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众文化时代网络新闻中的民本思想研究

2016-10-10张肖艳

长治学院学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民本网络新闻大众文化

张肖艳

(山西传媒学院制作系,山西晋中030600)

大众文化时代网络新闻中的民本思想研究

张肖艳

(山西传媒学院制作系,山西晋中030600)

民本思想是我国的传统文化遗产,但历史上的民本思想多屈居于帝王意志之下。如今,人民当家做主,使真正意义上的民本思想得以体现。民本思想正对中国的社会文化活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大众文化时代,个人即广大民众在信息传播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尤其体现在以网络为载体的网络新闻报道与回馈中,通过探讨研究这一文化现象背后的民本思想,最终找到了其建构的条件、表现特征以及存在的价值。

大众文化;网络新闻;民本思想

纵观中国的历史,几千年来,民本思想源远流长,它牢牢地扎根于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之中,是中华文明中的宝贵财富。但在中国漫长古代社会中,“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只是古代社会统治者巩固统治地位、维护江山社稷、安抚民意之手段与策略。民本大多是文人墨客以及广大民众的理想和信念,从未真正的实现过。

如今我国已是社会主义国家,人民群众居于主体地位,社会性质的改变让民本真正得以实现。我国进入大众文化时代之后,大众传媒的兴起促使大众文化以汹涌之势淹没了日常生活的每一个角落,网络作为一个新兴的媒体正在对整个世界产生不可小觑的影响。

按照大众传播学的经典理论,我们知道,传播者是传播活动的首要环节,决定了传播活动的产生与否,信息的数量与质量甚至传播效果的好坏。新闻的传播者可以是政府机构、媒体、社会组织,也可以是个人。大众文化时代,个人即广大民众在信息传播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尤其体现在以网络为载体的网络新闻报道与回馈中。那么,民本思想如何在网络新闻的传播中体现出来,它又包含什么样的价值理性呢?

一、民本思想在网络传播中的发展

(一)中国传统的民本思想源泉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民”一直被视为固国安邦的根本。儒家思想提倡政治上的民本,提出爱民、重民、养民的思想,并成为中国历史上政治思想的主流。孟子发展了孔子的思想,提出了“仁政”思想。明清之后,在传统之上,进步的文人志士提出了更为系统的民本思想。在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国门被迫打开,西方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形成很大的冲击,我国传统的民本思想开始转变。孙中山说:“大凡有团体有组织的众人,就叫做民。什么是权呢?权就是力量,就是威势。……有行使命令的力量,有制服群众的力量,就叫做权。把民同权合拢起来说,民权就是人民的政治力量。”[1]69毛泽东在继承了我国传统的民本思想的基础上,提倡马克思主义的平民思想。

(二)网络繁荣是民本思想的催化剂

市场经济时代,网络的迅猛发展和普及使传统的新闻事业遭受冲击,但传播者和受众的交融随着互联网时代受众素质的提高、群体的增大也逐渐显现出来。网络媒体在今天可以说不仅仅是家喻户晓,而且成了民众表达意愿的重要场所。

基于网络的新闻媒体大致可以分为新闻门户网站和新兴的网络新闻工作者。大型新闻门户网站如新华网、人民网、凤凰资讯等,影响较大的商业门户网站有网易、新浪网、谷歌网等,一些地方新闻门户网站也在其特定区域内产生较大的影响力。另外,网络新闻工作者人群也在快速的膨胀。传统媒体如电视、广播、报纸都开辟了自己的网络阵地,产生了一批网络新闻的传播者。

微博热是网络时代尤其是近5年来我国网络的显著现象。微博能更好地贴近日常生活,深入寻常巷陌,反映大众的柴米油盐酱醋茶,微博使平民的呼声、观点、需求有了表达的媒介,是民主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结果。

二、民本思想在网络新闻中的体现

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完善的今天,民本思想越来越成为一种显学。新的民本思想同中国历史上的民本思想相比,其产生条件、代表言论、理论沿革等均有很大的差异,但是,二者具有同质性,包含有一些共同的要素。分析可知,二者共同的也是各自的核心和精髓就在于重“民”。

大众文化是一种中性的文化,它不要求精神上的超越,但它的简易、轻松、便捷、狂欢的形态迎合了大众的趣味。当社会生活给人们越来越大的精神压力时,大众文化为人们提供了一条舒展压力的渠道。

(一)网络新闻发言人制度调动网民积极性

“网络新闻发言人的缘起与发展,是政治民主化进程中网络舆论表达与政府社会治理的现实要求,是一种政府推动、媒介联合、民众参与的三方互动模式。”[2]网络的及时性和普遍性使网络新闻传播得更快更广并能更多地和民众实现交流和沟通。政府新闻发布制度与互联网技术的融合,产生了网络新闻发言人的前身,这是新闻传播民主化之中科学规范的政府行政手段和大众舆论表达的现实要求,是民本思想的体现。

公众可以就某一新闻发表自己的意见并汇集成一种舆论,强大的舆论可以对媒体乃至政府形成影响。这个过程,充分体现了民众参与国家治理的民主愿望。近年来,网络已经成为民众表达呼声、参与讨论、听证政策以及寻求社会援助、传播道德理念的重要阵地。

(二)微博的兴起转换网民角色

日前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了“织围脖”的队伍,网络进入到了一个微博时代。国内各大门户网站也都开通了各自的微博,其中,以新浪微博最有影响力。到2012年初,新浪微博已经拥有两亿的注册用户,成为一个值得重视的舆论团体。截止到2015年12月份,新浪微博的日均活跃用户数已经达到1.06亿,此时,微博已经成为网络新闻传播的一支生机勃勃、影响巨大的阵地。

2013年,长春“304”案件发生后,引起了全国人民的关注。吉林公安将此案列为重大刑事案件,并将案件侦查的全部过程第一时间在吉林公安的新浪微博上予以公布。不仅如此,吉林的许多出租车司机和私家车主也及时加入了对犯罪嫌疑人的追捕和对婴儿的寻找队伍中。此时,他们已经作为新闻的传播主体,而不仅仅是事件的经历者和见证人,而更多的没有在现场的网民,通过转发和评论,也成为新闻传播的最快捷有效的参与者。

微博使社会进入一个全民新闻时代,如果说网络新闻发言人制度使得公民在参政议政、舆论监督、信息反馈等方面发挥功能,那么,微博则使得用户成为发布信息的主体。

三、网络新闻民本思想的价值分析

民本思想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以民为本,重视广大民众意愿的表达,体现了平民关怀和民主精神。但盲目的不加引导的唯人民意志是从,是极其危险的,因为普通百姓的思想往往带有民间的盲目性和粗鄙性。

(一)草根参与和平民关怀

中共中央党校哲学教研部主任韩庆祥教授在其《习近平总书记经济思想的民本情怀》一文中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十三五’规划的核心理念,把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摆在发展的指导原则之首,充分彰显了习近平总书记的民本思想情怀。”[3]这也充分体现了民本思想在当下的自觉与主动,而网络已然成为人民群众行使权力的良好途径。

对于广大网民来说,在自己的微博上,每一个人既可以是接受者,获得各式资讯,也可以是中间人,传递信息,追随思想,转发事件。另外,作为博主,每个人也可以是信息的主人,拥有对自己信息的控制权。

博主可以随时随地发布新闻信息,其他人可以对其发布的信息进行评价或者转发,这样信息就发散地传播开来。一则新闻往往经过这样的模式,一传十,十传百,变成整个网络的热点话题。每个人都可以发布事件,发表意见,每个人也可以因此被关注,被评价,以及自由实现和其他网民的交流。最后“讯息的传者和受者之间的交流更加容易;受者与受者之间的交流也得以加强。”[4]18如果说传统的只能由专业媒体和机构发布新闻的制度强调精英主义和专业主义的话,那么今天在网络中,民众通过微博发布的新闻便鼓励了大众文化。利用民众,这个最庞大的社会力量群进行新闻传播,不仅提高了新闻传播的效率,也体现了“重民爱民”的民本思想的精神。新闻的网络化是民本思想在新语境中的体现,是对人民价值和理想的肯定。

(二)民本思想不等同于低俗化

网络新闻体现了对普通人的关怀,拓宽了民众的表达空间,但是过于日常生活的世俗化建构同时消解了市民的价值取向。民本思想强调平民大众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强调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但这并不意味着对大众理想与意见的绝对顺从。

低俗笑话、恶搞事件、情色诱惑、语言暴力、虚假新闻、乃至铺天盖地的各色广告……已经充斥了网络这一媒体,这完全与我们向往的文化的先进有序格格不入。这样的现象说明了,在大众文化时代的网络世界中存在着很多低俗不健康的内容,这些内容有悖文化的先进性要求,我们要杜绝那种盲目地追随大众欲望的偏激的民本倾向。新闻应该更加注意其导向性,一些人利用网络新闻和言论自由的权利,发布不实消息甚至低俗反动内容,大众文化的平民性和自由性就成了低俗的挡箭牌,低俗、落后、反动、虚假不应是民本思想的题中之义。网络新闻的民本追求,要支持草根,关怀底层,但不能对所有的来自民间的东西不加甄别地任其传播,那样不仅不能繁荣文化,反而会腐蚀文化,离自己的初衷越来越远。

可见,网络新闻一如大众文化时代的其他文化形式一样,既带来了媒体的变革,也开创了平民发表意见以及人际交往的更新更便捷的模式。大众文化的繁荣是人民对社会发展成果的共享,体现了人民参与社会生活,表达自身思想的意愿。但大众文化中存在很多的不良现象需要我们加以警惕,因此,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正确引导、合理规范显得尤为重要。

[1]孙中山.三民主义[M].湖南:岳麓书社,2000.

[2]侯迎忠.网络新闻发言人刍议[J].现代传播,2010,(5):115.

[3]韩庆祥.习近平总书记经济思想的民本情怀[EB/OL]. 2016-02-03[2016-03-09]. http://www.ce.cn/xwzx/gnsz/szyw/201602/03/ t20160203_8739515.shtml

[4]南宏师,张浩.网络传播学[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8.

(责任编辑王建华)

Zhang Xiao-yan
(Video Production Department Communication University of Shanxi,Jinzhong Shanxi 030600)

G21

A

1673-2014(2016)03-0001-03

2016—03—17

张肖艳(1985—),女,山西长治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影视摄影与制作教学与研究。

猜你喜欢

民本网络新闻大众文化
“两元保险”背后的民本思维——西安交大教授王立剑:风险管理再添一筹
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体现
洋场·小报·《红楼梦》——媒介建构下的大众文化(1912—1949)
兜底治疫
网络新闻在公共管理中的作用及影响
中国当代大众文化的观察与反思
中国社会现代转型与大众文化的内在逻辑
历代赏石文献中所蕴含的民本思想
当前大众文化审丑异化的批判性解读
采写网络新闻要成为“多面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