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科院校学生人文素养教育的困境及改善对策

2016-09-07赵作荣

新疆社科论坛 2016年4期
关键词:医科人文精神医学生

赵作荣 马 翠



医科院校学生人文素养教育的困境及改善对策

赵作荣马翠*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医学科学水平的逐步提高,社会对于作为未来“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医科院校学生的人文素养有了更高的要求。摒弃旧有观念,调整课程设置;丰富教学手段,增强授课效果;加大校园文化建设,营造人文氛围;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更好地履行“救死扶伤,治病救人”的神圣职责,这既是现代医学模式的必然要求,也是医科院校义不容辞的重要职能和社会责任。

医科院校学生人文素养培育

医学人文素养是指医学人文知识积累和医学人文精神修养,具体指人应具备的医学人文知识及其所体现出来的人文精神,并内化为人的身心所特有的思想、修养、品格和气质。①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医学科学水平的逐步提高,现代医学科学呈现出高度综合的趋势,已从单一的生物模式向生物、心理、哲学、社会、伦理等的复合模式发展。其显著特点是医学科学和人文科学、社会科学互相渗透、逐渐融合,即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已被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所替代②。社会对于作为未来“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医科院校学生的人文素养有了更高的要求。《医疗机构从业人员行为规范》第23条规定,学习掌握人文医学知识,提高人文素质,对患者实行人文关怀。由此,只有关注当前医科院校学生人文素养教育现状和面临的困境,并积极探索加强和改进之措施,才能与时俱进,适应新形势下社会对于医科院校学生的期望和要求。

一、加强医科院校学生人文素养教育的必要性

1.适应医学发展及其模式的需要

目前,由于生活节奏愈来愈快,社会竞争日趋激烈,人们承受着越来越多的压力,身心不断透支,经常处于亚健康状态。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除了生物因素,还有心理、社会等因素是疾病发生、发展的原因。对此,纽约中华医学基金会的高等医学教育改革项目提出了职业价值、态度、行为和伦理,沟通技能,临床技能,群体健康和卫生系统,信息管理,批判性思维和研究等7个医学教育的相关要求,其中包含的内容中医学人文占据了较大的比例③。这充分体现了医学是人学的本质,意味着医科院校学生仅仅具备专业知识及技能是不够的,还应该同时具备深厚的人文素养,才能够更加适应医学发展、医学模式转变的需要④。

2.培养全面发展的医学人才的基本需求

一个人的全面发展主要指的是人的能力与品格应该具有统一性,即在思想、健康、文化等方面能够同时进步和完善⑤。医科院校学生是未来的医生,是医学活动的主体。与其他行业人员相比,医生的服务对象是人,是一个急需帮助和救护的特殊群体,医生服务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着人的健康与生命。对医生而言,如果养成诊治病人不认真、服务态度生硬、沟通方式缺乏针对性、医疗文书马虎等职业陋习,则必然导致医疗事故不断、医疗纠纷缠身。单纯掌握高技术的医生并不一定能够成为患者心目中称职的或优秀的医生,只有具备比其他职业更严格、更严肃、更完备的职业道德与人文精神,才能成为患者满意的合格的医生。所以,医科院校应该将职业道德教育、人文精神培养与医学专业教育并重,努力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医学人才。

3.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迫切需要

医生所服务的患者是急需帮助与救护的特殊群体,医生与患者因为医疗所结成的特殊人际关系也就成为医疗活动中最基本、最重要、最活跃的人际关系。然而,近年来医患关系日趋紧张,医疗纠纷频频发生,甚至引发严重的医患之间的冲突或刑事案件,医患关系的改善越来越为社会所关注。造成医患关系紧张有许多原因,既有法律上的漏洞,也有体制上的不完善,从医生这个职业的角度来讲,表现的主要问题就是总尽力追求医疗技术方面的精湛,而常常因为人文素养底蕴的缺乏,严重忽视面前的患者在就医表象下面隐藏的潜在心理与情感方面的需求。医生的职责除治疗外更多的应该体现在帮助、安慰,尤其要常常用温情去帮助病人。医科院校学生应自觉提升人文素养,以患者为本,用高尚的职业道德与丰富的人文精神给予患者关怀与鼓励,给患者以充分的信任感、安全感,使之主动配合治疗,并使治疗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基于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需求,就必须从加强医科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和人文精神培养出发,提高医科院校学生的职业素养,并以此指导医疗行为,从而有利于加强与患者之间的沟通,使医患关系和谐发展⑥。

二、医科院校学生人文素养教育的困境及原因

1.知识结构设置失衡,人文知识整体匮乏

鉴于我国当前的高中文理分科教育模式,考入医科院校的学生以理科类学生为主,对人文知识方面的兴趣较文科类学生来说相对薄弱。就读医科院校之后,在繁重的医学基础专业课程压力之下,医科院校学生对于诸如心理学、美学、历史、法律、伦理等人文方面的知识又无暇涉及或者关注较少。 即使有相关内容的选修课,大多也是迫于毕业对于学分的要求,为了凑足学分而敷衍听课,甚至有签完到就走或者让同学代签到的情况。这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医科院校学生的人文知识储备不足, 知识结构重度倾向于医学专业知识⑦。

2.价值取向日趋功利,责任担当意识减弱

目前在读的医科院校学生大多为20世纪90年代之后出生的独生子女,习惯于以自我为中心。再加上受社会上拜金享乐主义以及个别医院道德低下医生收受“红包”“回扣”等不良思潮和风气的影响,部分医科院校学生的价值取向功利,对他人欠缺奉献精神,对生命缺乏关爱胸怀, 对社会缺少责任和担当意识,从而体现为医者仁心的人文情怀严重缺失⑧。

3.人文学科建设力量弱小,人文素养教育效果差强人意

在医科院校,人文学科属于非主流学科,无论是学科建设还是师资力量方面的投入都存在不足。教授人文课程的教师大多是对医学专业不甚了解的文科出身。即便有一小部分教师是医科院校学生毕业后留校任教人文课程,也由于其本来缺乏的人文素养教育而导致其在授课过程中难以将人文素养教育传授到位,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人文素养教育的效果,导致医科院校学生的人文素养偏低⑨。

4.教学方法单一,教学内容滞后

当前,传统教学模式依旧是医科院校人文素养教育的主要授课方式,即按部就班、满堂灌地讲授既定教材内容⑩,再加上人文类教材内容滞后于时事,导致课程乏味,从而造成学生缺乏必要的个人思考与理性分析,更不利于医科院校学生人文知识的内化及其人文精神的培养;在网络时代,医科院校学生获取信息的方式比较多,有的学生掌握的信息量和知识点甚至比个别教师都多,以上综合因素都使得人文素养教育的教学效果差强人意。

三、医科院校学生人文素养教育的改善对策

1.摒弃旧有观念,调整课程设置

2.丰富教学手段,增强授课效果

3.加大校园文化建设,营造人文氛围

医科院校要通过“世界读书日”“五四青年节”“一二九运动纪念日”等有意义的节日,开展演讲比赛、联谊晚会,邀请行业内医德高尚的学科带头人开展讲座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其中,在润物细无声中逐步提高医科院校学生的道德水准;使其浸润在良好健康、积极向上的浓厚人文文化氛围中,滋养医科院校学生的人文素养,使其在耳濡目染中接受隐性人文教育。主要可以采取以下三条途径:一是在校园内塑造一些人文景观,比如在学校显著位置摆放“希波克拉底”誓言碑、 大医精诚群雕像, 在实验楼和教室张贴医学、文化名人名言警句或者人物图像等。 二是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 例如开办人文艺术节、中国古典文学赏析、人文素质专题讲座等档次高、情调高雅的学术活动,开拓和开阔学生的人文思维及文化视野。 三是充分发挥学生群体的主观能动性,利用学生管理部门, 调动学生社团的创造力, 鼓励建立文学、绘画、书法、音乐等人文社团, 开展内涵丰富的文娱活动,使医科院校学生在优美的校园环境和浓厚的人文氛围中受到启迪和熏陶。

4.寓人文素养教育于学生各类社会实践中

5.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注释:

①杨林波、覃翔:《浅论医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1年第1期,第183~185页。

②李园园:《生态教育视域下的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5年第6期,第86~87页。

③⑤⑩宋扬、赵鹏、邓林等:《医学生人文素养教育面临的困境及对策》[J],《医学与社会》,2015年第1期,第106~107页。

④王莹、高歌:《医学生人文素养教育途径探索》[J],《现代企业教育》,2013年第8期,第187页。

⑥郁晓燕:《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和人文精神培养中的问题与对策》[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3年第5期,第705~707页。

⑧霍小舟、常海波、李旭红:《浅谈医学生人文素养教育的重构》[J],《神州教育》,2013年第1期,第135页。

⑨谷吴、白磊、常浩生、吐尔洪·吐逊:《对医学生人文素养教育的现状及改善对策的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4年第5期,第259~261页。

〔责任编辑:贺朝霞〕

赵作荣,新疆医科大学人文社科部讲师;马翠,新疆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讲师。

G633.25

A

1671-4741(2016)04-0097-04

猜你喜欢

医科人文精神医学生
新医科背景下医学院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实践研究
生命教育视域下医科院校思政工作的实效性探究
“五个结合”强化高职医学生数学素养培养
开放式创新性实验教学在医科生科研思维培 养中的应用
人文精神在科技期刊编辑出版中的体现及构建
医者难自医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试论医学人文精神的构建
循证医学的人文精神
人文教育要给医学生另一种智慧