础上建构新知而学会的。所以,教师把语法知识讲得“再烂再透”,也并不等于学生掌握的知识就越来越多。只有为学生搭起一个感受、发现、探究、实践和运用知识的平台,让他们在这个平台中游刃有余地反复练习,解决一个个真实或半真实的语境问题,学生才能将知识学习“内化”成为一种反应、一种习惯、一种语言能力、一种合作策略和一种自主精神。

4.3 情景、交际活动是“盘活”课堂的动力源

在传统的语法课堂上,教师是知识的权威,是主宰课堂的权贵;学生是知识的崇拜者,是被动的学习者。其知识的传输渠道是单向的、线形的,师生之间缺乏沟通、交流和合作。在这种课堂环境下,学习者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大打折扣,他们的潜能得不到充分的发挥,课堂犹如一潭死水。因此,教师应创设各种情景、开展灵活多样的活动,制造大量的信息差,增加交际的必要性,强调语法在语篇和交际中的运用,强化语法的语用功能,真正实现语法学习的交际性和为交际目的而学习语法的目的。这一切都可以“盘活”课堂。

4.4 语法课堂突出自主、合作学习

在传统的语法教学课堂中,往往是以教师的讲解为主,教师常常会不遗余力地把每一点都“讲深讲透”。学生没有任何思考、发现的余地,只是被动地接受。而在情景化、交际化的课堂中,教师则是通过开展灵活多样的活动,让学生去发现、总结、归纳、实践语法,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和发现、制造、改正错误的机会,并引导他们归纳、探究,帮助学生在学习中建立自主感,从而感到学习的乐趣,彰显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自觉性和合作精神。

4.5 课堂之快乐提升了课堂效率

在新型的语法课堂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多次亲密愉快地合作完成了一个个任务和活动,在合作中体现了互助精神,分享了知识和快乐。课堂上,学生处于紧张、兴奋状态,尤其是在“绕口令活动”“头脑风暴活动”“探究和归纳”“真实语境中的语法运用”“口语比赛”和“美句作文”等活动中。学生纷纷积极参与,投入了情感、行为和认知。各教学步骤高效开展,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课堂的有效性。“教师苦口婆心地讲,学生无精打采地听,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的现象被新型语法课堂彻底地打破,而变成教师精打细算地导,学生饶有兴致、情绪高涨地学。

总之,情景与交际化语法教学关注了语法的形式、意义,突出了语境,强化了语言的运用,实现了在语境中教学语法,在交际中运用语法,让学生真正理解和把握语法,提升语法的语用能力和交际能力。情景与交际化语法教学还活跃了课堂氛围,增强了学生对语法学习的兴趣和动力,提高了语法教学的有效性。

反思引起注意,反思促进探究,反思促进发展,这是一个解放性的反思(赵明仁 2009)。因此,在今后的语法教学实践中,作为语言教学者,我们应该树立为交际而学语法的理念,营造真实的语言环境,关注和满足学生真实的语言需要,强化语法的语用功能。教师要有宽广的思维,要从国内外语法教学的新颖活动中汲取营养,创设好自己的语法课堂。这样语法教学就一定能够找到连结教学的出发点和目标地两点的那根线,即使它是一条弯曲的线条,也一定是最真实、最美丽的。

赵明仁.2009.教学反思与教师专业发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Celce-Murica M, Larsen-Freeman D.1998.The grammar book[M].Boston, MA: Heinle and Heinle.

Ellis R.1991.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Larsen-Freeman D.2003.Teaching language: from grammar to grammaring[M].Boston, MA: Heinle and Heinle.

Pennington M C.1995.New ways in teaching grammar[M].Alexandria, VA: TESOL.

Thornbury S.2000.How to teach grammar[M].London: Pearson ESL.

Williams J.1990.Teaching grammar[M].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猜你喜欢

语法情景语境
情景交际
石化企业情景构建的应用
跟踪导练(二)4
Book 5 Unit 1~Unit 3语法巩固练习
楼梯间 要小心
语言学习中语境化的输入与输出
把美留在心里
跟踪导练(三)2
论幽默语境中的预设触发语
话“径”说“园”——来自现象学语境中的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