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Percheron动脉闭塞致双侧腹内侧丘脑综合征2例报告

2016-11-10李海鹏罗迪贤黄仁彬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6年1期
关键词:中脑丘脑双侧

文 莹, 李海鹏, 罗迪贤, 黄仁彬



Percheron动脉闭塞致双侧腹内侧丘脑综合征2例报告

文 莹1, 李海鹏2, 罗迪贤3, 黄仁彬2

1 临床资料

例1,男性,51岁,因“突发头晕、视物重影、嗜睡10 d”入院。患者入院10 d前无明显诱因突然出现头晕,无视物旋转,四肢无力,摔倒在地,当时无意识障碍,家属诉当天下午出现睡眠时间长,睡眠深,呼之能应,反应迟钝,肢体反应差,不伴头痛、呕吐,无二便失禁,到当地医院查头部CT示双侧基底节腔隙性脑梗死,为求进一步诊治转到我院。否认高血压病、糖尿病、心脏病,无吸烟、饮酒史,入院查体:血压144/109 mmHg,双肺呼吸音稍粗,未闻及干湿啰音,心律齐,心率90次/min,腹平软,无压痛、反跳痛,双下肢无水肿。神经系统体查:嗜睡,表情淡漠,反应迟钝,缺乏主动性,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4.5 mm,双眼直接间接对光反射均消失,左眼可外展,向上向下内收受限;右眼可外展,内收向上向下受限,双眼无眼震,左侧眼裂较右侧变小,双侧鼻唇沟对称,伸舌居中,颈无抵抗。左上肢肌力5-级,肌张力增高,右下肢肌力5-级、肌张力正常;病理征及脑膜刺激征阴性。

入院后完善头部MRI:(1)大脑脚接合部及双侧丘脑较新鲜脑梗死;(2)左颞叶、双侧额顶叶皮质下及白质区散在缺血灶,脑萎缩;(3)脑部MRA未见明显异常(见图1)。颈动脉彩超:双侧颈动脉内膜增厚伴斑块形成(单发,高回声)。心电图示心房颤动。心脏彩超:超声提示:(1)左房增大;(2)心律失常(房颤)。24 h动态心电图提示阵发性房颤,心室率不高。在我院予抗血小板聚集、清除氧自由基、护脑、改善微循环等治疗后,患者右侧肢体乏力改善,意识逐渐恢复正常,视物重影减轻,3 w后出院。

例2,男性,55岁,因反复头晕2 d,伴意识不清1 d入院。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眼前发黑,伴有视物旋转,随即出现意识不清,无呕吐,无肢体感觉活动障碍,无肢体抽搐,无言语障碍,无饮水呛咳、吞咽障碍,持续约2 min后恢复正常,反复发作4次。次日开始出现睡眠明显增多,呼之能醒,反应迟钝,对答欠缺,很快又进入睡眠。既往有高血压病7 y,最高血压170/100 mmHg,未规律监测血压及服用降压药,否认糖尿病、心脏病,吸烟30 y,平均20支/d。无饮酒史。体格检查:血压160/85 mmHg,双肺呼吸音稍粗,未闻及干湿啰音,心律齐,心率80次/min,腹平软、无压痛、反跳痛、肠鸣音可、双下肢无水肿。神经系统体查:嗜睡、吐词欠清、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3 mm、对光反射灵敏、双侧眼球活动正常、无眼震、闭眼有力、双侧鼻唇沟对称、咽反射存在。颈无抵抗。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病理征及脑膜刺激征阴性。入院后完善:头部MRI示:中脑、双侧丘脑新鲜脑梗死;双侧基底节、左侧顶叶腔梗;右侧颞叶慢性缺血灶(见图2)。双侧颈内动脉+椎动脉彩超:(1)双侧颈动脉内膜增厚伴斑块形成。(2)双侧椎动脉未见异常声像。DSA示左侧椎动脉起始部狭窄50%。经脑梗死相关治疗后,患者入院1 w后神志清楚,对答如流,无复视,无肢体感觉、活动障碍。

图1 头部MRI示中脑、双侧丘脑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

2 讨 论

丘脑的动脉供应十分复杂,主要由结节丘脑动脉、旁正中动脉、丘脑膝状体动脉、脉络膜后动脉这4组动脉供血,旁正中动脉主要供应丘脑旁正中区和中脑上部。1973年Percheron教授第一次阐述了丘脑旁正中动脉的解剖及变异。丘脑旁正中动脉起源变异大,有3种形式:(1)均起源于一侧大脑后动脉P1段或基底动脉顶端;(2)2支丘脑穿通动脉可以先汇集成1条血管,并从大脑后动脉P1段或基底动脉顶端发出,此血管被称为Percheron动脉;(3)左右大脑后动脉(PCA)形成动脉弓,在弓上分出左右丘脑穿通动脉(见图3)[1]。因此Percheron动脉一旦出现狭窄和闭塞,则会导致双侧丘脑旁正中区梗死,亦可累及中脑[2]。

图3 丘脑穿通动脉起源变异3种形式

双侧腹内侧丘脑综合征(BTVS),也称双侧丘脑旁正中综合征,是一种以意识障碍、淡漠、眼动障碍和睡眠节律改变为主的丘脑循环障碍综合征,是一种少见的丘脑病变,常由双侧腹内侧丘脑梗死引起,现多认为由丘脑旁正中动脉的一种变异Percheron动脉闭塞引起,而既往多数学者认为其属于基底动脉尖综合征的一种特殊类型[3]。

BTVS主要表现与丘脑旁正中动脉供血区域相对应:常累及丘脑上行性网状激活系统以及丘脑与边缘系统联系,因此该类患者多以意识障碍为首发症状[4],呈高度嗜睡或昏迷,伴有表情淡漠、反应迟钝;丘脑背核功能受损,患者可出现记忆力损害;与丘脑有关的边缘叶纤维束受累,还可能存在以Korsakoff综合征为主要表现的精神症状;中脑中上部背侧受累,导致双侧瞳孔不等大,眼动障碍主要表现为垂直性的注视麻痹,向上或向下注视麻痹,动眼神经核受损,可表现完全或不完全性动眼神经麻痹症状[5]。病例1、2均呈嗜睡症状,病例1伴有动眼障碍,两例患者均无明显记忆力损害和精神症状。

结合两例患者的症状、体征及头颅磁共振,考虑两例患者诊断为Percheron动脉闭塞所致双侧腹内侧丘脑综合征,但根据两例既往史,考虑两例患者的发病机制不尽相同。BVTS的发病机制主要有脑栓塞、血栓形成或低灌注[6]。目前,多数认为栓塞所致的比例最大,包括心源性、动脉源性或不明原因的栓塞,其中动脉源性栓子多来自椎动脉或基底动脉[2,6]。病例1,入院后诊断阵发性房颤,既往未诊断及治疗,无其他卒中高危因素,颅内血管MRA未见明显异常,颈部大动脉彩超仅见颈内动脉单发稳定性斑块,因此首先考虑发病原因为房颤引起的心源性栓塞。病例2,患者有长期吸烟史,有高血压病史,控制不佳,头颅MRA示脑动脉硬化,广泛狭窄,因此考虑该患者的发病机制为动脉血栓形成,但彩超示双侧颈动脉内膜增厚伴多发斑块形成,DSA示左侧椎动脉起始部狭窄50%,不排除动脉源性栓塞可能。

临床遇到以突发眼球运动障碍、意识障碍、瞳孔变化为主要症状的患者需要考虑Percheron动脉梗死,注意有无卒中高危因素。头颅MRI及CT典型特点提示诊断,但需注意与其他双侧基底节病变的疾病相鉴别[7],如中毒,代谢性疾病,感染等。

[1]Matheus MG,Castillo M. Imaging of A cute Bilateral Paramedian Thalamic and Mesencephalic[J]. AJNR Am J Neuroradiol,2003,24(10):2005-2008.

[2]范 佳,刘 群,刘忠岩,等.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70例临床分析[J].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02,19(6):353-355.

[3]Jiménez Caballero PE. Bilateral paramedian thalamic artery infarcts:report of 10 cases[J]. J Stroke & Cerebro Dis,2010,19(4):283-289.

[4]彭 勃,杨 杰. 以突发意识障碍起病的双侧丘脑旁正中梗死临床及影像分析(附2 例病例报告)[J].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12,29:457-458.

[5]吴佳英,赵迎春. 双侧丘脑旁正中区梗死一例报道[J].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13,12:200-201.

[6]王新德. 神经病学[M].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 254.

[7]王 峥,高 枫,郝洪军,等. 双侧腹内侧丘脑综合征1 例报告并文献复习[J].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5,5:1413-1415.

图2 中脑、双侧丘脑DWI高信号,T1WI低信号,T1WI压水像高信号,T2WI高信号

1003-2754(2016)01-0080-02

R743

2015-11-15;

2015-12-2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81372825)

(1.南华大学附属郴州医院,湖南 郴州 423000;2.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湖南 郴州 423000;3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南华大学转化医学研究所,湖南 郴州 423000)

黄仁彬,E-mail:godspirit@163.com

猜你喜欢

中脑丘脑双侧
纤维母细胞生长因子3对前丘脑γ-氨基丁酸能抑制性轴突的排斥作用
单侧和双侧训练对下肢最大力量影响的Meta分析
产前丘脑水平横断面超声观察孕11~13+6周胎儿中脑导水管及其与头臀径的关系
枸橼酸铁铵和铁蛋白对原代培养腹侧中脑神经元VMAT-2和DAT表达影响
同期双侧全膝关节置换术在双膝骨性关节炎治疗中的效果研究
基于uAI深度学习算法分析延安地区不同年龄阶段丘脑体积与年龄的相关性
超声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对成年人中脑硬度的定量评估研究
睫状肌的结构、功能及神经支配
丘脑前核与记忆障碍的研究进展
微创与钻孔引流术在老年性双侧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